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演变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演变

发布时间:2021-10-16 10:18:17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文关键词:高考,明清,演变,政治制度,复习指导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文简介: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课标要求】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备考指要】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尤其以秦朝、唐朝、宋朝和明朝最为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讲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本文内容:

高考一轮复习指导:第2讲

汉至明清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要求】

1.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2.了解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设置等史实,认识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

【备考指要】

1.中国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是考查的重点内容,其中尤其以秦朝、唐朝、宋朝和明朝最为重要,考查的重点放在官僚体系中各部门的职能上。我国古代很多名称相同的部门在不同的朝代职能却差别很大,这是学生最容易混淆的地方,也是高考失分的最重要原因。

2.规律性知识是考查的重点,很多考题强化专题内的综合,比如从秦朝、唐朝、宋朝、明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中归纳出我国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一般性手段是“分化事权”。

3.高考越来越重视与社会生活的结合,强调学以致用,体现了新课标高考试题的命题方向。

4.中国古代政治机构改革对当今中国政府机构改革的借鉴意义;加强中央集权对巩固国家统一的重大意义;从隋唐的三省六部制与美国三权分立的比较认识中外政治文明的特点;选官用官制度的演变与创新。

【自主学习】

考点1: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中央集权的发展

(1)汉朝:初期,________并行。武帝颁布“_______”,中央集权得到强化。

(2)唐中期:

________势力在安史之乱后发展为________局面。

(3)北宋:军事上——兵权收归中央,充实中央________。行政上,文臣担任地方长官,同时设________负责监督。财政上,地方赋税大部分由中央掌控。

(4)元朝:实行________制度。边远民族地区设________进行管理。

2.君主专制的演进

(1)汉朝:汉武帝重用身边工作人员,参与军国大事,以削弱相权。

(2)魏晋南北朝:逐步形成________。

(3)隋唐时期:确立并完善了________的管理体制。削弱了相权,保证了皇权的独尊。

(4)北宋:

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最高长官行使宰相职权。增设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分割宰相的行政权、军权和财权。

(5)元朝:

________是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相权得到加强。

3.选官、用官制度的变化

(1)汉朝:主要实行________。________成为士大夫做官的主要途径。

(2)魏晋南北朝时期:

________。

(3)隋唐:________。

考点2: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明朝

(1)废除宰相制度:1380年,明太祖裁撤中书省和________以六部分理全国政务。中国封建社会的宰相制度废除,君主专制进一步加强。

(2)设置内阁:

①过程:废除丞相后,明太祖设置________作为侍从顾问,帮助处理政务;________时,“内阁”出现。后来地位提高,有了替皇帝起草脾大奏章的________权;张居正任首辅时,大权尽归内阁。

②地位: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行政机构或决策机构,只是皇帝的内侍机构,决策大权仍紧握在皇帝手中。

2.清朝

(1)背景:清初的________会议使皇权受到限制。

(2)措施:

①康熙帝时,设________,中央机构一分为三,互相制约,集权于皇帝。

②雍正帝时,设________军机大臣跪受?a href=http://www.jsfw8.com/sjcl/ target=_blank class=infotextkey>事迹笫戮苫实垡蝗瞬镁觥?/p>

(3)影响:君主专制空前强化,中央集权进一步得到巩固。

【重难突破】

一、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君权为中心,高度集中全力。在人神关系上,鼓吹君权神授,君权至上;在君臣关系上,宣扬君令臣从,下级依附上司,全国依附君主;在权力分配上,君主一人全面垄断全国一切大权,国家所有政治制度内容的设置,无一不是为了确保这种权力的集中,确保君主意旨的畅通无阻。

2.人治高于法治。人治的实质是权治、官治,是独裁统治。

3.完备性、周密性和成熟性。中国古代政治机构的设置时相当完备的,从君主到官僚,从中央到地方,上下相依,交叉相连,统治网络严密周全。

4.宗法关系严重影响到古代政治制度的建设,父权观念渗入到国家政治制度中。

5.在漫长的政治制度的发展过程中,儒家经典是君主专制制度的理论基础,是历代各项制度与政策的依据。

【迁移应用】

1.五代以来君主七朝八姓,赵匡胤“黄袍加身”建立北宋后的百余年间,未发生类似的现象。一般认为,北宋统治体制的变革是重要原因。下列各项中能全面反映其体制变革的一项是(

A.采用文官取代武将任地方长官

B.从中央到地方实行财政军分权

C.降低将帅地位,疏远将兵关系

D.削弱相权,另设枢密院管理军事

二、分封制、郡县制与行省制的比较

1.相同点:

(1)都属于统治和管理地方的行政制度;

(2)目的都是巩固统治;

(3)结果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

(4)对后世都产生了重大影响。

2.不同点:

(1)时代:分封制产生与奴隶社会,盛行于西周;郡县制与行省制都产生于封建社会,郡县制几乎盛行于整个封建社会,行省制确立并盛行于元朝。

(2)地方与中央的制约关系及其地方权力的大小:在分封制下,被封者的爵位和领地等都是世袭的。他们虽然对上承担一定的义务,但独立性很大,实际上是一个独立的王国。在中央政权力量衰弱的时候,被分封者就称霸一方,形成割据称雄的局面。在郡县制下,郡、县长官都是由君主任命,可以随时撤换或调动,郡、县两级政府都是中央的派出机构,权力集中于君主一人手中。郡、县两级的官员按能力选任,破了贵族制下的血缘联系。对居民管理主要按地域划分,进一步清除了氏族制残余。

