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研究结题报告

发布时间:2022-01-10 12:51:55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学生,结题,课外阅读,习惯,培养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研究的背景研究背景: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不可否认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培养小学生良好课外阅读习惯的研究》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

研究背景:语文课外阅读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学生的整体语文素质,为学生的人生打好底色,为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现在,学生课外阅读的功利性太强,小学生课外阅读书大多是学习作文的写法,在这样的目标召唤下,学生读得最多的是作文法之类的读物。不可否认,这些读物中不乏写作的方法性知识和成功的学作范例。但是,学生要写出佳作,更需要一种底气,这种底气以深刻的情感体验,丰富的语感体验,大量的语言素材的积累和厚实的社会生活知识做基础。学习写作不是

素质教育给了学生更大的学习空间。其中,进行广泛的课外阅读成了学生的必修课。课外阅读不仅可以使学生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培养良好的自学能力和阅读能力,还可以进一步巩固学生在课内学到的各种知识,对于提高学生的认读水平和作文能力,有助于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乃至整个学科学习都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课题研究内容

1、通过调查分析,摸清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基本现状,并研究相应的阅读指导对策,帮助小学生树立正确的阅读理想。

2、通过研究实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帮助学生形成阅读动机,教会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并着力构建学生课外阅读能力的自主性,自动性品质,为促进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3、研究如何能根据基础课程需要,正确选择课外读物,扩大学生知识面。

4、探索各学段阅读方法。探索针对不同的语言材料及不同年级进行有效语言积累指导的方法,从而让学生在有限的阅读中吸取更多的养份,提升语言积累.并能“化乎其心”准确运用。

5、研究学生课外阅读效果的评价方法。加强对课外阅读的督促、交流、评价。通过班级读书会、各种读书活动、定期检查读书笔记、阅读汇报课等形式进行检查反馈。

三、课题研究目标:

使学生认识中外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文化智慧,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培植热爱书籍的情感,养成阅读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阅读方法;能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具有独立阅读能力,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初步具备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重点放在小学生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培养方面。通过研究与实践,全面探索小学生课外阅读的实施途径及策略,构建科学、规范、有效的小学课外阅读模式。形成切合学生实际和教师特点的课外阅读实践活动课程体系。把学生培养成“好读书、读好书”、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有较强的自主阅读能力的“知书达理”的文明人,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四、课题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

1、根据《中小学课外阅读指导研究》总课题研究方案来明确本校子课题研究的整体方向,学习相关文献资料,形成子课题方案,报上级申请立项。

2、课题组成员学习有关新课改理论,学习学生阅读习惯、阅读能力培养的相关理论。收集国内外有关课外阅读研究的资料,制定研究方案及研究计划,培训研究人员,做好实验准备。

(二)实施阶段

1、做好资料的收集、分析工作。

2、调动师生、家长参与研究实践的积极性。

3、发放学生问卷调查,从学生那里了解他们目前的阅读习惯,摸清学生学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4、将各种信息归纳总结,分析找到培养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方法。

5、根据实际情况,努力营造校园、班级、家庭三位一体的书香环境。

6、针对各学段课题完成情况及时进行阶段性小结,根据实际情况进一步修改、补充、完善课题,对方案及时调整,保证课题顺利进行。

7、阶段性成果展示,根据上阶段的研究情况及经验,推广应用上阶段研究成果,完善已探索的教学模式,探索学生阅读习惯与阅读能力培养的操作策略,形成课堂教学、课外指导及探究典型事例。

8、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收集有关资料,组织撰写相关的论文和阶段性总结报告。

(三)总结阶段

1、完善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培养小学生阅读习惯的教学模式;在全校进行推广,不断地深入阅读教学的改革。

2、课题组对材料进行总结,整理分析,撰写研究报告,做好结题工作。

3、课题成果展示。

五、课题实施情况

(一)营造了一个书香校园环境。

1.学校进一步完善了图书馆建设,并定期开放图书馆、阅览室。

2.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

3.编印校本教材《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推荐小学生必读书目。

4.鼓励学生积极向学校网站投稿或参与“书香满园”论坛。

5.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二)营造了一个书香班级环境。

1.各实验班根据课题方案和本班实际制订了具体实施细则。

2.设立了班级图书角。建议学生将图书交流。

3.利用黑板报开辟“班级书香”栏,让每个学生都有了展示读书成果、交流思想的舞台。

4.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三)营造了一个书香家庭环境。

1.用心引导家庭文化,利用一切机会将书香气息带给家庭。

2.通过开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利用一切与家长接触的机会,将学校营造书香校园的信息带给家庭。

