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范文(通用4篇)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范文(通用4篇)

发布时间:2022-05-12 11:28:02

影响是指以间接或无形的方式来作用或改变,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4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4篇

【篇1】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浅谈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等邻邦国家影响巨大而深远,其中日本所受影响最深。自奈良时代开始,随着大量遣唐使的派遣,文化的交流日益加深。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史书《日本书纪》,从体例到语言都受《汉书》的影响,公元751年《怀风藻》的问世,标志着日本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这也是现存最早的汉诗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万叶集》明显地受到《诗经》和《昭明文佚》的影响。在日本文学史上,甚至还出现过汉诗文几乎压倒日本传统文学的时期(即从《万叶集》后期的759年到《古今和歌集》成立的905年的大约150年之间),人们称之为“国风黑暗时代”。直到宽平二年,朝廷接受菅原道直的建议,废止遣唐使,对外采取封闭策略,日本的传统文学才得以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影响后世文化深远的平安文学中,对日本汉文学乃至日本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无疑首推白居易。
  据考,白居易的作品传入日本的时间最早见《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上所记载,承和五年(838),由太宰少贰藤原岳守从唐商人带来的物品中挑出《元白诗笔》呈现给仁明天皇。随后,遣唐使陆续带回了更多的作品。其诗一经传入,迅速流传开来,深受当时日本文人的喜爱。据《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根据日本学者金子彦二郎著《平安时代文学与白氏文集》统计,在平安文士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中,共收中日诗人诗歌1110首,白居易一人之作品即占了535首,几乎占半数。另据川口久雄统计,在藤原公任编纂的诗集《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588首诗,其中白居易的诗就达139首之多。
  当时在日本凡谈及汉诗文者,言必称《文选》和《白氏长庆集》。据《江谈抄》记述,当时和白居易同时代的日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对《白氏文集》最是钟爱,相传他在最先得到白氏文集时曾秘藏偷读,视为珍宝。后来他要考验臣子有没有学问,就故意把白居易的诗念错,考考这个臣子熟不熟白居易的诗句,若是熟,就代表这个臣子很强。一次嵯峨天皇在召见臣下小野篁时,赋汉诗曰:“闭阁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小野篁奏曰:“圣作甚佳,惟‘遥’改‘空’更妙也。”天皇感慨道:“此乃白乐天句,‘遥’本作‘空’,仅使卿耳,卿之诗思已同乐天矣。”可见小野篁对白诗的熟记已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因此他也有“日本白乐天”之称。日本《史馆茗话》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平安时代的汉学世家菅原、大江两家也都是长庆集的崇拜者。据金子彦二郎的《平安时代文学与》一文中统计,菅原道真在《菅家文草》中引用、化用《白氏文集》达500多首诗,80多次,并有所创新和发展。据记载,后醍醐天皇在收到菅原道真的诗集后,以“见右丞相献家集”为题,作诗大加赞赏,曰:“更有菅家胜白样”,并在诗后自注:“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平安朝廷还专门开设《白氏文集》讲座,由大江维时给醍醐天皇、村上天皇侍读,此后数代天皇都参加了这个讲座。并多次举办御前诗会,围绕白诗取题唱和。《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作为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也曾给皇后讲授《白氏文集》。在这一时期问世的《枕草子》、《源氏物语》等作品中,处处可见对白诗的活用。据丸山清子著《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白诗达106处之多。当时白居易还在世。诚如明万历46年,那波道圆在和活字版《白氏文集》之(后序)中所言:
  诗文之称于后世,不知其数千家也。至称于当时,则几希矣,况称于外国乎?……在鸡林〔注一〕,则宰相以百金换一篇,所谓传于日本新罗诸国。呜呼,菅右相者,国朝文章之冠冕也。渤海客睹其诗,谓似乐天,自书为荣。岂复右相独然而已矣哉?昔者国纲之盛也,故世不乏人,学非不粹,大凡秉笔之士,皆以此为口实,至若倭歌、俗谣、小史、杂记,暨妇人小子之书,无往而不沾溉斯集中之残膏剩馥,专其美于国朝,何其盛哉!
  在我们看来,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无论如何也要首称李白、杜甫,白居易要排在较后面。为何在日本,白居易的影响却是无可比拟的呢?笔者认为,白居易之所以风靡日本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白诗数量丰富,取材范围广泛,便于学习和借鉴。白居易活了75岁,共创作了三千多首诗作,保留很好,在《全唐诗》中共编为三十九卷,是唐代诗人中保存诗歌最多的。另外,由于白居易的经历十分丰富,其诗歌取材范围更是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的日本平安文坛崇尚汉诗文,文人聚会,以会吟诵诗汉诗文为本事与才华。对大部分初学汉诗的人而言,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凭空是作不出好诗来的,所以这就需要一种范例或辞典,以供借鉴模仿。前面提到的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就是应当时的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参考书。该书将所收一千多首汉诗分为季节、天象、地理、人事、官事、草木、禽兽、宴喜、别离……等十五部门编纂,以便利日本文士们写作汉诗之际,依其所欲咏颂的内容而寻找其摹仿参考的对象。这就类似我们小学时候用的模板,在自己还不太会写文章的时候看的名家或典型作品,天下文章一大抄,多了就知道怎么写。典型的平安朝廷的诗人就是这样,他们翻翻《千载佳句》,自己当下要写什么诗,就专门看那一类的作品,化用其中的句子。不管如何,这是一种练习,若是能超脱,就会建立自己的风格。日本人有自己的和歌,不过和歌也常是从中国文人的作品中转化而成的。《千载佳句》的编者大江维时的伯父大江千里即编了一本《句题和歌》。该书搜集汉代以降至唐代各家之古诗句,以供写作和歌的参考之用,分春、夏、秋、冬、风月、游览、杂、离别、述怀等九部门,每部门各收十首至二十首和歌。先录其典据之诗句,后附和歌;所载的和歌,即是依原诗句翻译蹈袭、或摄取转化而来。由于白居易的高产,写作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凡个人生活、做官生涯以及社会民生,都有记述咏诵,因而他自然成为收录诗作最多诗人,其丰富的作品也自然成为当时文人学习诗歌创作的首选范本。 
