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毕业论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毕业论

发布时间:2022-01-10 13:00:01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毕业论 本文关键词:道岔,病害,提速,整治,毕业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毕业论 本文简介:摘要1997年4月1日,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铁已经连续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2007年4月18日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更是一次划时代的提速,在京广、京沪、陇海等既有客货混跑繁忙干线上密集开行200Km/h及以上

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毕业论 本文内容:

摘要

1997年4月1日,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铁已经连续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2007年4月18

日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更是一次划时代的提速,在京广、京沪、陇海等既有客货混跑繁忙干线上密集开行

200Km/h

及以上的动车组,在部分区段开行

5500t

重载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使铁路企业增强了竞争力。但是200Km/h

,对货运列车运行影响很大。为减少客、货列车速差过大对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的影响,客货列车要保持相同的速比提速,为此,货物列车速度要求达到120Km/h然而随着列车速度提高及重载列车不断开行,对既有、牵引供电及信号设备又造成很大冲击。鉴于此,我们必须综合考虑铁路各类设备的养护、维修和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出铁路的效能,使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铁路第六次提速后,工务的线路、道岔设备变化很大,给养护维修带来许多困难。,它涉及着机务,工务、电务部门,在一个部门出现失误,轻则影响行车速度,重则中断行车,将会给运输带来直接损失。近年来随着提速道岔的不断上道应用,其日常养护和维修便成为工务段维修组织体系中一项基础性的工作。提速道岔是提高铁路运输的基础,如何搞好工务线路设备的维修养护工作,为铁路运输安全畅通夯实基础是职责所在,也是保护铁路运输的安全具有极为重要

目录

1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3

1.1共性问题……………………………………………………………………………………3

1.1.1病害: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3

1.1.2病害2:轨距超限……………………………………………………………………4

1.1.3病害3:轨向不良(包括钢轨不均匀侧磨)…………………………………4

1.1.4病害4:高低超限……………………………………………………………………5

1.1.5病害5:直尖轨拱腰变形…………………………………………………………6

1.1.6病害6:尖、基本轨离缝…………………………………………………………6

1.1.7病害:钢轨歪斜………………………………………………………………………6

1.2个性问题………………………………………………………………………………………6

1.2.1可动心轨道道岔………………………………………………………………………7

1.2.2固定辙叉道岔…………………………………………………………………………7

2.木岔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8

3.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9

3.1道岔病害及相关分析………………………………………………………………………9

3.2常见病害………………………………………………………………………………………9

3.3道岔出现的病害分类………………………………………………………………………9

3.3.1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9

3.3.2道岔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9

3.3.3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10

3.4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10

3.4.1

道床翻浆冒泥…………………………………………………………………………10

3.4.2

钢轨检查方面…………………………………………………………………………12

3.4.3

环境及其他影响因素…………………………………………………………………12

3.5大提速后工务面临的问题及探讨……………………………………………………………13

3.5.1工务的不利因素…………………………………………………………………………14

3.5.2

管理体制弱点明显………………………………………………………………………15

3.5.3

线路病害整治量大………………………………………………………………………15

3.5.4存在问题的探讨……………………………………………………………………………16

4.道岔晃车病害及整治…………………………………………………………………………………17

4.1造成道岔晃车产生的原因……………………………………………………………………17

4.2针对道岔产生的晃车病害进行整治………………………………………………………17

结论……………………………………………………………………………………………………………19

参考文献………………………………………………………………………………………………………21

.

1.

混凝土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1.1

共性问题

1.1.1病害1:道岔与前后线路衔接不良,线路方向和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渡线道岔线路的设计线间距与实际线间距有误差,道岔发生纵向,造成铺设后线路方向不良;二是道岔大修及道岔换填施工过程中,岔区前后及道岔夹直线未换填或挖砟换填深度、宽度、长度不符合要求,捣固不实,造成道岔不均匀沉降,岔区出现高低偏差;三是大机捣固安排线路多,,未提前测量标注起道量,造成岔区与前后线路不平顺;,,造成线岔结合部方向不良;五是线路缺砟,曲股线路捣固不实,道岔侧向过车冲击大,形成岔区水平或方向偏差。(2)整治方案:①道岔大修前,采用全站仪对道岔位置进行精确定位,对既有线间距进行测量,对线间距不符合要求的线路进行全面拨改,确保道岔平纵断面位置精确。②按照标准对岔区及岔区夹直线进行换砟,配合道岔大机捣固,采用冲击式捣镐对道岔曲股线路及道岔连接杆、绝缘接头处所进行起道捣固,消除岔区暗坑和一侧水平。③道岔区及前后各不少于100-150m线路为一作业单元,道岔大机捣固前精确计算道岔起拨道量,每隔5米将直拨道量于线路上,以便大机进行精确拨道。对纵向发生位移的道岔要拨移到位。④精确测量计算岔前、后曲线拨量,大机捣固作业前补足道砟,作业后及时恢复安装道岔地锚拉杆。对过车较多的侧向道岔,转折部位加密地锚桩,严格控制道岔方向变化。⑤日常拨道作业时,有定位观测桩首先测量线路横向位移量,利用测量结果确定拨道方向和拨道量;无定位观测桩的,首先要从线路前后两个方向来确定拨道方向,然后根据方向偏差,确定各部位拨道量并合理确定回弹量。

