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纪委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演讲稿

纪委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演讲稿

发布时间:2021-11-04 14:14:17

纪委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演讲稿 本文关键词:宣讲,万人,纪委,演讲稿,同行

纪委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演讲稿 本文简介:纪委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演讲稿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就必须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就必须运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把宪法精神,宪法的规定贯彻落实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

纪委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演讲稿 本文内容:

纪委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演讲稿

我国是一个法治国家,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依法办学,依法治校,依法管理社会事务,就必须崇尚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就必须运用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把宪法精神,宪法的规定贯彻落实到社会生活各个领域内。只有如此,我们才能化解各类社会矛盾,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做好计划生育工作。下面我谈几点要求:

一、认清极端宗教险恶本质,坚决反对宗教极端主义

当前,宗教极端思想已成为影响新疆民族团结、宗教和谐,威胁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最根本因素。宗教极端思想,就是打着宗教旗号,披着宗教外衣,歪曲宗教教义,企图通过暴力手段推翻现有社会政治秩序,通过暴力来支配人们的信仰自由、生活方式,干预司法体系、行政管理的一种极端观点、立场和行为。宗教极端思想具有极大的迷惑性、煽动性。他们利用信众对宗教普遍存在的精神依赖和无条件的服从性,蛊惑信众为自己不可告人的政治目而牺牲一切。他们宣扬自己所信奉的宗教极端主义是最符合真主旨意的,而实际上是把信众引向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背离现代文明的邪路。

宗教极端主义破坏性很强,带来严重的社会危害。其危害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一.严重危害国家安全和领土完整。宗教极端主义同样催生暴力恐怖,扰乱国家正常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秩序。这方面北爱尔兰宗教极端势力具有代表性。一些别有用心的政治势力,利用所在国历史上形成的宗教传统,与境内外宗教极端势力相互勾结,竭力煽动宗教情绪,鼓噪政教合一,妄图以教干政,夺取国家最高权。

二.宗教极端主义势力宣扬宗教极端思想、危害社会正常秩序的活动,不利于经济社会发展。保持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是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根本保障。宗教极端主义以“宗教兴则国家兴、民族兴”为口号煽动宗教狂热,给所在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造成了极大的阻碍。宗教极端主义极力反对现代国家的经济体制,不承认国家的存在,反对使用国家发行的货币,抵制国家发放的身份证、结婚证等一系列有效证件;他们因为银行和保险等金融机构的相关活动产生利息,因而反对银行和保险公司等现代金融机构的存在和开展活动;少数顽固分子以不合伊斯兰教法为名,干预司法、婚姻、教育,违反计划生育政策,不缴纳国家法定税等等。这些思想和行为破坏了正常的社会生产秩序,阻碍了经济的发展。

三.宗教极端主义的泛滥影响团结和睦的民族关系。在新疆,宗教极端势力利用少数民族群众朴素的民族、宗教感情,制造事端,制造民族矛盾。将宗教信仰作为划分民族的唯一标准,然后通过强化宗教意识和归属感,增强对宗教极端主义的倾斜和认同,造成民族隔阂和对立,破坏民族团结。同时妖魔化其他民族,将其描述为异教徒和剥削者,宣扬对他们进行“圣战”即是宗教义务,也是实现自己民族利益的方式。此外对本民族的爱国人士大肆进行诋毁和诬蔑,将其描述为异教徒和民族败类(叛徒),败坏他们的名声,在舆论上施加压力,企图通过孤立他们,起到警示作用。四.宗教极端主义及其活动破坏正常的宗教活动,影响宗教的名声和团结。宗教极端主义采取各种手段散布极端思想,煽动宗教狂热,造成宗教内部的分裂和对立。宗教极端主义通过宣扬其宗教属性和观点的正确性,迷惑和拉拢具有朴素宗教情感的人们,使他们走入歧途,最终走向暴力恐怖的道路,其结果是给正常的宗教抹黑。企图混淆合法宗教活动和非法宗教活动,企图造成党和政府压迫宗教的假象,通过此来激起信教群众的共鸣和支持,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的目的。为此诬蔑和诽谤爱国宗教人士,甚至暗杀爱国宗教界领袖,妄图夺取宗教领导权。

作为未成人思想的引领者,我们要高举维护祖国统一和各民族大团结的旗帜,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思想不动摇,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不动摇,多层次、多角度遏制宗教极端思想的渗透。我们要进一步深化“维护民族团结

抵御宗教渗透”主题教育年、“揭批暴力恐怖罪行”专项行动等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各族干部群众的“四个认同”意识,强化“三个离不开”思想。继续加强现代文化宣传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进一步深化对现代文化内涵和核心的认识,深化对现代文化引领实践途径和要求的认识,使各族干部群众不断树立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摒弃封闭、落后、保守、愚昧的思想,加大各民族优秀文化推介,广泛传播现代文化,大力倡导现代生活方式,促进各民族群众相互学习、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形成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的生动局面。

二、深入开展“去极端化”

,坚决抵制宗教极端思想的影响和渗透,“去极端化”