3.在学校举办“读书节”的时候开展了“百名家长看学校”活动,让家长感受学校的书香文化。

4.倡议开展了以“书香家庭”为特色学习型家庭建设的活动。

5.倡导“让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

(四)读书活动四步骤:

1.设立了“四读”时间——多读

(1)晨间自由读。积极倡导学生一、三、五晨间自由地诵读经典,畅谈读书感受。

(2)课堂指导读。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由任课老师指导学生阅读(可带入图书馆,也可在班里)。积极倡导学生自由地交流读书体会,畅谈读书感受。交流可以是两人,也可以是多人;可以是几人“同读一本书”后的专题讨论,也可以是“各读各的书”后的大杂谈;内容可以是说说书中的主要内容、印象最深的情节等,也可以讲讲自己读书的收获。

(3)午间休闲读。倡导学生午间休闲时,自由读书,喜欢读什么就读什么,喜欢怎么读就怎么读,让读书成为孩子们午间最好的休闲方式。

(4)睡前放松读。让读书成为一种生活,建议每个孩子都在家中的床头放一本自己喜爱的书。每晚睡觉之前轻轻打开书本,慢慢品尝一番,让书香伴着孩子入眠。

2、倡导三个“共读”——爱读。

(1)同伴共读。这是最重要的读书方式,同伴阅读的经验对孩子很重要,可以产生良性竞争的作用。

(2)师生共读。强化阅读氛围,营造书香校园,每个教师都要做学生读书的指导者,各科教师要结合自己所教学科教学指导学生读好书,好读书,共读一本书。

(3)亲子共读。积极倡导亲子共读,内容包括父母与孩子一起读书、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与孩子一起玩读书游戏等。

3.落实课前诵读——会读

课前五分钟由值日小老师带领学生诵读经典诗文。周五队日课坚持开展“谈天说地十分钟”(名言警句、妙词佳句、做广告、学推销、说影视、谈时事、聊趣闻等)。

4.组织读书活动——乐读。

组织读书活动,让师生通过活动感受到读书的重要,读书的快乐与幸福,品尝到读书的成功,从而激发他们读书的热情,这也是课题实验的重要环节,一年多来,我校课题组开展了以下读书活动:

(1)“五个一”工程

每天花一小时读书、每天背诵一个成语(或一条名言警句、歇后语、谚语等)、每周背诵一首诗歌。每周讲一个故事或读一篇美文给同伴或家长听、每月读一本书。

(2)“快乐读书快乐成长”读书节

开展了系列丰富多彩的主题读书活动:

诗王争霸赛、诗歌朗诵比赛等、成语擂台赛、词语接龙赛、歇后语比赛、读书笔记展评、素材积累展评、讲故事比赛、编演剧本、亲子读书会、新闻发布会、百科知识竞赛、辩论赛、演讲赛、“我心中的好书”手抄报比赛、“我最喜欢的一本书”征文及“我喜欢的一句读书名言”征集展示活动、“我与好书交朋友”现场绘画赛、中高年级自制书签展示活动。

六、课题研究成果

(一)问卷调查统计结果

为了更好地了解课题实验对学生的影响,我们特别设计了问卷,在课题研究前后进行了调查,在调查过程中,采取抽样的形式,样本为100,调查对比结果如下:

1、抽样人数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25

22

中高段

32

32

2、你阅读课外读物吗?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经常阅读

8

15

22

32

偶尔阅读

15

25

12

13

基本不阅读

6

9

3

2

以上调查数字表明:随着实验的进行,学生课外阅读习惯逐渐养成。基本不阅读课外读物的学生人数明显下降。

3、你对什么样内容的读物感兴趣?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故事类

5

8

5

8

名人传记

3

8

5

6

科普类

6

10

5

8

故事、童话

14

10

15

11

漫画、卡通

14

10

10

5

文学名著

1

5

2

15

其他

2

4

3

2

以上调查,阅读文学故事类、科普类书籍的学生人数到了高年级有所增加,看漫画书的学生人数随着年龄的增长有所减少。这主要是教师的引导和课题组开展的读书实践活动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4、你的阅读习惯是怎样的?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仔细阅读并做读书笔记

10

10

25

30

仔细阅读但不做读书笔记

25

29

15

10

快速浏览

10

10

5

5

以上数字表明,随着年级的升高,大部分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仔细阅读的比例越来越高,选择快速浏览的学生很少,这主要有赖于老师的方法指导得当。