(3)整治标准:岔区方向顺直,与线路中心位置最大横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最大垂向偏差控制在±3mm以内。

1.1.2病害2:轨距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预铺过程中,道岔轨距调整块号码安设不对;二是岔枕横纵向发生位移,造成轨距挡板不能按标准设置;三是轨距挡板、大垫板螺栓锈蚀磨耗,造成挡板及螺孔扩大离缝;四是扣件松动,在动载冲击下,轨距发生变化;五是顶铁不密靠,动态扩大。

(2)整治方案:①在道岔预铺时,严格按照道岔设计图铺设岔枕和安装联结零件,并严格进行预铺检查验收。②在日常养护维修作业中,加强轨枕间距及横向位移的检查,按照铺设标准对轨枕进行方正,调整轨距块。③及时更换和补充失效、锈蚀和缺少的轨距挡板。④加强车工电联合检查,全面改正道岔转辙部分轨距。⑤加强扣件养护工作,及时复紧连接零件和更换立螺栓,减少旷动间隙。⑥加装经发行的绝缘轨距杆。

(3)整治标准:轨距误差控制在±1mm。

1.1.3病害3:轨向不良(包括钢轨不均匀侧磨)

(1)原因分析:一是轨距变化不均匀;二是与区间无缝线路锁定轨温差超标,钢轨发生纵向位移,限位铁(限位器)扭曲或顶死;三是铝热焊头支嘴形成硬弯;四是局部一侧水平或暗坑吊板,造成两股钢轨受力不均匀;五是钢轨交替不均匀侧磨。

(2)整治方案:①以岔区惫晒筛止煳脊桑髡煜蚬炀唷?

②对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消除道岔应力集中。③整治失格铝热焊接接头。④对线路方向容易发生变化处所,安装地锚拉杆。⑤对不均匀侧磨的轨件及时调边、打磨或更换。

(3)整治标准:用20m弦测量,连续轨向偏差控制在±1mm以内,单个轨向偏差控制在2mm以内。消灭接头、辙叉、尖轨、钢轨作用边肥边和轨顶内铡不圆顺。

1.1.4病害4:高低超限

(1)原因分析:一是道床污染板结、排水不良,造成线路暗坑吊板和翻浆;二是接头、焊道凸凹不平;三是可动心轨部分与翼轨间存在高低不平顺;四是道岔转辙部分及可动心轨、电务转辙机等无法实施正常捣固,道床不密实;五是尖轨及心轨变截面处轨面出现坑洼;六是钢轨母材垂直方向轨面原始不平达0.8-1mm。

(2)整治措施:①道床板结的道岔及前后平直线进行清筛换砟,恢复道床弹性。②对接头焊缝进行仿型打磨,消除接头焊道轨面不平顺,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③进行尖轨、可动心轨的轨面修理,消除或减缓附加冲击力。④加强道岔转辙及可动心轨部分的捣固工作,消除暗坑吊板。(3)整治标准:以整个道岔群为整治单元,20m弦测高低控制在2mm以内。

1.1.5病害5:直尖轨拱腰变形

(1)原因分析:一是道岔锁定轨温过高或过低,基本轨发生纵向位移;二是对岔区没有完全锁定,造成钢轨伸缩量大;三是尖轨顶铁顶碰尖轨轨底,或滑床板摩擦阻力过大。

(2)整治措施:①规范无缝道岔管理工作,按照跨区间无缝线路管理标准,对不符合标准的无缝道岔进行应力调整,恢复尖轨与基本轨设计位置,调整限位铁。②加强岔区锁定,岔区连接零件必须齐全、完好、有效,对道岔曲股及岔后150m线路加强锁定。③对变形的尖轨进行直轨处理。

