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30 10:03:59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本文关键词:课堂教学,研究报告,课题,主体作用,发挥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本文简介:“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密云四中课题组曹建波执笔一、问题的提出第一次全教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进一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及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本文内容:

“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

密云四中课题组

曹建波执笔

一、问题的提出

第一次全教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这就要求我们的初中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创造各种条件、采用各种可行的方法,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使学生在初中阶段应该具备的素质得以充分的提高和发展。

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的主要形式,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主体性”课堂教学改革就是从学生的被动学习转变为学生的主动参与,从以教师的“讲授”为主转变为教师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领悟为主,从师与生的“单向”交流转变为“师与生”、“生与生”的多向型及辐射型交流,切实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克服学生负担过重、压力过大、偏智重分、围绕学校“升学率”指挥棒而转的现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的育人功能,使“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然而,回顾我们过去的教育教学工作,大部分教师以人为本的教育观,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以能力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质量观,培养创新人才的教育价值观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主要表现在:在教学内容上重知识教学,轻能力培养;在教与学的关系上重教师“教”,轻学生的“学”,学生的主体地位没有得到真正落实;在教学过程中,重“结论”,轻“过程”;在教学方法上重教法轻学法;在对学生的态度上重优秀生的培养,轻后进生的辅导,不能一视同仁、因材施教,不能促进每个学生的全面发展。这些问题致使学生过重的课业负担减不下来,教育教学质量提不上去,学生的实践能力得不到培养,因而迫切需要我们构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既能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又能把素质教育落实到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去。为此,我们确立了《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这一研究课题。

二、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教育家阿莫纳叶维利在对教学过程的论述中明确提出:“如果教学过程的本质在于教师传授知识,学生接受教师传授的知识,那么就是把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被局限为仅仅是学习和认识活动,那么毫无疑问,这是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观。教学的过程不在于教师强制儿童学习,而在于通过教学过程,使儿童参加到造就他们自己的过程中来,成为自觉地参与教育,接受教育的个体。课堂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在具体的教材、教学方法和师生交往内容的基础上,通过多向交流,激发和发展每一个学生的求知欲、认知兴趣、自信心与教师和学生等多向交往的快乐感受,对于独立的和集体的认识活动的渴望。”

2、夸美纽斯在教与学的彻底性原则中也明确指出:学生学过的新知识,没有经过自我交流或相互交流,就很难做到真正的掌握,则如同不断把流水泼到一个筛子上去。夸美纽斯在《大教学论》中,还作过这样的描述:“学生的成长与个性的发展,不是统一的。我们不能用统一的要求来衡量学生,更不能用一定的分数等级来评价,关键是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主动的、自由的、多向的、生动活泼的发展。”

3、早在80年代,美国把课堂交流作为检验课堂教学质量的第二标准。他们认为要使儿童有效地掌握知识,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学好功课,就必须重视对学生交流能力的培养,以有效地促进学生心理机能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4、现代教育中的人本主义理论,现代人本主义认为,教育教学应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任务,在教育教学中充分落实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在教学中创设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和教育氛围,启发诱导学生的思维,分组讨论互动学习,课堂主体反馈等,整套教学环节、教学策略和手段,正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反映了现代人本主义的理论思想。

三、课题研究的目标

1、用创新理论转变教育观念,改善师生关系,探索能让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新结构,即以学生自主学习为特征的“主体型教学过程”新结构。

2、用创新学习的新理论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法和学法,教师的教是为了引导学生主动的学,努力探索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3、通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益,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

四、课题研究的内容

实施课堂的民主化教学,创设和谐、民主、生动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在和谐的氛围里,利用设疑启发式教学,使学生成为课堂思维的主体;采取创设问题情景,学生自学、思考、研讨等教学方式,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在探究学习的基础上,改变课堂检测、总结、反馈方式,使学生自己总结所学的知识、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成为总结归纳知识的收获者。对上述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学方法进行有效的整合,形成一种简便易行,具有时效性,符合校情、班情和学生个体实际的教学模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流程初步设想为:“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迪研讨、导悟结合——奇思妙想、反复体验——多向联系、实践探索”。