  二、白诗通俗浅显,直白流畅,易于理解和摹仿。白居易的诗歌大量吸收民间语言,具有很强的通俗性、现实性和平民性,号称“老妪能解”。据南宋初释惠洪《冷斋夜话》记:“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解之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不复集。”白居易自称:“稂莠秕稗,生于縠反害谷者也;淫辞丽藻,生于文反伤文者也。”白居易以其天才,作诗既意求通俗,不避俚语,天下俚俗语,遂几尽在白诗中。王荆公因此叹曰:“天下好语被杜子美道尽,天下俚语又被白乐天道尽。”顾实在其《中国文学史纲》中指出:“盖当时之诗,竞拟魏汉,甚者至肖诗之雅颂,强自鸣高而自炫学博。白居易独以入耳为主宰;显为一种反动。洵具有慧眼卓见也。今观《长恨歌》《琵琶行》,皆无注脚即可明白。宜乎彼诗在当时大行于世,上自王公,下至野老村妪,莫不玩诵之。故白居易者,纯粹平民诗人也。”〔注二〕据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号为元和诗。……然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白居易自己给元稹的书信当中也说:“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白诗之流行,由此可见一斑。 
  曲高则和寡,李白的诗汪洋恣睢,如阳春白雪,难以摹仿;白居易的诗则明白晓畅,似下里巴人,因而众口传唱。日本当时虽说风行汉诗文,但毕竟汉语是一种外语,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能达到李白、杜甫这样的水平的中国诗人又能有几个,何况是日本人?因此,不管平安朝的贵族文士们对汉诗如何热心,也不管他们如何热中于汉文化,要运用繁难的中国文字、生疏的中国语言来写出天马行空、工巧深刻的诗文来,那谈何容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对他们而言难度太大,肯定是学不来,只有白居易的诗符合了既能够读懂且能照搬摹仿的条件,因而深受平安文人喜爱。
  三、白诗中体现出的“闲适”、“感伤”的审美情趣和佛道思想符合了平安时代的文化背景,容易引起文人的共鸣。白居易的把自己的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自叙言:“夫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 
白居易自己最看重,也是最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其中,如《歌舞》、《买花》、《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首首如剑,皆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这是因为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对政治有着极高的热情,所以才会注意到租税,进奉,宫女,宦官等方面的事物,才能写出这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也才能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主张。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并称这类诗旨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但白居易的这种政治热情,随着屡遭挫折而渐渐消退。在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饱受排挤倾轧,因此早年大志逐渐被消磨,为避祸远嫌,他以诗、酒、禅、游自娱,有感而发创作了平易悠闲的闲适诗,诗歌中处处流露出退避政治,知足长乐的老庄思想以及对归隐田园的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感伤诗中成就最大的当数《长恨歌》和《琵琶行》,字里行间弥荡着浓浓的感伤情绪,寄托深微,加以绘声绘色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和谐的韵律声调,艺术上达到很高成就。但随着元和六年,母亲去世和爱女夭折。白居易丁忧居渭村三年期间,又贫又病,靠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日,后又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几年内经受了至亲离丧、仕途失意的一连串打击,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从此,他开始转而求禅问佛, 
  “作为一个被人世矛盾和苦恼击倒的人,把佛教作为净化灵魂的教义和实践”。〔注三〕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正如其在《晏生闲吟》中表明的:“赖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白居易晚年更加厌苦尘世烦恼,力求加以解脱,转而信奉净土宗,声称要“度脱生死轮”,“永洗烦恼尘”(同前),以踏上往生极乐的西方净土,他在《画弥勒上生帧赞并序》中说愿“焚香作礼,发大誓愿……愿我来世,一时上生”。在白居易后期的很多作品中明显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时代,统一强盛的大唐迅速衰落,出现大大小小的割据军阀。这和平安时代天皇威权旁落,各地武家政权兴起的社会现实十分类似。但在平安文学当中,很少有人接受白居易那种饱含“兼济天下”之志的讽谕诗。虽然菅原道真在任赞歧守时,曾作《寒早十首》组诗,反映走还人、老鳏人、药圃人、驿亭人、赁船人、卖盐人等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状况。但作为整个平安时代腐朽没落的贵族公卿阶层而言,他们绝没有兴趣去关系下层民众的疾苦,即使是菅家道真,在他的组诗中也“看不到在白居易《新乐府序》和《秦中吟序》中那种关于表现意图的明确宣言”,因而“对于这种直接的政治批评手法,道真根据日本关于诗歌应当具有雅趣风姿的传统观念,大概是不能接受的”。〔注四〕他们欣赏的只是白居易诗中体现的那种追求与自然融合、心物一体的精神,对季节的变迁表现出的细腻把握的特点以及贯通佛道两教的“闲适”、“感伤”思想和充满了沉郁伤感、烟霞风流的情调。这与古代日本人的心性、敏锐的季节感和“物哀”、“风雅”的审美情趣十分契合。〔注五〕同时,由于平安末期王朝贵族从兴盛走向衰亡,平素沉溺于荣华的上层贵族产生了失落感,深感人世之无常,平素不满于现状的中下层贵族更加厌世,祈求来世的极乐世界,便广泛接受了“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思想,促成了佛教思想的盛行。这也使他们对白居易诗歌中的老庄享受现世的逍遥观念和佛家追求来世的解脱思想引起了深深的共鸣,纷纷效仿白居易的寄情诗酒、放纵自娱,以求得心理的寄托和慰籍。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枕草子》、《伊势物语》、《和泉式部日记》等作品中,都清晰地反映了当时公卿贵族的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篇2】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浅谈白居易对日本文学的影响