5、你阅读的目的是?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获得有益的知识

8

12

15

18

提高语文水平

10

15

15

16

开阔自己的视野

8

10

14

20

没有目的

20

20

1

1

以上调查可看出,实验前认为阅读能给自己带来益处的学生比较多,但没有目的的阅读人数也将近一半,实验后,学生认为阅读能带来益处的学生明显增多,没有目的的阅读人数基本没有了。

6、自己拥有的课外书的数量

选项

实验前人数

实验后人数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没有

5

5

0

0

1—10本

20

35

5

5

10—30本

10

10

15

25

30本以上

10

15

25

25

从表中可以看出通过课题组老师的引导和努力,学生大多数拥有书籍正逐步增加。

7、一周内用于阅读的时间

选项

实验前(百分率)

实验后(百分率)

低段

中高段

低段

中高段

1小时以下

52%

45%

0

0

1--3小时

25%

35%

15%

10%

3--5小时

13

15%

40%

45%

5小时以上

10%

10%

45%

45%

数据表明,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在开展实验后有了质的变化,读的时间在逐步地增加,这表明学生的阅读兴趣也在提高。

8、影响你课外阅读的人

选项

实验前(百分率)

实验后(百分率)

同学

50%

35%

老师

25%

45%

家长

20%

15%

其他

5%

5%

从以上百分率可以看出,实验前,学生在课外阅读时,受同学和其他因素的影响比较大,而受老师影响的仅占20%左右,说明我们老师平时没能重视引导学生的课外阅读;但在实验后,由于老师们的积极引导和示范,百分率就明显上升了。

9、是否希望学校安排课外阅读时间

选项

实验前(百分率)

实验后(百分率)

很希望

30%

65%

比较希望

30%

30%

随便

30%

5%

不需要

10%

0%

自2006年开始,我校增加了图书藏量,并将课外阅读课安排进课程表,有效解决了学生阅读学生需求。

10、如何获得课外读物的?

选项

实验前(百分率)

实验后(百分率)

同学借阅

45%

35%

图书馆借阅

35%

45%

家长购买

15%

15%

自己购买

5%

5%

以上调查数据表明:学生获得课外读物的途径主要是:家长购买和互相借阅,家长也有很好的意识,要多给孩子买书,但据调查,家长买的最多的是教辅类的书,因此我校图书馆加大了经费的投入,更新了大量图书,增添了图书管理员,使其在学生的课外阅读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11、有何其他建议?

(1)及时更新学校图书馆的图书。

(2)多了解学生喜欢的阅读书籍。

(3)及时向推荐好看有益的书籍。

(4)图书馆借阅图书的时间要延长。

(5)不要要求每个学生都写读书笔记。

(6)开展的读书活动还应更丰富,并让更多的学生参加。

12、列举你最喜欢的作品。

在老师推荐的书目中,下列书籍普遍受到学生的喜爱:

《中国民间故事》《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故事全集》《皮皮鲁传》《时代广场上的蟋蟀》《小王子》》《海底两万里》《木偶奇遇记》《绿野仙踪》《哈利·波特》《丁丁历险记》《哆啦A梦》《三毛流浪记》《成语故事365》《鲁滨逊飘流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格列佛游记》《天方夜谭》《叶圣陶童话故事》

(二)主要成果

一年多来,我们进行阅读指导课10节,参加优质课竞赛3节,科学合理的课题研究,富于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扎实、开放的指导方法,是学生的阅读兴趣盎然,在学校开展的读书活动中,实验班的孩子们参与面达到了85%以上,获奖面达到50%以上,远远高于非实验班的人数,而选派参加县级以上的各类语文竞赛活动的学生更是95%来自实验班,实验班的孩子们屡获佳绩,阅读热情高涨。

七、自我评价

1、良好的阅读习惯创设魅力课堂

实验班自从开展了课题研究,学生一进入教室,就有组织地开始诵读古诗文,一下子从喧闹的课间活动中回归课堂,凝神聚气。身心的愉悦为课堂学习准备了一个良好的接受、参与、探究的学习心境。课堂中教师亦能注意将所学内容与课外阅读科学、有机地结合,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不少学生能将平日积累、背诵过的名篇名句,恰当地运用到自己的言谈和习作中去,或说明事理,或抒情,为言谈和习作增添了不少光彩。

2、日益提高的阅读水平引领健康发展

同学们天天读,日日诵,久而久之,很多同学已经开始有意识地扩大读书面。教室的图书角更是孩子们的最爱,大家争相借阅,读书热情高涨。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的阅读和理解水平不断提高,不少学生在阅读时自觉做摘抄、背诵,并与同学作交流,积累名句数量巨增。浓郁的读书氛围弥漫了整个校园。

