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第1章西方政治制度及历史变迁(答案)

第1章西方政治制度及历史变迁(答案)

发布时间:2021-10-31 11:50:23

第1章西方政治制度及历史变迁(答案) 本文关键词:变迁,政治制度,答案,历史

第1章西方政治制度及历史变迁(答案) 本文简介: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第一章)历年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雅典城邦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A)(2013年1月)p.54A.公民大会B.陪审法庭C.议事会D.十将军委员会2.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律是(C)(2013年1月)P.

第1章西方政治制度及历史变迁(答案) 本文内容:

全国自考《西方政治制度》(课程代码:00316)

(第一章)

历年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

雅典城邦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是(

A

)(2013年1月)p.54

A.公民大会

B.陪审法庭

C.议事会

D.十将军委员会

2.

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律是(

C

)

(2013年1月)P.63

A.《十二铜表法》

B.《法兰西民法典》

C.《查士丁尼民法大全》

D.《大宪章》

3.

近代史上第一个确立了宪政制度的国家是(

B

)

(2013年1月)p.71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4.

近代史上第一个确立宪政制度的国家是(

A

)(2012年10月)p.71

A.英国

B.美国

C.法国

D.荷兰

5.

古罗马共和时代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中心内容是(

A

)

(2012年1月)p.59

A.土地问题

B.债务问题

C.政治权利

D.身份问题

6.

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

D

)

(2012年1月)

p.70

A.法权主义

B.自由主义

C.社群主义

D.人文主义

7.

君士坦丁体制是彻底的(

A

)

(2012年1月)

p.62

A.君主专制政体

B.君主立宪政体

C.寡头制政体

D.贵族制政体

8.

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是(

A

)

(2011年1月)p.55

A.主权在民

B.公民轮流执政

C.抽签选举官员

D.法治原则

9.

古罗马帝国的实质在于(

A

)

(2011年1月)p.61

A.军事独裁

B.四帝共治

C.法治

D.行省

10.

在西欧封建社会大部分时间里居支配地位的土地占有制是(

B

)

(2011年1月)p.64

A.君主占有制

B.领主占有制

C.农民占有制

D.教士占有制

11.

英国的“光荣革命”发生于(

D

)

(2011年1月)p.73

A.1628年

B.1649年

C.1660年

D.1688年

12.

卢梭的人民主权论直接来源于他的(

D

)

(2011年1月)p.82

A.天赋人权论

B.国家主权论

C.公共权力论

D.社会契约论

13.

在古罗马共和国,控制国家最高权力的是(

A

)

(2010年10月)p.60

A.元老院

B.人民大会

C.执政官

D.保民官

14.

法国等级君主制的等级代表机构是(

D

)

(2010年10月)p.65

A.参议院

B.枢密院

C.御前会议

D.三级会议

15.

在英国最早确立王权有限、法律至上原则的文件是(

A

)

(2010年10月)p.71

A.大宪章

B.人权宣言

C.权利法案

D.权利请愿书

16.

在中世纪自治城市威尼斯,最高立法和监察机关是(

B

)

(2010年10月)p.67

A.小议会

B.大议会

C.百人会

D.长老会议

17.

在古罗马共和国,当国家处于紧急状态时,元老院可以任命的特殊官职是(

D

)(2009年10月)p.60

A.奥古斯都

B.执政官

C.总督

D.独裁官

18.

在中世纪威尼斯城市共和国,“大会议”是(

C

)(2009年10月)p.67

A.咨询机关

B.最高司法机关

C.最高立法和监察机关

D.最高行政机关

19.

古希腊城邦中实行寡头政体的典型城邦是(

D

)(2009年10月)p.52

A.雅典

B.罗马

C.佛罗伦萨

D.斯巴达

20.

梭伦改革后,雅典人中主张恢复贵族寡头统治的派别是(

A

)(2009年1月)p.53-54

A.平原派

B.海岸派

C.沙漠派

D.山地派

21.

公元323年,废除四帝共治制,成为罗马世界惟一统治者的是(

D

)(2009年1月)p.62

A.伯里克利

B.恺撒

C.安东尼奥

D.君士坦丁

22.

按照1791年宪法的规定,法国实行的基本政治制度是(

A

)

(2008年10月)p.75

A.君主立宪制

B.议会共和制

C.总统制

D.半总统制半议会制

23.

在古代罗马共和国时代,控制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的机构是(C)

(2008年10月)p.60

A.人民大会

B.执政官

C.元老院

D.独裁官

24.

在西方国家发展史上,“共和国”观念最早产生于(

B

)

(2008年10月)p.58

A.古代希腊

B.古代罗马

C.中世纪自治城市

D.17世纪的英国

参考解析:古罗马政治制度第一次以“共和国”概念替代“城邦”概念,是国家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事件。

25.

在英国议会君主制的形成过程中,限制王权的第一个法律文献是(

A

)

(2008年10月)p.71

A.《大宪章》

B.《权利请愿书》

C.《权利法案》

D.《王位继承法案》

参考解析:英国议会君主制是英国王权、贵族与资产阶段三大力量长期斗争和妥协的产物。旧贵族与王权的斗争,除了造成国家的割据局面以外,也留下两个重要的成果,这就是《大宪章》和议会。1215年在贵族拥兵逼迫下由国王约翰签署的《大宪章》,确立了这样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原则,即王权有限,法律至上。

26.