行省是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其行政长官直属中书省。(3)作用与影响:分封制虽在一定时期内产生了一些积极作用,但长期以来破坏了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郡县制与行省制不仅在当时有效地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了国家统一,而且经过后世的发展、完善,积极作用愈益明显。

【迁移应用】

2.西汉初年实行郡国并行制度,“然而封建之治郡邑居半,时则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论者认为(

A.郡县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B.分封制有利于国家统一

C.分封制有利于加强王权

D.郡县制能够消除内乱

三、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规律

1.古代选官和用人是否得当,直接关系到社会兴衰。因此,选官制度是保证和巩固统治者统治的重要举措。

2.历代选官制度在执行初期都主要起到巩固统治的积极作用,但这些制度在执行的后期,逐渐影响和阻碍社会的发展。

3.选官制度的主要标准由家世、财产、门第逐渐发展到才学,选拔方式渐趋严密科学,标准逐步趋向公开、公平、客观。

4.影响我国时间最长的选官制度是科举制度,也是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选官方式。明朝之前的科举制度推动了我国教育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积极性占主导地位;但明朝之后的科举制度消极作用占据主导地位,成为一项愚民政策,阻碍了社会进步和文化事业的发展。

【迁移应用】

3.中国古代选拔官员的方式历经

“秦朝军功授爵制──西汉察举制──魏晋南北朝九品中正制──隋唐科举制”,其对应的选拔依据正确的是(

A.绩──孝廉──门第──才

B.才──孝廉──门第──绩

C.才──门第──绩──孝廉

D.孝廉──绩──才──门第

4.在宋代的官员中,有三分之一以上来自平民家庭,这是因为当时推行的选官制度是(

A.军功爵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四、正确理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1.含义

(1)君主专制主义──专制主义是指中央的决策方式,具体说就是皇帝的个人专断独裁,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凡行政、军事、经济等一切大权,均由皇帝总揽;

(2)中央集权──指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中央集权指全国各种军、政、财权归属中央,地方完全由中央管理和控制,充分执行中央的政令。

2.产生根源

①经济上,是由封建经济基础决定的,封建经济的分散性,要求有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权,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安定,保证生产的发展。

②政治上,封建地主阶级也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中央政府保护封建土地所有制,镇压农民的反抗。

③理论上,韩非子有关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3.发展过程

(1)萌芽──战国时期: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创立──秦朝: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隋唐: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加强──北宋: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4.评价:

积极作用: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在封建社会的初期和中期具有进步意义,表现在:

①维护了国家的统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②防止了分裂割据,抵御外来侵略,镇压人民起义,协调统治集团内部矛盾,保持社会稳定;③便于组织公共工程建设,保证中外经济文化的正常交流,推动科技文化事业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消极作用:表现在封建社会的后期:①对人民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压迫十分残酷;②束缚了商品经济发展,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③导致思想禁锢和文化专制,严重阻碍了科技文化的发展。

5.基本矛盾:

(1)中央与地方割据势力的矛盾;

(2)中央内部皇权与相权的矛盾。

6.发展趋势:

(1)不断改革中央行政机构,削弱相权,加强皇权;

(2)不断改革地方行政机构,加强中央对地方,特别是对边疆地区的管辖;

(3)加强对人们的思想控制;

(4)加强对官员的选拔与监督。

7.特点:

(1)皇权的至高无上和不可分割;

(2)帝位终身制和皇位世袭制;

(3)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官吏一律由皇帝直接任免,不得世袭;

(4)皇帝从决策到行使立法、行政、司法等权力具有独断性和随意性;

(5)皇权借助于神权,宣扬“君权神授”等理论;

(6)以文化专制巩固政洽专制;

(7)中央和地方、君权与相权的矛盾伴随中央集权制度发展的始终;

(8)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在明清时期登峰造极,并走向反动。

【迁移应用】

5.柳宗元《封建论》载:“时有叛国而无叛郡,秦制之得,亦以明矣。”符合这一论断的历史时期是(

A.秦朝

B.西汉

C.南北朝

D.唐朝

6.《贾谊?治安策》载:“欲天下之治安,莫若众建诸侯而少其力,力少则易使以义,国小则亡邪心。”贾谊这一“治安策”主要体现为(

A.采纳董仲舒建议

B.实行郡国并行制

C.颁行推恩令

D.设立刺史官职

【典例剖析】

1.秦汉时丞相一职由一人担当,到隋唐时期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到了北宋相当于丞相的官职就更多了。这一现象反映了(

A.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

B.封建中央政府民主政治的不断发展

C.丞相权力的不断分散

D.中央对于地方政府控制的日益严密

【剖析】在中央集权制度下,丞相权力过大,就会威胁到皇权,所以历代皇帝都要想办法削弱相权,而分权就是其中较好的一种方法。题目中的C项是其直接目的,A项才是其根本目的。

