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规章制度 > 美国政党制度

美国政党制度

发布时间:2021-11-01 09:05:35

美国的政党制度 本文关键词:美国,政党,制度

美国的政党制度 本文简介:美国的政党制度.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美国政党在若干方面与其他国家的政党有很大不同:历史上,它们的发展是美国社会民主扩展的结果;同其他政党相比,它们意识形态驱动

美国的政党制度 本文内容:

美国的政党制度.txt年轻的时候拍下许多照片,摆在客厅给别人看;等到老了,才明白照片事拍给自己看的。当大部分的人都在关注你飞得高不高时,只有少部分人关心你飞得累不累,这就是友情!美国政党在若干方面与其他国家的政党有很大不同:历史上,它们的发展是美国社会民主扩展的结果;同其他政党相比,它们意识形态驱动较少;权力结构几乎不同寻常地分散。本文探讨造成美国政党这些独特之处的历史和结构上的缘因。

1787年美利坚合众国

(American

Republic)

的开国元勋们起草的《合众国宪法》(U.S.

Constitution)

时,没有预设政党在政府管理制度中的作用。实际上,他们通过三权分立、制约与平衡、联邦主义,以及选举人团间接选举总统等各项宪法规定,力图将政党及政治派别排除在新生的共和国之外。尽管开国元勋们用心良苦,美国于1800年仍开将政党发展为全国性组织,并通过选举将行政权力自一个党派转移给另一个党派之先河。

政党的出现和无所不在性

政党的发展与选举权的扩展密切相关,由于19世纪初选民必须有一定财产的规定被取消。在选民人数巨增的情况下,需要一种动员广大选民的手段。政党为完成此项至关重要的任务而制度化。因而,美国的政党作为民主扩展的一个组成部分而问世,到了19世纪30年代,政党已经牢牢植根于政治领域。

如今,共和党和民主党完全渗透在美国的政治进程中。约60%的美国人自认为是共和党人或民主党人,即使那些自称为中间选民的人通常也具有政党倾向,并表现出高度的政党忠诚。譬如,在1980年至1996年的5次总统选举中,75%倾向共和党或民主党的选民都投了他们所“倾向”的政党总统候选人的票。在2000年,79%倾向共和党的中间选民投票选举共和党的乔治·W.布什

(George

W.

Bush),而72%倾向民主党的中间选民投票选举民主党的阿尔·戈尔

(Al

Gore)。

政党无所不在的影响还扩展到政府。如今,两大党主导了总统、国会、州长和州立法机构。自1852年以来,历届总统由两大党轮流坐庄。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岁月里,两大党总统候选人得到的选民票平均为94.8%。2002年国会和地方选举后,美国参议院

(Senate)

百名议员中只有孤零零一名独立议员,而在众议院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435名议员中也仅有两名。在州政府层面上,所有50位州长非共和党即民主党;7300多名州议员中仅有21人

(.003%)

既非以共和党人又非以民主党人当选。在联邦和州的层面上,是两大党组织和支配着政府。

虽然美国的政党往往在意识形态凝聚力和政治纲领鲜明性上不如其他民主国家的政党强,但它们确实在制定公共政策上起到主要和经常是决定性的作用。的确,自1944年中期选举以来,国会中的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在政策上显露出截然不同,与以往相比,党内也出现非同寻常的高度团结。政策分歧的两党着眼于两年一次的完全有可能改变由哪个党控制两院的议员改选。政策分歧和对两院控制权的激烈争夺近年来在两院都形成党派冲突白热化的紧张氛围。在紧锣密鼓的2004年竞选中,两党的国会领袖、民主党总统候选人和布什政府都投身一系列持续的意在赢得选举优势的活动。

为何是两党制?

两党竞争是美国政治制度最显著和最持久的特点之一。自19世纪60年代以来,共和党和民主党便一直主导着选举政治。同是这两党持续垄断一个国家的选举政治无可匹敌的状况,既反映了美国政治制度的结构,也体现了美国政党的特点。

美国选举联邦和州议员的普遍做法是“一人当选”选区制。这就意味获得相对多数票者(即在任何选区中得票最多)

即能当选。与比例制不同,“一人当选”选区制规定在任何选区只能有一个政党获胜。因此,“一人当选”选区制是在鼓励形成两个基础广泛、能赢得选区多数票的政党,同时还注定小党和第三党几乎永远无法获胜,除非与一个大党联合,否则便无法长期生存下去。对大多数小党而言,与大党联合不是个办法,因为除了少数州,其他州都禁止所谓的“联合选票”(fusion

ticket),即一名候选人被不止一个政党提名参加竞选。

总统由选举人团

(electoral

college)

