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发布时间:2021-10-24 14:43:29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本文关键词:练习题,期末,北邮,原理,数字通信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本文简介:《数字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一、填空题1、模拟信号的特点是____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连续变化____,数字信号的特点是___幅度的取值离散变化______。2、模拟通信采用____频分制___实现多路通信,数字通信采用____时分制____实现多路通信。3、PAM信号的___幅度_____连续,_

北邮《数字通信原理》期末综合练习题 本文内容:

《数字通信原理》综合练习题

一、填空题

1、模拟信号的特点是____幅度(信号强度)的取值连续变化____,数字信号的特点是___幅度的取值离散变化______。

2、模拟通信采用____频分制___实现多路通信,数字通信采用____时分制____

实现多路通信。

3、PAM信号的___幅度_____连续,___时间____离散,它属于___模拟___信号。

4、数字通信系统的主要性能指标有______有效性___和____可靠性______两个方面。

5、A/D变换包括_____抽样_____、______量化_____和______编码____三步。

6、

D/A变换包括______译码______和____低通______两步。

7、波形编码是_对信号波形进行的编码(或根据语声信号波形的特点,将其转换为数字信号)__________。

8、参量编码是___提取语声信号的一些特征参量对其进行编码______________。

9、抽样是将模拟信号在___时间上

_______离散化的过程,抽样要满足__抽样定理。

10、量化是将PAM信号在____幅度上_________离散化的过程。

11、量化分为___均匀量化________和___非均匀量化__。

12、均匀量化量化区内(非过载区)的最大量化误差为___=△/2

__;过载区内的最大量化误差为____>△/2___。

13、A律压缩特性小信号时,随着A的增大,信噪比改善量Q____提高_____;大信号时,随着A的增大,信噪比改善量Q___下降______。

14、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有___模拟压扩法_____和_____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____。

15、A律压缩特性一般A的取值为____87.6________。

16、线性编码是_____具有均匀量化特性的编码_____________。

17、已知段落码可确定样值所在量化段的____起始电平________和__量化间隔______。

18、=8的逐次渐近型编码器(即A律13折线编码器),判定值共有__127___种,的判定值为__128△__,的判定值为___32△___和__512△___,的判定值为___16△_______、___

64△___、___256△

____和____

1024△__。

19、DPCM是对_相邻样值的差值(实际上DPCM是对样值与过去的样值为基础得到的估值之间的差值进行量化、编码的)_进行编码的。

20、ADPCM与DPCM相比增加了___自适应预测

___和___自适应量化______。

21、PCM30/32系统的帧周期为___125μs

__,=

8时帧长度为__

256比特

___,l秒传输_____8000____帧。

22、PCM30/32系统帧结构中TSo时隙的作用是_____传帧同步码和失步告警码_____,TS16时隙的作用是__传各路信令码、复帧同步码及复帧对告码_____,话路时隙为_TS1~TS15、TS17~TS31。

23、抽样门的作用是__抽样___和___合路___,分路门的作用是_分路__。

24、位脉冲的频率是____256kHz

____,个数是__8个____,主要作用是

__控制编、解码用_________。

25、前方保护的作用是__防止假失步_____,前方保护时间T前

=_(m-1)Ts

,前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_____同步状态____。

26、后方保护的作用是_防止伪同步_____,后方保护时间T后=__(n-1)Ts

__,后方保护的前提状态是__捕捉状态_____。

27、形成二次群的方法有__PCM复用____和__数字复接_____,一般采用___数字复接。

28、数字复接要解决______同步___和___复接_____两个问题,不同步的后果是____复接时造成重叠和错位______。

29、数字复接的实现方法有_____按位复接__和_按字复接

____,PDH采用的是____按位复接________。

30、数字复接的方法(数字复接同步的方法)有__同步复接__和____异步复接_______。

31、异步复接二次群的帧周期为___100.38μs

____,帧长度为___

848bit

_____。

32、异步复接二次群一帧中信息码最少为____820bit

__,插入码最多为___28bit

____,一帧中码速调整用的插入码最多为_____4bit

________。

33、数字复接系统中码速调整要_插入码元___,码速恢复要__去掉插入的码元(削插)_。

34、SDH网是在__光纤__上进行__同步信息传输____、复用、分插和交叉连接的网络。

35、PDH有世界性的标准___电接口_____规范,没有世界性的标准___光接口__规范。

36、PDH帧结构中用于网络___运行____、__管理_____、__维护_____的比特很少。

37、SDH帧结构包括_段开销_____、______净负荷________和___净负荷__管理单元指针

___三个区域。

38、SDH网的基本网络单元有____终端复用器___、______分插复用器____、__再生中继器____和_______同步数字交叉连接设备_______。

39、SDH传送网的基本物理拓扑类型有____线形________、____星形______、______树形____、____环形_____和___网孔形____。

40、基带数字信号是____未经调制变换的数字信号__________,其频带为______从零开始的某一段频带_______。

41、基带传输是_____未经调制变换的基带数字信号直接在电缆信道上传输______。

42、编码器输出的码型是_____

NRZ码

______。

43、CMI码中____10_____作为禁字不准出现。

44、CMI码的最大连“0”数为_________3个______。

45、矩形脉冲(“1”码)经线路传输后波形失真、有拖尾,会产生___码间干扰____,严重时造成_____误码____。

46、PCM通信系统中为了延长通信距离,每隔一定的距离要加____再生中继器_____。

47、常用的均衡波形有__升余弦波______和___有理函数均衡波形____。

48、眼图用来衡量___均衡波形的好坏_____。

49、再生中继器由__均衡放大__、__定时钟提取

__

和_抽样判决与码形成__三部分组成。

50、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系统主要有__光纤数字传输系统______、_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_

和_数字卫星传输系统____。

二、单项选择题

[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将其选出并把它的标号写在题后括号内]

1、真正能客观地反映数字通信系统传输效率的指标是

C

A、信息传输速率

B、符号传输速率

C、频带利用率

D、A、B、C均可

2、信息传输速率与符号传输速率的关系为

A

A、

B、

C、

D、

3、抽样信号的频谱中所含频率成份为

B

A、原始频带

B、原始频带和的上、下边带

C、的上、下边带

D、原始频带和,的上、下边带

4、CCITT规定话音信号的抽样频率选为

C

A、6.8KHz

B、>6.8KHz

C、8KHz

D、>8KHz

5、在N不变的前提下,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

A)

A、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提高

B、大信号的量化信噪比提高

C、大、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均提高

D、大、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均不变

6、PCM通信系统实现非均匀量化的方法目前一般采用

B

A、模拟压扩法

B、直接非均匀编解码法

C、自适应法

D、以上都不是

7、A律13折线编码器量化级数N越大

D

A、编码误差越小

B、折叠噪声越小

C、判定值数目越多

D、A和C

8、样值为301△,它属于A律13折线的(=8)