1.1.6病害6:尖、基本轨离缝

(1)原因分析:一是尖轨拱腰变形;二是转辙部分暗坑吊板;三是曲股轨距过大;四是顶铁磨耗;五是电务转辙设备调整不到位。

(2)整治方案:①认真落实病害六整治措施要求,解决好尖轨拱腰问题。②整治岔区连接零件病害,消灭转辙部分的暗坑吊板。③及时消灭曲股大轨距,保证曲股圆顺,在曲股轨距准确情况下,对顶铁加插片,保证尖轨、基本轨密贴。④调整拉杆及顶铁,消灭尖轨、基本轨离缝。

1.1.7病害7:钢轨歪斜

(1)原因分析:轨下垫片位置不正或铁垫板下垫普通垫片。

(2)整治措施:道岔内取消垫片作业,改为冲击捣固镐捣固。

1.2个性问题

1.2.1可动心轨道道岔

病害1:心轨离缝。①原因分析:基本轨外侧轨撑离缝、顶铁不密、扣件松动造成轨距扩大。②整治措施:在电务配合下进行调整。病害2:心轨滑床板、轨撑折断。①原因分析:心轨处道床不密实,暗坑吊板严重,扣件松动,列车通过时造成折断。②整治措施:回填道砟复紧扣件,用冲击式捣镐捣固密实。病害3:可动心辙叉轨顶面刨切坑洼不平,心轨与翼轨相对高度不符合要求,心轨拱腰、离缝。整治措施:打磨轨面及工作边顶面圆弧,打磨心轨前部或在翼轨轨底垫片,调整心轨及翼轨相对高度。

1.2.2固定辙叉道岔

病害1:心轨、翼轨磨耗低塌。①原因分析:辙叉心轨及翼轨受列车冲击磨耗。②整治措施:一是加强心轨及翼轨的肥边打磨,预防心轨、翼轨掉块;二是对心轨和翼轨进行打磨,消除轨面不平顺。二是对心轨和翼轨进行打磨,消除轨面不平顺。病害2护轨扭曲变形。

因分析:一是护轨不均匀磨耗;二是整治时不规范地加插垫片造成护轮轨变形。②整治措施:一是更换严重磨耗和变形护轨;二是调整护轮轨垫片,保持直线段顺直。病害3:道岔构造病害①原因分析:道岔转辙部位轨面不平顺、叉心有害空间、心轨端部与翼轨的相对高差等。②整治措施:加强轨面修理。病害4:固定辙叉位置偏斜。①原因分析:一是安装和更换辙叉时就形成辙叉位置偏斜;二是轨距挡板离缝或叉心垫板螺孔耗旷动,造成辙叉方向偏斜。②整治措施:调整轨距挡板号安装螺孔防磨套管,整治辙叉偏斜。

2.木岔枕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病害1:道岔内连接轨过短,形成低接头,高大腰,过车时暗吊严重。整治措施:更换短轨,与前后钢轨进行冻焊接(锰钢辙叉冻结,绝缘接头胶结,其他焊接)。病害2:道岔内配轨多,接头多。整治措施:更换道岔内短轨为长轨,取消道岔内一对接头。病害3:冻结接头失效、压溃、掉块。整治措施:对严重低调、压溃接头进行切除,重新换轨,对病害轻微的接头进行打磨、倒棱,重新冻结。病害4:岔枕道钉(含螺纹道钉)浮离旷动,形成吊板,轨距不易保持。原因:一是道钉浮离;二是日常改道作业时未加木楔,造成螺孔扩大;三是岔枕腐朽。整治措施:①加装木楔复紧道钉。②更换失效岔枕、磨耗的轨距挡板与垫板。③加强对螺纹道钉等连接零件的复紧工作。③改正轨距作业后,及时加装轨距拉杆。病害5:转辙部分基本轨轨撑、轨距调整块磨耗引起转辙部分轨距不良。整治措施:

对AT-1/12道岔尖基轨轨距调整块磨耗问题,采用加装标准铁片等进行调整。病害6:道岔间隔铁磨耗引起线路方向不良。整治措施:加装槽型垫片,整治间隔铁磨耗,消除间隔铁处所的轨向偏差。