欧洲中世纪封建君主制的最高和最后形式是(

D

)

(2008年10月)p.65

A.封建割据君主制

B.等级君主制

C.议会君主制

D.专制君主制

27.

梭伦改革中成立的新机构有(

C

)

(2008年1月)p.53

A.五百人会议和元老院B.四百人会议和元老院

C.四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D.五百人会议和陪审法庭

28.

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

A

)

(2008年1月)p.54

A.公民大会

B.森杜里亚大会C.元老院

D.库里亚大会

29.

帝国时代的罗马实行的是(

C

)

(2008年1月)p.59

A.寡头民主制

B.寡头独裁制C.军事独裁统治

D.军事民主统治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2分,共12分)

1.

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治制度的主要原则包括(

ABCE

)

(2013年1月)P.74

A.分权制衡原则

B.联邦制原则

C.有限政府原则

D.全民公决原则

E.司法审查原则

2.

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包括(

ABCDE

)

(2012年1月)

p.53

A.颁布“解除债负令”

B.按照法定财产资格划分公民等级

C.按等级抽签选官

D.将公民大会提升为城邦最高权力机关

E.创立“陪审法庭”

3.

中世纪欧洲自治城市的自治机关包括(

BDE

)(2010年10月)p.66

A.市经理

B.城市议会

C.宪法法院

D.城市法庭

E.城市税收和财政系统

4.

古罗马共和国的行政官吏主要包括(

ABCDE

)(2009年10月)p.60

A.执政官

B.行政长官

C.监察官

D.独裁官

E.保民官

5.

在欧洲中世纪封建君主制的演变过程中,先后出现过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形式有(

ADE

)(2009年1月)p.65

A.封建割据君主制

B.立宪君主制

C.军事君主制

D.等级君主制

E.专制君主制

6.

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特征有(

ABCDE

)(2008年10月)p.54-55

A.以公民大会为最高权力机关

B.直接民主

C.公民对官吏的监督

D.实行法治

E.公民轮流担任官职

参考解析:雅典城邦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公民大会。主权在民,这是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核心特征。主权在民原则在雅典是通过公民的轮流执政来体现的。雅典民主制的第二个特征是直接民主。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权力制约主要不是表现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之间的监督和制约,而是表现为城邦公民集体对官吏的监督和制约。雅典城邦民主制另一个特征是贯彻“法治”原则,实行以法治国。

7.

据亚里士多德在《雅典政制》中记载,梭伦改革后,雅典人的政治派别分为(

ADE

)

(2008年1月)p.53-54

A.平原派

B.草原派

C.沙漠派

D.海岸派

E.山地派

8.

33.到了共和时代,构成罗马政治生活主体的有(

ACE

)

(2008年1月)p.60

A.执政官

B.公民大会

C.监察官

D.长老会议

E.元老院

三、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

1.

公意(2013年1月)p.82

公意是卢梭提出来的一个重要概念。(1

分)所谓公意,即“国家全体成员的经常意志”,它体现了人民自由意志在国家政治中的最高地位,这种意志是不可转让、不可分割和不能代表的。(2

分)公意是人民的整体意志,个人服从公意,既是服从人民主权,也是服从自己的意志。(1

分)

2.

罗马法(2012年10月)p.63

罗马法,一般泛指罗马奴隶制国家法律的总称,存在于罗马奴隶制国家的整个历史时期。它既包括自罗马国家产生至西罗马帝国灭亡时期的法律、皇帝的命令、元老院的告示、成文法和一些习惯法在内,也包括公元7世纪中叶以前东罗马帝国的法律。罗马法由市民法和万民法两个体系组成。

3.

27.文艺复兴(2012年1月)p.70

文艺复兴是指13世纪末在意大利各城市兴起,以后扩展到西欧各国,于16世纪在欧洲盛行的一场思想文化运动。文艺复兴的核心思想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的基本精神是强调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价值,张扬人的个性,鼓励人的创造能力和肯定人的世俗幸福。

四、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

简述中世纪欧洲封建制度对现代立宪主义的影响。(2013年1月)p.68

(1)中世纪孕育了现代宪政主义

中世纪西欧政治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西欧封建制度孕育和生成了诸多立宪主义理念、原则和制度,为现代西方立宪主义的生成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材料和制度外壳。

a.封建契约精神促进了现代西方契约政治的形成和发展

b.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并存促进了现代有限政府的观念和制度

c.封建等级会议孕育了现代议会

总之,中世纪封建制度的多元权力观念、封建契约精神、自由与权利观念、封建等级会议、基督教的工具论国家观为现代政治提供了丰富的制度与精神资源,有利于现代立宪政治的发展和成长。

(2)自治城市的政治实践对西方立宪制度的影响

2.

简述西方国家司法独立的具体涵义。

(2012年1月)p.248

35、1、法院法官只服从法律,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独立行使司法审判权,司法机关应当独立于其他全力机关。

2、司法系统内部相互独立,

3、法官独立

西方国家司法独立具体函义

司法独立是西方国家司法制度的一条重要原则,司法国家的所谓司法独立,包括三层含义,首先,法院,法官只服从法律,根据法律规定的程序独立行使司法审判权,司法机关应当独立于其他权利。其次,在司法系统内部相互独立,即一个法院的审判活动不受另一个法院的干涉,及时上级法院也不能干涉下级法院的审判,只能在夏季法院作出审判以后,通过上诉程序依法进行审理,作出更改或维持原判的判决。再次,法官独立,即法官只根据法律独立审判,不仅不受任何外界的包括检察官控诉的影响,而且同一法院内部也不存在上下级服从关系。

3.