C

A、第4量化段

B、第5量化段

C、第6量化段

D、第7量化段

9、子带编码属于

C

A、波形编码

B、参量编码

C、混合编码

D、以上都不对

10、PCM30/32系统传输复帧同步码的位置为

A

A、Fo帧TS16前4位码

B、Fo帧TS16后4位码

C、F1帧TS16前4位码

D、F1帧TS16后4位码

11、PCM30/32系统方框图中标志信号发输出的有

C

A、信令码

B、复帧同步码

C、信令码、复帧同步码及复帧对告码

D、话音码字

12、标志信号的抽样周期为

D

A、T(125)

B、2T

C、15T

D、16T

13、第19路信令码的传输位置为

D)

A、F3帧TS16前4位码

B、F3帧TS16后4位码

C、F4帧TS16前4位码

D、F4帧TS16后4位码

14、一个同步帧的时间为

B

A、125

B、250

C、375

D、500

15、异步复接中的同步指的是

A

A、各低次群数码率相同

B、收、发各路信号对准

C、收、发定时同步

D、二次群的帧同步

16、码速调整后各一次群(支路)100.38内的比特数为

C

A、205

B、205或206

C、212

D、256

17、异步复接二次群的过程中各一次群码速调整用的插入码有

C

A、4bit

B、28

bit

C、0∽1

bit

D、1

bit

18、异步复接二次群的帧同步码有

C)

A、7

bit

B、8

bit

C、10

bit

D、12

bit

19、PCM二次群的接口码型为

B

A、AMI码

B、HDB3码

C、CMI码

D、NRZ码

20、STM-4的一帧的字节数为

B

A、9270

B、92704

C、92614

D、927016

21、SDH的复用采用

B

A、同步复用、按比特间插

B、同步复用、按字节间插

C、异步复用、按比特间插

D、异步复用、按字节间插

22、SDH网中不采用APS协议的自愈环为

A)

A、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B、二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

C、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D、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23、误码增殖产生的原因是

B

A、噪声积累

B、码型反变换

C、码间干扰

D、定时抖动

24、再生中继器中均衡放大的作用是

A

A、将失真的波形均放成适合抽样判决的波形

B、滤波

C、消除码间干扰

D、消除噪声

25、再生中继器中调谐电路的作用是

B

A、放大

B、取出时钟成份

C、取出时钟及其谐波

D、均衡

26、数字通信系统(传送话音信号)误码率应低于

B

A、

B、

C、

D、

27、m个中继段的总误码率为

A

A、

B、

C、

D、

28、误码率与误码信噪比

B

A、成正比

B、成反比

C、相等

D、无关

29、属于频带传输系统的有

D

A、ADPCM系统

B、数字微波传输系统

C、数字卫星传输系统

D、B和C

三、判断题

[判断下列各题是否正确,正确者在题后括号内打“√”.否则打“”]

1、时分多路复用的方法可用于模拟通信和数字通信。

×

2、数字通信系统中采用再生中继的办法可消除噪声干扰。

3、为了留有一定的富余度,低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应为。(

4、带通型信号的抽样频率若取会产生折叠噪声。

×

5、N不变时,非均匀量化与均匀量化相比,大、小信号的量化误差均减小。

×

6、某位码的判定值与先行码的状态(是“0”还是“1”)有关。

7、A律13折线编码器(即逐次渐近型编码器)编出的码字是非线性码。

8、A律13折线解码器的输出绝对等于PAM样值。

×

9、A律13折线解码器中串/并变换记忆电路的。

10、±127△的样值,各自对应的码字完全相同。

×

11、DPCM系统在32kbit/s数码率时能达到PCM系统64kbit/s数码率时的话音质量要求。

×

12、参量编码的特点是编码速率低,语声质量高于波形编码。

×

13、ADPCM属于参量编码。

×

14、PCM30/32系统信令码的编码没有任何限制。

×

15、PCM三次群的形成一般采用异步复接。

16、PCM异步复接二次群一帧中有3位插入标志码。

×

17、SDH一律采用光纤传输。

×

18、STM-4的帧周期为4l25。

×

19、STM-4的速率是STM-1速率的4倍。

20、SDH网中不含交换设备。

21、二纤双向通道倒换环只能采用1+1的保护方式。

×

22、SDH网同步通常采用主从同步方式。

23、AMI码符合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是最理想的基带传输码型。

×

24、HDB3码绝对无直流分量。

×

25、升余弦波无码间干扰,最适合做均衡波形。

×

26、再生中继系统无误码率的累积。

×

27、再生中继器能恢复原数字信号序列,绝对不会有误码。

×

28、频带传输系统中传输的是数字信号。

×

四、简答题

1、数字通信的特点有哪些?

答:数字通信的特点有:

①抗干扰性强,无噪声积累。

②便于加密处理。

③利于采用时分复用实现多路通信。

④设备便于集成化、小型化。

⑤占用频带宽。

2、产生折叠噪声的原因是什么?

答:如果抽样频率选得不合适,以低通型信号为例,若,则会产生折叠噪声

3、对于话音通信产生折叠噪声的后果是什么?

答:有折叠噪声就意味着一次下边带与原始频带重叠,造成的后果是收端无法用低通

滤波器准确地恢复原模拟话音信号。

4、PCM通信系统中发端低通的作用是什么?

答:发端低通的作用是予滤波,即防止高于3.4KHz的信号通过,避免PAM信号产生

折叠噪声。

5、PCM通信系统中收端低通的作用是什么?

答:收端低通的作用是恢复(或重建)原模拟信号。

6、为了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仍然采用均匀量化行不行?

答:不行。为了提高小信号的量化信噪比,如果仍然采用均匀量化,需增加N,即

编码码位数增多,这会带来两个问题,一是使编码复杂,二是使信道利用率下降。

7、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什么?

答:非均匀量化的特点是:信号幅度小时,量化间隔小,其量化误差也小;信号幅度大时,量化间隔大,其量化误差也大。

8、本地解码器由哪几部分组成?

答:本地解码器的组成有:

(1)串/并变换记忆电路

(2)7/11变换

(3)11位线性解码网络

9、逐次渐近型编码器中7/11变换的作用是什么?

答:7/11变换的作用是将7位非线性码(~)转换成11位线性码(∽).

10、A律13折线解码器为什么要进行7/12变换?

答:编码电平等于11个恒流源(∽的权值)中的若干个恒流源相加,为了保证收端解码后的量化误差不超过,在收端应加入的补差项,即解码电平等于编码电平加。而第1、2两段的不在11个恒流源范围内,要增加一个恒流源,所以应进行7/12变换。

11、PCM通信系统中加保持的目的是什么?