中国文化积淀深厚,博大精深,对亚洲的日本、朝鲜、越南等邻邦国家影响巨大而深远,其中日本所受影响最深。自奈良时代开始,随着大量遣唐使的派遣,文化的交流日益加深。日本历史上第一部较为完备的史书《日本书纪》,从体例到语言都受《汉书》的影响,公元751年《怀风藻》的问世,标志着日本文人诗歌创作的肇始,这也是现存最早的汉诗集。日本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万叶集》明显地受到《诗经》和《昭明文佚》的影响。在日本文学史上,甚至还出现过汉诗文几乎压倒日本传统文学的时期(即从《万叶集》后期的759年到《古今和歌集》成立的905年的大约150年之间),人们称之为“国风黑暗时代”。直到宽平二年,朝廷接受菅原道直的建议,废止遣唐使,对外采取封闭策略,日本的传统文学才得以发展并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在影响后世文化深远的平安文学中,对日本汉文学乃至日本古代文学影响最大的中国诗人,无疑首推白居易。
  据考,白居易的作品传入日本的时间最早见《日本文德天皇实录》上所记载,承和五年(838),由太宰少贰藤原岳守从唐商人带来的物品中挑出《元白诗笔》呈现给仁明天皇。随后,遣唐使陆续带回了更多的作品。其诗一经传入,迅速流传开来,深受当时日本文人的喜爱。据《日本国见在书目》记载,当时传到日本的有《白氏文集》(70卷),《白氏长庆集》(29卷)。根据日本学者金子彦二郎著《平安时代文学与白氏文集》统计,在平安文士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中,共收中日诗人诗歌1110首,白居易一人之作品即占了535首,几乎占半数。另据川口久雄统计,在藤原公任编纂的诗集《和汉朗咏集》中,共收录588首诗,其中白居易的诗就达139首之多。
  当时在日本凡谈及汉诗文者,言必称《文选》和《白氏长庆集》。据《江谈抄》记述,当时和白居易同时代的日本五十二代嵯峨天皇对《白氏文集》最是钟爱,相传他在最先得到白氏文集时曾秘藏偷读,视为珍宝。后来他要考验臣子有没有学问,就故意把白居易的诗念错,考考这个臣子熟不熟白居易的诗句,若是熟,就代表这个臣子很强。一次嵯峨天皇在召见臣下小野篁时,赋汉诗曰:“闭阁惟闻朝暮鼓,登楼遥望往来船。”小野篁奏曰:“圣作甚佳,惟‘遥’改‘空’更妙也。”天皇感慨道:“此乃白乐天句,‘遥’本作‘空’,仅使卿耳,卿之诗思已同乐天矣。”可见小野篁对白诗的熟记已达到背诵如流的程度,因此他也有“日本白乐天”之称。日本《史馆茗话》中也有类似的记载。
  平安时代的汉学世家菅原、大江两家也都是长庆集的崇拜者。据金子彦二郎的《平安时代文学与》一文中统计,菅原道真在《菅家文草》中引用、化用《白氏文集》达500多首诗,80多次,并有所创新和发展。据记载,后醍醐天皇在收到菅原道真的诗集后,以“见右丞相献家集”为题,作诗大加赞赏,曰:“更有菅家胜白样”,并在诗后自注:“平生所爱《白氏文集》七十卷是也。”平安朝廷还专门开设《白氏文集》讲座,由大江维时给醍醐天皇、村上天皇侍读,此后数代天皇都参加了这个讲座。并多次举办御前诗会,围绕白诗取题唱和。《源氏物语》的作者紫式部作为一条彰子皇后的女官,也曾给皇后讲授《白氏文集》。在这一时期问世的《枕草子》、《源氏物语》等作品中,处处可见对白诗的活用。据丸山清子著《源氏物语与白氏文集》统计,《源氏物语》中引用中国古典文学典籍185处,其中白诗达106处之多。当时白居易还在世。诚如明万历46年,那波道圆在和活字版《白氏文集》之(后序)中所言:
  诗文之称于后世,不知其数千家也。至称于当时,则几希矣,况称于外国乎?……在鸡林〔注一〕,则宰相以百金换一篇,所谓传于日本新罗诸国。呜呼,菅右相者,国朝文章之冠冕也。渤海客睹其诗,谓似乐天,自书为荣。岂复右相独然而已矣哉?昔者国纲之盛也,故世不乏人,学非不粹,大凡秉笔之士,皆以此为口实,至若倭歌、俗谣、小史、杂记,暨妇人小子之书,无往而不沾溉斯集中之残膏剩馥,专其美于国朝,何其盛哉!