病害7:曲尖轨、直基本轨磨耗严重。整治措施:在直尖轨接头区安装防磨护轨,加强对曲尖轨作用边的涂油,延缓侧磨。其他病害及浅滩方法同混凝土枕道岔。

3.提速道岔病害分析及整治方案

3.1道岔病害及相关分析

我国铁路提速以来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保养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相应延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速度的提高道岔亦出现了许多病害。通过对管内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进行总结并对其形成的机理进行初步分析提出了提速道岔典型病害的处理对策,旨在指导现场提速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

3.2常见病害

(1)道床翻浆冒泥。(2)岔枕爬行、偏斜。(3)钢枕空吊、锈蚀。

(4)混凝土岔枕螺栓剪断及尼龙套管滑牙失效(5)尖轨爬行。

(6)尖轨侧弯。(7)曲尖轨侧磨严重。(8)尖轨与基本轨不密贴。

(9)转辙部轨距扩大。(10)滑床板及槽型护轨垫板开焊。(11)销钉申出及弹片上串。(12)配件锈蚀严重。(13)接头多种病害(低接头、错口、鞍形磨耗、轨端掉块、打塌、坍碴)。(14)支距扣板与轨底边缘离缝。(15)护轨调整片上串过高(16)钢轨波磨。

3.3道岔出现的病害分类

3.3.1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

道岔在组装铺设时遗留的主要病害包括铁路电气化改造后电化柱的埋设使得联动道岔两中交点偏移造成渡线方向不良尖轨、基本轨及护轮轨部位出现的钢轨硬弯混凝土岔枕间隔位置不正确及一侧偏移。两节拼装铺设时接头未方正等。

3.3.2道岔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

道岔在运营中产生的典型病害有:零配件锈蚀和磨损尖轨跟部通连板折断;滑床;

胶垫压溃破损大地脚螺栓(30

×165

mm)

尼龙套管失效;垫板孔磨损,锈蚀孔;轨面波浪型磨耗;

护轮轨磨损;尖轨和基本轨侧磨;侧向钢轨锈蚀;基本轨的波浪型磨耗;尖轨中部轨距扩大;暗坑吊板等。

3.3.3养护方面存在的问题

如果在维修养护方面处理不当,也会使提速道岔产生病害。例如:

工务作业人员对提速道岔的日常维修养护认识不足主观地认为提速道岔不需要进行全面起道捣固;对提速道岔组装铺设时遗留的病害,没有采取相应的整治方法与措施;维修养护使用的机工具无法适应设备更新的要求,工务作业人员对病害所采取的处理方法不当,导致病害逐步化等。

3.4主要病害产生的原因分析病害:

3.4.1

道床翻浆冒泥

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道岔道床翻浆冒泥主要是由于更换提速道岔时,封锁时间短,施工准备不足或受既有线纵断面影响致使枕下清碴厚度不足,排水不良造成的。特别是道岔头、尾处受电务信号机座影响排水,冒泥更加突出。几年来我们结合正线大修施工,使用

CD-2型提速道岔捣固机对提速道岔进行高起道(起道量最高达

200mm),通过这种办法增加道岔枕下清碴厚度,恢复道床弹性。加上清筛边坡,增强了道床排水性,基本解决了70%以上道岔的翻浆冒泥问题。其它30%左右的道岔由于受线路纵断面坡度限制无法以高起道方式解决的,主要进行人力全断面破底清筛,全面更换硬质中。病害2:寒冷地区冬季三折原因分析及解决途径“三折”是指钢轨、岔心和夹板折断,是铁路运输安全的大敌,防折是北方冬季安全工作的重点。三折威胁行车安全,危及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社会影响极大。因此必须认真分析三折原因,采取积极对策加以防治,确保行车安全。铁路维修“防三折”存在的问题(1)设备及维修方面①在新轨铺设质量方面存在的隐患。不管是但跟更换钢轨,还是成段更换钢轨,由于

在钢轨的多次转运,装卸过程中不注意,加之是25米厂的重轨,很容易使钢轨摔碰造成硬伤;同时,钢轨自身材质不良,存在核伤等问题也是造成断轨的主要隐患。由于加工和制造工艺造成钢轨本身材质欠缺,如钢轨内部有核伤,钢轨由于全长淬火,在低温状态下,易变得脆硬。②接头时轨道的薄弱环节,也是钢轨上损的多发区。由于不能及时调整轨缝,经常出现大轨缝或连续瞎封的情况,在机车车辆对轨道的激烈冲击下,造成接头轨面掉块、压溃,以至于表面伤损逐步向内部发展,最终导致断轨的发生。③在维修养护工作中存在的隐患:接头、暗坑、翻浆冒泥,接头枕木失去作用。在列车的动力碾压作用下,线路由于处在坡道或列车向两个方向运行的车流速度相差悬殊,