答:因为编码需要一定的时间,而样值很窄,为了保证编码的精度,要将样值展宽,所以要加保持电路。

12、ADPCM的优点是什么?

答:ADPCM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自适应预测和自适应量化,使得它能在32kbit/s数码率的条件下达到PCM系统64kbit/s数码率的话音质量要求。

13、什么叫子带编码?

答:子带编码是首先将输入信号频带分割成不同的频带分量(称为子带),然后再分别进行编码,这类编码方式称为频域编码。

14、帧同步的目的是什么?PCM30/32系统的帧同步码型为何?

解:帧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话路对准。

PCM

30/32系统的帧同步码型为0011011。

15、位同步的目的是什么?如何实现?

答:位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端正确接收(或识别)每一位码元。

收端时钟采取定时钟提取的方式获得,可使收端时钟与发端时钟频率相同,即可做到位同步。

16、复帧同步的目的是什么?PCM30/32系统的复帧同步码型为何?

答:复帧同步的目的是保证收、发两端相应各信令路对准。

PCM30/32系统的复帧同步码型为0000。

17、帧同步系统的工作状态有哪些?

答:帧同步系统的工作状态有:同步状态、前方保护、后方保护及捕捉状态。

18、为什么PCM二次群的数码率不等于42048kbit/s?

答:因为四个一次群复接成二次群时,在125内有32个插入码,所以二次群的数码率不等于4×2048kbit/s。

19、异步复接的概念是什么?

答:异步复接是各低次群各自使用自己的时钟,由于各低次群的时钟频率不一定相等,使得各低次群的数码率不完全相同(这是不同步的),因而先要进行码速调整,使各低次群获得同步,再复接。

20、异步复接二次群帧结构中插入标志码的作用是什么?

答:因为发端每一支路进行码速调整时,可能有Vi插入(原支路速率较低时),也可能无Vi插入(原支路速率较高时),收端扣除插入码时,用插入标志码判断有无Vi插入。

21、SDH最主要的特点是什么?

答:SDH最主要的特点是:

①同步复用。

②标准的光接口。

③强大的网络管理能力

22、什么是自愈网?

答:自愈网就是无需人为干扰,网络就能在极短时间内从失效故障中自动恢复所携带的业务,使用户感觉不到网络已出了故障。

23、SDH网中常用的自愈环有哪些?

答:SDH网中常用的自愈环有:

(1)二纤单向通道倒换环

(2)二纤双向通道倒换环

(3)二纤单向复用段倒换环

(4)四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5)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

24、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有哪些?

答:对基带传输码型的要求有:

①传输码型的功率谱中应不含有直流分量,同时低频分量要尽量少。

②传输码型的功率谱中高频分量应尽量少。

③便于定时钟的提取。

④应具有一定的检测误码能力。

⑤对信源统计依赖性最小。

⑥码型变换设备简单、易于实现。

25、试比较AMI码和HDB3码的主要优缺点。

答:

AMI码

HDB3码

定时钟提取

不利

有利

检测误码能力

误码增殖

电路实现

容易

较复杂

26、对均衡波形有哪些要求?

答:对均衡波形的要求有:

①波形幅度大且波峰附近变化要平坦。

②相邻码间干扰尽量小。

27、再生中继器中定时钟提取部分的作用是什么?

答:再生中继器中定时钟提取部分的作用是从接收信码中提取时钟成份,并产生抽样判决脉冲。

28、什么叫相位抖动?

答:PCM信号脉冲流经过信道传输,各中继站和终端站接收的脉冲信号在时间上不再是等间隔的,而是随时间变动的,这种现象称为相位抖动。

29、什么是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

答:数字信号的频带传输是对基带数字信号进行调制,将其频带搬移到光波频段或微波频段上,利用光纤、微波、卫星等信道传输数字信号。

五、画图题

1、假设某模拟信号的频谱如图1所示,试画出时抽样信号的频谱。

答:

2、某模拟信号的频谱如图2所示,设,试画出其抽样信号的频谱。

答:

3、试画出=7时的曲线(忽略过载区量化噪声功率)。

答:

4、试画出=8时,A律压缩特性的曲线(A=87.6)。

答:

5、画出模拟压扩法方框图。

答:参见教材P30图2-15

6、画出A律13折线,并写出各段斜率及信噪比改善量。

答:参见教材P37图2-23

段落号

1

2

3

4

5

6

7

8

16

16

8

4

2

1

1/2

1/4

信噪比改善量(dB)

24

24

18

12

6

0

-6

-12

7、画出PCM30/32路系统帧结构图。

答:参见教材P106图4-9

8、画出数字复接系统方框图。

答:参见教材P126图5-4

9、画出PCM异步复接二次群帧结构图。

答:参见教材P131图5-9(b)

10、画出STM-1帧结构图。

参见教材P146图5-24(N=1)

11、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如图3所示,当B、C两节点间光缆断裂,画出二纤双向复用段倒换环倒换后的示意图。

参见教材P227图6-58(b)

12、画出再生中继器方框图。

答:

均放

抽样判决

码形成

微分

全波

整流

相位

调整

限幅

整形

六、编码与计算题

1、PCM30/32系统,假设=8,计算其数码率为多少?

答:

2、接上题,若2秒内误3个码元,求误码率等于多少?

答:

3、某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2~6,计算满足抽样定理时,其抽样频率应为多少?

、答:

∴此信号为低通型信号

4、某模拟信号的频率范围为60~108,计算其抽样频率应为多少?

答:

∴此信号为带通型信号

5、某A律13折线编码器,=8,一个样值为,试将其编成相应的码字。

答:

段落码为100,样值在第5量化段,

码字为01000110

6、某A律13折线编码器,=8,过载电压,一个样值为,试将其编成相应的码字。

答:

段落码为010,样值在第3量化段,,

码字为10101010

7、某码字为01010110,求其所对应的编、解码电平。

答:样值在第6量化段,设为

编码电平为:

解码电平为:

8、接上题,求其所对应的编、解码误差(设样值为-365)。

答:编码误差为:

解码误差为:

9、计算STM-4的速率。

答:STM-4的速率为

10、计算STM-1中SOH的容量。

答:STM-1中SOH的容量为

11、计算STM-16中AU-PTR的容量。

答:STM-16的帧周期为

其中AU-PTR的比特数为

所以STM-16中AU-PTR的容量为

12、某再生中继系统已知误码信噪比=

求误码率为多少?