  在我们看来,唐代最伟大的诗人无论如何也要首称李白、杜甫,白居易要排在较后面。为何在日本,白居易的影响却是无可比拟的呢?笔者认为,白居易之所以风靡日本的原因主要基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白诗数量丰富,取材范围广泛,便于学习和借鉴。白居易活了75岁,共创作了三千多首诗作,保留很好,在《全唐诗》中共编为三十九卷,是唐代诗人中保存诗歌最多的。另外,由于白居易的经历十分丰富,其诗歌取材范围更是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当时的日本平安文坛崇尚汉诗文,文人聚会,以会吟诵诗汉诗文为本事与才华。对大部分初学汉诗的人而言,在没有任何参照的情况下凭空是作不出好诗来的,所以这就需要一种范例或辞典,以供借鉴模仿。前面提到的大江维时编辑的《千载佳句》就是应当时的这种需求而产生的一种参考书。该书将所收一千多首汉诗分为季节、天象、地理、人事、官事、草木、禽兽、宴喜、别离……等十五部门编纂,以便利日本文士们写作汉诗之际,依其所欲咏颂的内容而寻找其摹仿参考的对象。这就类似我们小学时候用的模板,在自己还不太会写文章的时候看的名家或典型作品,天下文章一大抄,多了就知道怎么写。典型的平安朝廷的诗人就是这样,他们翻翻《千载佳句》,自己当下要写什么诗,就专门看那一类的作品,化用其中的句子。不管如何,这是一种练习,若是能超脱,就会建立自己的风格。日本人有自己的和歌,不过和歌也常是从中国文人的作品中转化而成的。《千载佳句》的编者大江维时的伯父大江千里即编了一本《句题和歌》。该书搜集汉代以降至唐代各家之古诗句,以供写作和歌的参考之用,分春、夏、秋、冬、风月、游览、杂、离别、述怀等九部门,每部门各收十首至二十首和歌。先录其典据之诗句,后附和歌;所载的和歌,即是依原诗句翻译蹈袭、或摄取转化而来。由于白居易的高产,写作题材范围十分广泛,凡个人生活、做官生涯以及社会民生,都有记述咏诵,因而他自然成为收录诗作最多诗人,其丰富的作品也自然成为当时文人学习诗歌创作的首选范本。 
  二、白诗通俗浅显,直白流畅,易于理解和摹仿。白居易的诗歌大量吸收民间语言,具有很强的通俗性、现实性和平民性,号称“老妪能解”。据南宋初释惠洪《冷斋夜话》记:“白乐天每作诗,令一老妪解之,问解之否?曰解,则录之;不解,则不复集。”白居易自称:“稂莠秕稗,生于縠反害谷者也;淫辞丽藻,生于文反伤文者也。”白居易以其天才,作诗既意求通俗,不避俚语,天下俚俗语,遂几尽在白诗中。王荆公因此叹曰:“天下好语被杜子美道尽,天下俚语又被白乐天道尽。”顾实在其《中国文学史纲》中指出:“盖当时之诗,竞拟魏汉,甚者至肖诗之雅颂,强自鸣高而自炫学博。白居易独以入耳为主宰;显为一种反动。洵具有慧眼卓见也。今观《长恨歌》《琵琶行》,皆无注脚即可明白。宜乎彼诗在当时大行于世,上自王公,下至野老村妪,莫不玩诵之。故白居易者,纯粹平民诗人也。”〔注二〕据元稹《白氏长庆集序》云:“巴蜀江楚间,洎长安中少年,递相仿效,竞作新词,自号为元和诗。……然二十年间,禁省观寺邮候墙壁之上无不书,王公妾妇牛童马走之口无不道。”白居易自己给元稹的书信当中也说:“有军使高霞寓者,欲聘娼妓,妓大夸日:‘我诵得白学士长恨歌,岂同他哉。’由是增价。”白诗之流行,由此可见一斑。 
  曲高则和寡,李白的诗汪洋恣睢,如阳春白雪,难以摹仿;白居易的诗则明白晓畅,似下里巴人,因而众口传唱。日本当时虽说风行汉诗文,但毕竟汉语是一种外语,在理解上是有一定难度的。能达到李白、杜甫这样的水平的中国诗人又能有几个,何况是日本人?因此,不管平安朝的贵族文士们对汉诗如何热心,也不管他们如何热中于汉文化,要运用繁难的中国文字、生疏的中国语言来写出天马行空、工巧深刻的诗文来,那谈何容易!李白、杜甫等人的诗对他们而言难度太大,肯定是学不来,只有白居易的诗符合了既能够读懂且能照搬摹仿的条件,因而深受平安文人喜爱。
  三、白诗中体现出的“闲适”、“感伤”的审美情趣和佛道思想符合了平安时代的文化背景,容易引起文人的共鸣。白居易的把自己的诗分为讽谕、闲适、感伤、杂律四类,其自叙言:“夫美刺者,谓之讽谕;咏性情者,谓之闲适;触事而发,谓之感伤;其它为杂律。” 