造成线路爬行,线路一端轨缝顶死或变小,而另一端的轨缝扩大,形成钢轨受力恶化。由于铺设条件或不恰当养护维修致使实际的锁定轨温大于设计的理论锁定轨温,造成“高温锁定”,在冬季钢轨内部产生巨大的拉应力,在列车作用下易造成钢轨折断。④为节省资金,中修周期延长,使得道床板结、翻浆冒泥,接头枕木失去作用。随着

钢轨的使用年度增加,钢轨的疲劳伤损数易增加。多年经验证明,近大修周期的钢轨或再用轨的空裂伤损率比铺轨初期成倍增加。虽然用焊补的方法解决了轨面不平顺问题,但在剧烈震动下,钢轨擦伤部位内应力发生了不规则变化。⑤在配置曲线缩短轨或短轨的工作中,锯轨、钻孔,用氧气切割钢轨、冲孔。由于养护维修不当或大修不及时,造成线路接头严重板结、接头空吊板,也易造成钢轨折断。⑥在电力机车牵引区段,机车打飞轮,造成钢轨多处擦伤。由于机车坡停小半径曲线或车轮打空转,造成钢轨跳水踏面擦伤。因此,在列车的动力载荷作用下,易有在擦伤处产生应力集中,造成钢轨伤损发展扩大。

3.4.2

钢轨检查方面

(1)探伤工人技术素质低。近几年来,有经验的老职工陆续退休,年轻工人多,又没有经过严格、系统的探伤技术培训,对钢轨检查的要求和程序不清楚。在探伤中,不能准确判断钢轨的伤损破坏程度,对发现的问题判断失误,留下事故隐患。(2)个别职工责任心不强。①在仪器探伤中,探伤工人没有按照“接头站、小腰检查慢、大腰均匀探、道岔引轨正反探”的要求进行探伤作业;

②在手工检查中,探伤人员不按照“一看、二敲、三照、四卸”的办法检查,工作粗心大意;③有的巡道工在巡查线路过程中,对关键部位和有隐患地段心中无数。

3.4.3

环境及其他影响因素

(1)寒冷的气候是轨折的重要因素我铁路地处北方,全年平均气温在0度以下的线路占一多半,其余的在2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32度,某些地区的线路修筑在永冻土上,到每年4月季节性冻土还在动。统计资料记载,每年12月到次年的2月是气温低谷阶段,也是钢轨断折的高峰期,占全年轨折总量的75%以上。

(2)钢轨低温脆断钢容易在低温下脆断,试验证明u7460kg/m钢轨冲击韧性。铁路大提速给养护维修带来的新课题从1997

4

1

日,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开始,我国铁路已经连续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2007

年4

18

日实施的第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更是一次划时代的提速,在京广、京沪、陇海等既有客货混跑繁忙干线上密集开行

200Km/h

及以上的动车组,在部分区段开行5500t

重载列车和双层集装箱列车,使铁路企业增强了竞争力。但是

200Km/h

高速动车组的开行,对货运列车运行影响很大。为减少客、货列车速差过大对线路通过能力和列车旅行速度的影响,客货列车要保持相同的速比提速,为此,货物列车速度要求达到

120Km/h。然而随着列车速度提高及重载列车不断开行,对既有有碴铁路的线路、牵引供电及信号设备又造成很大冲击。鉴于此,我们必须综合考虑铁路各类设备的养护、维修和使用,这样才能发挥出铁路的效能,使铁路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大动脉。下面我就铁路大提速以来既有线提速后工务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及制定相应对策进行简要探讨。

3.5大提速后工务面临的问题及探讨

轨距、水平、方向、高低是保持轨道几何形位的四项主要指标这四项指标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如方向不良会影响轨距轨距不良也会牵制方向。在水平与高低两项标中高低占主导和制约地位轨道前后高平顺是造成水平超限或出现三角坑的主要原因,也是制约列车高速平稳运行的重要因素。当直线轨道上下股同时出现高低不平顺时,就如同在本来平顺的轨道上设置了一段弧线(或竖曲线)