答:

七、码型变换题

1、某7位非线性幅度码为1011001,将其转换成11位线性幅度码。

答:11位线性幅度码为:00110010000

2、某11位线性幅度码为00010110000,将其转换成7位非线性幅度码。

答:7位线性非幅度码为:1000110

3、某7位非线性幅度码为1001101,将其转换成12位线性幅度码。

答:12位线性幅度码为:000111011000

4、某二进码序列如下,将其转换成AMI码。

答:

二进码序列:

1

1

0

1

0

0

0

0

1

0

1

1

AMI码:

+1-1

0+1

0

0

0

0-1

0+1-1

二进码序列:

1

1

0

1

0

0

0

0

1

0

1

1

AMI码:

5、某二进码序列如下,将其转换成HDB3

码。

答:

二进码序列: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0

1

1

0

0

0

0

0

0

0

1

HDB3码:V+

-1+1B-0

0

V-B+0

0

V+

0-1

0+1-1

0

0

0V-0

0

0

+1

6、某HDB3

码如下(不包括参考点),将其还原成二进码序列。

HDB3码:

+1000+10-1+1-100-1+100+10-1

二进码序列:

答:

HDB3码:

+1

0

0

0+1

0-1+1-1

0

0-1+1

0

0+1

0-1

二进码序列:

1

0

0

0

0

0

1

1

0

0

0

0

0

0

0

0

0

1

7、某二进码序列如下,将其转换成CMI码。

二进码序列:

1

0

1

0

0

1

1

0

1

CMI码:

答:

二进码序列:

1

0

1

0

0

1

1

0

1

CMI码:

000111010100110100

8、某CMI码如下,将其还原成二进码序列。

CMI码:

010100110100011101

二进码序列:

答:

CMI码:

010100110100011101

二进码序列:

0

0

1

1

0

1

0

1

0

9、原来的二进码序列及正确的AMI码序列如下所示,假设两个打“*”的码元误码,打“*”的0误成-1,打“*”的+1误成0,写出错误的AMI码序列和恢复的二进码序列,此AMI码序列是否有误码增殖?

原来的二进码序列:1010001100101

正确的AMI码序列:+10-1000+1-100+10-1

错误的AMI码序列:

恢复的二进码序列:

答:

原来的二进码序列:1010001100101

正确的AMI码序列:+10-1000+1-100+10-1

错误的AMI码序列:+10-1-100+1-10000-1

恢复的二进码序列:1011001100001

此AMI码序列无误码增殖。

23

篇2: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本文关键词:北邮,原理,实验,通信,报告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本文简介:通信原理软件实验实验报告学院: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班级:@@@@@@@@@@姓名:execf2t.sci;fs=800;//采样速率T=200;//截短时间N=T*fs;//采样点数dt=1/fs;//时域采样间隔t=[-T/2:dt:T/2-dt];//时域采样点df=1/T;//频域采样间隔f=[

北邮通信原理软件实验报告 本文内容:

通信原理软件实验

实验报告

学院:

信息与通信工程学院

班级:

@@@@@@@@@@

姓名:

exec

f2t.sci;

fs=800;//采样速率

T=200;//截短时间

N=T*fs;//采样点数

dt=1/fs;

//时域采样间隔

t=[-T/2:dt:T/2-dt];

//时域采样点

df=1/T;

//频域采样间隔

f=[-fs/2:df:fs/2-df];

//频域采样点数

fm1=1;

//待观测正弦波频率,单位KHz,下同

fm2=0.5;

//待观测余弦波频率

fc=20;

//载波频率

//以上为初始化参数设置

m1=sin((2*%pi)*fm1*t);

//待观测正弦波部分

M1=t2f(m1,fs);

//傅里叶变换

MH1=-%i*sign(f).*M1;

//希尔伯特变换

mh1=real(f2t(MH1,fs));

//希尔伯特反变换

m2=2*cos((2*%pi)*fm2*t);

//待观测余弦波部分

M2=t2f(m2,fs);

//傅里叶变换

MH2=-%i*sign(f).*M2;

//希尔伯特变换

mh2=real(f2t(MH2,fs));

//希尔伯特反变换

s1=(1+(m1+m2)/abs(max(m1+m2))).*cos((2*%pi)*fc*t);

//AM信号时域表达式

S1=t2f(s1,fs);

//AM信号频域表达式

s2=(m1+m2).*cos((2*%pi)*fc*t);

//DSB-SC信号时域表达式

S2=t2f(s2,fs);

//DSB-SC信号频域表达式

s3=(m1+m2).*cos((2*%pi)*fc*t)-(mh1+mh2).*sin((2*%pi)*fc*t);

//SSB信号时域表达式,以上边带为例

S3=t2f(s3,fs);

//SSB信号上边带频域表达式

//以上是仿真计算部分

//以下为绘图部分

//AM信号

xset(

window,1)

plot(f,abs(S1))

title(

AM信号频谱

)

xlabel(

f

)

ylabel(

S(f)

)

mtlb_axis([-25,25,0,max(abs(S1))]);

xset(

window,2)

plot(t,s1)

title(

AM信号波形

)

xlabel(

t

)

ylabel(

s(t)

)

mtlb_axis([-3,3,-3,3]);

//DSB-SC信号

xset(

window,3)

plot(f,abs(S2))

title(

DSB-SC信号频谱

)

xlabel(

f

)

ylabel(

S(f)

)

mtlb_axis([-25,25,0,max(abs(S2))]);

xset(

window,4)

plot(t,s2)

title(

DSB-SC信号波形

)

xlabel(

t

)

ylabel(

s(t)

)

mtlb_axis([-1,4,-3,3]);

//SSB信号(以上边带为例)

xset(

window,5)

plot(f,abs(S3))

title(

SSB信号频谱

)

xlabel(

f

)

ylabel(

S(f)

)

mtlb_axis([-25,25,0,max(abs(S3))])

xset(

window,6)

plot(t,s3)

title(

SSB信号波形

)

xlabel(

t

)

ylabel(

s(t)

)

mtlb_axis([0,6,-3,3])

2、

产生的波形图:

1)

AM信号:

2)

AM信号频谱:

3)

DSB-SC信号:

4)DSB-SC信号的频谱:

5)

SSB信号波形:

6)SSB信号频谱:

3、

实验心得:

做这个实验时的我的理论知识已经准备得比较充分了,所以难点主要在编程方面。由于有了课件上的实例编程,所以对它们研究一番要编出相关程序也不是难事。这个实验给了我一种比课本上的理论更深的体会,因为这里的信号频率有多个,当画出信号波形的时候,我观察到了直观的多频信号形成的调制信号,这比书本上的公式来的深刻得多。而当调制的时候,我还专门研究了一下各种调制波形的形状,考虑了它们的形成与信号有什么关联。由于之前研究调幅都是在单频信号的情况下,而这里是多频率,所以这对我对调幅的理解十分有帮助。

实验二

假设基带信号,载波频率为40kHz,仿真产生FM信号,观察波形与频谱,并与卡松公式做对照。FM的频率偏移常数为5kHz/V。(编程)