3、轻松愉悦的阅读形式构建和谐家庭

课题实验一开始,就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而且众多的家长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读书,家长们通过我校的网站,及时和老师进行沟通,献计献策,有不少家长把自己和孩子读书心得发至网站,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而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使家庭充满温馨与和谐。

4、学生阅读成果的转化迅速

一年多来,学生阅读的量不断增加,内容越来越广泛,语文学习能力逐步提高,对语文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浓。学校组织学生县级的各类比赛,学生在朗诵、演讲、故事、写作、口头作文比赛中屡获佳绩。而在学校承办的各级各类公开课中,实验班学生的回答常为听课教师称道。

5、学生的阅读习惯培养模式初步形成

一年多来,实验班的老师和孩子们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课题组的老师们开始以点带面,推广经验,读书活动已成为一种无形的动力。一是加大投入,订购了大量的适合师生阅读的图书,内容广博、丰富。现在,我校已达到人均17册的藏书量。为了把师生的目光吸引到图书馆来,图书馆全天开放,并为师生办理了阅读卡,随时可以借阅图书,。二是建立班级读书角,由全校师生共同捐书建设,并且对班级的小小图书管理员进行培训,各班还制订了具体的读书计划,提出了“热爱书籍,享受书香”的中心口号,以“教师、学生、家庭”三个读书系列开展读书活动。计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评价,把经典阅读活动落到实处。三是每班每周开设一节阅读课,引导学生诵读经典。四是丰富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充分利用校园每一面墙壁,我们还定期更新学校黑板报,班级黑板报、宣传栏、班级的展示板面都有以“书话人生”为主题的内容。良好的阅读氛围熏陶和感染着学生,现在,学校已形成“人人爱读,书香满园”的局面。我们将在大阅读教育中,注重整合各种教育功能,从各个方面立体推进,发挥各种教育活动的作用,真正地让阅读伴随孩子成长。

七、实验中存在问题与今后努力方向

虽然本课题在实施中取得了一些成果,得到了广大学生和教师的认可,但同时也发现了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1、课外阅读的落实需要教师和家长付出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还是有不少老师和家长存在急功近利的思想,希望学生在短期内就有质的飞跃,如何按实验的模式指导学生阅读,并在今后的指导过程中改进,以便于更好的促进学生的人文素养的提高,还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努力。

2、网络的发达,也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学生的视线,如何有效地提高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尤其是学困生的阅读兴趣,也是摆在老师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研究中,我们发现,家长的素质和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都对学生的阅读习惯起着很大的影响,所以如何通过有效的阅读促进后进学生的语文学习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而对于没有很好的家庭阅读环境的学生的培养,也是今后我们要研究解决的问题。

篇2:《20XX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学生自主,结题,培养,能力,报告

《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理论研讨、实践探索、争鸣交流,就怎样着有成效地进行学生自主化管理形成了以下共识:(一)推倒“宝塔”构建“矩阵”,建立起适合自主化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传统的组织结构呈“宝塔式”,其特点是上级层层管制下级,下级要层层对上服从,带有明显的专制

《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2015届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结题报告

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经过理论研讨、实践探索、争鸣交流,就怎样着有成效地进行学生自主化管理形成了以下共识:

(一)推倒“宝塔”构建“矩阵”,建立起适合自主化管理要求的组织结构。

传统的组织结构呈“宝塔式”,其特点是上级层层管制下级,下级要层层对上服从,带有明显的专制性,广大同学根本无主人翁地位可谈,难以调动大多数同学参与管理的积极性。

为了提高同学们参与班级管理的主体地位,各实验班在组织结构上进行了多种大胆的创新,有的搞了“竞选制”,有的搞了“全员班干制”……基本原则是尽量让每个学生都真正成为班级主人,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经过比较鉴别,考虑到学生更易于运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方式进行课堂学习,最终公认“矩阵式”组织结构较好。其具体做法是:横向设立几个“学习互助小组”,各组内好、中、差同学按比例搭配,根据每个同学的特长,各组内分设组长、学习委员、纪监委员、宣传委员等职;纵向设立学习部、宣传部、纪律部、公护部、体育部、文艺部等数个职能机构,部内设部长、副部长,下属成员由各学习互助小组内有相应特长的人员组成,横纵交叉点即为每个同学的具体“位置”,每个位置的同学都有相应的职权,各位同学之间权力相互制衡。并且由各学习小组纪监委员轮流担任“值日班长”,负责班级日志的记录,各部部长竞选担任“值周班长”,

有权任命各部部长,全面负责任期内的班级各项工作。这样真正做到了人人有其职,人人是主人,但又有定期轮换的管理中心,体现了“以人为本”民主管理的理念。

(二)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使每位同学的权限落到实处,使班级各项工作有法可依。