是关系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重要举措。“去极端化”需要解决的问题有强迫他人信教,蒙面,地下教经讲经,不服从政府,不使用结婚证,身份证,不能看电视,不能听爱国宗教人士的讲经,不能与不信教的少数民族干部群众来往,结亲,送葬,煽动排斥现代服饰和民族服饰等。我们教育系统开展依法治理非法宗教活动、打击宗教极端宗教违法犯罪专项行动,此次专项行动,以“去极端化”为目标,以深化“三非”治理为抓手,进一步铲除毒瘤、净化环境、消除隐患。在教育系统就是针对大中专院校、中小学校学生群体,以及由教育行政部门批准的民办学校、托儿所等各类非学历教育培训机构受宗教渗透的情况进行摸排,对夹杂讲授宗教知识、开设阿语、经文课程、传播宗教极端思想等反动宣传的要坚决打击。阿克苏教育局要将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工作作为今年中小学德育工作的重点,使“两个不得”、“五个严禁”要求人人皆知、深入人心,切实推进社会稳定持续向好。

在教育系统中开展“去极端化”工作,必须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在日常工作中逐步淡化宗教氛围。要切实发挥现代文化教育、凝聚、鼓舞和引领作用,大力弘扬“爱国爱疆、团结奉献、勤劳互助、开放进取”的新疆精神。深入开展“我的梦〃中国梦”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国情区情教育,切实把各族师生的思想和行动引导到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上来。加大校园文化建设力度,开展健康向上、丰富多彩的文化体育艺术活动,引导师生在文化体育艺术活动中自我表现、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用先进思想文化牢牢占领师生头脑,逐步淡化宗教氛围,弱化宗教对群众精神上的影响力和控制力,铲除宗教在教育领域存在的“土壤”和传播空间。

三、弘扬国家保障正常宗教活动的宪法精神,坚决打击宗教极端活动

在新疆,依法严厉打击“三股势力”的暴力恐怖活动是实现我国宪法所规定的“尊重和保障人权”原则的重要前提。新疆的各族人民依法行使我国宪法规定的以生存权和发展权为重要内容的人权,必须以稳定的社会环境为基础,这是被历史的经验教训反复证明了的。只有在和谐有序的条件下,新疆各族人民才能全力以赴投入建设事业,追求繁荣发展的幸福生活。我们才能实现后发赶超,各项经济社会建设才有可能实现跨越式发展。而一旦出现社会的动荡,稳定的社会环境遭到破坏,经济社会发展就将遭受重大损失,不仅会延缓发展目标的实现,甚至可能出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倒退,各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期盼和追求就将遭受挫折和打击。这其中,对和谐稳定的社会发展秩序造成最大破坏的无异于以暴力制造社会恐怖事件;这里所指的暴力是指以残暴的手段侵犯他人人身或财产;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今天的伊拉克曾经是两河流域人;四、不辱使命迎难而上为家乡长治久安不懈努力;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兄弟省份的大力援助下,新疆经;的实施,全疆教育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领域的捍卫者,广大教育工作者。

这里所指的暴力是指以残暴的手段侵犯他人人身或财产的强暴行为。在破坏社会秩序的各种因素中,暴力是对社会秩序的最大破坏。人类历史的经验反复证明:暴力是人民的灾难。

在世界文明发展史中,今天的伊拉克曾经是两河流域人类文明发祥地之一,这是一个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古代文明的国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使得这个不大的国家人民生活富裕。但从两伊战争开始前的国内暴力事件不断,直到两伊战争、两次海湾战争,内、外暴力使得这样一个有着丰富资源的国家变得如今天这样国家动荡,社会无序,人民生命安全失去基本保障,安宁幸福的生活更是无从谈起。没有稳定就没有新疆的经济社会发展。暴力恐怖和民族分裂是对新疆社会有序发展、人民生活安宁、乃至国家法治进程的最大破坏,更是对我国宪法保障人权原则和新疆各族人民基本的生存发展权的无情摧残和粗暴践踏。第二次新疆工作座谈会提出的“保护合法,制止非法,遏制极端,抵御渗透,打击犯罪”。为维护宪法和法律的尊严,积极的同违法犯罪行为,尤其是“三股势力”破坏社会安定和民族团结,危害国家安全和人民幸福生活的分裂恐怖行为做毫不妥协的斗争,这也是文明社会一个公民应当履行的基本社会义务。

四、不辱使命

迎难而上

为家乡长治久安不懈努力

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兄弟省份的大力援助下,新疆经济社会健康发展,民生得到持续改善,“双语”教学和“两免一补”的实施,全疆教育教学水平、办学条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得到认可,只有努力就能改变,只要努力就能改变的观念已经深入各民族的内心。但是,暴力恐怖分子不愿意看到和谐安宁、繁荣发展的新疆,总是伺机制造暴力恐怖破坏活动。这起暴恐案件再次说明,我们与“三股势力”的斗争是长期的、复杂的、尖锐的,有时甚至是十分激烈的;暴恐分子的血腥暴行,动摇不了各族人民热爱生活,追求幸福脚步、反而更加坚定了各族群众支持和拥护党和政府严厉打击暴力恐怖行为的坚强决心。新疆改革发展稳定的前进步伐,各族人民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任何力量也阻挡不了的。

