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劳动教育课件(通用2篇)

劳动教育课件(通用2篇)

发布时间:2022-05-05 17:42:02

教育:汉语词语教育:2008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8年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安徽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教育:2007年学林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劳动教育课件2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劳动教育课件2篇

【篇一】劳动教育课件

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课程建设路径

黄玲妹[1]

【期刊名称】《《福建陶研》》

【年(卷),期】2019(000)002

【摘要】弘扬热爱劳动是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倡导劳动教育是新时代的呼唤。家庭劳动教育的缺失和学校劳动教育的弱化,出现许多学生不爱劳动、轻视劳动的现象。新时代初中劳动教育要以课程建设为抓手,探索课程目标具体化、课程资源生活化、课程活动常态化、课程评价过程化的路径,促进劳动教育健康发展。

【总页数】3页(P.37-39)

【关键词】新时代; 初中劳动教育; 课程建设

【作者】黄玲妹[1]

【作者单位】[1]连城县隔川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1

【相关文献】

1.新时代背景下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小学劳动教育的价值意涵与实践路径探究 [J], 杨雨露[1]

2.以社会实践承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价值与使命——以上海市曹杨第二中学劳动教育课程链为例 [J], 易臻真; 王洋

3.国际视野下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建设路径——兼评《高校创业教育课程:全球视野与本土构建》 [J], 姜华; 李欣欣

4.论新时代背景下的社区教育课程建设 [J], 冯素华

5.陶行知劳动教育思想对新时代加强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启示 [J], 李珂; 蔡元帅

以上内容为文献基本信息,获取文献全文请下载

【篇二】劳动教育课件

实验中学劳动教育课程活动安排

一、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de目标落实。

现代社会中de青少年,聪明活泼,见多识广,有de对社会缺乏本质de认识和真实de了解;好胜要强,不甘落后,但有de缺乏坚忍不拔de意志和顽强进取de毅力;他们重视学业、考试高分,但有de忽视能力和个性de充分张扬;他们不愁吃穿、生活优裕,但有de缺少艰苦奋斗和吃苦耐劳精神;青少年学生de上述不足,有社会环境de负面影响,有家长望子成龙、溺爱有加de不恰当de教育,但更重要de还是学校教育本身存在缺陷,需要改进。这就要求我们de教育必须转到全面提高国民素质de轨道上来。

1、根据学生de年龄特点,我们制定了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七个一”de目标和任务:

一种习惯(劳动习惯)

一种能力(动手能力)

一种感情(热爱劳动和对劳动人民de感情)

一种技能(劳动基本技能)

一种精神(勤俭节约和艰苦奋斗de精神)

一种认识(国土乡情de认识)

一种观念(为人民服务de人生观、价值观)

2、根据青少年de身心发展规律,设计了“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劳动技能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等层次化、序列化de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内容”,分年级分阶段逐一落实到教育教学实践中,使我校de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活动成为全县一大亮点。

3、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课程计划de落实。我们严格规定,必须按教育局de规定,全面开课,特别强调劳动(技术)课和社会实践活动必修课de地位。不得以学生学习紧张为由削减劳动课时间,并将劳动课和社会实践活动纳入学校常规管理检查之中,定期检查,确保劳动与社会实践教育落到实处。

4、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de落实。从2011年到现在,我校共建立了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基地三个。

二、劳动实践与素质教育de“三个结合”

1、劳动和社会实践教育与德育工作相结合。在劳动实践过程中,把德育工作与培养学生良好de行为习惯和掌握知识技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de劳动实践成为强有力de教育手段。通过进行多种形式de劳动,在实践中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使学生养成正确de劳动观点,获得比较全面de劳动知识,掌握基本de劳动技能,形成良好de劳动习惯,把学生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de人才。

2、实践基地分散和集中相结合。在课程计划和教育教学方面由学校统一安排,他们之间,相互交流,相互补充,从而达到了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3、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学校教育是由专职人员和专门机构承担de有目de、有系统、有组织、以影响受教育者de身心发展为直接目标de社会活动。学校教育是个人一生中所受教育最重要组成部分,个人在学校里接受计划性de指导,系统地学习文化知识、社会规范、道德准则和价值观念。

我运用劳动实践与素质教育相结合de办法,夯实了劳动教育这个基地,更新了教育观念,学生de特长在劳动教育中得到了培养。促进了学生身心de和谐发展和素质de提高,从而也促进了我校素质教育特色de形成。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