1、建立了《值周班长工作职责》《值日班长工作职责》《学习组长工作职责》《宿舍长工作职责》……等各岗位工作职责,明确了各自的分工与相应的权力义务。比如纪监委员,规定其一要负责监管本组同学(包括组长)不能违纪,负责“值日班长日志”的记录,监督其他各组同学的纪律状况,有违纪现象(包括值周班长违纪)及时做好记录。在职权方面创造性的提出了各种职务无高低贵贱之分,强调每个人都应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拥有绝对权威,但在其他方面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别人安排。比如值周班长,全面负责班务工作,主抓自习纪律,上自习时都要听他的。但他又是学习小组和值日小组组员,学习上必须服从学习组长管理,值日时又要听从值日班长安排。这样每位同学就能依章各安其位各尽其能,同学之间主体互动,形成管理网络,为班务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行做好了组织准备。

2、在学通《中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的基础上,经充分民主讨论,建立了《上课公约》、《自习公约》、《课间公约》等一系列日常行为规范,使各职能部门有法可依。比如彭菊班的《上课公约》中提出了“十要十不要”:(1)要预备铃后即预习,不要迟到乱闹;(2)要自学阶段静心钻,不要畏难观望;(3)要讨论问题敢发言,不要不会装会;(4)要老师讲解认真听,不要乱思走神;(5)要老师提问踊跃答,不要怕羞不言;(6)要不会问题及时问,不要积难难跟;(7)要作业练习独立做,不要照抄别人;(8)要当堂内容当堂会,不要等待下次清;(9)要整节课堂要紧张,不要虚度时光;(10)要下课铃响耐心待,不要起哄乱叫。制度虽说严厉,但因是充分民主讨论的基础上制定的,所以同学们大都能出自内心的自觉遵守,因此他班纪律有名的好。

3、其他各班根据本班实际也都分别制定了《日常行为专项检查制度》《公共物品承包制度》等,并完善检查监督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调控解决。

(三)各班普遍打破“干部终身制”,实行“班干部轮换制”,使各个同学能有机会在数个职位上参与班级管理,锻炼了多方面的管理能力。

比如王静班值日班长每日轮换;值周班长在各职能部长中竞选产生,每4周竞选一次,每人最多连任两届;各部部长由每届值周班长任命;各学习小组每学期根据学习成绩重新划分,组长等职务也做相应变更。

(四)在班主任引导下,学生自主开展丰富多彩的各种活动,特别是结合德育处提出的“序列德育活动”,以活动为载体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在活动中锻炼自主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较好的做法有以下几个:

1、感恩式教育。

现在的孩子都过惯了娇生惯养的生活,责任感普遍缺失,为此他班坚持开展以“感恩”为主题的德育序列活动。要求每个同学每月做到“四个一”:做一件关心父母的事,考一次父母满意的成绩,记一件别的同学的好人好事,提一条班级管理的合理化建议。并且以“感恩”为主题每月举行3次班会,由学生组织策划,提前一周确定演讲话题和主持人。在班会上,学生轮流发言,结合各自不同身世和经历,深情讲叙一件件令己“感恩”的事例,既朴实生动,又真切感人。经常是讲者热泪盈眶,听者情难自禁,催人自省,唤人良知。

2、设计未来,自制名片。

理想是指路的明灯,为了加强理想教育,郭艳班每学期都让同学们对自己未来想要从事的职业及职务进行一番设计,制成名片放到讲台上。比如郭涛同学第一学期设计的名片内容为:姓名郭军,性别男,单位宏达实业开发总公司,职务总经理,人生格言有志者事竟成。老师讲课提问时便呼“郭军总经理请回答”。名片每学期初更换一次,这样就能给同学们以持续的激励。

3、还有好多班组织了“轮流出班报活动”、“我与伟人演讲活动”、“各科兴趣小组活动”、“手工制作展览活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活动”……不胜枚举,均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充实了班级自主化的内涵,提高了班级自主化管理的水平。

(五)构建学生发展性评价体系,促进班级自主化管理的高效运转。

班级自主化管理能否高效运转的前提条件之一,是作为班级每一分子的同学,是否都有一颗不断的上进心,是否对班级都有一颗责任心,是否能不断体验到参与班级管理的乐趣,是否能在老师、家长、同学那里得到恰当的评价和鼓励。

(六)适应班级自主化管理的要求,转变班主任角色和职能,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成为学生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但不要放弃主导作用。