简述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意义。(2011年1月)p.56

答: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古希腊民主的典范,对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雅典民主制首创了主权在民的原则,成为西方民主实践遵循的政治学的基本原理;2、现代西方政治制度下的国家与社会之间的互动主要是通过指正参与实现的,雅典民主制无疑包含了公民政治参与的最早的经验和启示;3、雅典民主制崇尚法治,主张法治至上,与后来资产阶级的“法治主义”宪法原则存在着渊源关系。

4.

简述梭伦改革的重要内容。(2009年10月)p.53

(1)在经济上,颁布“解除债负令”。(2分)

(2)在社会结构上,以财产而不是按血亲划分社会等级。(2分)

(3)在政治上,削弱贵族会议的权力,提升公民大会的作用。(2分)

5.

简述古罗马共和时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2009年1月)p.60

古罗马共和时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

(1)人民大会,(1分)是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包括森杜里亚大会和特不里大会两种形式。(1分)

(2)元老院,(1分)控制着罗马共和国的最高权力。(1分)

(3)行政官吏,(1分)包括执政官、独裁官、行政长官、监察官和保民官。(1分)

6.

简述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2008年1月)p.59

古罗马王政时代政治制度的主要内容为:

(1)库里亚大会,即罗马的人民大会。(2分)

(2)长老会议,相当于库里亚大会的预决机构,有权预先讨论向库里亚大会提出的重大问题。(2分)

(3)王(勒克斯),主要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2分)

五、论述题(本题12分)

1.

试论述雅典城邦民主制的意义和局限性。(2012年10月)(2009年10月)p.56

答:(一)雅典的城邦民主制,不仅曾大大地促进了雅典经济的发展,对雅典国家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而且对于后世特别是西方政治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型塑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雅典城邦民主制度是人类政治文明的重要成果,是古代民主的典范,并且为现代民主政治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践经验和理论资源。

1、主权在民原则

雅典的城邦民主制体现了自由平等的公民的主权,为后世民主政治理论提供了一个主权在民的原型。

2、法治原则

在古希腊的政治思想中,已经有了区分宪法与法律的观念,宪法是城邦的最高法律准则,宪法是“城邦一切政治组织的依据。

(二)雅典城邦民主制作为历史上存在的一种制度,不可避免地有其历史的局限和制度的局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雅典城邦民主制是建立在奴隶制基础上的,是雅典城邦自由公民的民主制度,就其城邦人口总数而言,仍是少数人的民主。

2、在雅典居民的生活中,存在私人生活与公共生活的尖锐冲突。

3、在雅典城邦民主政治制度下,在强调多数人裁定的时候没有相应地保护少数人的权利,这很容易导致多数暴政。

4、雅典城邦民主制的制度设计中大量采用了直接民主、抽签选举等形式,其目的是为了实现人民的统治。但是,频繁举行的大规模集会不可避免会导致民主质量的下降。

2.

试论西方国家行政集权化的表现。(2011年10月)p.77

20世纪后半叶,议会民主开始走向衰落,在主要西方国家,纷纷走向行政集权。其具体表现就是作为行政首脑的总统或总理(首相)的权力的扩张上。

(1)在美国,总统权力的扩张出现在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时期。为了摆脱经济危机,罗斯福总统实行“新政”,加强政府对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管制和干预,因而大大扩大了行政权力,政府机构也随之迅速膨胀,总统也因为越来越多地对国会立法发挥领导和干预作用甚至绕过国会的立法采取行动而被视为“帝王般的总统”。

(2)在英国,政府权力的变化经历了由上院向下院再由下院向内阁转移的过程。内阁首相不仅控制着对政府中上百名大臣的任命和解职,控制着内阁的议事日程,并且通过控制本党的议员控制和操纵国会的立法,实际上控制着国家预算和国家重要政策的制定,因而被人们称为“首相民主”。

(3)在法国,第五共和国宪法赋予总统对宪法的“监督”、“仲裁”和“保证”国家独立、领土完整及遵守共同体条约和协定的法律地位,使总统超越一切其他国家机关之上,成为整个国家至高无上的权威,以至于戴高乐把第五共和国比作是“选举的君主制”。

可见,自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是行政集权,行政的集权化使得议会的权力相对削弱,而政府权力加强则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对日益复杂的公共事务的管理。

同步跟踪强化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1.

古希腊城邦的鼎盛时期是在(

A

)p.51

A.公元前8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B.

公元前7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C.公元前6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D.

公元前5世纪至公元前4世纪

2.

雅典有权参加城邦政治生活的阶级是(

B

)p.51

A.

奴隶

B.

公民

C.

外邦人

D.

农奴

3.

在古希腊的城邦中,雅典实行(

B

)p.52

A.贵族制政体

B.

民主制政体

C.

君主制政体

D.

僭主制政体

4.

在古希腊的城邦中,叙拉古实行(

D

)p.52

A.贵族制政体

B.

民主制政体

C.

君主制政体

D.

僭主制政体

5.

古希腊的政治思想家普遍认为,最为恶劣的政体是(

D

)p.52

A.贵族制政体

B.