“导”是学生知识活动的“催化剂”,它不断作用于学生的“悟”,始终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它与传统教学的本质区别在于不把知识结论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在教师“导”的作用下,让学生自己去完成从发现到运用的过程,把教学重点从“教”转变为“学”,从“听”转变为“悟”,教师通过“引导发现”、“开导理解”、“辅导练习”和“推导操作”来优化学生的认知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

五、课题研究的方法

本课题以行动研究法为主。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将行动和研究结合起来,在行动中研究,在研究中行动,使研究工作更符合实际。

六、课题研究的主要步骤

第一阶段,酝酿准备阶段(2001年9月—2002年2月):成立课题组,完善组织机构,课题启动。明确各人的分工和职责,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加强理论学习,充实教育理论和教科研知识。认真学习教育理论,主要学习关于学生主动发展教育方面的理论,素质教育理论和创新教育理论,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树立正确的教师观、教学观,为开展“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研究”课题研究打下思想基础。

第二阶段,探讨尝试阶段(

2002年2月—2003年7月):课题实施,分语文、数学、英语三个学科进行研究。按照实验构想,分步实施,分段侧重,低段重点放在“趣”字上,保护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让学生乐学;中段重点放在“导”字上,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爱学、会学,有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高段重点放在“活”字上,设疑启发学生,激活思维,让学生自学,使学生思维开阔、活跃,有创新欲望和实践能力。低、中、高三段都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指导学生自主学习作为研究的重要内容,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学生主动全面地发展。

在教师达成共识的基础上,我校首先从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说课活动入手,课题组的教师100%的参加了以“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为主要内容的说课评优活动。在说课评优活动中,校长给全体教师作报告,对说课活动的目的、意义作说明,聘请教研员对不同学科说课的内容、方式、方法加以指导。这样,全体教师明确了说课活动,一方面可以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另一方面通过教师间的交流,从而探讨在课堂教学中如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这种活动方式作为我校的特色长期坚持,每学期初进行研讨,总结上学期的优势,找出不足,确立这学期的研究重点。教研组每两周活动一次,对说课活动进行点评。备课组每周进行说课听课活动,探索课堂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最佳方法。

我校说课活动的程序是:年级学科备课组就某一节课或一课书的内容,从教材分析、主要教法、学法指导、教学流程、特色等方面加以分析。备课组把分析的结果在教研组中展示,教研组全体教师通过阅读、分析、讨论说课稿,深入到课堂听课,对备课组的说课加以评价,尤其是提出改进的办法、对学法指导的完善。在这个活动中,我们多次聘请县里教研员来我校加以指导。他们深入课堂听课,对新世纪教师如何教课、如何调动学生的主体性,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怎样进行学法指导等做了实际的指导。通过我们研究及县教研员的指导,我校的说课听课活动不仅经常化,且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在这个活动中,我校全体实验教师都参加了说课、做课,有的教师做课多达2—3节。通过说课活动,我们认识到,抓住一点坚持不懈的训练,积累数据,进行研究。再把这些串起来,课题有了切实的支撑。这样,研究的问题具体化,研究的方法操作化,使课题落实到了实处,有效的支持了课题的实施。我们抓住了这关键的一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开展课题研究,取得了成果,摸索出适合我校学生特点的教学方法。

第三阶段,深入课堂物化探究(2003年8月—2004年7月):在说课做课的基础上,我们把研究的初步成果物化到课堂的实践中,以进一步验证。主要做法是:

1、营造和谐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想学的欲望,成为课堂的主人。

要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其主体作用,首先必须营造一种民主、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

教学过程是师生情感交流、彼此感染、彼此碰撞的过程,教师的情绪表现不可避免地会影响学生的心理状态。教师必须事事处处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蹲下来与学生平等对话,共同探究,让他们感到自己是被老师重视的、关注的,在这样民主、平等、和谐的氛围中,产生情感的迁移,从而使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乐其学”