1、班级自主化管理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提升,要求教师要放下统治者的官架子,把学生视为人格上与己平等的生命主体,多渠道与学生沟通交流,“漫谈”思想、修养、爱好、生活技巧、处世为人,乃至球星、歌星、发型、时装等,与其建立起相互信任的伙伴关系。

2、自主化管理不等于放任自流。学生由于受年龄阶段的限制,心理发展上必有不成熟之处,加之受多元化社会思潮的影响,不良习气往往在班中出现。这就要求班主任不能放弃在班风形成中的主导作用:不能独立完成的班务(特别是初一刚开学时)帮其组织引导完成,扶上马送一程;易出现的不良习气,未雨绸缪,想法预防,做一个优秀的设计师,而非事后的“消防队员”;对猝不及防出现的违纪现象(比如早恋、打架等)要充分发挥奖惩作用,和家长联系督促改正,并引导其深刻反思,这也是对其主体性尊重的体现;当学生已具有相当的自主管理能力,能独立处理各种班级事务时,班主任就可退居幕后,做一个志得意满的观众了。

六、研究成效评价及存在问题

(一)经研究与实践本课题取得了以下成效:

实验班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管,同学们参与班级管理的积极性大增,自主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较之对照班有明显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发展良好,学习成绩总体突出,特长生涌现较多,学校管理水平上了一个新台阶。这说明班级自主化管理各项措施切实可行,实践效果良好。

(二)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研究方向

同样的措施,同样的做法,大多数班成效显著,但个别班级成效不明显,反思其中原因:1,措施落实上精细度不够,缺乏持久性;2,班主任的个性差异不同,产生的管理效果也明显不同。如何根据班主任的个性特点进行精细化自主管理是我们今后研究的方向。

篇3: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关键词:作文教学,生活化,课堂,结题,小学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简介:《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一)提出的背景1.国内外现状:写生活是写作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十多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如山东烟台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作文教学实验;广东潮州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五步序列训练;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 本文内容:

《小学高年级作文教学课堂生活化研究》结题报告

一、课题的提出与界定

(一)提出的背景

1.国内外现状:

写生活是写作教育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

二十多年来,我国小学作文教学改革风起云涌,如山东烟台的“大量读写,双轨运行”作文教学实验;广东潮州特级教师丁有宽老师的“读写结合五步序列训练;江苏特级教师李吉林创立的“情境作文训练”,其核心思想是观察情境作文,即在观察情境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写作……这些作文教学改革,虽然在研究角度和层面上有迥然的差异,但我们会发现他们的研究有个共同之处:都让作文训练尽可能地与学生生活接近,使他们的生活积累成为作文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和语文素养的目的。这些研究都为本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经验,可资借鉴。

国外中小学作文训练也一直强调“丰富生活体验”。世界发达国家——美国,更是将作文引进生活,教师不要求学生当堂完成,可通过多种渠道进行思考和准备,作文命题也以关注人生和学生未来发展为导向,追求真实与实用。

本课题拟在前人探索的基础上,通过作文生活化的教学研究与实践,丰富学生生活积累,提高学生习作水平和生活的质量。

2.目前,小学作文教学弊端重重:

(1)“应试化”倾向严重。许多教师疲于“围绕考试指挥棒押宝猜题,一味训练符合‘应考’模式的作文(于永正语)。

(2)“命题化”倾向严重。以命题作文为主,违反了作文产生的自然程序。

(3)“三话化”倾向严重。学生的习作中“三话”(即假话、空话、套话)盛行,几乎看不到“绿色作文”。……积弊之多,实属罕见。

其结果是,一方面教师害怕教作文,对作文教学束手无策,学生害怕写作文,视习作为酷刑,对习作毫无兴趣可言;另一方面,教师迫于“考试”、“评比”等的压力,又不得不进行强化训练,学生只好为应试而作文,为作文而造情,言不由衷,胡编乱造,敷衍凑数。以致学生想写的,不让写;教师想要的,写不了,要不到。于是,学生的习作普遍缺乏新意、个性和特色,练得越多,雷同、平庸、应付、抄袭之作也就越多。甚至有些小学生干脆不写作文,或是不理不睬。使作文教学陷入了令学生人格分裂、思维萎缩、语言贫乏的费时低效、恶性循环的“怪圈”,摆脱这一尴尬境地已刻不容缓。

(二)课题的界定

作文,是运用语言文字,反映客观现实,表达思想感情的活动。对小学生来说,习作本身就是生活,是学生心理的需要,是生命力的绽放,所以小学生作文更应该重视从内容入手。因为内容来源于生活,儿童的生活越丰富,生活质量就越高,作文的空间就越大