【答案】A

2.下列关于我国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认识正确的是(

①它的产生是中国封建自然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

②封建专制主义的主要特征是皇帝个人专断独裁

③它在封建社会的上升时期积极作用是主流

④它确立于秦朝、巩固于西汉、完善于隋唐、衰落于明清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③④

D.①②③④

【剖析】这也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整体掌握。①是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关系;②是专制制度的特征表现;③是对中央集权在整体发展中的肯定;④是对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全程勾勒。

【答案】D

3.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

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统一后秦王称皇帝

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

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

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

【答案】B

【剖析】A、B、C三个选项都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D

选项的前半部分“明出废除丞相”也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后半部分“清初‘军国政事’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不利于加强君主专制是君主专制加强的例外。

【巩固演练】

1.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这说明科举制度(

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

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

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

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

2.与秦汉丞相制度相比,隋唐三省六部制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主要在于(

A.通过分散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B.用六部牵制宰相的权力

C.通过加强相权达到集权的目的

D.取消宰相,加强皇帝权力

3.西汉察举制和隋朝科举制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原因是(

A.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到一些德才兼备之士

B.自下而上的选拔方式扩大了统治基础

C.以儒家思想作为挑选人才的唯一标准

D.皇帝和高官主考的形式提高了知识分子的政治地位

4.唐太宗时期,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须涉及到众多机构,按制度规定其正确的运作程序(皇帝作用暂不考虑)是(

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

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

C.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

D.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

5.下列是在某电视剧中出现的皇帝处理朝政的情景:

电视剧甲:“三公”坐着议事,对自己所管辖的事务提出自己的处理意见。皇帝听取三人的情况汇报,当意见相左时,大臣可与皇帝据理力争。

电视剧乙:皇帝做出了一个重大决定,他把想法告诉中书省,由中书省起草一份文件,交由门下省审核,门下省官员认真审核后,认为还有不合理之处,便将之驳回,由中书省再次请皇帝修改。当门下省再次审核通过后则交给尚书省,尚书省再按事情所属部门交给六部办理。

电视剧丙:皇帝在一个房间中处理军国大事,几个大臣只能跪受笔录传达执行。

按甲、乙、丙顺序排列上述场景发生的朝代应是(

A.汉朝、唐朝、明朝

B.明朝、唐朝、清朝

C.汉朝、唐朝、清朝

D.唐朝、元朝、明朝

6.中国地域辽阔,历史悠久,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建筑体系和独特的建筑文化。下列建筑最能体现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特征的是(

A.天坛

B.太庙

C.颐和园

D.太和殿

7.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

A.是位高权重的丞相

B.完全剥夺了六部的权力

C.是明代祸乱的根源

D.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

8.隋唐时期,我国宰相制度的最大变化是(

A.“掌呈天子,助理万机”

B.“虽置三公,事归台阁”

C.相权一分为三,相互牵制监督

D.“部权尽归内阁”

9.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

A.清

B.明

C.汉

D.秦

10.分化削弱宰相的权力,是古代中国皇帝实现个人专制一贯做法,宋代行使宰相权力的“中书门下”,主要行使的是(

A.决策权

B.

行政权

C.

军政权

D.财政权

11.唐代中枢机构中书省、尚书省和门下省的精细分工体现了(

A.施政观念上的民主追求

B.剥夺相权的创新设计

C.行政运作程序的有效制衡

D.弱化君权的重要进步

12.隋唐时期在中央设立中书省,元朝时在中央也建立了中书省。他们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在于(

A.前者下设六部管理全国政务;后者专管佛教和藏族地区事务

B.前者是立法机构;后者是行政机构

C.前者为削弱相权加强皇权而设;后者则为加强对各民族的控制而设

D.前者标志着封建政治制度成熟;后者标志着专制主义达到顶峰

【高考真题】

1.(2010·广东卷)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

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说明(

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

B.唐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

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

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

2.(2010·福建卷)《朱子语类》云:“唐制:每事先经由中书省,中书做定将上,得旨,再下中书,中书以付门下。或存未当,则门下缴驳,……若可行,门下又下尚书省,尚书但主书撰奉行而已。”对此理解有误的是(

A.体现三省分权制

B.完善中央监察机制

C.减少行政决策失误

D.分做相权加强皇权

3.(2010·山东卷)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这反映出(

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

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

4.(2010·江苏卷)诗人左思在其《咏史》中浓郁悲歌:“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地势使之然,由来非一朝。”造成这一社会状况的制度原因是(

A.征辟制

B.察举制

C.九品中正制

D.科举制

5.(2009·浙江卷)右图是一副残缺的中国古代“地方结构示意图”。请根据留存信息,判断该图反映的朝代是(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6.(2009·浙江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

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位,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权势和地位有过提高

C.内阁正式成为统帅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

7.(2010·上海卷)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0分)

(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考点1

1.郡国

推恩令

节度使

藩镇割据

禁军

通判

行省

宣慰司

2.三省体制

三省六部制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枢密使

三司使

中书省

3.察举制

举孝廉

九品中正制

科举制度

考点2

1.皇帝

政治

经济

军事

皇位世袭

君主专制

皇权至上

2.丞相

殿阁大学士

明成祖

票拟

议政王大臣

南书房

军机处

迁移应用

1.B

2.A

3.A

4.D

5.B.6.C.