民主制政体

C.

君主制政体

D.

僭主制政体

6.

雅典早期城邦的阶级矛盾和对立主要表现为(

B

)p.53

A.城邦贵族和城邦奴隶之间的矛盾冲突

B.城邦贵族和城邦平民之间的矛盾冲突

C.城邦平民和城邦奴隶之间的矛盾冲突

D.城邦平民和外邦人之间的矛盾冲突

7.

梭伦改革后,雅典出现了三个政治派别,其中有商人和手工业者组成的是(

C

)p.54

A.平原派

B.山地派

C.海岸派

D.丘陵派

8.

宣告了氏族社会的终结和国家的成熟,标志着雅典民主制的最终胜利的改革是(

A

)p.54

A.克里斯梯尼改革

B.梭伦改革

C.柏拉图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9.

雅典的民主政治进入全盛时期是在(

A

)p.54

A.伯利克利执政时代

B.梭伦执政时代

C.柏拉图执政时代

D.克里斯梯尼执政时代

10.

雅典整个城邦民主制的拱顶石,不仅是最高审判机关,还可以行使监察权的是(

A

)p.54

A.陪审法庭

B.议事会

C.公民大会

D.十将军委员会

11.

雅典最能体现主权在民观念的是(

A

)p.56

A.公民大会制度

B.

议事会

C.陪审法庭

D.十将军委员会

12.

(

D

)的兴起代表了一个从小国寡民的城邦到巨型帝国的发展和转变。p.57

A.古印度

B.古埃及

C.古希腊

D.古罗马

13.

从罗马建城到末代国王于公元前510年被驱逐,属于罗马(

A

)p.58

A.王政时代

B.共和国时期

C.帝国时期

D.封建时代

14.

在王政时代,古罗马的社会组织的基本单位是(

A

)p.58

A.氏族

B.公社

C.库里亚

D.勒克斯

15.

罗马共和国时代,平民与贵族斗争的中心内容是(

A

)p.59

A.土地问题

B.债务问题

C.权利问题

D.义务问题

16.

在公元前27年正式建立个人军事独裁统治的是(

A

)p.59

A.屋大维

B.恺撒

C.梭罗

D.亚里士多德

17.

标志着罗马氏族社会想罗马国家的转变的是(

A

)p.60

A.图里乌改革

B.梭伦改革

C.克里斯梯尼改革

D.伯利克里改革

18.

罗马王政时代,(

A

)是军事首长,身兼最高祭司和审理某些案件的审判长。p.60

A.勒克斯

B.库里亚

C.长老

D.保民官

19.

在共和国的政制中,处于权力的中心地位的是(

A

)p.60

A.元老院

B.人民大会

C.行政官员

D.勒克斯

20.

共和时代,罗马负责诉讼方面的最高长官是(

C

)p.61

A.执政官

B.独裁官

C.行政官员

D.勒克斯

21.

戴克里先创立的统治体制是(

B

)p.61

A.元首体制

B.四帝共治体制

C.君士坦丁体制

D.议会体制

22.

古希腊人建立起来的基本政治单位是(

A

)p.62

A.城邦

B.部落

C.氏族

D.村落

23.

“国家乃人民的事业,但人民不是人们某种随意聚合的集合体,而是许多人基于法的一致和利益的共同而结合起来的集合体。”这句话出自(

C

)p.62

A.柏拉图

B.梭伦

C.西塞罗

D.屋大维

24.

罗马共和国前期形成的仅适用于罗马市民的法律体系是(

A

)p.63

A.市民法

B.万民法

C.《渣士丁尼民法大全》

D.外来法

25.

公园528年编制的欧洲历史上第一部全面系统的法律是(

C

)p.63

A.市民法

B.外来法

C.《渣士丁尼民法大全》

D.万民法

26.

中世纪盛行的主要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是(

A

)p.64

A.封建制度

B.奴隶制度

C.资本主义制度

D.社会主义制度

27.中世纪西欧普遍存在封建土地占有制是(

A

)p.64

A.封建采邑制

B.郡县制

C.保甲制

D.里社制

28.欧洲中世纪晚期国王借住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权形式是(

A

)p.65

A.等级代表君主制

B.贵族君主制

C.专制君主制

D.封建割据君主制

29.西欧中世纪的自治城市的最高权力机构是(

A

)p.66

A.市议会

B.市长

C.法院

D.人民大会

30.资产阶级的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

A

)p.70

A.文艺复兴

B.启蒙运动

C.宗教改革

D.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31.贴出《关于赎罪券效能的辩论》,正式点燃宗教改革烈火的是(

A

)p.70

A.马丁·路德

B.约翰·卡尔文

C.康德

D.卢梭

32.宣布英王是英国教会的最高首脑,有权处理一切教会事务的法案是(

B

)p.70

A.大宪章

B.至尊法案

C.人权宣言

D.邦联条例

33.近代史上第一个确立了宪政制度的国家是(

D

)p.71

A.美国

B.法国

C.德国

D.英国

34.英国1688年的政治变革通过了不流血的政变实现,被称为(

B

)p.73

A.雾月政变

B.光荣革命

C.热月政变

D.梭伦改制

35.第一次以政治纲领的形式提出了人人生而平等的是(

C

)p.73

A.《邦联条例》

B.《大宪章》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36.1777年,大陆会议代表制定了一个(