课题组教师更新教学观念,摆正在课堂中的位置,确立为学而教的指导思想。满堂灌的课不可取,学生并未亲自体验,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是间接的,没有完全接触课本上的文字材料。满堂问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是在被动地思考,潜意识里是要还老师一个“完整正确的”答案,学生也没有机会完全接触课本上的文字材料。其实质都是剥夺了学生读书的权利,剥夺了学生亲近课本文字材料的权利,剥夺了学生接触生活的权利,剥夺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权利。素质教育则要求学生在打好基础的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自主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因此,课堂教学要突出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活动。教师把以“教”为重心逐渐转移到以“学”为重心,并做好教与学的最佳结合,充分体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愿望。引导学生热爱学习,学会学习,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运用灵活的教学教法,激发学生乐思乐学的兴趣,使学生成为思维活动的主体。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对某门学科有了兴趣,就会自觉地动脑筋,积极地学习。有了兴趣,才能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才能在学习中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所以教师端正了教学观念,摆正自己在课堂教学中位置,变口若悬河的讲授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和研究者,通过创设问题环境,设置层次不同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学习他们所欲求的新知,运用已知探求新知。因此,课题组教师根据教材特点、学生年龄特征和个性特点,以教材为载体,以灵活运用教法为手段,以“教”更好地为“学”而服务为目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具体教学中,教师因文制宜、因人制宜、因需制宜,灵活运用教学方法,使学生常有新鲜之感。有一千个学生就有一千种学法,有一千篇课文就有一千种教法,在具体传授知识时,避免“千课一面”的模式,因课因人而宜

,有的可直入重点,中间突破;有的可篇末入手,逆推导读;有的可抓住一点,辐射全文。这样,变单为众,

从而形成生动活泼、有情有趣的学习气氛,激起学生主动学习的欲望。

3、加强学法指导,教给让学生会学的学习方法,使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

;授人以渔,可享一生。”

叶圣陶先生对“扶”与“放”也有精辟的论述:“教学比如扶孩子走路,虽小心扶持,而时时不忘放手也”。这对当前的教学仍具有非常重大的指导意义。所谓“扶”,指教师用一定的方式、方法进行启发、引导和讲解。所谓“放”,就是让学生尝试、运用“扶”时的方法,去独立思考、探究的过程,是形成自己能力的过程。由“扶”到“放”,首先要做到授法鲜明,方法明确、具体、有效;其次要按“扶——扶中有放——放中有扶——放”的路子设计教学过程;第三,由“扶”到“放”,要及时注意反馈、总结归纳,形成学生自己的方法。我们在评价教师的课时,以不体现传授方法的课,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课,就不是好课为标准,同时也就不能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

为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并能选择和运用恰当的方法进行有效的学习,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课题组教师在学法指导上采用了:注重学习过程,概括学法;教师典型示范,展示学法;举一反三,迁移学法;紧扣教材特点,指点学法等。

4、鼓励质疑问难,培养学生好学的学习习惯,使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体。

“思维从疑问和惊奇开始”,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通过质疑可以使教学更有的放矢,可以促进学生主动探究,可以激活学生的思维。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方法、习惯,就具备了发挥主体作用的先机。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质疑,无论是课前预习性质疑、课中深入学习质疑,还是课后回顾延伸性质疑等,教师都采取了提倡、鼓励、引导的态度。通过提倡、鼓励,消除学生心理障碍,使学生从不敢提问到“敢于”提问、“乐于”

提问。通过引导,教给学生问的方法,培养学生问的能力,使学生逐步做到会提问题、善于提问。鼓励质疑问难,对待学生的不同质疑教师进行了不同的处理,特别在解疑中打破了教师包办的局面,有的可启发学生相互解疑,有的可引导学生自己解疑,以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第四阶段,实验总结阶段(

2004年7月—2005年11月):

后期成果处理,形成结题研究报告,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结题活动,并请有关专家对课题研究成果给予鉴定。

总结实验得失,物化实验成果。

在实验阶段,教师做县、市级公开课,录像课多节,获县级以上不同等次奖励的课14节。教师把在实验中的体会、经验写成论文,学校收集了两期论文,对优秀的论文已编辑出版成论文集,其中有17篇论文在不同级别评选中获奖或者在刊物上发表。通过科研实验,不仅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和业务水平,同时提高了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在中考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2004年中考我校的中考成绩优秀率全县第三,2005年中考我校也是名列前茅。