【巩固演练】

1.A

2.A

3.B

4.B

5.C

6.D

7.D

8.C

9.A

10.B

11.C

12.B

【高考真题】

1.D

唐代谏官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到宋代主要评议宰相是非。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的加强,即从某个侧面说明了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A君权“不受制约”提法错误;宋代以谏官削弱宰相的权力,B排除;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向皇帝负责,C项也不对。

2.B

此题考查三省六部制概念的掌握,显然根据材料和概念的理解,ABC均是正确的。B选项转换了概念,它不属于监察范畴。

3.C

这是宋代分割相权采取的措施,为了集中皇权,分割相权,宋代设立中书省分割宰相的行政权;设枢密院分割宰相的兵权;三司使分割宰相的财权,使宰相的权力一分为三,从而达到集中皇权的目的

4.C

“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指的是世家大族子弟依靠门第即可出任高官,而真正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只能做地位卑下的小官。很显然造成这一状况的制度原因是九品中正制。

5.B

本题考查学生从图片材料中获取信息解答历史问题的能力。图片中的“知州”、“通判”可知该图反映的是宋代地方机构示意图。

6.B

设置内阁制的是明成祖朱棣,A项错误。内阁设立之初以官位较低的官员入午门内的文渊阁当值,后来入阁官员的权势和地位逐渐提高,B项说法正确。内阁不能统率六部百司,C项错误。明代以司礼监的太监牵制内阁,取代之说不符合史实。

7.(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加强皇帝权力;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削弱相权。

篇2:云南专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电磁学第19讲电与磁信息的传递习题

云南专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电磁学第19讲电与磁信息的传递习题 本文关键词:电磁学,云南,习题,中考,单元

云南专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电磁学第19讲电与磁信息的传递习题 本文简介:第19讲电与磁信息的传递必胜题·测易基础满分考场零失误1.(2018·贵港)电磁感应现象是由哪位科学家发现的(B)A.爱因斯坦B.法拉第C.牛顿D.伽利略2.(2017·郴州)关于电与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B.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C.利用电磁感

云南专用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第五单元电磁学第19讲电与磁信息的传递习题 本文内容:

第19讲

电与磁

信息的传递

必胜题·测易

基础满分

考场零失误

1.(2018·贵港)电磁感应现象是由哪位科学家发现的(B)

A.爱因斯坦B.法拉第

C.牛顿D.伽利略

2.(2017·郴州)关于电与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

A.同名磁极相互吸引,异名磁极相互排斥

B.电动机工作时,是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制成发电机

D.地磁场的北极就在地理北极附近

3.(2018·益阳)如图所示,通电螺线管附近放一小磁针,静止后小磁针指向正确的是(黑色一端表示小磁针的N极)(C)

4.(2018·齐齐哈尔)如图所示,四个电磁学实验的应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C)

A.电磁铁是利用图甲中的实验原理工作的

B.发电机与图乙的工作原理相同

C.图丙是探究电磁铁磁性强弱与电流大小的关系

D.图丁把电能转化为机械能

5.(2018·呼和浩特)如图所示,关于电磁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图甲,把小磁针放在地理赤道附近,小磁针静止时磁针N极指向地理南极附近

B.图乙,通电线圈在磁场作用下转动,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C.图丙,利用“电生磁”将铁钉磁化,利用安培定则可判定铁钉上端为N极

D.图丁,当用力让线圈发生转动时,电流表就有电流通过,工作原理是法拉第电磁感应现象

6.(2017·自贡)POS刷卡机的广泛应用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便利。POS机的刷卡位置有一个绕有线圈的小铁环制成的检测头(如图所示)。在使用时,将带有磁条的信用卡在POS机指定位置刷一下,检测头的线圈中就会产生变化的电流,POS机便可读出磁条上的信息。下列图中能反映POS刷卡机读出信息原理的是(C)

7.(2017·益阳)关于电磁波与信息技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D)

A.电磁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B.不同波长的电磁波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不同

C.可见光不是电磁波

D.日常生活中使用的手机既能发射电磁波,也能接收电磁波

8.(2018·哈尔滨)如图所示是“水位自动报警器”电路图,容器中装有盐水,L1和L2分别是“2.5

V

0.3

A”和“2.5

V

0.5

A”的灯泡,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D)

A.液面上升到与金属块B接触时,电磁铁工作,说明盐水是导体

B.液面上升,金属块A受到的液体压强变大

C.L1工作1

min电流做功45

J

D.若在电路中M点接入电铃,电铃响表示水位到达警戒线

9.(2018·陕西)如图所示是一模拟风力发电的模型。电动机通电时,风扇a高速转动产生风力模拟自然风,风扇b在风力作用下带动发电机发电,同时与发电机相连的小灯泡发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

A.电动机转动时把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B.发电机是利用电磁感应现象工作的

C.电池电压降低时,风扇a的转速不会改变

D.风力大小不会影响小灯泡发光亮度

10.(2018·毕节)如图所示中的a表示垂直于纸面的一根导线,它是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它在磁场中按箭头方向运动时,下列哪种情况不会产生感应电流(D)