1、源代码:

//m(t)=sin(2000*pi*t)+2cos(1000*pi*t)+4sin(500*pi*t+pi/3),fc=40KHz,Kf=5kHz/V,仿真产生FM,观察频谱和波形

//初始化参数设置

clear

all;

exec

t2f.sci;

exec

f2t.sci;

xdel(winsid());

//关闭所有图形窗口

fs=4000;

//采样速率

T=16;

//截短时间

N=T*fs;//采样点数

dt=1/fs;

//时域采样间隔

t=[-T/2:dt:T/2-dt];

//时域采样点

df=1/T;

//频域采样间隔

f=[-fs/2:df:fs/2-df];

//频域采样点数

fm1=1;

fm2=0.5;

fm3=0.25;

fc=40;

Kf=5;

//频偏常数

//仿真计算

m1=sin((2*%pi)*fm1*t);

phi1=(2*%pi)*Kf*cumsum(m1)*dt;

//cumsum函数为求累积和,相当于积分

m2=2*cos((2*%pi)*fm2*t);

phi2=(2*%pi)*Kf*cumsum(m2)*dt;

m3=4*sin((2*%pi)*fm3*t+%pi/3);

phi3=(2*%pi)*Kf*cumsum(m3)*dt;

s=cos((2*%pi)*fc*t+phi1+phi2+phi3);

//FM信号时域表达式

S=t2f(s,fs);

//FM信号频域表达式

m=sin(2*%pi*fm1*t)+2*cos(2*%pi*fm2*t)+4*sin(2*%pi*fm3*t+%pi/3);

//调制信号表达式

M=t2f(m,fs);

//绘图

//FM已调信号

xset(

window,1)

plot(f,abs(S))

title(

FM信号频谱

)

xlabel(

f

)

ylabel(

S(f)

)

mtlb_axis([-80,80,0,max(abs(S))]);

xset(

window,2)

plot(t,s)

title(

FM信号波形

)

xlabel(

t

)

ylabel(

s(t)

)

mtlb_axis([0,3,-2,2]);

//调制信号

xset(

window,3)

plot(f,abs(M))

title(

m(t)信号频谱

)

xlabel(

f

)

ylabel(

S(f)

)

mtlb_axis([-5,5,0,max(abs(M))]);

xset(

window,4)

plot(t,m)

title(

m(t)信号波形

)

xlabel(

t

)

ylabel(

m(t)

)

mtlb_axis([-8,8,-6,8]);

2、画出的波形:

1)m(t)信号:

2)

m(t)信号频谱:

3)

FM信号:

4)FM信号频谱:

3、

实验心得:

调频实验延续实验一的风格,信号采用了多频率。记得刚开始画出信号波形图的时候我都以为自己弄错了,因为之前很少观察符合频率波的波形,所以一下子难以接受,为什么它是这样子的呢?在一番观察验证之后,我的观念很快就调整过来,这对我是一个启发,因为我们所研究的真实信号一定是多频率的,所以当我们使用单频信号研究透了某个调制解调原理之后,一定要使用多频信号再去仿真研究一下,因为这时候所做的工作才是更加符合真实情况的。之后我观察了调制信号的波形图与频谱图,发现的确和单频信号产生的调制信号有很大的区别。

实验三

通过仿真测量占空比为25%、50%、75%以及100%的单双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编程)

1、源代码:

clear

all;

exec

t2f.sci;

exec

f2t.sci;

L=32;

//每个码元采样点数

N=2^13;

//总采样点数

M=N/L;

//码元数

Rb=2;

//码元速率

Ts=1/Rb;

//比特间隔

fs=L/Ts;

//采样速率

T=N/fs;

//截断时间

Bs=fs/2;

//系统带宽

t=-T/2+[0:N-1]/fs;

//时域采样点

f=-Bs+[0:N-1]/T;

//频域采样点

EP1=zeros(1,N);

EP2=zeros(1,N);

L0=input(

您所需的占空比是?(输入0~1范围内的数):

)

for

loop=1:1000

tmp1=zeros(L,M);

tmp2=zeros(L,M);

a=(rand(1,M)>0.5)+0;

//单极性序列

b=sign(a-0.5);

//双极性序列

L1=L*L0;

//L0是占空比

//单极性码

tmp1([1:L1],:)=ones(L1,1)*a;

s1=tmp1(:)

;

S1=t2f(s1,fs);

//样本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P1=abs(S1).^2/T;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是各个样本功率谱的数学期望

EP1=EP1*(1-1/loop)+P1/loop;

//双极性

tmp2([1:L1],:)=ones(L1,1)*b;

s2=tmp2(:)

;

S2=t2f(s2,fs);

//样本信号的功率谱密度

P2=abs(S2).^2/T;

//随机过程的功率谱是各个样本功率谱的数学期望

EP2=EP2*(1-1/loop)+P2/loop;

end

xset(“window“,1)

plot(t,s1)

set(gca(),“grid“,[1,1])

title(

单极性码时域图

)

xlabel(

t

)

ylabel(

S(t)

)

mtlb_axis([-3,3,-1.5,1.5]);

xset(“window“,2)

plot(f,10*log10(EP1+%eps))

set(gca(),“grid“,[1,1])

title(

单极性码功率谱图(dB)

)

xlabel(

f

)

ylabel(

功率

)

xset(“window“,3)

plot(t,s2)

set(gca(),“grid“,[1,1])

title(

双极性码时域图

)

xlabel(

t

)

ylabel(

S(t)

)

mtlb_axis([-3,3,-1.5,1.5]);

xset(“window“,4)

plot(f,10*log10(EP2+%eps))

set(gca(),“grid“,[1,1])

title(

双极性码功率谱图(dB)

)

xlabel(

f

)

ylabel(

功率

)

2、波形图:

1)占空比为25%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

2)

占空比为25%双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

通过1)2)组对比发现,双极性归零码的功率谱没有离散的冲激,而单极性功率谱则有,这是因为单极性信号的均值不为零。

3)

占空比为50%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

4)

占空比为50%双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

5)

占空比为75%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

6)

占空比为75%双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

当信号占空比增大,可以发现对应的信号功率谱变得更加密集。

7)

占空比为100%单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

8)

占空比为100%双极性归零码波形及其功率谱。

占空比为100%的单极性信号功率谱只在频率为0处有冲激,这是因为其余离散冲激刚好位于零点,所以看不出来。

3、

实验心得:

这次实验比较简单,虽然数据较多,但是原理相同。通过实验,我主要是对比了单双极性信号波形以及信号功率谱之间的区别,比较了不同占空比的信号的功率谱之间的区别。

实验四

利用编程实现数字基带传输系统(参考第2章编程语法-实验题-附录.pdf中例5)