选举的制度进一步在体制上推动了两党制。根据该制度,美国人实际上没有直接自候选人选举总统,而是在各自的州选举保证选举这个或那个总统候选人的“选举人”(elector)。当选总统必须获得50个州的538张选举人票的绝对多数。这项规定使第三党问鼎总统宝座难于上青天,因为各州的选举人票是按“胜者全得”的原则分配的,即任何获得州内直选简单多数票的候选人,哪怕只是微弱多数,即可赢得该州的全部选举人票。选举人团与“一人当选”选区制一样,也是对第三党不利。第三党获得任何州选举人票的机会微乎其微,更不用说在足够多的州获胜而赢得总统职位了。

由于民主党和共和党掌控着政府机器,它们制定了其他有利于两大党的选举规定也就不足为奇了。仅仅在州内将一个新党的名字添加在选票上就得付出九牛二虎之力,而且费用高。譬如,北卡罗来纳州

(North

Carolina)

规定,将一个新党的总统候选人添加到2004年大选的州选票上,必须要递交一份有5.8842万人签名的请愿书。此外,《联邦选举法》(Federal

Election

Campaign

Act)

给予两大党特别的优惠,其中包括比小党

甚至那些在上届选举中达到直选5%选票竞选资格门槛的小党

所能获得高得多的总统竞选公共资金。

美国与众不同的提名程序是第三党发展的另外一个结构性障碍。在全世界的民主国家中,只有美国依赖预选提名各政党的国会和州议员候选人,依靠州的预选来选择总统候选人。在这种提名制度下,参加预选的普通选民选出他们政党的大选候选人。在大多数国家,政党候选人提名受党组织及其领袖的控制。但在美国,选民最终确定谁将是共和党和民主党的候选人。

虽然这种制度与大多数民主国家相比,有助于创建内部松散的政党组织,但这种参与式提名程序还有利于150年来两党主宰选举政治。党内的反抗者可通过预选的胜利赢得党的大选提名,而在无须组织第三党而增加赢得大选胜利的机会。因此,预选程序往往将不同政见纳入两大党,使持不同政见者一般无须费力去组建第三党。当然,预选提名候选人的制度还使两党具有高度可渗透性,有时会被多种多样的“边缘”社会运动和“局外人”类的候选人渗入。

基础广泛的支持和中间派的立场

美国政党有各个阶层和广泛选民的支持。非洲裔美国选民除外

其中90%在2000年大选中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

实际上两党都获得社会中所有主要社会经济群体的支持。譬如,尽管普遍认为工会会员及其家庭成员是民主党人,但共和党在大多数选举中可以指望获得至少1/3工会会员的选票。1984年,46%的工会会员将票投给了共和党。2000年的比例为37%。与此相似,虽然对民主党的支持通常随收入水平的提高而下降,该党的总统候选人通常可指望来自中上层选民的大力支持。以2000年为例,民主党总统候选人阿尔.戈尔赢得43%年家庭收入10万美元以上的选民的支持。

相对而言,美国的政党内部较为松散、缺乏对一种意识形态严格的忠诚或完整的政策目标。相反,它们一直最为关注的是赢得竞选和控制政府的人事。鉴于选民的广泛社会经济基础和需要在一个中间的意识形态占上风的社会中运作,美国政党实质上采取了中间路线的政策立场。它们还显示高度的政策灵活性。这种非教条的方式使共和党和民主党得以在党内容忍多元化,这有助于增强它们吸收第三党和出现的抗议运动的能力。

权力分散的政党

无论怎样强调美国政党权力分散结构的特点都不过分。从历史上看,在执政党内,总统也不能认为国会

(Congress)

中的本党议员会忠诚地支持他的方案;国会的政党领袖也不能期待本党议员投票时会按党的路线统一行动。在党组织内,共和党和民主党在众参两院的竞选委员会

(由现任议员组成)不受以竞选总统为目标的党的全国委员会

共和党全国委员会

(Republican

National

Committee)

和民主党全国委员会

(Democratic

National

Committee)

的约束而自主行动。

此外,全国性政党组织除了在推选全国提名代表大会的程序上行使权力外,极少插手各州的党务。这种在组织上各行其是的做法,部分反映了宪法分权制度的结果:立法、行政和司法部门分权,它们的人选以不同的程序选出,任期不同,部门间相互独立。三权分立制度对议员与本党领袖保持团结没有起多少促进作用。无论是国会议员与本党的总统,或州议员和州长的类似关系上通常也如此。

宪法的联邦主义原则,在美国确立了多层级制度的联邦、州和地方政府,这一原则通过

也同样在联邦、州和地方层面上

建立数千个有各自民选官员的选区,进一步使政党非集权化。正如前所述,采用预选来提名候选人也使政党无法控制提名,从而削弱了政党组织。因此,鼓励各候选人创建自己的竞选组织和助选团体,首先在预选中胜出,然后在大选中当选。甚至连竞选筹资也主要由各候选人自负其责,因为党组织的资金来源有限,并在提供多少资金,尤其是联邦竞选,经常受到法律的严格限制。