11.(2018·广安)发电机的原理是电磁感应,工作时将机械能转化为电能;手机是利用电磁波来传递信息的。

12.(2017·襄阳)指南针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它是利用磁体受地磁场作用指向南北的;孔明灯能上升是因为它受到的空气的浮力大于它的重力。

13.(2018·沈阳)如图所示,闭合开关S,当滑片P向a端移动时,电磁铁的磁性增强(选填“增强”或“减弱”),条形磁体对水平地面的压强增大(选填“增大”或“减小”)。

14.(2017·广东)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中,当导体棒AB竖直向上运动时,灵敏电流计的指针不会偏转,让导体棒AB水平向右运动,灵敏电流计的指针

会偏转(以上两空均选填“会”或“不会”);发电机

(选填“电动机”或“发电机”)是应用电磁感应原理制成的。

15.(2017·东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是中国自行研制的,具有定位、导航和通信等功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利用电磁波传递信息,这种信号能(选填“能”或“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6.(2018·嘉兴)如图所示是一个温度自动报警器的工作原理电路图。当控制电路中有电流通过时,电磁铁左端为S极。在使用中发现,当温度达到设定值时,电铃没有报警。经检查,各元件完好、电路连接无误,则可能是因为控制电路电源电压太小(任写一种)导致工作电路没有接通。

17.(2017·六盘水)4G手机使用4G网络,能够传输高质量的视频图像,4G网络是利用电磁波(选填“电磁波”、“超声波”或“次声波”)来传输信息的,这种波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

m/s。

18.(2018·兰州)如图所示,将较长软电线的两端与灵敏电流表的两接线柱连接起来,两位同学手持电线像摇跳绳一样在空中摇动电线,使电线切割地磁场的磁感线。若灵敏电流表的指针发生偏转,则可以断定两同学站立在地面上的东西(选填“东西”或“南北”)方向,这个实验的原理是电磁感应。老师上课时常使用“小蜜蜂”扩音器,声音由话筒传入扩音器,经扩音器放大后又经扬声器传出。则在“小蜜蜂”中应用了上述原理的部件是话筒(选填“话筒”或“扬声器”)。

19.(2018·河南)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感应电流的条件”。

(1)磁铁不动,闭合开关,导体棒沿左右(选填“上下”或“左右”)方向运动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

(2)导体棒不动,闭合开关,磁铁上下运动,电流表指针不会(选填“会”或“不会”)发生偏转。

(3)断开开关,无论磁铁如何放置、导体棒怎样运动,电流表指针都不发生偏转。

由此小明得出结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电路中就产生感应电流。

(4)小明进一步猜想,感应电流的大小可能与导体运动速度和磁场强弱有关。为了探究感应电流的大小与磁场强弱是否有关,他应进行的操作是:保持导体运动快慢相同,改变磁场强弱,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

20.(2017·菏泽)如图所示,标出通电螺线管的N极和S极。

21.(2017·泰州)(1)如图甲所示是奥斯特实验装置,接通电路后,观察到小磁针偏转,此现象说明了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断开开关,小磁针在地磁场的作用下又恢复到原来的位置,改变直导线中电流方向,小磁针的偏转方向发生了改变,说明了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磁场分布的实验中,在嵌入螺线管的玻璃板上均匀撒些细铁屑,通电后轻敲(填写操作方法)玻璃板,细铁屑的排列如图乙所示,由此可以判断,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与条形磁体周围的磁场分布是相似的,将小磁针放在通电螺线管外部,小磁针静止时N极的指向就是该点处磁场的方向。

能力升级

提分真功夫

22.(2018·武汉)图甲是“探究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分布”的实验装置。

(1)为了使通电螺线管的磁场增强,可以在螺线管中插入一根铁棒。

(2)闭合开关,小磁针A静止后的指向如图甲所示,小磁针的左端为S极。在通电螺线管四周不同位置摆放多枚小磁针后,我们会发现通电螺线管外部的磁场与条形磁体的磁场相似。

(3)如果把一根导线绕成螺线管,再在螺线管内插入铁芯,就制成了一个电磁铁。如图乙所示的实例中没有应用到电磁铁的是动圈式话筒(填实例名称)。

预测猜押

把脉新中考

23.(2019·原创改编)某电磁波波形如图所示,该电磁波的波长是1

m,频率是3×108

Hz。

答案精解精析

1.B

2.C

3.C

4.C

5.D

6.C

7.D

8.D

9.B

10.D

11.电磁感应

电磁波

12.地磁场

浮力

13.增强

增大

14.不会

发电机

15.电磁波

16.S

控制电路电源电压太小

17.电磁波

3×108

18.东西

电磁感应

话筒

19.(1)左右

(2)不会

(3)切割磁感线

(4)保持导体运动快慢相同,改变磁场强弱,观察电流表指针的偏转角度

20.如图所示

21.(1)通电导体周围存在磁场

地磁场

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有关

(2)轻敲

条形磁体

N

22.(1)增强

(2)S

条形

(3)动圈式话筒

23.1

3×108

篇3:20XX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6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限时训练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6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限时训练 本文关键词:年高,文言文,限时,筛选,概括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6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限时训练 本文简介: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组一专项练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6分)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