七、课题研究的结果

通过几年的研究与实验,证明改革课堂教学模式是必要的,是深受教师和学生欢迎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它不但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的能力,而且促进了教师和学生整体素质的提高。

1、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模式的改革,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说过“学习最好的刺激是对所学学科的兴趣”。学生一旦对学习产生了兴趣,他们就会克服一切学习中的困难,充满信心地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我们通过课题的研究

,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泛化到所有学科的教学中,进而转化为一种学习行为。因此学生在课堂上主动参与、踊跃发言,并敢于大胆地对别人的意见提出质疑。同时多种途径的多向交流,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加快了知识的理解过程,学习积极性明确提高,从对学习的外在兴趣,转化为内在动力,进而促进了学习成绩的提高。

2、促进了学科的整合及各种教学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一是能坚持因地制宜的原则,立足现有教学资源,从实际出发,与常规教学方法紧密配合,充分调动教师和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提高各种教学资源的利用率。二是最大限度地利用现代教育资源,面向全体学生,使教学资源达到共享。使学生的各种潜能得到刺激和开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唤醒学生的学习动机,营造一种生动、活泼、平等、自由的教育气氛,使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全身心参与教学活动。

3、新的课堂教学模式促使学生“知、能、情、意”得到长足发展。

通过课题实验的不断实践,逐步形成了“创设情境、营造氛围——启迪研讨、导悟结合——奇思妙想、反复体验——多向联系、实践探索”的教学模式。新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把知识加以筛选、提炼、凝聚和压缩,达到了强化重点,明确关键,揭示规律的目的。新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生自我语言的表达过程,通过课堂的议论和争辩,学生可以把对知识的看法和见解,经过自己的思维,系统地组织语言,清楚地表达阐明自己的观点,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新的教学模式,把全体学生推到了学习探究的第一线,这种教学环境和学习气氛造就了学生大胆向上、求异创新的良好品质和竞争意识。新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分组活动中,进行友好的情感交流,形成了和谐的人际关系,培养了学生的胆量和交际能力,为学生今后走向社会,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课题实验的开展,提高了教师素质。

自主性课堂教学的改革,大大调动了参与实验教师的科研积极性和工作热情。课题组成员都能主动学习有关理论知识,钻研教材和教法,互相交流学习体验,形成良好的教学研究之风,促进了教师素质的全面提升。

八、课题研究所带来的启示

虽然我校在这个课题的研究上加强了组织领导,课题组教师团结一致,总结了一些课堂教学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提高学习效率的方法,但是这只是行成性、经验性的,没有成为全体教师的统一意志,没有向更深的层次挖掘:

1、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上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需进一步的的扩展,争取每一学科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教给学生不同的学习方法,使每个学生拥有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为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2、随着信息技术的普遍运用,我们应及时调整研究策略,做好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使现代媒体真正发挥它的效能,帮助教师和学生在新的教学环境下找出适合自己发展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法。

密云四中

2005年9月

参考文献

(1)学校教育科研的操作方法

吴凯

(2)北京教育科学“九五”规划课题成果集(密云教育局

教研中心编)

篇2:互动课堂教学模式_教学心得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_教学心得 本文关键词:互动,教学模式,课堂,心得,教学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_教学心得 本文简介:“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双庙明德学校陈军丽“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展已经有半个学期的时间了,对于我来说,新课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一、课前预习阶段。135互动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堂充分的互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

互动课堂教学模式_教学心得 本文内容: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阶段性总结

双庙明德学校

陈军丽

“135互动课堂教学模式”在我校的推展已经有半个学期的时间了,对于我来说,新课改既是机遇也是挑战。通过这一阶段的教学,我总结了以下几点:

一、课前预习阶段。

135互动课堂要求学生课前必须按要求去自主学习,才能保证课堂充分的互动,但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很多问题。