美国人对政党的担忧

尽管美国政治制度长期以来有着明显的党派色彩,但对政党的不信任感在美国公民文化中根深蒂固。20世纪初采用的预选直接提名国会和州议会候选人的做法,以及更近期的总统预选的扩大

预选已成为总统提名的决定因素

是公众反政党情绪的佐证。美国人对政党领袖对政府行使权力深感不安。民意调查一再表明,大部分选民认为,政党不是澄清而是混淆问题,选票上如果没有政党标签将更好。

美国的政党不仅要在总体而言冷淡的文化氛围中运作,而且还面对相当数量的选民贬低其政党身份认同。选民党派意识淡化的一个表现是“分散选票

(ticket-splitting),即在同一次选举中投票给不同政党的候选人。因此,在2000年,20%的选民将票分散投给不同政党的总统候选人和美国众议院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议员候选人。结果,民主党众议院候选人在乔治·W.布什

(George

W.

Bush)

总统选举取胜的40个众议院选区中同时胜出。

由于许多美国人的党派归属意识较弱,视自己为独立人士的相当大一部分选民的存在和相当数量的公民分散投票,美国政治是以候选人而不是以政党为中心。这意味政府行政部门和立法部门的两党分治已经成为联邦政府和50个州的普遍特点。因此,自1980年以来,除4年外,总统和至少国会两院中的一院由不同的政党控制。2002年选举过后,29个州

(58%)

是两党分治。

本文所附的表格显示,尽管前文所述的重重障碍,第三党和独立候选人仍然是在美国政坛上周期性地出现。他们经常将两大党未能正视的议题带到公共论坛和政府的议程上。但是,大多数第三党往往在一次选举中出了风头,随后便中止活动、逐渐消失,或是被两大党之一所吸收。自19世纪50年代以来,只有一个新政党,即共和党,在崭露头角后取得政党的地位。那时,美国面临着一个紧迫的道德问题

奴隶制,它使国家分裂,从而提供了征集候选人和动员民众的基础。

尽管这份表格没有提供第三党可以长盛不衰的有力证据,但它的确表明,第三党对选举结果可以产生重大影响。譬如,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

(Theodore

Roosevelt)

作为第三党的候选人,分散了通常属于共和党的票,使民主党的伍德罗·威尔逊

(Woodrow

Wilson)

能在没有取得半数以上的大选选票的情况下入主白宫。1992年,独立总统候选人H.

罗斯·佩罗

(H.

Ross

Perot)

夺走了80年代主要支持共和党的选票,导致当时执政的共和党总统乔治.H.W.布什

(George

H.W.

Bush)

落选。在2000年共和党的乔治.W.布什和民主党的阿尔.戈尔

(Al

Gore)

难解难分的竞选中,如果绿党

(Green

Party)

候选人拉尔夫·纳德

(Ralph

Nader)

没有在佛罗里达州

(Florida)

参选,戈尔有可能获得该州的选举人票,从而赢得当选总统所需的选举人团的多数票。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民意调查一直表明,公众高度支持第三党的理念。在2000年竞选中,一项盖洛普民意调查

(Gallup

Poll)

显示,67%的美国人主张有个可以参选总统、国会议员和州政府官员的强大的第三党,以抗衡民主党和共和党候选人。正是这种情绪,加上竞选的庞大开支,使得克萨斯州

(Texas)

的亿万富翁佩罗在1992年的总统选举中赢得了19%的选民票,这是自1912年西奥多·罗斯福(进步党[Progressive

Party])

获得27%选民票以来,一个非大党候选人所获得的最高百分比。

尽管有对第三党的潜在支持,但第三党若要获得总统职位,或获得相当数量的两院席位,仍要克服巨大障碍。除了如前所述外,最大的障碍是,选民们担心,如果他们投第三党的票,实际上是在“浪费”选票。事实表明,当选民们感到第三党候选人没有获胜希望时,他们就会退而求其次,投票支持他们的第二选择,进行战略性投票。譬如,在2000年大选时,15%的选民在一次选前调查中,对拉尔夫·纳德的支持率远远高于乔治·W.布什和阿尔·戈尔,但纳德只获得2.7%的选民票。类似的情况也出现在1992年,对佩罗评价最高的选民实际投票时,21%的人背他而去,投了其他候选人的票。

还存在投第三党票以示“抗议”的现象。譬如,1992年多次盖洛普民意调查显示,5%投佩罗票的人说,如果他们认为他会当选,便不会投他的票了。

第三党和独立候选人即使成功地当选总统,还要面对可能会令他们气馁的选举后的问题。毫无疑问,这是指政府管理问题

,即安排政府人选,然后是与共和党和民主党控制的国会共事,而两大党是不会积极与一个非大党的总统合作的。◇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