作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领域的捍卫者,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思想认识上要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要不折不扣的执行党中央和自治区的决定。广大教师必须认清当前严峻复杂的形势,牢固树立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危机意识,本着对国家和人民负责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到本职工作中去,创新工作方法,采取积极正确的教育方式引导广大师生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历史观、价值观,在各种场合,传递对暴徒丑恶行径的强烈谴责,传递民族团结的正能量,坚决抵制非法宗教活动向学校渗透,压缩非法宗教活动滋生的土壤,坚决维护教育系统持续稳定。

计生委领导干部和党员领导干部,要在维护社会稳定、加强民族团结方面发挥模范带头作用,讲民族团结的话,办促进民族团结的事,宣传民族团结的典型,不断激发社会正能量。稳定是新疆的大局,“三股势力”是我们共同的敌人,和谐稳定的新疆是我们共同的家园,要敢于亮剑、敢于发声、敢于碰硬、不退、不缩,要经得起考验、迎难而上,切实担负起维护社会稳定的政治责任,大力弘扬坚决打击和抵制宗教极端。

我们要坚持以现代文化为引领,要不断加强师生的现代文化观念教育,努力传播现代科学文化知识,大力弘扬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努力形成尊重差异、包容多样、相互欣赏的文化心态,树立进步、开放、包容、文明、科学的理念,以开明开放的心态广泛学习现代文明成果和现代文化知识,努力成为现代思想观念、现代思维方式、现代生活方式的倡导者、实践者、传播者。

同志们,新疆的明天是灿烂的,家乡的和谐进步,文明发展与每一个热爱和平、热爱生活的人息息相关,作为未成人思想领域的捍卫者,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党委的安排部署,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和政治定力,自觉增强维护稳定的政治意识、责任意识和忧患意识,团结一心,毫不松懈,充分发挥学校在抵御宗教极端思想渗透中的战斗堡垒作用,大家群策群力、齐心协力共同筑牢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的钢铁长城,共同谱写共建美好家园、共享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谢谢大家!

篇2:法院”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讲稿

法院”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讲稿 本文关键词:讲稿,宣讲,万人,法院,同行

法院”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讲稿 本文简介:法院”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讲稿各位同志们:新疆自古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地区,各个民族之间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现在我们首先讲讲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新疆,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其地理范围主要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南、里海以东的广大地区。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清

法院”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讲稿 本文内容:

法院”与法同行万人宣讲活动“讲稿

各位同志们:

新疆自古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地区,各个民族之间团结友爱、和睦共处。现在我们首先讲讲新疆这一名称的由来。新疆,汉称西域,意思是中国西部的疆域,其地理范围主要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南、里海以东的广大地区。这一名称自汉代出现于我国史籍,一直沿用到清朝统一新疆。清朝初年,仍沿用“西域”称谓。清军入关以前,它所统辖的疆域仅限于我国东北地区。入关后,它迅速统一了中国大部。但在个别地区,它的统治也是经过了多年反复之后才最终确立的。清朝前期的几代皇帝,都视统一全中国为己任。经过几代人的努力,清政府在中国的控制区域不断扩大和巩固。到了乾隆皇帝(公元1736—1796年)时,清政府的政令终于可以施行于全中国的每一个角落。乾隆皇帝为此十分自负,他将最后由自己所确立的清政府统治的地区称为“新疆”,即“故土新归”之意。当时,被清政府称为新疆的地区有:改土新疆(云南乌蒙地区)、上游新疆(贵州安顺与钛宁附近)、下游新疆(贵州黔东南古州一带)、金川新疆(四川大渡河上游的大、小金川地区)等。清政府平定准噶尔部的叛乱之后,将古称西域的天山南北地区也称为新疆。新疆这个名称的出现,还有另外一层意思。继公元1878年左宗棠自阿古柏手中收复了新疆之后,1882年沙俄侵略者也被迫归还了我伊犁地区。于是,左宗棠力主在天山南北建省。他在给清朝皇帝的奏折中称新疆是“他族逼处,故土新归”。于是以新疆为省名就有了一层新的意义。即新疆自古是中国固有的领土,但因为是新从阿古柏和沙俄手中收复的失地,故以新疆定为省名,有“故土新归”之意。这个新的名称,饱含着收复失地的爱国将士对这片土地的感情。历史上,沙俄和英帝国主义者曾对我新疆垂涎已久。他们对新疆进行的多次侵略颠覆活动终未得逞,于是就不断进行一些恶意的宣传。对于新疆这一名称的歪曲即为一例。他们说什么:“东突厥斯坦(即新疆)自古以来一直是一个独立的国家,自从清朝占领新疆以后,才变成了清朝的殖民地”,“因为是清朝新占领的地方,所以才被称为新疆”等。他们制造这类谣言,并非由于对历史的无知,而完全是出于挑拨我国民族关系,破坏我国统一之目的。