作文生活化,就是让作文走进生活,具体地说是通过创设条件,丰富学生的生活,让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作文,形成在实际生活中有用的技能,并在作文中学会思考、透视生活,来形成改造生活、提炼生活的意识,从而提高生活的质量。

作文生活化教学研究的重点,是寻找沟通生活与作文的良好途径,即不是一般的生活指导,也不是泛泛而谈作文形式的研究,而是在生活中作文,指导学生写出反映生活的作文,并在作文中学会做人。

(三)理论依据

1.生活教育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理论借鉴和广阔的研究天地。

生活教育理论是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精髓,“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教育理论的三大内容。作文活动本身是生活内容的一部分,作文之内容即生活之内容,生活化作文教学研究是我们在作文教学领域对陶行知教育思想的继承和发展。

2.写作理论为生活作文研究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佐证。

写作理论告诉我们:作文是生活的再现、反映、创造,学生的生活内容是学生作文的基础,没有丰富的生活,就没有内容丰富的作文。教师只有研究、了解、丰富、引导学生的生活,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才能使学生掌握反映生活的本领、才能反映生活五彩缤纷的色彩。

3.语文课程标准》同样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

语文课程的这一基本理念,奠定了语文教学走向开放、走向实践、走向综合的基础,也为作文生活化教学提供了政策背景。

二、研究目标

1.促进作文教学的优化

通过研究和实践,构建“生活作文”教学内容的新体系,构建师生互动的,自主的,开放的,生活化的,活动化的作文教学新模式,总结出作文生活化教学策略的理论与操作性结论。

2.提高学生的作文能力。

通过研究和实践,高效达到小学生作文训练要求,提高描写生活和表达思想的能力,给作文以生活的灵性,力克作文虚假空洞现象,使小学毕业生的作文能力能适应社会生活的发展,促进人的发展。

3.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

寓作文于育人之中,使作文与做人紧密结合。指导学生审视学校、家庭、社会所包含的各种现象,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与辨别,用自己的头脑思考与判断,用自己的心灵感受与呼唤,嗅出时代的气息、窥测崭新的世界,品味特有的情趣,展示出自己的生活情趣和思想追求,从而培养学生求真、善、美的良好品德。

三、实验过程和方法

本课题的研究以“生活教育理论”和“新课标理论”为指针,积极开展行动研究,并及时进行总结反思,研究过程分为以下三个阶段:

(一)准备阶段:(2012.6—2012.8)

1、运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对全校学生进行习作兴趣的调查并进行了细致的问卷分析,为课题研究提供充足的事实依据,总结学生惧怕习作的原因,根据原因采用对策,明确研究的主攻方向。

2、运用文献研究搜集整理与课题相关的教育理论,了解已有的研究成果;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为课题研究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3、制定课题研究开题报告,做好前期研究工作。

(二)实践探究阶段:(2012、9—2014.4)

运用调查研究、个案研究、行动研究等方法,按照实施方案、研究目标,边实践边收集资料,总结经验,积极探索小学作文生活化教学的操作策略,并不断修改和完善。

具体措施:

作文教学过程生活化的策略:

1、把生活引进课堂,指导学生留心周围的事物,有一双善于观察的眼睛。

2、作文之前,教师要布置学生课前进行调查、访问、查找资料,为写作文做好必要的准备,掌握第一手资料。

3、作文指导生活化的探究,形成了以下几种模式:

看图写话教学模式:

(1)创设情景或谈话导入新课。

(2)出示图画,让学生独立仔细观察,并说说图意。

(3)根据学生的发言,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并说说。

(4)分小组说说,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启发学生认真想,准确领会图意。

(5)抓住重点说说,努力把语言说通顺。其他同学评一评。

(6)点名发言,师生点评。

(7)学生写一写,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活动类作文教学模式:(第一课时

作文指导)

(1)激趣或活动导入新课。

(2)活动过程

A学生自由讨论比赛规则。

B确定比赛规则。

C比赛开始。D比赛结束,宣布比赛结束。

E同学们喜欢自己的活动吗?说说自己的心情。

(3)回顾活动过程

a、活动开始

宣布内容——讨论规则——确定规则——比赛开始

b、活动情况(从同学语言、神态等方面)参赛同学的情况

观看同学的情况

c、活动后人们的心情。

(4)练习复述

a根据上述顺序练习说说。b、小组说说,评评。c全班交流汇报。

(5)动笔练写,老师巡视指导。

活动类作文第二课时(作文讲评)