2018年高考语文大一轮复习文言文阅读6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限时训练 本文内容:

筛选信息与分析概括

组一

专项练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2题。(6分)

杨信民,名诚,浙江新昌人。乡举入国学。宣德时,除工科给事中。母忧归。营葬土石必躬舁数百步,曰:“吾葬吾母,而专役他人,吾不安也。”服阕,改刑科。寻以王直荐,擢广东左参议。清操绝俗,尝行田野,访利弊为更置。性刚负气,按察使郭智不法,信民劾之下狱。黄翰代智,信民复发其奸。已,又劾佥事韦广,广遂讦信民,因与翰俱被逮。军民哗然,诣阙下乞留信民。诏复信民官,而翰、广鞫实,除名。景帝监国,于谦荐之,命守备白羊口。会广东贼黄萧养围广州急,岭南人乞信民,乃以为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士民闻而相庆曰:“杨公来矣。”时广州被围久,将士战辄败,禁民出入,樵采绝,而乡民避贼来者拒不纳,多为贼所害,民益愁苦归贼。信民至,开城门,发仓廪,刻木锲给民,得出入。贼见木锲曰:“此杨公所给也。”不敢伤。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信民益厉甲兵,多方招抚,降者日至。乃使使持檄入贼营,谕以恩信。萧养曰:“得杨公一言,死不恨。”克日请见。信民单车诣之,隔濠与语。贼党望见,欢曰:“果杨公也。”争罗拜,有泣下者。贼以大鱼献,信民受之不疑。萧养且降,而都督董兴大军至,贼忽中变。夜有大星陨城外,七日而信民暴疾卒。时景泰元年三月乙卯也。军民聚哭,城中皆缟素。贼闻之,亦泣曰:“杨公死,吾属无归路矣。”未几,兴平贼,所过村聚多杀掠。民仰天号曰:“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讣闻,赐葬祭,录其子玖为国子生。广东民赴京请建祠,许之。成化中,赐谥恭惠。久之,从选人卢从愿请,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节选自《明史·杨信民传》,有删改)

1.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部表明杨信民深受军民拥戴的一组是(3分)(

)

①诣阙下乞留信民

②避贼者悉收保,民若更生

③得杨公一言,死不恨

④城中皆缟素

⑤杨公在,岂使吾曹至是

⑥命有司岁以其忌日祭焉

A.①③⑥

B.②③⑤

C.①④⑤

D.②④⑥

解析:②写百姓好像得到新生。③是贼寇头目黄萧养的话,不属于“军民”。⑥是朝廷的命令。

答案:C

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杨信民性格刚直不阿。在担任广东左参议时,他弹劾了郭智,揭发了其继任者黄翰,又弹劾了佥事韦广,使他们都受到应有的处理。

B.杨信民军事才能出色。他守备过白羊口,在贼寇围困广州的紧急时刻,临危受命,担任右佥都御史,他单车赴约,平息了贼寇之乱。

C.杨信民体恤百姓。他进入广州城,分发仓粮,让百姓能出入;他富有仁心,贼寇见他,也欢呼并争相下拜,有的甚至哭泣流泪。

D.杨信民受到朝廷的褒扬。他去世后,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答应百姓建其祠堂并赐谥号恭惠;皇上还命主管部门每年在其忌日祭祀。

解析:B项,“军事才能出色”誉之过重,“平息了贼寇之乱”属无中生有。

答案:B

【参考译文】

杨信民,名诚,是浙江新昌人。乡试中举进入国学。宣德年间,被授予工科给事中。(因)母亲去世回家,安葬的土石一定亲自抬几百步,他说:“我安葬我的母亲,却专门役使别人(来干),我心中不安。”守丧期满,改任刑科。不久因王直推荐,提拔他为广东左参议。他高尚的情操非同一般,曾经在田野上行走,寻访利弊进行变更。他生性刚强不屈,按察使郭智不守法,杨信民弹劾他,使他进监狱。黄翰代替郭智,杨信民又揭发他的奸邪。不久,又弹劾佥事韦广,韦广于是揭发杨信民,因此杨信民与黄翰一起被逮捕。军民哗然,到京城请求皇上留下杨信民。皇上下诏恢复杨信民的官职,而黄翰、韦广罪行审问属实,除去他们的官名。景帝监管国事,于谦推荐杨信民,命他守备白羊口。恰巧广东贼寇黄萧养围困广州紧急,岭南人向杨信民求救,于是授予他右佥都御史巡抚其地。军民听说后相互庆祝说:“杨公来了。”当时广州被围困很久,将士作战总是失败,禁止人民出入,砍柴被阻绝,并且躲避贼人而来的乡民被拒绝不让进入,大多被贼人杀害,百姓更加愁苦而归附贼人。杨信民来后,打开城门,分发仓库里的粮食,刻木锲给百姓,百姓得以出入。贼人看见木锲说:“这是杨公给的。”不敢伤害。避贼的人都收留保藏它,百姓好像得到新生。杨信民加紧操练士兵,多方招抚,投降的人一天天到来。于是派使者拿着檄文来到贼营,以恩信告知。黄萧养说:“得到杨公一句话,死而无憾。”约定日期请求相见。杨信民单车到那儿赴约,隔着护城河和他说话。贼党望见,欢呼说:“果然是杨公!”争相下拜,有哭泣流泪的。贼人用大鱼进献,杨信民毫不犹豫地接受了。黄萧养将要投降,而都督董兴大军到来,贼人忽然变卦。晚上有颗大星在城外坠落,七天后杨信民突然发病去世。当时是景泰元年三月乙卯日。军民聚在一起痛哭,城中人都穿着白色的丧服。贼人听说了这件事,也哭道:“杨公死了,我们这些人没有退路了。”不久,董兴扫平贼寇,所过村落多遭受杀掠。百姓仰天号哭说:“如果杨公在世,怎么能使我们到这地步!”讣告传到朝廷,皇上赐予送葬的祭品,录用其子杨玖为国子生。广东百姓赴京城请求给杨信民建祠堂,皇上答应了。成化年间,赐谥号恭惠。很久以后,皇上听从选人卢从愿的请求,命主管部门每年在杨信民忌日那天祭祀。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3~4题。(6分)