大家对于新疆的由来有个一个大概的了解,那新疆这片土地上的多个民族聚居是如何形成的,新疆人种起源是具有多元性的,新疆地处亚洲中心,与八个国家接壤,是古代世界四大文明——西方文化、古印度文化、阿拉伯文化和中华文化在世界上的唯一汇合点。所以他的人种和文化起源都是多元的,不是单一哪个种族和文化产生的,而是多种族、多文化融合而成的。近代新疆各地考古资料表明,最晚在六七千年以前,旧石器时代晚期,新疆地区已有人类活动。在目前已发掘并作过科学鉴定的人类遗骨来看,新疆人种起源是多元性的。东疆哈密出土人类遗骨中,蒙古利亚人种(简称黄种人)约占70%,欧罗巴人种(简称白种人)约占30%;而在南疆焉耆发现的古人类遗骨则正好相反。从时间分布上,越早期的遗骨,欧罗巴人种特征越多,越晚期的遗骨,黄种人特征越多。这说明古代新疆是东西两大人种交汇之地,越往东,黄种人成分越多;越往西,则白种人成分越多。遗骨年代越晚,则黄种人成分越大。这说明东方人种是从哈密逐渐向西延伸,而西方人种则是从伊犁河谷逐步向塔里木盆地周围甚至更东边渗透。根据历史学家研究,新疆不仅是多种族起源的地区,也是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区。民族的起源,包含了共同的区域、共同的语言、共同的文化和共同的经济生活等四个方面的要素。人们将有文字记录之前的历史通称史前时期,因为这一时期缺少准确的历史文献记载,历史面貌往往主要倚赖考古文物。新疆迄今还未发现公元前2世纪以前的有文字的遗物和相关记录,故学术界一般将汉朝之前的新疆历史都称为“史前时期”。

新疆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张骞。史学家称张骞之前为西域的“史前时期”。西汉司马迁所著《史记》中记载有西域36国,东汉时36国变成50国,其中包含了今天新疆各民族的祖先。现代新疆13个世居民族共同聚居的格局,是从清代末期逐渐形成的。在古代历史上,曾有许多部落、民族在新疆聚居。新疆居民的族属,从汉代(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开始才有明确的记载,当时主要有:塞、月氏(音:肉支)、乌孙、羌、匈奴和汉人。

塞人,原游牧于东起伊犁河、楚河流域,西抵锡尔河地区。因被月氏排挤而西迁,一部分退至锡尔河北岸,另一些南下帕米尔,散居各地。月氏人,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时期活动于河西走廊到塔里木盆地的广大地区,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汉之际最为强盛。公元前176年前后,受匈奴的攻击,被迫向伊犁河流域迁徙,驱走那里的塞人而居其地。乌孙,最初活动于河西走廊。秦末汉初,受月氏人的攻击而依附于匈奴,后在匈奴的支持下,袭击月氏人,并将其逐出伊犁河流域。

羌人,最初活动于黄河中上游地区。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战国时期,一部分羌人经河西走廊,沿祁连山、昆仑山向西迁徙,从而在新疆留下了足迹。匈奴人,主要是在公元前176年前后进入新疆的。匈奴的起源,按《史记》的说法,匈奴人的先祖是夏王朝遗民,西迁过程中融合了月氏、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白种人。而王国维则认为商朝时的鬼方、混夷、獯鬻,周朝时的猃狁,春秋时的戎、狄,战国时的胡,都是后世所谓的匈奴。