1)画出发送端输入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发送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2)画出接收端采样判决后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接收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3)画出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眼图(在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0、0.5、1的情况下)

4)分别画出升余弦滚将系数为0、0.5、1,采样判决点在眼图最大处的系统的实际误码曲线(Pe~s/n0曲线),并在同坐标系中画出理论误码曲线

5)改变采样点重复1)~4)。

1、源代码:

clear

all

exec

t2f.sci

;

exec

f2t.sci

;

function

eyes(result,L,Na)

N=length(result);

tt=0:1:Na*L;

set(gca(),“auto_clear“,“off“)

for

jj=1:Na*L:N-Na*L

plot(tt,result(jj:jj+Na*L));

end

set(gca(),“auto_clear“,“on“)

endfunction

k=input(

请输入采样点数2^k:(输入k值)

);//输入采样点数

aa=0.5;

N=2^k;

L=8;

M=N/L;

Rs=2;

//码率2Mbps

Ts=1/Rs;

//码元间隔

dt=Ts/L;

//时域采样间隔

fs=1/dt;

df=1/(N*dt);

//频域采样间隔

T=N*dt;

//截断时间

Bs=N*df/2;

//系统带宽

t=[-T/2+dt/2:dt:T/2];

//时域横坐标

f=[-Bs+df/2:df:Bs];

//频域横坐标

alpha=input(

所需要的滚降系数是(0~1范围):

);

//

设置滚降系数

Hcos=zeros(1,N);

//

升余弦滤波器算法

i1=find(abs(f)>(1-alpha)/(2*Ts)

Hcos(i1)=Ts/2*(1+cos(%pi*Ts/alpha*(abs(f(i1))-(1-alpha)/(2*Ts))));

i2=find(abs(f)<=(1-alpha)/(2*Ts));

Hcos(i2)=Ts;

//接受及发送的根升余弦滤波器

GT=sqrt(Hcos);

GR=GT;

//

for

loop1=1:20;

//用来改变信噪比的循环,方便之后画信噪比-误码率曲线

Eb_N0(loop1)=(loop1-1);

//

信噪比

eb_n0(loop1)=10^(Eb_N0(loop1)/10);

EP=1;

n0=EP/eb_n0(loop1);

//信道的噪声谱密度

sita=n0*Bs;

//

信道中噪声功率

n_err=0;

//

误码数

EP1=1;//发送序列功率谱

EP2=1;//zeros(1,N);

EP3=1;///经过接收滤波器后信号功率谱

for

loop2=1:20;

//用来平均累计运算求功率谱

b=sign(rand(1,M,“normal“));

s=zeros(1,N);

//产生冲激序列

s(L/2:L:N)=b/dt;

//发送序列

SS=t2f(s,fs);

//序列傅氏变换

P=abs(SS).^2/T;

//序列功率谱密度

EP1=EP1*(1-1/loop2)+P/loop2;

//序列功率谱

S2=SS.*GT;

//

//信道的傅式变化

s2=real(f2t(S2,fs));

//PAM信号

P2=abs(S2).^2/T;

//PAM信号功率谱密度

EP=EP*(1-1/loop2)+P2/loop2;

////PAM信号功率谱

nr=sqrt(sita)*rand(1,N,“normal“);

//

信道噪声

sr=s2+nr;

//

PAM信号经过信道传输加噪声

SR=t2f(sr,fs);//加噪信号傅氏变换

S=SR.*GR;

//经过接收滤波器后信号傅氏变换

PS=abs(S).^2/T;

//

EP3=EP3*(1-1/loop2)+PS/loop2;

//经过接收滤波器后信号功率谱

sout=real(f2t(S,fs));//采样判决前信号

y=sout(L/2:L:N);

//

信号采样

bb=sign(y);

//

判决

s3=zeros(1,N);

s3(L/2:L:N)=bb/dt;

//

最后解码输出的信号

BB=t2f(s3,fs);

PB=abs(BB).^2/T;

EP2=EP2*(1-1/loop2)+PB/loop2;

//解码输出的信号功率谱

n_err=n_err+length(find(bb~=b));////错误累计

end

Pe(loop1)=n_err/(M*loop2);

xset(“window“,10)

plot(Eb_N0,log10(Pe+%eps),g

);

//Pe~Eb/N0

曲线画图

xlabel(

Eb/N0

);ylabel(

Pe

);title(“Pe~Eb/N0曲线“);

eb_n0=10.^(Eb_N0/10);

set(gca(),“auto_clear“,“off“)

plot(Eb_N0,log10(0.5*erfc(sqrt(eb_n0))));

mtlb_axis([0,15,-3.5,0]);

xlabel(

Eb/N0

)

ylabel(

Pe

)

legend(

实际的,理论的

);

set(gca(),“auto_clear“,“on“)

end

xset(“window“,1)

plot(f,EP1)

title(“序列功率谱“)

xlabel(“f(kHz)“)

ylabel(“功率谱(W/kHz)“)

mtlb_axis([-2,2,0,max(EP1)])

xgrid

xset(“window“,2)

plot(t,s)

title(“发送序列“)

xlabel(“t(ms)“)

ylabel(“s(t)(V)“)

mtlb_axis([0,5,-2,2])

xgrid

xset(“window“,3)

plot(f,EP)

title(“发送PAM信号功率谱“)

xlabel(“f(kHz)“)

ylabel(“功率谱(W/kHz)“)

mtlb_axis([-2,2,0,max(EP)])

xgrid

xset(“window“,4)

plot(t,s2)

title(“发送的PAM信号波形“)

xlabel(“t(ms)“)

ylabel(“s2(t)(V)“)

mtlb_axis([0,5,-2.5,2.5])

xgrid

xset(“window“,5)

plot(t,s3)

title(“采样后的信号波形“)

xlabel(“t(ms)“)

ylabel(“y(t)(V)“)

mtlb_axis([0,5,-2,2])

xgrid

xset(“window“,6)

plot(f,EP2)

title(“采样后的信号功率谱“)

xlabel(“f(kHz)“)

ylabel(“功率谱(W/kHz)“)

mtlb_axis([-2,2,0,max(EP2)])

xgrid

xset(“window“,7)

plot(t,sout)

title(“接收滤波器输出波形“)

xlabel(“t(ms)“)

ylabel(“y(t)(V)“)

mtlb_axis([0,5,-2,2])

xgrid

xset(“window“,8)

plot(f,EP3)

title(“通过接收滤波器后信号的功率谱“)

xlabel(“f(kHz)“)

ylabel(“功率谱(W/kHz)“)

mtlb_axis([-2,2,0,max(EP3)])

xgrid

xset(“window“,9)

title(“接收眼图“)

eyes(sout,L,3)

xgrid

2、实验结果

1)画出发送端输入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发送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采样点为8192)。

发送端输入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

发送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2)

画出接收端采样判决后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接收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接收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接收端采样判决后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

3)

画出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眼图(在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0、0.5、1的情况下)

滚降系数为0:

滚降系数为0.5:

滚降系数为1:

4)

分别画出升余弦滚将系数为0、0.5、1,采样判决点在眼图最大处的系统的实际误码曲线(Pe~s/n0曲线),并在同坐标系中画出理论误码曲线.