吴德基传

〔明〕宋濂

吴德基者,名履,婺之兰溪人也。有司举于朝,为南康丞。南康俗悍,其民以为丞儒者也,易之,德基自如。数月皆周知其情伪,有所发擿,一县惊伏。德基乃更以宽化之。民有诉,召使前与语,弗加咄叱。民或援丞裾相尔汝,弗责也。

县令周以中初至,召民转输至郡不得,躬至乡召之。一民逸去,命卒笞之。不肯伏,走入山,骂令曰:“官当在县,何以至此为?”令怒,吏卒因以语动令,欲诬一乡民图贿利,获六七人下狱,扃钥甚严。德基计民无罪,自出巡狱,叱卒释之,卒以他辞解。德基槌碎狱门遣之,曰:“若无罪,还告父兄无恐。”乃往告令,令怒,曰:“民无道,众辱我,君乃释之,何轻我至是耶?”德基曰:“犯使君者一匹夫尔,其乡人何罪?且法乃天子法,岂使君解怒具乎?”令意惭,乃已。

入朝,擢知莱之潍州事。民畜官驴四十匹,莱守核其孳息状,与籍不合,曰:“驴当岁产驹,今几岁宜得几驹,乃何少也?”欲责欺罔罪而征其偿。诸县皆已勒民买驴,德基独戒民勿偿。守怒,问德基:“潍不偿驴,何辞也?”德基曰:“民实不欺妄,乌可责其偿?国家富极海内,为吏者宜宣布德泽,为民除疾苦,宁少数匹驴耶?”守语塞。德基因画不便者数事,守不敢复言,并诸县已偿者皆罢之。山东民愿以羊牛代秋税者,官从其言。德基与民计,羊牛后有死瘠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他县牛羊送陕西,民驱走二千里,皆破家,郡以潍独完,令役千人部送邻县牛,德基列其不可,曰:“有牛家送牛,虽劳不敢怨。使人代之,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力争不奉命。

德基为吏,不求威名,以爱民为先,民感之。居潍二年,召还。潍民遮门抱其足泣拜,曰:“自得吾父,潍民肤无笞瘢。今舍我去,愿得只履事之,以慰我思!”

德基至京师,遂谢事归。濂为德基交甚狎,时亦致仕将归,呼德基谓曰:“若愿受长者教乎?”德基曰:“唯,何以命之?”濂曰:“慎毋出户,绝世吏勿与交。”德基至家,如濂戒,君子多其能受善言云。

(选自《宋学士全集》,有删改)

3.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现吴德基“爱民”的一组是(3分)(

)

①德基自如

②民有诉,召使前与语

③德基独戒民勿偿

④不如纳粟便,独收民粟

⑤潍民肤无笞瘢

⑥德基至家,如濂戒

A.①②⑤

B.①③⑥

C.②④⑤

D.③④⑥

解析:筛选的依据是吴德基爱民,而①说的是吴德基不在意南康人对自己的轻视,⑥说的是吴德基辞官回家后接受了宋濂的劝告。其余四项分别从吴德基的言行举动和潍州百姓境遇的好转角度表现其“爱民”。

答案:C

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县令周以中征调乡民不成,反遭乡民斥骂,便施以刑罚,并罪及无辜,吴德基劝他不要滥用国法泄愤。

B.在吴德基看来,百姓未隐瞒官驴的繁殖数量,而莱守强令百姓偿驴,不合情理,违背了为吏之道。

C.县令役使千人代送邻县牛,吴德基认为其命不可从,因为牛在运送途中折损,会没有人代为赔偿。

D.作者与吴德基关系亲密,辞去官职的时间相近。作者所言“慎毋出户”等,体现了对朋友的关爱。

解析:C项,开头的“县令”一词于原文无据。从上下文来看,对话发生在郡守与吴德基之间,“令”指郡守命令吴德基代送邻县牛,并非“县令”之意。“脱道中牛死,谁当代偿耶”是一个假设语气,假如牛半途死掉,赔偿的责任不好分配,并不是说“没有人代为赔偿”。