中国的匈奴是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大部分生活在戈壁大漠,最初在蒙古建立国家。公元前215年秦始皇时期,被逐出黄河河套地区。东汉时分裂,南匈奴进入中原内附,逐渐融入中原民族。北匈奴从漠北西迁,中间经历了约三百年,在欧洲建立强大的匈奴帝国,占据了欧洲三分之一的领土,与东、西罗马帝国成“三足鼎立”之势。但很快瓦解,不知所终。今天大多数匈牙利人认为自己是匈奴帝国后裔。五胡十六国时期,内迁中原的南匈奴建立前赵、北凉和夏等国家;北匈奴西迁康居。自汉武帝元光六年(公元前129年)起开始受到汉朝军队的攻击,汉武帝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匈奴将主力撤回漠北地区,至汉武帝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年)匈奴国已经完全退出漠南地区。汉元帝竟宁元年(公元前33年),匈奴王呼韩邪向汉求亲,王昭君出塞嫁与匈奴单于后,匈奴人又重新回到漠南,双方依汉元帝永光元年(公元前43年)的约定以长城为界;在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十二年(公元46年)匈奴人受到乌桓人的攻击北迁前的80年间,匈奴人一直居住在漠南。匈奴人的最亲近的后裔是哈萨克族。匈奴的直接后裔是突厥人。而汉人是较早进入新疆地区的民族之一。公元前101年,汉朝军队开始在轮台、渠犁等地屯田,后来扩大到全疆各地,各屯田点成为汉人进入新疆后最初的分布区域;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府设立以后,或为官、或从军、或经商,进入新疆的汉人连续不断。魏晋南北朝(公元220年—公元589年)时期,是中国民族大融合时期,各民族迁徙往来频繁,又有许多古代民族进入新疆,如柔然、高车、哒、吐谷(音:玉)浑等。公元840年,大批回鹘人进入新疆。当时,回鹘汗国因自然灾害侵袭、统治集团内讧及黠戛斯(中国古族名)的进攻等原因而崩溃,其部众大部分向西迁徙。其中一支迁往今吉木萨尔和吐鲁番地区,后建立高昌回鹘王国;还有一支迁往中亚草原,分布在中亚至喀什一带,与葛逻禄、样磨等民族一起建立了喀喇汗王朝。自此,塔里木盆地周围地区受高昌回鹘王国和喀喇汗王朝统治,当地的居民和西迁后的回鹘互相融合,这就为后来维吾尔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契丹和蒙古族是1124年,辽朝(公元916年—1125年)皇族耶律大石率众西迁,征服新疆地区,建立西辽政权,一批契丹人(中国古族名)由此进入新疆。十三世纪初,成吉思汗率军进入新疆后,把他征服的地方分封给其子孙。回鹘人进一步同化、融合了部分契丹人、蒙古人。瓦拉是明代(1368年—1644年)对漠西蒙古的总称,初分布于叶尼塞河上游地区,后不断向额尔齐斯河中游、伊犁河流域扩展。十七世纪初,逐渐形成了准噶尔、杜尔伯特、和硕特、土尔扈特四部。十七世纪七十年代,准噶尔占据伊犁河流域,成为四部之主,并统治南疆。十八世纪六十年代以后,清朝(1644年—1911年)政府为进一步加强新疆边防,从东北陆续抽调满、锡伯、索伦(达斡尔)等族官兵驻防新疆,他们成为新疆少数民族中的新成员。以后,又有俄罗斯、塔塔尔等民族移居新疆。至十九世纪末,新疆已有维吾尔、汉、哈萨克、蒙古、回、柯尔克孜、满、锡伯、塔吉克、达斡尔、乌孜别克、塔塔尔、俄罗斯共13个民族,以维吾尔族为主体,形成了新的多民族聚居分布格局。

新疆人种和民族的起源都是多元化的,没有哪一个民族可以宣称新疆是他们自己的,当时西域36国中,居住着包括汉族在内的许多不同的民族;维吾尔族先民的主体回鹘是在公元9世纪以后才进入西域的;所谓“汉人殖民新疆”

是无稽之谈。一直到清朝末期,新疆依然是个统一的多民族聚居的地区,维吾尔、汉、哈萨克、回、蒙古、柯尔克孜、塔吉克、满、锡伯、达斡尔、乌兹别克、塔塔尔族以及在清末迁入新疆的俄罗斯族合称为新疆的13个世居民族。维吾尔人的居住地主要在新疆的南疆和北疆的部分地区。清朝平定准格尔部叛乱后,维吾尔族总共只有40万人口。早在公元前60年,中央政府就已经在西域行使了有效的管辖权。汉族作为一个族群,比维吾尔族更早地参与开发和保卫了西域和新疆。历史上的维吾尔族是非常开放自由的民族。它在自己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不断地吸收、融合和同化了许多其他的民族、人口和文化,甚至连文字都发生过很大的变化,因此它才能成为今天新疆的主体民族。而今天如果放弃了这种开放性,片面强调保持自己的民族纯洁性而拒绝与其它民族交往,拒绝“四个认同”,那就会在时代潮流中逐渐落伍。

自新疆解放至今,回首65年的沧桑岁月,既是一部新疆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法治的建设史,从无法可依到有法可依,

从有法必依到执法必严,

法治建设无疑贯穿着新疆发展的脉络。法治建设65年,

我们欣喜地看到,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依法治疆也成为新疆自上至下社会各个层面所拥有的共识。自治区党委八届八次全委

(扩大)

会议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疆建设法治新疆,

让新疆法治建设迎来了一个新的里程碑。

1949年9月25日,新疆和平解放,法治成为治理建国初期新疆问题的重要途径。1950年,新疆省级以下各级人民政权先后召开了各族各界人民代表会议;

1953年,全疆第一次选举产生了乡县(市)省各级第一届人民大表大会代表,并召开了各级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这标志着新疆的立法机关组织架构基本完成。1955年9月20日,

新疆省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

通过了

《关于拥护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的决议》,选举产生了自治区人民委员会,并制定了《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和各级人民委员会组织条例》。至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疆全面建立。随后,自治区首次明确了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机关的职权,建立了法院和检察院的组织体系,行政执法机构、行政检查制度、律师制度、公证制度、劳动改造制度等也相继建立起来。当时的新疆,已经初步具备了依法治疆的基本框架,