1、自评

修改不通顺,含混淆不清的地方,改正错别字。

2、生生互评。

3、找出优、中、差三个典型逐句逐段在全班修改。

4、再次自己修改,誊写作文。

写事类作文教学模式:(第一课时)

1、激趣揭题

2、确定作文内容(说说本次习作要求、总结要求、回顾学习的写作方法、提再次明确写类似文章的要求)

3、练习口述(打开思路想想自己所要说的事;学生代表口述,师生评议;同桌或小组说说,从事件是否叙述完整,语言是否通顺来评价;根据情况写出思路或提纲。)

4、学生习作,指导。

写事类作文教学模式(第二课时

1、组内品评习作(交流、品评,推荐优秀作品。)

2、全班交流(学生上台朗读佳作、师生点评、学生再次根据点评修改。)

3、个别指导(1、找一或两篇中下等的文章,全班修改。2、明确习作要求,再次修改。3、生生互改。4、师小结修改注意事项。)

4、再次修改,誊写作文。

写景类作文教学模式:

1、

导引式一。

A、引导生活,积累素材;

B、再现生活,选取题材;

C、范本构段,写法迁移;

D、认识生活,拓展题材;

E、反映生活,表情达意。

2、导引式二:

A、引入阶段,打开生活记忆的窗户。采用举例拓思、追问激忆等手段。

B、表达阶段,炼就生活表达的能力。

——说一说(或写一写),尝试练习;

——议一议,取长补短;

——评一评,提出意见;

——改一改,练有所得。

4、作文批改生活化的策略

通过研究,我们认为,作文批改方式必须实现三个转变:

变教师埋头苦批为学生互批互改。

变书面集中批改为分散轮流批改。

变统一要求批改为分层批改。

在批改的过程中,我们鼓励学生做到以下三点:

鼓励每个学生阅读批改。

鼓励学生小组讨论批改。

鼓励学生进行反批评。

5、作文评讲生活化的策略。

我们要求每次作后评讲达到二个目的:一是解决本次作文的一个普遍问题,二是提高一步学生自改作文的能力。

作文评讲课环节设计上,一般都有以下三步:

教师示范评改。

集体尝试评改。

人人进行评改。

在具体课的设计中,形式和手段也十分多样,有些教师运用电教手段和教具,边观察边修改,培养多种能力。常用的讲评方法有:

自我讲评。

对比讲评。可采取正反对比、前后对比、正正对比等方法。

自我修改。

撰写体会。

在实际操作中,作文指导、作文评讲在课堂教学中有相互借鉴的一面,指导课往往有评讲时间,评讲课上也有指导环节,

而作文批改是对作文指导成败的鉴定,是为作文评讲提供了依据,三者是相依相存的。

(三)总结阶段:(2014.5—2014.9)

主要任务是对本课题的研究,进行全面的总结与评价。

四、实验研究的结果与结论

1.研究成果

(一)基本策略

取得了初步的理论成绩,对影响作文教学的有关因素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得出了对生活化作文课堂教学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认识和生活化作文”教学的基本策略:

1.亲历实践,体验生活

2.阅读交流,感悟生活

3.情景模拟,再现生活

4.展开想象,创造生活

5.立足生活,多元练笔。

可以说,通过对课题的研究,深化了我校的作文教学改革工作。

(二)实践成效

教师作文教学能力明显提高,学生写作能力与生活认识水平有所提高。生活化作文教学课题实施以来,大多数学生与作文交上了好朋友,喜欢上作文课,所写的文章做到文从字顺,有真情实感,而且养成了写生活日记的好习惯,学生的写作水平大面积提高,在各种征文活动中获得较好的成绩。

(三)整体效应:

由于生活作文研究的整体性,学校的整体工作有良好的发展势头。学校语文教学成绩连续几年在市级抽测中都获得比较好的名次。不但形成了较高效的作文课堂教学策略,而且大大提高了我校的教育科研能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使我校科研工作得到了加强。

2.

实验研究的问题与思考

(一)通过实验研究,我们感到学生作文能力明显提高,但是发展不平衡,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对作文不感兴趣和怕作文的现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工作中进一步加大力度,关注全体,促进学生更快更好地发展。

(二)实验过程比较扎实,但实验环节上出现“重复”和“断裂”现象。因此,在今后的研究中,要整体设计,系统运作,达到全程优化。

(三)对教师习作教学和学生作文评价还不够完善,个性化显现不明,需要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探索。

课题的结题只是一个阶段总结。结题不等于研究的结束,小学习作研究之路还很长很长。因此,我们要以此为基点,用研究的意识、创新的精神去做更深入的研究,在习作改革的天地里谱写新的篇章。

九台市兴华小学

2014、10、26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