白居易自己最看重,也是最为人称道的是前期所作的那些讽谕诗,尤以《秦中吟》和《新乐府》出名。其中,如《歌舞》、《买花》、《卖炭翁》、《新丰折臂翁》等首首如剑,皆是被人们广为传诵的名篇。这是因为刚步入仕途的白居易,对政治有着极高的热情,所以才会注意到租税,进奉,宫女,宦官等方面的事物,才能写出这些反映民生疾苦的讽喻诗,也才能提出“文章合为时而着,歌诗合为事而作。”的诗歌主张。白居易在《新乐府序》中明确宣布,这些诗是“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并称这类诗旨在“惟歌生民病,愿得天子知”。 
  但白居易的这种政治热情,随着屡遭挫折而渐渐消退。在几十年的牛李党争中,白居易始终饱受排挤倾轧,因此早年大志逐渐被消磨,为避祸远嫌,他以诗、酒、禅、游自娱,有感而发创作了平易悠闲的闲适诗,诗歌中处处流露出退避政治,知足长乐的老庄思想以及对归隐田园的闲适宁静生活的向往和洁身自好的志趣。感伤诗中成就最大的当数《长恨歌》和《琵琶行》,字里行间弥荡着浓浓的感伤情绪,寄托深微,加以绘声绘色的铺排描写,多方面的气氛烘托以及流转和谐的韵律声调,艺术上达到很高成就。但随着元和六年,母亲去世和爱女夭折。白居易丁忧居渭村三年期间,又贫又病,靠好友元稹时常分俸济日,后又因上疏请急捕刺武元衡者,为宰相所恶,被贬为州刺史;又为中书舍人王涯所谗,追诏再贬为江州司马。几年内经受了至亲离丧、仕途失意的一连串打击,使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变化。“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言”(《重题》);在江州,他自称为“天涯沦落人”。从此,他开始转而求禅问佛, 
  “作为一个被人世矛盾和苦恼击倒的人,把佛教作为净化灵魂的教义和实践”。〔注三〕企图从佛教中求得解脱。正如其在《晏生闲吟》中表明的:“赖学禅门非想定,千愁万念一时空”。白居易晚年更加厌苦尘世烦恼,力求加以解脱,转而信奉净土宗,声称要“度脱生死轮”,“永洗烦恼尘”(同前),以踏上往生极乐的西方净土,他在《画弥勒上生帧赞并序》中说愿“焚香作礼,发大誓愿……愿我来世,一时上生”。在白居易后期的很多作品中明显地打上佛家思想的烙印。 
  白居易生活在安史之乱后藩镇割据的时代,统一强盛的大唐迅速衰落,出现大大小小的割据军阀。这和平安时代天皇威权旁落,各地武家政权兴起的社会现实十分类似。但在平安文学当中,很少有人接受白居易那种饱含“兼济天下”之志的讽谕诗。虽然菅原道真在任赞歧守时,曾作《寒早十首》组诗,反映走还人、老鳏人、药圃人、驿亭人、赁船人、卖盐人等社会底层人物生活状况。但作为整个平安时代腐朽没落的贵族公卿阶层而言,他们绝没有兴趣去关系下层民众的疾苦,即使是菅家道真,在他的组诗中也“看不到在白居易《新乐府序》和《秦中吟序》中那种关于表现意图的明确宣言”,因而“对于这种直接的政治批评手法,道真根据日本关于诗歌应当具有雅趣风姿的传统观念,大概是不能接受的”。〔注四〕他们欣赏的只是白居易诗中体现的那种追求与自然融合、心物一体的精神,对季节的变迁表现出的细腻把握的特点以及贯通佛道两教的“闲适”、“感伤”思想和充满了沉郁伤感、烟霞风流的情调。这与古代日本人的心性、敏锐的季节感和“物哀”、“风雅”的审美情趣十分契合。〔注五〕同时,由于平安末期王朝贵族从兴盛走向衰亡,平素沉溺于荣华的上层贵族产生了失落感,深感人世之无常,平素不满于现状的中下层贵族更加厌世,祈求来世的极乐世界,便广泛接受了“厌离秽土,欣求净土”的思想,促成了佛教思想的盛行。这也使他们对白居易诗歌中的老庄享受现世的逍遥观念和佛家追求来世的解脱思想引起了深深的共鸣,纷纷效仿白居易的寄情诗酒、放纵自娱,以求得心理的寄托和慰籍。平安时代的《源氏物语》、《枕草子》、《伊势物语》、《和泉式部日记》等作品中,都清晰地反映了当时公卿贵族的这种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