A

),该条例于1781年生效,规定13个国家各自享有主权。p.73

A.《邦联条例》

B.《大宪章》

C.《独立宣言》

D.《人权宣言》

37.开启了法国近代宪政制度的历史事件是(

A

)p.75

A.1789年法国大革命

B.1798年法国大革命

C.热月政变

D.雾月政变

38.指导法国大革命和政治制度创建的纲领性文件是(

A

)p.75

A.《人权宣言》

B.《独立宣言》

C.《大宪章》

D.1787宪法

39.发动“雾月政变”,建立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的是(

B

)p.76

A.罗伯斯庇尔

B.拿破仑·波拿巴

C.克伦威尔

D.富兰克林

40.法国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的标志是(

C

)p.76

A.《178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二共和国

B.《1799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C.《1875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三共和国

D.《1877年宪法》和法兰西第一共和国

41.20世纪中叶以来,西方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体发展的一个共同趋势是(

B

)p.77

A.地方自治

B.行政集权

C.议会集权

D.权力制衡

二、多项选择题

1.古希腊城邦中最著名和最有代表性的有(

ABC

)p.51

A.雅典

B.斯巴达

C.叙拉古

D.克里特

E.希腊

2.雅典城邦的整个人口划分为具有不同政治地位和法律地位的几个等级,分别是(

CDE

)p.51

A.商人

B.农民

C.奴隶

D.外邦人

E.公民

3.古希腊的整体形式有(

ABCD

)p.52

A.君主制政体

B.贵族制政体

C.民主制政体

D.僭主制政体

E.联邦制

4.梭伦改革后出现的三个政治派别是(

ACE

)p.54

A.平原派

B.贵族派

C.海岸派

D.平民派

E.山地派

5.罗马共和时代的行政官员包括(

ABCDE

)p.60

A.执政官

B.独裁官

C.行政长官

D.监察官

E.保民官

6.罗马帝国的统治体制有(

ABC

)p.61

A.元首体制

B.四帝共治体制

C.君士坦丁体制

D.首相体制

E.军事民主制

7.欧洲中世纪封建采邑制度的基本要素有(

ABC

)p.64

A.采邑

B.领主

C.封臣

D.农奴

E.奴隶

8.下列属于欧洲中世纪自治城市的是(

ABCDE

)p.66

A.英国的自治市

B.法国的公社城市

C.意大利的城市共和国

D.英国的自由市

E.德国的帝国城市

9.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有(

ABCDE

)p.71

A.格劳秀斯

B.斯宾诺莎

C.霍布斯

D.洛克

E.卢梭

10.罗马共和时代元老院的权力有(

ABCDE

)p.60

A.任命独裁官

B.批准人民大会的决定

C.税收

D.编制预算

E.监督铸币

11.罗马共和时代高级官吏的共同特点有(

ABCDE

)p.61

A.除独裁官外,所有官吏由人民选择

B.没有报酬

C.有一定的任职期限

D.他们所作决定必须一致通过

E.除独裁官、监察官和保民官外,所有官吏都要对任职期间的行为负责

三、名词解释

1.

城邦p.51

2.

贵族制政体p.52

3.

议事会p.54

4.

人民大会p.60

5.

独裁官p.61

6.

保民官p.61

7.

元首体制p.62

8.

罗马法p.63

9.

贵族君主制p.65

10.

专制君主制p.65

11.

宗教裁判所p.67

12.

文艺复兴p.70

13.

《大宪章》p.71

14.

《独立宣言》p.73

四、简答题

1.

简述梭伦改革的具体内容p.53

2.

简述克里斯梯尼改革p.54

3.

简述库里亚大会p.60

4.

简述行省制度p.62

5.

简述中世纪自治城市的特征p.66

6.

简述基督教会的统治体系p.67

7.

为什么说国王成为中世纪日益增长的民族统一的主要受益者?p.70

8.

简述1787年宪法确立的美国政治制度的基本框架和主要原则。p.74

9.

简述19世纪以后地方自治制度的重大发展。p.78

10.

简述统治型政治的内涵。p.77

五、论述题

1.

论述城邦民主制的意义与困境。p.56-57

2.

论述中世纪王权和教权的合作与冲突。p.67

3.

论述中世纪封建政治制度的影响。p.68

4.

论述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发展。p.76-78

11

篇2:制度变迁视角下的金融机构退出规制研究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金融机构退出规制研究 本文关键词:金融机构,变迁,视角,规制,退出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金融机构退出规制研究 本文简介:制度变迁视角下的金融机构退出规制研究摘要::我国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改革是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同时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过程。从正式制度的角度看,现阶段我国的正式制度就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此外,非正式制度的缓慢演进也影响和制约了改革过程的推进。关键词:金融机构退出;政府规制;制度变迁中图分类号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金融机构退出规制研究 本文内容:

制度变迁视角下的金融机构退出规制研究

摘要::我国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改革是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同时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过程。从正式制度的角度看,现阶段我国的正式制度就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此外,非正式制度的缓慢演进也影响和制约了改革过程的推进。