社会秩序也逐步开始好转。

从1957年开始,新中国的法治建设逐渐走入低谷。文革开始后,

1966年12月9日,公检法施行军事管制,

1968年底,

自治区公、检、

法三机关联合成立公安机关军管会,原来的法院和检察机关不复存在。这种军事管制直至1973年初,陆续开始撤销,新疆的各级法院、检察院、公安局陆续重建。

但当时这些司法部门的工作人员绝大多数都是从机关、企事业单位抽调而来,专业性不是很高。后期,

法官、检察官都要经过地方统一考试,再后来门槛提高到自治区统一考试,至今,有国家统一考试来甄选司法人员,法律从业人员逐步走向了职业化、专业化。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了

“加强社会主义民主、

健全社会主义法治的决定,这个决定使得法治建设出现了根本性的转机。1979年11月29日,

自治区五届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

《关于边境管理安全保卫工作的通知》

这成为自治区历史上第一部地方性法规,

也是全国省级人大最早制定的地方性法规之一。此后,

为了适应新疆政治、

经济发展的需要,

自治区人大常委会以经济立法为重点,

加快了地方立法工作的步伐,

同时根据少数民族地区的特点,

通过地方立法解决了少数民族地区存在的特殊问题。1979年以来,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共制定、审查批准地方性法规及规定、决议、决定合计324件,自治区人民政府制定规章近280件,

这些法规内容涉及法治建设、经济建设、资源管理、环境保护、教科文卫、社会治安、公民民事权益保障、民族宗教管理等诸多领域。

世纪交替之际,

中国迎来了西部大开发战略,

紧接着,

中国加入了世贸组织,

新的形势下,

经济发展成为社会发展的重点。因为加入世贸组织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启动,新疆迎来了发展的高峰期,然而随着经济活动的倍增,

法律支持明显不够。此后,

自治区加大了对经济、

环境、

生态、

资源方面的立法,目的就是为了给经济活动提供法律保障。新法待立,旧法犹存,此时已有部分法律法规因为时代久远,不符合当下形势,从2000年至2002年,自治区先后清理了地方性法规83件,废止了与世贸规则和行政许可法不相符合的

5

件法律。西部大开发不仅是对包括新疆在内的西部地区经济的大力发展,

也是对新疆法治的发展和建设。这种变化不仅仅体现在审理的经济活动案件增多,

还有一个直观的表现,就是服装的变化。

在此前,法官服和军警服类似,这类服装被统一称为

“干部服”

,我们穿着制服出去办案,老百姓根本不知道我们是干什么的,经常误以为是警察或工商部门。从2000年开始,全国法官庭审陆续统一穿着法袍、

敲法槌,我国的法官服首次与国际接轨。统一法官服不仅能够便于对法官的管理,

也在一定程度上彰显了法官的自我认同和责任感。2010年5月17日,

第一次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的召开,

使得新疆迎来了高速发展时期,与此同时,新疆的法治建设也进入了历史的

“快车道”

为了使地方性法律法规进一步适应新疆发展的需要,自2010年开始,自治区组织清理了地方性法规87件、政府规章112件,

并且将清理工作延伸到了地州及县市。与此同时,自治区也在不断改进、完善政府立法,从2010年至今,

自治区人民政府提请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的地方性法规共有36件;

制定政府规章

24件;发布维护社会稳定等社会普遍关注的重点问题政府

《通告》

2件。

在司法方面,公、检、法坚持公正司法,并逐步推进司法公开,自2012年起,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推行裁判文书上网,制定和完善裁判文书上网的具体程序规则,确定专门机构和人员负责裁判文书上网发布工作,要求各级法院在法院门户网站上设立便于检索的裁判文书公布栏,方便群众查询。今年10月1日起,新疆各级检察机关全面部署运行人民检察院案件信息公开系统,通过互联网向相关人员提供案件程序性查询服务,向社会公开重要案件信息和法律文书,

保障各族群众对检察工作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为了使行政执法落到实处,

全区各级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复议申请3452

件,

决定予以维持的占67%,

撤销、

变更、确认违法及责令履行职责的占12%,

按照法定程序和解、

调解、

撤回申请终止复议的占13%;

另外对非行政复议调整事项,

向申请人作出书面答复273件。同时,自治区人民政府加强行政复议应诉工作,与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

人民检察院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自2010年以来,全区各级行政机关行政应诉案件

3331件。

现在民告官的案件已经屡见不鲜,无论双方是什么身份,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以法律为基准,公平公正地解决纠纷案件。法治推进的同时,普法工作也向日常化发展。今年是全国

“七五”