,如提速后的列车运行在这段弧线或竖曲线上,竖直离心加速度将会因速度增加而增加,轮轨间的振动和冲击作用也会加剧,直接影响旅客舒适度。当直线地段轨道一股高低不平顺,造成水平误差Δh=+6mm,就好比在平直轨道上设置了Δh=12m的超高,列车运行速度越快,超高时变率就会越大,从而引起列车剧烈振动和摇摆影响旅客舒适度。研究表明,超

200Km/h

的高速列车及

5500T

重载列车对线路轨道、道床产生的动静荷载明显增加,使轨道应力不断增大,导致既有线道碴线路上的道碴颗粒大规模再分布和迅速破坏。其结果是(1)轨排下沉,线路方向和水平迅速偏离设计状态,在曲线地段此种现象更甚(2)钢轨、道岔内伤增多,使用年限缩短。(3)弓网间振动增大,弓网间冲击力增加,受电弓离线次数和时间增多,导线和滑板。

3.5.1工务的不利因素

(1)新线质量不稳定新线地段不均匀下沉线路晃车。(2)部分曲线调整不到位

:

曲线不圆顺、位置不正确、欠超高过大。(3)提速道岔的平顺性和几何尺寸未达到

:道岔组装几何尺寸未达到精要求、岔区捣固不密实、平顺性不好(4)接头

:部分车站取,原岔区线路更换的钢轨未焊,原道岔未焊联成无缝线路(5)Ⅱ型枕未更:

Ⅱ型枕的中间截面负弯矩接近或超过了其设计承载能,而Ⅲ型枕有足够的强度储,Ⅱ型枕应有计划地逐步更换下道。(6)平改立工作没进行完

:六大干线在进出城市前后区段仍有

50多处平交,部分区段还有非法人行过道,提速区段有几十处人畜通道尚未顶进。(7)绿化

:

部分线路两侧未绿化,树种种植稀疏不一,未按照内灌外乔的标准实施(8)维修标准不满足:

维修人员对标准了解掌握程度不一,不完全知道该如何确定养护维修标准、建立怎样的修程修制、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的素质和技能应当达到什么程度。(9)路基排水:

部分路基两侧排水不通畅,长期浸泡影响路基稳定,雨季可能诱发大面积塌方。其他不足

3.5.2

管理体制弱点明显

(1)线路养护维修不到位。没有按规定定期检查设备,经常保养跟不上,临时补修不及时,使线路质量下降,几何尺寸超出容许的限度。针对提速后对线路冲击大,维修养护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未明确提速后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标准,作业标准不严。维修养护标准制定与线路提速有延迟,如果以低速线路的养护标准跑高速列车,那么在高速列车对线路的平顺性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线路的晃车。(2)违章施工作业。正常的施工是提高线路设备质量的有效手段,如不按规定的作业程序、作业标准进行施工作业,将是对线路的一种破坏,会给行车安全造成隐患,甚至危及行车安全。此外超速行车也是主要原因。一种是超施工限速,另一种是超线路容许速度。因为线路的内在质量,限制了列车的运行速度。

3.5.3

线路病害整治量大

(1)线路的空吊使得线路基础承担的列车荷载不均匀,在列车通过时线何尺寸变,从而产生晃车。为了确保轨面平顺,在工作效率不变的情况下,主要还是“以垫为主,以捣为辅”,造成线路上大量垫片,而且在动态下规矩会发生变化,造成轨距递减不良;对于人工抽捣,捣固橇两端总有不捣轨枕,以造成空吊板。几何尺寸超限晃车。线路设备质量的直接要求是线路几何尺寸保持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几何尺寸超限改变了列车对线路结构的要求,从而造成晃车。(2)线路的翻浆冒泥改变了道床整体固有的结构,使道床失去强度稳定性,列车通过时线路几何尺寸变化超限,从而产生晃车。(3)钢轨不均匀侧磨晃车。列车在通过曲线时特别是缓和曲线时要求有较好的平顺性,

而小半径曲线钢轨容易产生不均匀侧磨,这直接改变了车轮作用面的平顺,列车通过时水平加速度超限,从而造成晃车。(4)路基道床松软使线路基础强度稳定性降低,列车通过时线路结构变形,从而产生晃车。水平方向变化率超限晃车。良好的线路状态要求水平方向变化率在一定的范围之内。如果变化率超出允许的限值,就降低了线路的平顺性,容易造成晃车。(5)道岔病害:对于提速道岔为固定辙叉,其直尖轨顶面磨耗较大,加上尖轨竖切部