1、在课下让他们去找拓展资料,由于90%的孩子家里都没有网络,适合孩子进行拓展阅读的书籍也很有限,孩子们并不能很好的去进行知识拓展。

2、由于我们面临的学生都是农村的孩子,农村家长的学识有限。在家里,孩子不能受到及时有效的辅导。

课前不能充分预习,课上便也不能充分利用导学卡。然而,对于“135课堂教学模式”而言,导学卡的作用却是至关重要的。课堂交流离不开导学卡,课堂展示离不开导学卡,课堂知识生成离不开导学卡,课堂引导、点拨也离不开导学卡,所以,导学卡的设计便尤为重要。这也就要求教师课前必须充分结合教材、新课标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导学卡设计,必须充分的备教材、备学生,充分利用网络优质资源。

当然,导学卡设计的再好,学生不能充分预习也是徒劳。既然这样,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对有效开展课堂教学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通过半年的教学探索,我认为课前可以让组长带头进行组内检查,提炼组内共同疑难问题,这样不仅可以节省检查的时间,还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有初步的合作学习。检查的方式虽有些“要我学”的意味,但习惯一旦养成,久而久之,学生就会逐渐变为“我要学”了。

二、课堂教学阶段。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相信学生,努力放手,让学生们自主去完成。在起始阶段,由于新授课方式的推行,学生会有些无从下手,这时,教师就应该积极去引导,必要时也可进行课下辅导。一方面,可以对孩子们的预习情况有何大致的掌握;另一方面,也能促进与孩子们情感的交流,可谓是一举两得。

学生形成学习习惯后,教师便可放手去让学生们进行交流。学习新知放手让学生们主动探索;重点、疑点放手让学生去讨论;提出的问题放手让学生思考与解答;结论或启示让学生放手去概括;知识结构体系放手让学生去构建。当然,放手并不是无限制的放纵,当学生思维出现偏差时,就需要老师来点拨与引导了。在“135课堂模式”中,课前环节表面看来基本都由学生来完成,貌似没有老师什么事,事实却不然。新课标的老师是在建立在与学生平等学习的基础上,在某些方面又高于学生的。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查漏补缺。

在学生进行交流讨论时,老师也是有其自己的任务的。教师一定要巡视指导,对学生有争议的答案,先请听学生自己的意见,熟记于心,再在课堂上来共同探究解决。

三、课后总结阶段。

无论是在自主学习阶段,还是在探究及检测阶段,导学卡上,每个阶段的后面都对应有自我总结的部分,也就是通过自主学习,自己获得了哪些收获。学习收获的内容很宽泛,可以是字词,可以是积累的好句子,可以是课文内容的概括,也可以是从文中体会出的道理等等。这个没有统一的要求,让学生自我发挥即可。总之,每节课之后,都要让学生明确自己学到了什么,是否达到了教学目标。

在“135课堂模式”下,也要求教师得有脱胎换骨的转变,仔细研读新课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在学习中不断反思,不断改进,只有这样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2

篇3: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物理,初中

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简介: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摘要: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普遍关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倍受青睐并且日益广泛地得以运用,有着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在较大程度上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本文内容:

加强信息技术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要:随着多媒体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以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受到了普遍关注。多媒体技术在物理教学中倍受青睐并且日益广泛地得以运用,有着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多媒体技术在较大程度上优化了物理课堂教学,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多媒体技术;

效益;

传统教学

物理学是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许多概念、定理等来自于生活实践,而借助多媒体课件极具丰富的表现力,不仅可以自然逼真地表现出多姿多彩的视听世界,还可以对微观事物进行模拟,对抽象事物进行生动直观的表现,对复杂过程进行简化和再现等。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充分利用声音、动画、视频等多媒体手段,可以将静态变为动态,化抽象为形象,充分体现教学内容,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下面结合自己的课堂教学实践,就如何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提高物理课堂教学效益谈谈体会。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美国教育家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挖掘物理教材中的兴趣因素和艺术魅力,而运用多媒体技术进行物理课堂教学可以充分调动起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学习兴趣,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通过利用多媒体课件,可以以其声音、图像、动画等因素强烈地刺激学生,使他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形成良性师生互动。