普法的开局之年,全疆的普法工作也已持续了近30年,近30年来,法治观念已经深入人心。

作为我们基层法院,

要以化解矛盾,定纷止争为目标,充分发挥审判职能,在提高群众满意度和司法公信力上下功夫。一是搞好刑事审判。坚持“严打”方针,从严、从重、从快惩处、打击盗窃、抢劫、抢夺、诈骗等当前群众反映强烈的多发性侵财性犯罪,保护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维护社会安全稳定;二是加大民商事案件和行政案件调解力度。坚持判决与调解结合,将调解贯穿于审判的各阶段、各环节,全面推行“三调联动”工作,有效促进社会和谐发展。三是努力破解“执行难”问题。积极探索构建执行联动机制等破解执行难的长效机制,加大执行力度,想方设法缩短执行期限、提高案件执结率,穷尽所有执行手段,最大限度地实现胜诉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四是妥善处理涉诉信访难题。坚持“院长接待日”制度,畅通投诉渠道,积极、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及时、妥善处理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要以开展好干警下基层入户走访活动和巡回审判工作为依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对法院工作的满意度。大力开展法官入户走访活动。广泛听取群众意见建议,了解民众的司法需求,对收集到的批评、意见和建议及时梳理、汇总,认真分析,制定落实整改措施。开展巡回审判工作。通过加大巡回审判人力、物力、财力投入、加强巡回审判流程、质效、绩效管理、强化巡回审判内部、外部监督,促进巡回审判常态化,确保司法服务深入到农村、深入到田间地头,方便群众诉讼,保证农民群众不因诉讼耽误农时。做好案件回访工作。采取电话询问、网络沟通、预约面谈等多种方式进行回访,重点回访当事人情绪偏激、上诉、抗诉、改判、发回重审案件。积极开展司法救助力度。对经济上确有困难的当事人以及特殊困难群体,积极采取缓、减、免交诉讼费的措施,确保有理无钱的当事人打得起官司、打得赢官司,同时对于特困当事人及时适当进行司法救助,以解燃眉之急。

要以抓好法院宣传工作为突破口,充分发挥法院在法制宣传方面的优势,积极宣传法院工作亮点,让群众进一步了解法院和法官,增进法院与群众的沟通和感情。积极宣传法院综治工作亮点。充分利用电视、网络、广播、报刊、墙报、短信等宣传媒介,宣传、展示法院,发挥审判职能打击犯罪、化解矛盾、维护社会和谐平安的工作亮点,通过扎实工作和大力宣传,营造和谐稳定的良好社会氛围。做好司法为民举措。向社会公开便民承诺、司法救助等内容,使更多的群众了解法院司法为民服务的各项新举措。树立法院先进典型。认真发现和挖掘出全院在政治素质、业务能力、办案质量和效率效果、司法作风、清正廉洁等方面表现突出的先进典型,全力推出法院的典型经验和先进人物,提高法院工作在群众心目中的知晓率和满意度。法治建设无坦途,唯有不忘初心,

方能成其久远。

篇3:开源社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结两篇合集

开源社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结两篇合集 本文关键词:宣讲,合集,工作总结,开源,两篇

开源社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结两篇合集 本文简介:2017年开源社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结两篇合集范本稿一开源社区理论宣讲工作在街道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本着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原则,以基层理论宣讲站为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宣讲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拓展党员干部群众理论学习覆盖面为目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统

开源社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结两篇合集 本文内容:

2017年开源社区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结两篇合集

范本稿一

开源社区理论宣讲工作在街道有关部门的正确领导和精心指导下,本着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原则,以基层理论宣讲站为阵地,充分发挥思想政治宣讲工作,密切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的桥梁纽带作用,以拓展党员干部群众理论学习覆盖面为目的,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在统一思想、凝聚人心、提升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推动和谐宣化建设上,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将我社区宣讲工作活动总结如下:

1、

高度重视,精心组织

开源社区对专题宣讲工作高度重视,开展2012年专题宣讲工作的通知,对宣教工作的目标任务、组织领导、宣讲内容作出了具体部署和要求。开源社区每月进行一次理论宣讲活动:一月份,课题:好人说事,宣讲情况:上午9点30分在和顺活动室,召开好人好事报告会,会上望花好人胡永泰向大家介绍了自己的先进事迹,胡永泰是铝厂退休的老党员,已是花甲之年的他身体硬朗、热情善良、热心公益、关心邻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的,他都乐意帮忙,社区活动他也积极参加。为小区种下一片绿荫,为居民传播文明新风,用行动共建美好和谐新家园。二月份,课题:青少年法制教育讲座,宣讲情况:为了开源社区青少年对法律有更深入的了解,开源社区开展了辖区青少年宣讲法律知识的小课堂。由社区书记对辖区青少年宣讲了法律小常识,教育和引导学生遵纪守法,提高自我防范意识和能力。三月份,课题:人民的好儿女--赵广军,宣讲情况: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观看了人民好儿女专题片,其中赵广军的先进事迹使我们感动不已,他自费开通热心咨询电话,帮助过1000名问题市民,他说做人要有爱心还要有恒心,正是这三颗心支持着他,以一个优秀的共产党员坚持着为自己为人民服务的事业。四月份,课题:学习郭明义先进事迹,宣讲情况: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观看了人民好儿女专题片,组织赏干部学习了郭明义典型先进事迹,郭义明出生于鞍山市一个普通的矿工家庭,现任大山铁矿公路管理员。他坚持做好事近30年,支助贫困大学生100多人,无偿献血6万余毫升。