【篇3】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日本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

孙唯一

(陕西科技大学设计与艺术学院,陕西,西安,710021)

[摘要]:本文主要是研究了日本文化(包括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存在和对整个的日本动漫画行业的发展究竟造成了多大的影响。比如,中国近代的艺术发展基本上都是跟社会形态以及政治目的相连接的,这就说明了一个民族的电影或者是动漫的的发展都是与这个民族的文化相连接的,或者说是这个民族文化的一种变相的表现形式,日本文化也不例外。在我的思想里,日本这个国家是零散而多变的,因为地域环境的影响,日本的人的性情又是狭隘的,性情造就了日本民间的社会文化,而有这些社会人所制作出得动漫文化又值得我们去探究一番。

[关键词]:日本文化;社会形态;地域环境;动漫文化;

[引言];虽然已经阐述了一个观点就是日本动漫是日本社会文化的一个表现形式,但是为什么在世界上这么多国家当中,唯有日本的动漫这么成功,这绝对是不得不思考的一个问题,我觉得这大概也与日本人的精神生活是又关系的,因为日本是一个建立很晚,但是进入文明社会极其快速的国家,日本最早发现的人类化石是在一万年以前,但是日本却在4-5世纪的时候就进入了文明社会,这样快速的发展,除了日本人善于借鉴之外,更多的是逼着自己往前跑,这就凸显了日本社会机器运转之高速,日本人民的生活肯定是无法适应这么快得发展状况,于是就出现了动漫这么一个寄托着理想和梦想的载体,它如同着电影与电视一样,都是一种思想的表现形式。人们发现通过这个载体可以随意的去痛斥这个黑暗的社会如《怪化猫》中那些被堕胎死去的孩子变成座敷童子来复仇,有的可以唤起人们奋斗的精神如《海贼王》《圣斗士》《火影忍者》等数不胜数。因为日本人高速的生活还有对婚姻的失望离婚率的增高,最新出现的日本“腐女”们所钟爱的耽美类动画片如《世界第一的初恋》,都是日本社会使其出现的。

浅谈日本文化

日本是一个建立比较晚的国家,相对于其他的同期发达国家来说。它在公元4世纪的是后来出现国家,之前均为部落,而中国在4世纪的时候已经是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了,日本在建立之后所以日本为了使其快速的发展不得不启用“一口吃成个胖子”的措施,时期不能落后于世界民族之林,于是日本一度成了世界很多国家为之不齿的“抄袭大国”包括文字的抄袭,制度的抄袭,日本历史剧《坂上之云》中日本人重点承认了这一特点,他们去法国俄国美国各个国家学习海军陆军等等可以学得到的东西,并对此乐而不疲,事实证明确实得利了,日本社会开始高速的运转,社会机器零件开始变得齐全,但是这些操纵着机器的人却已经累不堪言。在这样的小小的国土上生存着运转着这么大的经济系统的日本人,除了没有安全感之外再也没有别的感觉,所以他们开始对外发动战争,企图在世界强国侵略软弱国家中的运动中也分一杯羹。于是义无反顾的参加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因为战败所以受了美国的终极控制,在这样的环境中在这样的阴影之下,人们心理的阴影必定是很深的,于是在每个日本人的心里都渴望着挣脱渴望着撕开这种统治的感觉,于是日本出现了数不胜数的恐怖片。