答案:C

【参考译文】

吴德基,名履,是婺州兰溪人。官吏把他举荐给朝廷,吴德基做了南康县丞。南康民俗剽悍,当地百姓认为县丞是个读书人,心中轻视他,吴德基一如平常。几个月后,吴德基全都了解了不法之徒的伪诈情况,进行揭发惩治,全县百姓都惊讶顺服。吴德基就改以宽容感化他们。百姓有打官司的,吴德基把他们叫到面前跟他们谈话,并不加以呵斥责骂。老百姓有人拉着吴德基的衣襟以你我相称,(吴德基)也不责怪(他们)。

县令周以中刚到任,征召百姓往郡里转运东西未如愿,亲自到乡间征调。一名乡民逃跑,县令命令差役用条杖打他。乡民不肯屈服,逃入山中,骂县令说:“做官应该在县衙,为什么到这里来呢?”县令恼怒,差役们趁机用言语触动县令,想要诬陷这个乡民以此贪财谋利,捕获六七个人投进牢狱,锁紧狱门看押甚严。吴德基考虑百姓没有罪过,亲自出巡牢狱,叱令狱卒释放他们,狱卒用其他理由辩解。吴德基用木槌捣碎狱门遣散了乡民,说:“你们没有罪,回去告诉你们的父老兄长不要害怕。”然后就去告诉县令,县令很气愤,说:“老百姓不讲道理,当众侮辱我,你竟然释放了他们,为什么轻视我到这般地步呢?”吴德基说:“冒犯您的人只是一个匹夫而已,他同乡的人有什么罪?况且法律是天子制定的,难道是您排解愤怒的工具吗?”县令心中惭愧,才作罢。

吴德基入朝,被提拔主管莱州府的潍州政事。潍州百姓畜养了四十头官驴,莱州郡守核验官驴繁殖的状况,与官府记录不相符,说:“官驴应当每年生驴驹,现今养了几年就应该获得几头驴驹,为什么却这么少呢?”想要以欺骗蒙蔽之罪责罚养驴人,并且要索求补偿。各县都已经勒令百姓买驴,唯独吴德基告诫百姓不要赔偿。郡守发怒,问吴德基说:“潍州不偿还驴子,有什么理由吗?”吴德基说:“老百姓确实没有欺骗官府,怎能责令他们偿还?国家四海之内极为富足,做官的人应当宣扬传布恩德,为老百姓解除困苦,(国家)难道还缺少几头驴吗?”郡守无话可说。吴德基于是指点陈说几件于民不便的事情,郡守不敢再说话了,连已经偿还了驴子的各县也就此作罢。山东百姓愿意用牛羊代替交纳秋季赋税,官府听从了他们。吴德基与百姓商议,交纳的牛羊有瘦饿而死的后患,不如交纳粟米好,唯独潍州收取百姓的粟米。别县征收牛羊要转送到陕西,老百姓驱赶着牛羊行走二千里远,都耗尽了家产,莱州郡唯有潍州得以保全,上级命令吴德基率领一千人运送邻县的牛,吴德基列举不可这样做,说:“有牛的人家运送牛,虽然劳苦也不敢抱怨。让别人代送邻县牛,如果途中牛死了,应当由谁代他们赔偿呢?”竭力抗争不服从命令。

吴德基做官,不求出名,把爱护百姓做为首要事情,老百姓感激他。在潍州任职二年,奉征召回朝。潍县百姓堵住他的房门抱着他的脚哭泣下拜,说:“自从遇到您这样的父母官,潍州百姓身上不再有杖打的瘢痕。如今舍弃我们离去,希望得到您一只鞋子供奉起来,来慰藉我们的思念!”

吴德基回到京城,就托事辞官回家。宋濂是德基非常亲近的朋友,当时也辞官将要回家,叫来德基告诉他说:“你愿意接受长者的教诲吗?”德基说:“是,拿什么吩咐我?”宋濂说:“在家要谨慎,不要出家门,阻断与世上做官人的关系,不与他们交往。”吴德基回到家,遵从宋濂的劝诫,有修养的人赞美他能够接纳善言。

题组二

综合练

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8题。(19分)

杜佑,字君卿,京兆万年人。父希望,重然诺,所交游皆一时俊杰。为安陵令,都督宋庆礼表其异政,后坐小累去官。

佑以荫补济南参军事、剡县丞。尝过润州刺史韦元甫,元甫以故人子待之,而不加礼。它日,元甫有疑狱不能决,试讯佑,佑为辨处,契要无不尽。元甫奇之,署司法参军,府徙浙西、淮南,表置幕府。入为工部郎中,充江淮青苗使,再迁容管经略使。建中初,河朔兵挐战,民困,赋无所出。佑以为救敝莫若省用,省用则省官,乃上议曰:“汉光武建武中废县四百,吏率十署一;魏太和时分遣使者省吏员,正始时并郡县;晋太元省官七百;隋开皇废郡五百;贞观初省内官六百员。设官之本,以治众庶,故古者计人置吏,不肯虚设。自汉至唐,因征战艰难以省吏员,诚救弊之切也。”议入,帝纳之,众议以为善。

卢杞当国,恶之,出为苏州刺史,俄迁岭南节度使。佑为开大衢,疏析廛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