关键词:金融机构退出;政府规制;制度变迁

中图分类号:F12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0)23-0138-02

一、正式制度变迁不均衡

正式制度是人为设计的,其施行要靠权威机构的强制推进,对违反制度有关规则的惩处也须得有组织的权威机构强制执行。制度不均衡是指制度供给与制度需求在数量上或结构上不相匹配,造成制度现状并不合意,通过改进可以提高总体收益情况。笔者认为,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改革是以政府强制性制度变迁为主导,同时与诱致性制度变迁相结合的过程。从正式制度的角度看,现阶段我国的正式制度就存在着不均衡的状况。

(一)正式制度供给

正式制度供给有两种方式: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级阶段,市场主体不健全且相互间博弈的均衡格局还没有形成。所以,市场供给还不能成为正式制度供给的主要方式。实际上,市场供给和政府供给是两种相辅相成的方式。从我国制度变迁的历程上看,政府主导是正式制度供给的主要方式。政府在进行制度改革时,会考虑制度变迁的成本与收益。当制度变迁收益大于制度变迁成本时,才会进行相应改革;当制度变迁收益小于制度变迁成本时,政府就会维持制度现状。具体来说,在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改革中,存在着以下制度供给不足。

1.产权制度。产权制度应该包括所有权制度、经营权制度、处置权制度和收益权制度。产权制度是一组权力束,在清晰的产权界定下,各种权利都被赋予了所有人。我国目前的金融产权改革不到位,没有建立起适应现代经济发展需要的产权制度。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相对完善的金融产权交易所,这给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造成了不小的障碍。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规制部门在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清算中的能力就表现不足。虽然我国有处置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资产管理公司,但其职能仅限于此,并不能自主决定对非银行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处置。此外,由于缺乏必要的产权制度保护,行政力量是推动接管和并购的主要手段,规制部门没有动力也没有力量采用市场化的退出规制手段。

3.法律制度。首先,缺乏直接立法。虽然我国在不断加强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立法方面的工作,但是仍然存在着立法空缺。如《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法》、《非银行金融机构接管条例》、《非银行金融机构破产条例》、《非银行金融机构并购条例》等相关处置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法律法规至今仍未出台。其次,法律内容欠缺。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在内容上和立法结构上都存在着较多的矛盾和冲突。不同法律对同一调整对象的规定甚至截然不同。就法律条文来说,法律义务界定并不清晰,表述较为泛化,规制部门面临着“有法难依”的状况。

3.市场退出制度。市场退出制度包括救助制度和退出制度。救助制度包括风险预警制度、应急处理制度、救助基金制度等。退出制度包括资产清算制度、风险分担制度等。我国现阶段缺乏相应的市场退出制度安排,由于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的特殊性和复杂性,改革目前的退出制度安排是一件较为困难的事情。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安排,政府利用隐担保和软预算约束的方式来代替市场退出制度。从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规制的发展状况来看,隐担保和软预算约束的制度安排不仅没有起到降低风险,维护金融稳定的目的,相反,却造成了道德风险的隐患,使得很多的显性危机转化为隐性危机,加大了金融体系的不稳定性。

4.显性担保制度。我国目前缺乏显性担保制度。而隐担保制度即所谓国家兜底,相关方面没有明确的制度安排。当非银行金融机构出现危机时,通常由国家央行或财政部出面,采用行政手段来保证债权人的利益。

长期以来,我国实行隐担保制度。在非银行金融机构市场退出过程中,往往由人民银行和地方政府承担投资人赔付的责任。事实上,政府承担了最终的担保责任。这种政府的隐含担保不仅给国家财政带来沉重的负担,而且导致央行货币政策目标的扭曲,容易引发通货膨胀。更为严重的是,政府隐性而模糊的担保制度会导致道德风险的发生。由于政府没有明示担保的范围和程度,往往会激励非银行金融机构过度冒险。隐性担保制度也给证券业和保险业埋下了潜在的隐患。

5.软预算约束。软预算约束的形成有两个主体:即预算约束体和支持体(雅诺什?科尔奈等,2002)。在我国,国有企业的支持体通常为政府财政和国有金融机构

。国有非银行金融机构的支持体通常为政府财政和中央银行。由于我国实行隐担保制度,在对非银行金融机构救助过程中,往往由政府买单。政府成为实际的风险承担者。由于救助资金部分来源于财政资金,所以造成了软预算约束状况。软预算约束导致在非银行金融机构风险中性的情况下,非银行金融机构不重视风险管理和资产配置,失去了以经济利益为导向的激励机制,非银行金融机构不用交纳保险费即可获得国家的救助资金。从而使得非银行金融机构热衷于搞风险投资。这种状况在我国经济体制转轨初期较为严重,时至今日这种现象依然存在。

(二)正式制度需求

金融制度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金融制度的形成是市场经济主体在利益驱动下,反复博弈形成的相关安排。在正式制度下,金融制度表现为一种固定的法律形式,市场主体依据这种法律形式来安排自己的活动。市场退出制度是金融制度的一个子集。金融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关系。金融制度的发展会带动市场退出制度的发展,有缺陷的退出制度反过来会制约金融制度的发展。我国的金融制度发展较慢,缺乏必要的金融产权制度和市场退出制度。在自身因素和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下呈现不平衡的发展状况。市场经济是可进可退的自由经济,通过新企业的加入和经营失败企业的退出实现了市场的自我更新和自我循环。到目前为止,我国的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制度需求还是政治需求,而非市场需求。是由外力作用而非内部驱动,是被动变迁而非主动变迁