分离缝和滑床板离缝,当高速列车通过道岔时,一组道岔相当于有两处有害空间。尤其是顺向道岔,当列车前轮对通过辙叉时,护轨给机车前轮对向外的横向水平力,但机车轮对踏面在直基本轨一侧的滚动半径较大,机车前部有向直尖轨一侧横移的趋势,当机车后轮对通过辙叉时,会受到护轨同样的横向水平力,这样整个机车有旋转的趋势,不仅造成直尖轨和曲基本轨侧磨,极易造成机车摇晃。

3.5.4存在问题的探讨

反思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维修等方面普遍存在标准不高、要求不严、验收走过场、“十全”安全标准线建设不到位等问题。具体如下:(1)设计方面过分注重安全性和经济性指标,对舒适性和高平顺性考虑不够设计单位要把铁路建设新理念运用到设计中,对曲线设置、速度分布、客货共线的曲线超高设置、过渡段、不良地质地段、道岔等薄弱环节的强化措施。

4.道岔晃车病害及整治

4.1造成道岔晃车产生的原因

(1)道岔大方向不良。由于现场铺设位置不当、前后方向不良、维修拨道时忽视道岔前后线路的整体关系,造成前后线路衔接不良。发生车体摇晃,而摇晃又加大了对道岔破坏,促使道岔方向进一步变化。(2)由于养护中只重视道岔整体19个检查点的轨距、水平,忽视道岔与前后线路及岔区范围内的均匀递减,往往使辙跟轨距、水平顺坡超限,造成方向不顺,势必又增大列车的摇晃。(3)道岔各部件的状态作用是否良好,直接影响到道岔的好坏。

如连接杆与顶铁尺寸不合,就造成尖轨侧弯或缝隙过大,过车时必然使轨距发生变化;又如护轨位置错前错后,也会造成列车在辙叉上通过时增大机车车辆车轮对护轨的横向拉力,将辙叉处轨距拉小?;以及轨撑与铁座的间隙、扣件扭力不足等过车时都会影响道岔几何尺寸的变化,会产生列车的摇晃。(4)道岔爬行是破坏道岔质量的重要因素。由于爬行造成道岔部分几何尺寸的变化,引起道岔的联结零件失效,间隔不均匀,岔枕歪斜,绝缘接头顶死等一系列病害,轻者影响方向不良,重者引起扳道器扳不动的事故。

4.2针对道岔产生的晃车病害进行整治

(1)针对上述所产生的病害,本人从工作实践中找出一些整治的方法。

整治道岔方向,要以直基本轨为准,首先要解决道岔的大方向,然后做岔身

的小方向。良好的方向要求是:道岔与线路、道岔与道岔衔接得很好,远看方向顺直,没有“甩弯”没有折角、“臌肚”。拨道时必须站在距道岔前100

米进行全方位拨顺,遇有两组道岔相连时,应掌握好限界等各方面因素。

(2)道岔方向整治也可结合改道进行。道岔改道不同线路改道,线路改道将左右股改好,改好后可直接拨道即可;道岔完全不同,因此道岔改道必须按以下几项作业程序进行作业:①做好直股外股方向,使道岔前后方向成一条直线,并与前后引轨方向保持良好、平顺。②按1435mm规定尺寸,钉好辙叉轨距,做到每四块板轨距递增率不大于1‰,并紧固好各种联结零件。

③按1435mm规定尺寸钉好直股内侧和辙叉外股轨距,同样轨距递增率不大于

1‰。④按照支距点所列尺寸,做好各部位尺寸标准,钉好导曲线上股钢轨,使每点支距保持在规定范围。⑤按导曲线轨距尺寸,钉好导曲线下股钢轨,如在转辙部位改道作业,必须由电务配合施工。(3)道岔高底不良也是造成列车晃车的主要原因,道岔辙叉部位本身就有6mm三角坑的构造,如果养护不当,在车辆过辙叉时就会产生左右晃动,尖轨跟端的轨面必须做平,导曲线决不允许有水平反超高,施工作业中要掌握好起道量,对好水平,并加强捣固质量,重点要捣好辙叉部位,按规定要求每半月必须捣一遍辙叉部位,