如引入“温度”概念时,先利用多媒体展示几幅同一季节北国千里冰封、万里雪飘和南疆鲜花盛开、瓜果累累图片以及吐鲁番盆地“早穿皮袄午穿纱,怀抱火炉吃西瓜”漫画,使学生在享受着美的熏陶同时联想到热和冷两种不同感觉,加深对温度这一抽象概念理解。可见,多媒体技术可以通过提供丰富多彩的信息,使师生之间的交流变得丰富又生动,学生置身于这样一个和谐的教学环境中,课堂教学的综合性、趣味性、应用性得到进一步加强,从而获得了教好的教学效果。

二、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有利于突破教学中的重点、难点

人的思维是形象思维在前,抽象思维在后,成人如此,中学生更不例外。思维训练是初中物理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然而单凭抽象的语言描述,学生难以形成良好的思维品质。事实表明,学生感到物理题目难做的原因不是物理规律不熟,而是无法想象完整的物理情景,从而无法准确地弄清物理过程。所以必须根据中学生的认知特点,提供生动形象直观、感染力强的信息,使学生的理性思维能力得到进一步提高。多媒体正能提供真实的动感画面,使学生在欢乐有趣的情境中调整出最佳心态,从而诱发潜在的创造智能,使思维趋于活跃。现在物理教学改革也非常重视学生探究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我们现在所用的苏科版教材编排新颖,其中有许多精美的图片,但限于篇幅,使得信息的深度与广度受到限制,“动态”展示几乎是空白,尤其在表述一般实验条件下难以再现的内容时,如大到宏观世界的自然规律,小到微观世界的精细结构等,虽能说清“其然”,却难以描述“其所以然”,常会造成一种无法准确表达,学生在朦胧迷茫状态中学习的不良现象。通过多媒体课件,采用动画摸拟,让学生感受极佳的动态效果,则教学重难点的解决犹如破竹之势,顺利完成。如:宇宙世界、分子的结构、磁场、磁感应线、电动机的工作原理等重难点内容均可采用实验结合多媒体的教学方法。利用多媒体不是靠教师讲和灌,而是让学生“观察—猜想—讨论—模拟—点拨—归纳—总结”来参与学习过程,变学生被动“学”为主动参与,让学生来探究物理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三、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索过程,激发创新意识

在物理教学中利用多媒体技术再现物理学家科学探究的经历,让学生“亲历”科学探究过程,感悟科学方法和思想,加深理解,发现规律,并从中体会到物理的价值,从而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创新精神。例如:在讲牛顿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过程时,通过课件向学生展现牛顿非凡想象力的几个情景:牛顿坐在树下,发现苹果落地,思考为什么熟透的苹果会向地面落下,而不向上运动(引导学生不要轻易“放弃”一些熟视的日常现象)?肯定存在有某种力促使苹果落地(引导学生思考)的作用;如果苹果树长得足够高,长到月球那样高,熟透的苹果仍然要落向地面。“为什么月球不会落地(给学生一个悬念)?”在地面上任何平抛运动的物体终要落地(速度越大,射程越远),月球不管以多大的速度运动最终都要“落地”(如果地球表面是个大平面,课件动态展示落地情形);若地球变成圆球状呢(提出假设问题)?展现月球要落地的动态情景(速度越大,射程越远,以致落不了地)。牛顿非凡的想象力给学生思维上的冲突,在兴趣和好奇心的前提下,深刻体会牛顿卫星原理图,同时坚信地球是个球状体。从而激活了学生的探究意识。

总之,现代多媒体技术以其强大的交互性、多感临境性和构想性应用于初中物理课堂,显示出传统语言教学无法比拟的优势,采用多媒体技术,课件图文并茂,信息容量大,内容丰富多彩、生动形象;模拟动画的引入能化抽象为具体,达到突破重难点的目的;而且可让学生进行多次、反复、多种形式的练习,并由计算机对学生的判断结果作出正确的评价,以便学生及时纠正错误,培养其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同时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目的,提升了学生的整体素质,从而实现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最优化。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