我看过很多的日本恐怖片还有恐怖动漫的简介(因为不敢看片子)。从中能总结到的顾虑是很多的,但是题材确实无一例外的:复仇。以我所见,在每个日本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个可怕的魔鬼,它们随时随地的迸发出来,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是没有什么途径来迸发的,最红终只能通过文化这一看起来软弱实际上强大的手段来实现。

日本在汉代春秋战国时期收到了中国深刻的影响,这样影响不只仅限于文字方面,更多的是受到了社会体制的影响,其中包括这法家的政治体制的影响,韩非子的“法术”至今仍弥漫在日本社会风气之中。那时的中国是尚武的,因为整个社会需要被统治需要的便是武力来解决问题,于是现在的日本人也是尚武主义者,先不说是否手持着樱花,不可否认的是每个日本人的心里都是有着一把日本刀的,武士道精神在日本的社会中通知了1000多年,至今还是迟迟不肯散去。因为着这些文化的存在。为了培养武士道精神,要学习许多东西,而主要是学会忍耐和冒险。为了学会忍受种种困苦,常常赤脚在雪地中行走,练习击剑和柔道,半夜到墓地裏去,整夜地处於“枕戈待旦”的状态,经受种种沈重的,甚至野蛮的考验。武士道文化蕴含著牺牲的精神。而这也成为了日本后来动漫的一大题材,像是《七武士》《鬼眼狂刀》我个人认为日本的武士道精神里的非死即成的精神,也是支撑着日本人能完成动漫那么艰巨的工作量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同时日本的文化又是唯美的,这在动漫里也有很深的体现,就像是宫崎骏的《龙猫》《悬崖上的金鱼姬》等等片子都是唯美系列的代表之作,我觉得这才是他们内心的性格,是喜欢美得,喜欢干净的东西,但是由于社会的不需要变成了邪恶的变态的,就像是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运用文化人类学的方法,用“菊”与“刀”来揭示日本人的矛盾性格,即日本文化的双重性(如爱美而黩武、尚礼而好斗、喜新而顽固、服从而不驯等)……本书中其中有一句说道:“日本的正式公报从未承认过海军的失败,日本的国民依然沉浸在自己是胜利者的幻梦中。”这句话是说在1944年日本军队已经濒临崩溃的时候,日本人总是喜欢以一个拯救世界的姿态来面对大众,看起来像是世界的统治者一般,这在宫崎骏的动画中也有体现《风之谷》《天空之城》每一部中都会无意识的塑造一个小英雄,而且是拯救了一切的小英雄。我想这便是日本人的群众心理的个别体现。

日本文化对日本动漫的影响

不可否认,日本是一个有血性的民族,是很坚决性的民族,有一种不达到一种目标就是不罢休的魄力,这源自于日本的武士道精神,这种精神蔓延至现在的日本社会仍然是存在的,许多的漫画作家,动画导演都喜欢将自己动漫的主角设计成一个勇敢的统治世界的任务,代表人物《ONE PIECE》的男主局蒙奇.D.路飞,已经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英雄式的人物,有着打不败的身体,和满不在乎的神情,无论手下的帅哥是有多牛,只要他一出手其他的人都是不堪一击的,我觉得在这部漫画里面,他们每一个人都代表着一个国家,而路飞代表的就是日本,他们一起统治这个世界,但是每个人注定都要臣服于路飞的脚下。这当然是我的个人理解。日本动漫的镜头是不合规律的,多数运用的都是广角镜头,可能是广角镜头可以在心理上弥补生理上的缺陷,但是不可否认却也体现出来日本人征服世界的野心。

说到野心我们不得不说日本的战争文化在动漫之中的体现,代表作就是《机动战士高达》《新世纪福音战士》《宇宙战舰大和号》等等,这三部片子可以说是在一定程度上顺应了日本的战争观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引起了社会现象,已经是国民级的三部动画。高达凭借着18%的收视率,已经是王者级别,“高达”在日本拥有如此众多的拥趸,其原因值得思考。除去符合年轻人口味的机体设定和人物设定,其宏大而严谨的故事背景设定也是主要原因之一。
其中重点说的便是因为反抗殖民统治而发起了全民独立战争。因为历史上与现实中的战争作为它的基础,从高达在日本的普及率来看。他所体现的战争观必然是会得到很大一部分日本民众的支持。因为高达的战斗,对于这个世界的反抗,这就是日本的战争文化在动漫中的真实体现。

日本人最值得佩服的就是完全保留下了其传统的文化,纹样,包括浮世绘,和服等等,还有饮食文化,寺庙文化,神社文化,同时在动漫中也有体现,最经典的当属《怪.化猫》系列,因为浮世绘是很不容易实现动态的一种版画的形式,但是这部作品却为动起来的浮世绘作了很好诠释,作品中没有很夸张的动作,绝对没有什么广角镜头,就像是《ONE PIECE》那样的镜头是绝对不允许出现的,一个是因为浮世绘是一种写实的风格,在一个是因为绘画工作量的要求。所以大多数时间都是大全景静态小局部进行动态的表现形式。反而这样更能表现出浮世绘的那种静态感,我觉得这事做得很好的地方。制作精良,堪称经典。