滚降系数为0:

滚降系数为0.5:

滚降系数为1:

5)改变采样点重复1)~4)(将采样点改为1024):

l

画出发送端输入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发送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发送端输入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

发送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l

画出接收端采样判决后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接收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接收滤波器输出波形和功率谱:

接收端采样判决后码序列波形和功率谱:

l

画出接收滤波器输出信号眼图(在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0、0.5、1的情况下)

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0:

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0.5:

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1:

4)分别画出升余弦滚将系数为0、0.5、1,采样判决点在眼图最大处的系统的实际误码曲线(Pe~s/n0曲线),并在同坐标系中画出理论误码曲线

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0:

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0.5:

升余弦滚将系数分别为1:

3、

思考题:

(1)数字基带系统中的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对输入信号进行的什么处理?结合实验1)和2)的实验结果,从频域和时域的角度叙述。

答:升余弦滚降滤波器对信号进行滤波,使其频谱边缘变成升余弦形状,当进行时域采样时,频域进行周期性拓展,而升余弦形状能够使得周期性的频谱重叠后变成近似滤波之前的频谱。也就是说,信号等效为经过一个无限带宽的滤波器,频谱受到影响很小,那么再经过一个相同的升余弦滤波器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恢复出原信号经过发送滤波器之前的频谱,也就是原信号的频谱,从而大大减小码间干扰,准确地恢复原信号。

(2)根据实验3)的实验结果,分析滚降系数大小对眼图清晰度和眼睛大小的影响。

答:滚降系数越大,眼图越清晰,眼睛睁得越大。

(3)

比较并分析实验5)与实验1)~4)结果的异同。

答:更改采样点数,图形大致相同,但是由于采样点数减少,图形失真图形失真图形失真图形失真情况相对明显,眼图质量降低。

(4)

结合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结果分析滚降系数大小与误码性能、信道带宽的关系。

答:滚降系数越大,信道带宽越宽。从实验获得的数据看,改变滚降系数对误码率不产生影响。但是可能是由于发送码的原因导致对误码率影响不明显。

(5)

计算机仿真精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答:总采样点数、码元采样点数、时域采样密度、频域采样密度

利用模块实现扩展实验

1、

QPSK调制与解调:

1、

调制框图:

2、

调制信号产生:

3、

解调框图:

4、

将解调部分组合为超级模块:

5、

解调结果:

2、

数字基带传输系统(综合类)

1、

方法一(只用模块实现):

l

实现框图:

l

发送序列频谱:

l

基带解调信号频谱:

l

对接收信号模拟采样

l

示波器输出:

l

眼图输出:

2、

方法二(用编程实现升余弦滤波器模块):

l

实现框图:

l

Context中程序:

Diagram菜单中的Context中对这个符号进行预先定义。

在本次系统设计中,需要在【Diagram】中的“Context”中进行如下内容设置:*******t2f****************************

function

X=t2f(x)

H=fft(x);

X=[H(mtlb_imp(mtlb_a(N/2,1),N)),H(mtlb_imp(1,N/2))]*dt;

endfunction*******f2t*****************************

function

x=f2t(X)

S

=

[X(mtlb_imp(mtlb_a(N/2,1),N)),X(mtlb_imp(1,N/2))];

x

=

ifft(S)/dt;

endfunction***************************************

dt=0.01;

//时域采样间隔

L=32;

//每个码元周期的抽样点数

M=16;

//码元数

N=L*M;

//总的抽样点数

Ts=L*dt;

//码元间隔

Rb=1/Ts;

//码元速率

df=1/(N*dt);

//频域采样间隔

T=N*dt;

//截断时间

Bs=N*df/2;

//系统带宽

alpha=0.5;

//滚降系数

t

=

linspace(-T/2,T/2,N);

//频域横坐标

f

=

linspace(-Bs,Bs,N)+%eps;

//时域横坐标

//升余弦信道

hr1

=

sin(%pi*t/Ts)./(%pi*t/Ts);

hr2

=

cos(((alpha*%pi)*t)/Ts)./(1-(((2*alpha)*t)/Ts).^2);

hr

=

hr1.*hr2;

//升余弦脉冲波形

HR

=

abs(t2f(hr));

//升余弦脉冲的傅式变换

GT

=

sqrt(HR);

GR

=

GT;

//最佳系统的发送接收滤波器的傅式变换

l

Sending

Filter内模块结构以及程序:

需要在Scifunc模块写入以下程序:

function

X=t2f(x)

H=fft(x);

X=[H(mtlb_imp(mtlb_a(N/2,1),N)),H(mtlb_imp(1,N/2))]*dt;

endfunction

///////////////////////////////

function

x=f2t(X)

S

=

[X(mtlb_imp(mtlb_a(N/2,1),N)),X(mtlb_imp(1,N/2))];

x

=

ifft(S)/dt;

endfunction

///////////////////////////////

u=u1

;

S=t2f(u);

S1=S.*GT;

y=real(f2t(S1));

y1=y

l

Receiving

Filter内模块结构(与Sending

Filter相同)以及程序:

function

X=t2f(x)

H=fft(x);

X=[H(mtlb_imp(mtlb_a(N/2,1),N)),H(mtlb_imp(1,N/2))]*dt;

endfunction

///////////////////////////////

function

x=f2t(X)

S

=

[X(mtlb_imp(mtlb_a(N/2,1),N)),X(mtlb_imp(1,N/2))];

x

=

ifft(S)/dt;

endfunction

///////////////////////////////

u=u1

;

SR=t2f(u);

SR1=SR.*GR;

y=real(f2t(SR1));

y1=y

;

l

输出结果:

l

输出眼图:

3、

实验心得:

拓展实验还是围绕数字基带系统展开的,所以我主要集中精力在功能的实现上,因为实验中包括了如何使用编程来实现模块功能的实现,而之前这种方法在基础模块实验中是没有用过的,这对我使用软件的能力也有很大的提高。同时,到了这一步,我已经能够熟练运用基带传输的理论知识了,但是我的理解还是不全面,所以拓展实验让我全方位多角度认识了基带传输。

50

篇3:(北邮博士)读博经历与心得

(北邮博士)读博经历与心得 本文关键词:北邮,博士,经历,心得

(北邮博士)读博经历与心得 本文简介:南敬昌,2007年7月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毕业,现工作于我校电信学院,目前在通信工程系从事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国际会议或核心期刊10余篇,EI检索6篇。主要研究方向有无线射频通信、通信系统仿真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等。读博士,一方面是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加强专