“好人”郭义明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是新历史下雷锋精神的传承与弘扬,作为新中国的建设者,就是要学习他那种脚踏实地为岗位做贡献,为社会献爱心的精神,自觉做社会主义美德的传承者、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实践者,要学习他甘当“矿人”的奉献精神。五月份,课题:十年人生路--余留芬,宣讲情况:社区党总支组织社区工作人员和党员观看了人民好儿女专题片,十年光阴,放弃了自己的利益,奉献着自己的青春。让几百村民对其依赖和信任的余留芬是贵州省盘县淤泥乡岩博村里首屈一指的好支书,她用自己的青春谱写着她与村子生命的华美乐章。10几年来,她凭着一份坚毅与责任把一个地处偏远的少数民族贫困村带入小康村,谈起她,村里人总说:“女子也能撑起半边天”。

六月份,课题:如何提高作文水平,宣讲情况:开源社区联系辖区内看护班徐营老师,组织看护班30名学生一起阅读课外杂志,看时事新闻,充实他们的课外知识,让他们趋于生活、趋于真实,让学生有看法、有见解、有思考。这样才能写出更真实,更贴切,更生动的文章。

2、

完善制度,加强管理

开源社区先后完善三项理论宣讲制度,促使理论宣讲进一步规范化:一是建立理论宣讲工作责任制。将理论宣讲工作列入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内容。二是建立理论宣讲调研制度。每季度通过发放调查表的方式,了解基层理论学习需求情况,根据基层理论学习需要确定宣讲内容和宣讲方式。三是建立“点菜”和“配餐”相结合的理论宣讲制度,将“上级要求”与“基层需求”有机结合,提高基层理论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3、

增强信心,提升素质

通过本次专题宣讲,广大基层赏和群众进一步明确了当前我社区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增强了他们应对危机、战胜困难,建设和谐社区的信心和决心。通过对宣讲的理解,解放了思想,开阔了思路,提高了认识,明确了目标,提升了素质,这必将对进一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干部和居民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主动性和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的凝聚力、创新力和执行力,为建设和谐社区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

总之开源社区必将努力探索,创新形式,增强效果,再接再厉,在今后的宣讲活动中真正做到党员干部的服务观念不断增加,工作作风不断改进,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使我们的宣讲能高效快捷地传播党中央的声音。

2017年乡镇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结

2017年在区委宣传部的正确领导和乡党委的重点重视下,认真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坚持理论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原则,以基层理论宣讲站为阵地,充分发挥基层理论宣讲员的作用,密切了党同人民群众血肉联系,拓展了党员干部群众理论学习覆盖面,提升了居民思想道德文化素质。现将我乡基层理论宣讲工作总结如下:

一、党委高度重视,精心筹备组织

我乡党委按照区委宣传部的统一安排,结合我乡实际,制定了我乡2017年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组织力量、指导思想、宣讲内容,做到了有方案、有措施、可操作性强,为全乡有效开展基层理论宣讲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组建了一支精干有力的宣讲队伍

乡党委通过择优,在全机范围内组起了由部分理论功底强、党性素质过硬的机关干部、村社干部组、学校老师、其他行业党员成基层理论宣讲队。乡党建办召开了动员会,并对宣讲员进行业务培训,提高宣讲员的思想素质和宣讲水平。

三、我乡基层理论宣讲具体工作开展情况

(一)围绕中央、省、市、区党代会开展宣讲

我乡宣讲队紧紧围绕党的各极会议精神通过“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农民夜校”等形式,对全乡党员干部群众进行层层宣讲,接受宣讲人数达4500人次。使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把握各极党代会精神实质,树立政治担当、敢为人先、与时俱进的精神,全乡干部群众作好攻坚克难的思想准备,大兴求真务实之风,推动xx乡脱贫攻坚及各项工作加速发展。

(二)结合我乡实际工作进行宣讲

宣讲队在宣传各极党代会精神的同时,结合我乡实际工作,加大宣传党的建设、产业脱贫和大力发展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宣讲,让全乡干部群众统一了认识,认清了我乡在无任何资源、地理、交通优势的条件下,依靠党的基层阵地堡垒作用,发展产业专业合作社的重要意义;认清了乡党委关于xx要脱贫,走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致富路的各项决策的必要性和正确性。同时宣讲队还通过现有的各种新媒体、自媒体、微信、QQ群等向在外务工的本乡老百姓和在外发展的有识之士大力宣讲党的路线、方针和乡党委的各项决策布署。让他们理解、支持家乡建设并积极献计献策。

四、存在的问题。

(一)限于宣讲队员自身能力,宣讲的浓度还不够。

(二)宣讲的内容不丰富,针对性不强。

(三)群众参与的自觉性不高。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来年将以党十九大精神为指导,以深化“两学一做”为主要内容,以宣讲促发展为目的,更加持续深入宣传党的方针政策。

(二)强化工作督查,有安排有落实,创新宣讲形式,丰富宣讲内容,大力提高宣讲的效率和效果。

(3)

进一步健全宣讲队伍建设和创新宣讲工作方式,与“农民夜校”、党员群众远程教育、“民情户户通”等系列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乡基层宣讲工作更具有吸引力生命力。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