由《怪.化猫》想到的

从对这部片子一无所知到一夜之间成为了我最喜欢的动画作品,首先我与很多的朋友一样,绝对的被这部片子的画风吸引,从来没有一部片子的画风能鲜明到你一眼就不会再忘记,《怪.化猫》这部片子是与中国的聊斋志异一样是志怪类的东西,志怪类的东西抛弃书的载体之后要想附着于视觉类的表现形式的时候,必须要要以一个绚丽的夺人眼球的形式出现,无论是花妖狐怪还是魑魅魍魉,主要的是把外表功夫做足的同时要把故事的内核讲好,而《怪》这部片子做到了。

因为依照传说座敷童子更像个天真无邪的小孩子,而《怪化猫》整体的风格则是怪异扭曲的,如若照搬会显的稍许生硬,所以依照动画的整体风格将座敷童子定位成被妓院里的女子打掉的孩子,这样悲情的角色自然容易对应故事线作出暴戾怪异的演绎。

这部动画片充满了东瀛古典韵味,又充溢日本现代社会风气,人世间的各种辛酸愁苦在死后都被转化为怨气,可以说《怪化猫》通过故事的一步步抽丝剥茧,将人性的丑恶展现的淋漓尽致,在对人性本身问题的挖掘上毫不客气,《怪化猫》博人眼球的,远不止于其妖娆华丽的画风而已。

最后小结

从日本的历史,现代两个方面进行一个笼统的分析,就不难看出,日本是一个文化矛盾的国家,因为社会的矛盾,人们想要挣脱着社会束缚的同时,只能靠漫画来发泄自己的内心,我记得在导演犬童一心的片子《黄色的眼泪》中,曾经有这么一个段落,是一个六十年代的漫画家,画了一些动物类的漫画去杂志社,但是漫画社拒绝了他的稿子,他说现在的东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开始了,我们需要的是性、暴力、和刺激,没人需要你这些东西,可以看得出日本的社会同时又是浮躁的,在这样浮躁的社会形势下,难免会出现跟随着时代发展出现的动漫作品。

当社会的压力波及到个人的时候,日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就开始淡薄,婚姻的危机等等,当婚姻的压力开始波及到每个人的时候,“耽美类”“同人类”的作品就开始出现,人们宁愿去相信同性之间有如此美好的恋爱都不再相信异性之间的恋爱,这就是日本社会的浮躁之气。

日本人善于追求潮流,追求新鲜,因为狭小的国土使他们缺少安全感。于是他们宁愿努力的发展电子业,机械业,因为这些都带着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水平,其中在日本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秋叶原”电子一条街,现在满大街的“御宅族”甚至街道上到处都是“面包自动贩卖机”这些御宅族们的生命力只有游戏卡和游戏美女,所以在“秋叶原”一条街上出现了无数的“女仆咖啡厅”这些穿着可爱的“女仆”们就是日本动漫中传说的“COSPLAY”这就是独特的文化衍生出得独特的日本动漫文化。

一句两句话是无法概括清楚整个日本文化对动漫影响的。日本的文化不像中国的文化一样是蓬勃大气博大精深的,日本文化更多的是带着一种细碎的东西,因为借鉴各国文化的原因,日本的文化是零散的多元化的,不可捉摸的,但是日本人又对其进行了更深的总结与融合之后,反而全部都带了几分日本本土的特色。日本的文化就像是日语一样,没有规律,看似简单实则十分不易。把这些赋予动漫之后我们就明白了,为什么会有《悬崖上的金鱼姬》那样的日本唯美风,为什么会有《怪化猫》那样的大和风情,为什么会有《机动战士高达》《终极幻想》那样的欧美风情。

[参考文献]

[1]鲁思·本尼迪克特.菊与刀[M].美国:武汉出版社,2009.6.

[2]竹宫正.浮世绘的故事[M].日本: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12.

[3]张晓[J].浮世绘对日本现代动漫的影响 . 大众期刊,2009.11

【篇4】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浅析中国汉字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金光源

【期刊名称】《青春岁月》

【年(卷),期】2019(000)002

【摘要】中国的汉字文化历史悠久,从它产生的那一刻起,就极大地促进了中国文化乃至世界文化的发展.中日两国一衣带水,正因为这个得天独厚的先天条件,中日两国自古就交往频繁,中国的古文化,尤其是汉字文化更是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本文将重点介绍中国的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总页数】2页(424-425)

【关键词】中国汉字;日本文化;影响

【作者】金光源

【作者单位】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1330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

【相关文献】

1.浅析中国汉字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J], 席于霞

2.浅析日本文化对日本经济的影响 [J], 冯志毅[1]

3.浅谈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J], 刘丹

4.浅析日本文化对日语教学的影响和渗透 [J], 刘晓芳

5.从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为中心浅析日语的发展历程 [J], 周庚辰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