(北邮博士)读博经历与心得 本文内容:

南敬昌,2007年7月北京邮电大学电磁场与微波技术专业博士毕业,现工作于我校电信学院,目前在通信工程系从事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已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国际会议或核心期刊10余篇,EI检索6篇。主要研究方向有无线射频通信、通信系统仿真及信号与信息处理等。

读博士,一方面是拓宽自己的专业领域,加强专业理论基础,为自己找到一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另一方面是参加导师科研,提高自己的科学研究能力。回忆这几年在北邮学习的经历,感触良多。现将我的经历和体会总结成文,希望能够为即将攻读博士的年轻教师和同学有所借鉴。

读博经历:遭遇意外挫折

关于确定研究方向,其实一个师姐(其实我比她大,他们都称我南老师)第一学期就多次告诉过我,但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其重要性。根据导师的课题研究方向,初步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为射频电路中的一个模块———移相器。随着研究的深入,很多问题逐步显现出来,由于这个模块除了结构之外,关键的部分是半导体开关和RF-MEMS(射频微电机械)开关,这些内容属于微电子领域,跟我从事的专业有一定的距离。考虑到将来从事的工作,不得不重新考虑选题的方向,这个时候对移相器及其相关技术的研究已经花费了将近一年的时间。

重新进行选题是痛苦的,但也别无选择。根据导师的研究课题,广泛争取导师和同学的意见后,逐步转向了射频功率放大器及其预失真系统的研究。到学校将近一年半,才真正确定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在后来的一年半时间里,对这个方向展开了深入的研究,在国内核心期刊上发表了6篇学术论文并完成了博士论文的撰写。

尽管在选题方向上走了一些弯路,但从总体上拓宽了自己的知识面。在进行重新选题的时候,我对信息类学科,尤其是电子通信学科进行了全面的了解,对各个学科所研究的方向进行了认真的考虑,电子通信学科主要包括两个一级学科:通信与信息工程和电子科学与技术,其中通信与信息工程包括通信与信息系统、信号与信息处理两个二级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包括物理电子学、微电子与固体电子学、电路与系统、电磁场与微波技术等多个二级学科。这为自己对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联系和更深入的理解打下了基础。

读博体会:珍惜时间,辛勤劳作

学术研究无疑是艰辛的,每一个读博士的人都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读博士期间,如何使自己在有限的几年时间里实现质的飞跃,为以后真正成为某一学术领域专家打下基础是每一个博士人共同考虑的问题。这里就自己攻读博士积累的经验和有关撰写论文的一些建议跟大家交流一下。

一、尽快确立自己的研究方向和论文选题

每一个考取博士的学生都要面对的首个问题,就是应该尽快了解导师研究的方向和科研项目,找到导师学术研究的几个关键点或自己研究的关键点,尽快确定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将来撰写论文的选题,这不仅仅是大的研究方向确定下来就可以,而应该是具体详细的研究方向和研究内容。尽你所能,在读博士的第一个学期就确定下来。

二、大量阅读中英文文献和相关书籍,找到Idea

明确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就应该尽快查阅相关资料,掌握收集资料的渠道。每个专业收集资料的来源都不一样,最主要的几个来源有学校图书馆、数字图书馆链接数据库、学校资料FTP、互联网百度、重要行业网站资料库、重要行业论坛资料等。对于我这个专业主要来源就是IEEE电子学术期刊,这些期刊可以随时从学校图书馆链接数据库中下载到。开始要阅读几本跟自己研究方向相关的重要书籍,以尽快掌握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随着研究的深入,根本没有时间再去看很多书籍,所以这个阶段阅读几本重要书籍是必要的。在开始撰写学术论文之前,需要阅读几十篇甚至上百篇的中英文期刊文献,理解和领会这个学术方向目前发展的状况,别人研究的方法和实现的方法,采用的仿真软件和实验方法等,这是idea产生的阶段。阅读了这些文献后,自然就会产生很多idea。此时,需要准备一个大的笔记本,随时把自己认为重要的部分或想法记录下来,总之这是idea的积累阶段。

三、学习相关仿真软件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验证

当你有了一定的想法或者称之为创新点时,就可以根据了解的方法进行分析和实现了,这包括理论上的分析和仿真的验证。对于我们大部分的学术论文,仿真是重要的一环。根据阅读的参考文献,确定所需要的仿真软件,并对该软件进行系统的学习,做一些实例的仿真。然后对想法进行仿真实现,得出一些结果并和别的方法进行比较,验证自己采用方法的优越性和先进性。电路与系统所采用的仿真软件主要有MATLAB、ADS和PROTEL等。

四、实验验证

有些方面的论文仅仅仿真不能说明问题,需要更进一步的验证说明其正确性,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采用实验的方法。根据实验室的条件搭建实验环境,了解并掌握测试仪器,对搭建电路和系统进行测试,得出所要的数据并汇聚成表以便进行比较,证实所采用方法的优点。

五、学会撰写论文和发表论文

当有了想法,有了理论分析和仿真实现,同时用实验的方法证实了所采用想法的正确性,就应该考虑怎样把这些想法和实现的过程写成论文并发表出去。如何撰写论文?论文通常包括的关键内容我们可以从很多期刊上一目了然,论文的格式根据不同的期刊要求也不一样,只要我们详细研究一下重要核心期刊的论文内容就了然于胸了。发表学术论文要找对期刊,了解期刊的刊登内容,主要刊登方向,根据你论文的份量选择不同级别的核心期刊。当我们积累了很多篇关于一个主题的学术论文时,我们的学位论文就自然形成了。

六、学会申请基金项目

申请基金项目也是博士期间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内容。协助导师进行一系列项目的申请,为导师学术方向研究的持续性做好基础性工作,同时也为我们以后申请基金项目打下基础。基金主要有国家自然基金和省市基金项目等,重点是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63、975等项目的申请工作,另外还有一些横向项目的申请工作。申请书通常有固定的格式,基金项目主要重视理论方面的研究,关注创新性,同时也重视前期研究工作等。基金项目的申请需要一定的积累,只有对所研究项目进行了大量积累后成功的可能性才可能更大。

博士学习需要完成的内容很多,学术论文和博士论文撰写的过程也是一个学术研究的过程。它是一个反复的过程,由面到点,再由点到面。当你掌握很多知识时,会把这些知识运用起来深入到一个点来进行研究,取得一定的成果。而当你研究了很多点,取得了很多成果时,又形成了一个面,即一个方向,这就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体。

这是我攻读博士期间的一些经历和有关撰写论文进行学术研究的一些粗浅认识,很多问题未能详尽,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