(三)正式制度非均衡演进

从经济学意义上讲,“非均衡”是一种常态。由于影响制度供求的因素较多,制度均衡是不太可能出现的,即使出现也不可维持。只要制度保持可持续性,在供给和需求力量的作用下,制度变迁就可以实现。但是,我国金融制度格局已经出现了不可持续的状态。由于金融运行中矛盾长期没有得到解决,给整个金融市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影响了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制约了金融市场的有效运行。例如,我国金融机构市场退出制度至今还没有建立起来,在制度“真空”状态下存在着大量不规范的操作方式,给金融市场带来了潜在的风险。如果不打破这种制度僵局,就会影响到整个金融制度的健康发展。

二、非正式制度变迁缓慢

规范的讲,非正式制度是“为人们的相互关系而人为设定的一些制约”(诺斯,1971),诺斯将制度分为三种类型

:正式制度(规则)、非正式制度(规则)和这些制度(规则)的执行机制。非正式制度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无意识形成的,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并构成世代相传的文化的一部分,包括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及意识形态等因素;诺斯(1990)认为

“非正式规则的一个主要作用是去修正、补足或延拓正规规则。”“一种新的非正式规则均衡将在正式规则变迁后逐渐演化,正式规则用于否定和替换现存那些不再适应新演进的谈判结构的非正式规则”。在后来的研究中,诺斯(1997)通过对政治市场与经济市场的比较研究发现,必须更加重视非正式制度,特别是文化深层的影响。具体来说,非正式制度的影响有以下两个方面:

1.中国传统文化观念影响下的心理行为。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比较重视价值信念、伦理规范、道德观念等非正式制度安排。在传统文化方面,“中庸”是普遍被接受的思想。凡事不走极端,处事较为缓和是中国民众的生存智慧,“以和为贵”的思想深入国民的脑海中。民众普遍认为“破产就是砸饭碗”。

因此,中国人不喜欢大风大浪的快速变革,倾向于柔风细雨似的缓慢变革。所以,把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作为社会事件来看而不作为经济事件来看待,就是从这种思想出发的结果。此外,就规制环境而言,导致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产生危机的原因往往不是技术因素,而是人为因素。目前,我国社会信用状况较差,缺乏诚信体系;人们对债权债务关系的观念淡薄,重视人情关系,忽视法律法规的作用等都与这种传统有较为密切的联系。

2.非正式制度变迁造成的时滞。“时滞”是中国改革中较为普遍的现象。从一项改革想法开始酝酿到改革措施逐步落实往往要经历一段时间,有时候往往要耗费较长时间。渐进式改革就仿佛符合这种特点,从认识到接受再到执行就要耗费较长的时间。所以一项制度的好坏往往要通过时间的检验才能有公允的评价。非制度变迁时滞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比如说意识形态。意识形态具有稳定性。一旦人们形成较为固定的意识形态,就很难打破。即便有可能,也会耗费较长的时间。除此之外还有传统观念的影响。虽然我国在国有企业改革、医疗卫生改革、金融体制改革方面作出较大努力,但民众担心的是改革对自己的利益是否会带来影响。我国居民喜欢有中介参与的金融活动,不太接受以信用为手段的融资形式,就是因为传统思想中“有保人更可靠的”心理在发挥作用。因此,传统思想影响和意识形态的稳定性造成非正式制度变迁的实滞效应,导致制度变迁较为缓慢,从而影响了我国非银行金融机构退出规制改革的步伐。在我国以诱致性制度变迁主导的制度变革过程中,非正式制度变迁缓慢已成为制约改革发展的重要因素。

参考文献:

赵德起,林木西.制度效率的“短板理论”[J].中国工业经济,2007,(10):76-79.

道格拉斯

C

诺思.制度、制度变迁与经济绩效[M].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126-127.

盛文军.金融机构退出设计研究――金融监管的视角[J]:金融理论与实践,2008,(3):26-28.

杨洋.转型时期的金融管制――基于制度冲击与信息约束的初步研究[J].甘肃省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3):71-75.

道格拉斯

W

艾伦.再论产权、交易成本和科斯[C].斯蒂文G米德玛,罗君丽,李井奎,茹玉骢,译//科斯经济学――法与经济学和新制度经济学.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7:103.

张旭.金融深化、经济转轨与银行稳定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4:155.

张宝祥.中国金融制度改革的路径依赖[D].长春:吉林大学,2004.

诺斯.制度、制度变迁和经济绩效[M].杭行,译.上海:格致出版社,2008:126-127.

篇3: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生性”意识形态分析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生性”意识形态分析 本文关键词:意识形态,生性,中国,变迁,农村土地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生性”意识形态分析 本文简介: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生性”意识形态分析摘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文化背景以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宗族意识和“均平思想”为主要内容,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成为引导中国农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的“内生性”意识形态引导。下载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制度变迁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生性”意识形态分析 本文内容: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内生性”意识形态分析

摘要: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文化背景以中国古老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宗族意识和“均平思想”为主要内容,这些传统的文化思想成为引导中国农民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的主要内容,成为中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的“内生性”意识形态引导。

下载

关键词:农村土地制度;制度变迁;意识形态

中图分类号:F301.1

文?I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07-00-01

中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的文化背景以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为主,在没有其他文化渗透的情况下,也是几千年来中国农民意识形态形成的主要依据。这种传统的意识文化形态通过几千年来的代际传承与共享,深深植根于中国农民的思想,成为广大中国农民的行为习惯与思维模式形成的决定性因素。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中的家庭意识、宗族观念和均平思想在我国农村土地制度变迁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一、家庭意识