加强辙叉保养工作。(4)要及时整修好各部位不合格的联结零件和间隔尺寸。间隔铁在道岔转辙部位外口起着阻挡列车通过道岔时产生的横向阻力,

同时也对控制转辙部位的轨距起着不可缺少的作用;其次在改道作业中应保证各部位的间隔尺寸不超限,特别是查照间隔和护背距,因为查照间隔是为了使车轮轮对,顺利通过辙叉和护轨轮缘槽,防止行驶在辙叉上的车轮轮缘进入异股或撞击辙叉口。护轨工作边与心轨工作边之间的距离必须大于车轮轮对最大内测距及最大轮缘厚之和,即1356+33=1389mm,考虑到机车车轴受力的翘曲使内侧距再扩大2mm,则护轨工作边与心轨工作边距离应大于或等于1391mm护背距离为了保证车轮轮对能顺利通过辙叉而不致发生被翼轨、护轨卡住,辙叉翼轨工作边与护轨工作边的距离必须小于或等于车轮轮对的最小内侧距1350

mm,考虑列车轴受力翘曲后内侧距减小2mm,则翼轨工作边到护轨工作边的距离必须小于1348mm;最后要弯好曲股基本轨,以确保道岔各部间隔尺寸和轨距的正确,防止车过道岔时摇晃的产生。(5)整治道岔的爬行,必须结合道岔及其前后各75m范围内线路的锁定相结合,定好观测标桩,定期进行纵横移检测,消灭大轨缝和连续瞎缝,对不均匀轨缝要合理进行调

整,道岔内防爬锁定要严格按照道岔设计图进行安装,防爬设备有不良或失效,必须进行补充更换修复,并使道岔锁定良好。(6)针对道床不清,排水不良,产生线路翻浆,使道岔道床板结,失去弹性,降低道岔抗横移及抗纵移的阻力,唯一的方法就是对线路道床进行清筛和处理好排水设备。在人工清筛作业中,人员作业标准执行不严,标准不统一等因素都会造成清筛质量不达标,从而对线路清筛过后未达到要求和设计效果,就必须在人工清筛作业流程中进行监控。按照逐孔清筛、隔孔回填的标准进行了清筛,石碴回填要进行用铁筛过筛,保证石碴的洁度,做到没有二次污染,并做好道床的排水坡,清筛好后及时回填好捣固石碴,保证石砟洁度,把边坡未清筛的进行清理,余土清出,路肩保持线路外观良好,并回填好边坡石碴,保持道床饱满和充足,确保道岔的质量和行车的安全。

结论

1道岔的养护维修取得的结果(1)道岔的保养和提速道岔的使用,为我国铁路实施第一次大面积提速做了很好的铺垫,我国铁路已经连续进行了六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为社会、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2)我国铁路提速以来道岔以其通过速度高、保养工作量少及维修周期相应延长等诸多优点而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随着速度的提高道岔亦出现了许多病害。通过对管内道岔出现的典型病害种类进行总结提出了提速道岔典型病害的处理对策旨在指导现场提速道岔的养护维修工作。(3)本人跟随班组就道岔方向、轨距、91/48、水平、高低进行整治和处理,取得了较好成绩;在列车晃车仪的记录上有明显降低,人工添乘检查,动态轨检车检查,也取得较好成绩;静态道岔检查整体框架和几何尺寸都达到满意效果。2、存在的问题①维修养护是“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未明确提速后线路养护维修技术标准,作

业标准不严。维修养护标准制定与线路提速有延迟,如果以低速线路的养护标准跑高列车,那么在高速列车对线路的平顺性大大提高的情况下,很容易造成线路的晃车。②反思设计、施工、验收、养护维修等方面普遍存在标准不高、要求不严、施工不细、验收走过场、“十全”安全标准线建设不到位等问题。3

、工务的不利因素①新线质量不稳定新线地段不均匀下沉线路晃车。②部分曲线调整不到位曲线不圆顺、位置不正确、欠超高过大。③提速道岔的平顺性和几何尺寸未达到标准道岔组装几何尺寸未达到精度标

准要求、岔区捣固不密实、平顺性不好。

参考文献

[1]

沈相鲁.铁路道岔养护.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9.

[2]

刘启山.单开道岔的铺设与养护.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4.

[3]

倪剑靖.常用道岔主要参数手册.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5.

[4]

希恐宙.铁路轨道技术.

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1998.

[5]

刘启山.60AT-12号单开道岔的铺设与养护.

北京:中国铁道出报社,1994.

.

.

.

.

28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