在中国农民的传统观念中,家庭是以血缘与亲情为纽带构建起来的社会核心细胞,是社会结构中最基本的组成单元和最重要的制度。针对家庭对中国农民的重要意义,金耀基先生对家庭在传统中国的意义进行了这样的阐述:“在传统中国,家不只是一个生殖的单元,并且还是一社会的、经济的、教育的、政治的,乃至宗教、娱乐的单元。它是维系整个社会凝结的基本力量。”可以说,家庭对于个人而言,是其最早的教化机构,对于个人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具有及其重要的奠基作用,人自始至终也会在行为举止、言谈中流露着家庭所烙下的“胎记”。可以说,中国人的活动是在一个“延展的、多面的、巨型的家”这样一种家庭之内进行的。在简单的、农业的、交通欠发达的、全国尚处于散落的“小社会”中,家是颇能承担起一般的社会功能的,但是到了一个复杂的、工业的、生产的依赖关系扩大之后的社会中,社会就有可能应运而生。

在中国传统农耕社会中,农业生产技术较低,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落后,农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较差,为了在较为艰难的条件下保证粮食收成,人们一般是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在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生产模式引导下,人们也逐渐习惯于以家族关系和血缘关系来作为处理和解决各种问题的主要思路,形成了中国社会较为完整的家族式伦理道德和价值观念,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核心观念。如果没有其他文化的介入与渗透,家族意识将是中国农村社会乃至整个中国社会的意识观念中的主要内容。中国的文化是一种农耕文化,这种来自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生产的生产方式,使家族观念根深蒂固的在农民的头脑中扎根并传承。

建国以后,虽然人民公社时期农村土地实行集体所有共同经营,但农民对于以家庭为单位进行农业经营的期待并没有因此而消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以家庭承包责任制为核心的农村基本经济制度的确立再一次满足了农民以家庭为单位进行生产的迫切愿望,农民的家族意识再一次从生产方式中得以充分体现和巩固。

二、宗族意识

从某种程度上说,宗族意识是家族意识的放大,宗族意识同家族意识一同构成了中国农民“先存心智构念”的重要部分。宗族组织通过宗族意识相维系,同时,宗族意识又与国家意识有很多相通的地方。中国的不少宗族组织根据儒家伦理来制定维系宗族组织的动作规则,这样,经过儒家伦理改造过的宗族意识往往又在一定程度上为传统国家主流意识形态的输出提供诸多方便。历代皇帝既利用家族又打击家族,以此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几千年来,国家在政权建设中为了节约建设成本,往往会巧妙借用宗族组织的影响以维持国家政令在乡野间的畅达。

在中国封建社会历史上,家庭与宗族在国家社会生活及政治生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20世纪80年代,中国实行的农村家庭承包责任制使家庭的经济功能重新显现,家庭经济再度兴起,新的制度模式又强化了农民的宗族意识。同时,人民公社正式退出,最终导致农村社区的组织真空,宗族意识则正好继续履行维持和保护家族利益的功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变了以往的集体进行生产经营的方式,家庭重新成为农业生产的主要承担者,有血缘联系的宗亲家庭遂成为农户首选的合作对象。

三、均平思想

纵观中国历史,均平思想在土地制度变迁的历史中都有所体现。奴隶社会时期的均平思想,体现在井田制的推行,奴隶主对封地上的农奴实行土地的平均分配,拥有对封地和奴隶的使用和继承权。魏晋南北朝时期,体现在西晋时期出现的占田制和北魏出现的均田制,这两种土地制度都对官员和百姓的田亩数量进行了规定。均田制施行以来,经过不断的完善与修改,在一定程度上保障了小农的利益。唐宋以后的农民起义所追求的除了温饱,更有“均贫富”的理想,太平天国也提出了“凡天下天,天下人同耕”和“无处不均匀”的原则,孙中山先生也提出了“耕者有其田”的主张,这些口号与主张其实都是不同程度的均平思想的体现。

从新中国建国以来的历史来看,均平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也得到了更加充分的体现。从建国之初的第一次土地改革农民土地私有制就以按照人口平均分配土地的方式实现了中国农民几千年来“耕者有其田”的愿望。人民公社制度逐渐瓦解之后,我国普遍建立了家庭承包责任制,以承包的方式再次将土地平均分配给农民家庭进行生产经营。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城镇化水平的提高,部分地区开始通过土地承包所有权流转的方式探索规模经营和股份合作制等农业经营模式,这些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创新其实也是农民在平均承包土地的基础上确保土地收益实现的方式体现,这些新的经营模式都是均平思想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体现。由此可见,均平思想对农民的影响直接影响着农村土地制度的变迁趋势,并通过均平思想的进一步内化推动农民以实际行动去追求公平。

参考文献:

金耀基.从传统到现代[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24.

谢建社.变迁中的农村宗族研究综述[J].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05):25-29.

胡述宝.21世纪初农村宗族势力的走向及政策选择[J].渝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05):76-79.

基金项目:河南省科技厅软科学项目,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项目编号:172400410338);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科规划项目,城镇化进程中河南省农民土地权益保护研究,(项目编号:2017-ZDJH-183)。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