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正透镜焦距测量方法研究--中期报告

正透镜焦距测量方法研究--中期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22 09:51:00

正透镜焦距测量方法研究--中期报告 本文关键词:透镜,焦距,测量方法,报告,研究

正透镜焦距测量方法研究--中期报告 本文简介: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题目:正透镜焦距测量方法研究院(系)光电信息系专业测控技术与仪器班级B120101姓名马权权学号B12010115导师王稳奇2016年3月14日一.设计(论文)进展状况自毕业设计开始进入整体以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已经掌握正透镜焦

正透镜焦距测量方法研究--中期报告 本文内容:

西安工业大学北方信息工程学院

毕业设计(论文)中期报告

题目:正透镜焦距测量方法研究

院(系)

光电信息系

测控技术与仪器

B120101

马权权

B12010115

王稳奇

2016年3月14日

一.设计(论文)进展状况

自毕业设计开始进入整体以来,在老师的悉心指导和自己的刻苦钻研下,已经掌握正透镜焦距测量的方法,并且进一步了解在设计当中应该注意的一些重要问题,例如:用物像法、自准直法测量等。

通过多次翻阅有关资料和实际做实验可知,用物像法、自准直法可得焦距f。

现在已完成物像法、自准直法测量焦距的研究,光路图如下:

自准直法

仪器条件记录:

导轨标尺:

Δ:0.5mm

【因是一般性米尺,取最小分度值的1/2】

分度值:

1mm

【最小分度值】

读数误差:

0.5mm【因读数标线与米尺未紧贴,故视差较大,且照明条件较差,仅能分辨到最小分度值的1/2】

〖数据表格〗

正透镜焦距的测量

(1)

物像距法

物距(mm)

229.8

234.8

240.3

244.8

249.8

像距(mm)

434.9

404.7

397.9

405.4

375.2

(2)自准直法

次数

1

2

3

4

5

平均

物屏位置A1(mm)

1280.1

1285.6

1290.2

1295.2

1300.4

透镜位置B2(mm)

1128.5

1133.4

1139.9

1145.1

1150.6

(mm)

151.6

152.2

150.3

150.1

149.8

150.8

【数据处理及结果】

1.

正透镜焦距的测量

(1)

物象距法

由得:

所以

(2)

自准直法

所以

2.

存在问题及解决措施

a.目前课题设计到现在为止,还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1.在用物像法测量中,难以找到清晰的像

2.在自准直法测量中,所成像位于物方偏下方,难以看清

3.关于用放大率法测焦距的实验正在进行,且记录数据并处理

b.解决措施:

1.将白炽灯换为LED节能灯

2.通过对物、正透镜、平面镜进行共轴调节

3.利用数学知识,将有关焦距的公式进行整合并计算出焦距

三.后期工作安排

第八周前

完成放大率法测量焦距的实验,并记录数据及处理。

第九周到第十二周

放大率法测量正透镜焦距的研究实验完毕,进行实验数据处理。

第十二周到第十四周

撰写毕业论文、成果验收、最终答辩。

指导教师签字:*年*月*日

注:1.

正文:宋体小四号字,行距22磅。

2.

开题报告由各系集中归档保存。

篇2:机械综合实验与创新设计-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搭接综合实验-中期报告

机械综合实验与创新设计-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搭接综合实验-中期报告 本文关键词:实验,机械,组合,综合,创意

机械综合实验与创新设计-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搭接综合实验-中期报告 本文简介: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搭接综合实验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搭接综合实验中期报告学院:机械工程学院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卓越)班级:年05月15日目录第一章计划进展-2-1.1前期计划概况-2-1.2计划进展状况-3-第二章V带传动系统-4-2.1平面布置简图-4-2.2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机械综合实验与创新设计-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搭接综合实验-中期报告 本文内容:

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搭接综合实验

机械传动系统创意组合搭接综合实验

中期报告

院:

机械工程学院

业:

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卓越)

级:

年05月15日

目录

第一章

计划进展-

2

-

1.1

前期计划概况-

2

-

1.2计划进展状况-

3

-

第二章

V带传动系统-

4

-

2.1平面布置简图-

4

-

2.2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5

-

2.3

V带传动系统的搭接-

5

-

2.3.1

电动机安装与校准-

5

-

2.3.2

键连接的安装-

5

-

2.3.3

V带传动系统的安装-

5

-

2.3.4制动器的安装-

6

-

2.4

V带传动系统的测量实验-

6

-

2.4.1

实验一:不同转速下带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噪声以及径向轴向跳动。-

6

-

2.4.2

实验二:带轮不重合误差对电机的影响-

8

-

2.4.3

实验三:不同制动力下电机转速与功率变化实验分析-

9

-

第三章

齿轮传动系统-

11

-

3.1平面布置简图-

11

-

3.2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12

-

3.3

齿轮传动系统的搭接-

12

-

3.4

齿轮传动系统的测量实验-

12

-

3.4.1

实验一:齿轮传动系统电机功率随制动载荷的变化实验-

13

-

3.4.2

实验二:齿轮传动系统齿侧间隙测量。-

14

-

第四章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16

-

第五章

后期工作计划-

17

-

5.1

后期工作内容-

17

-

5.2

工作计划-

17

-

参考文献-

18

-

第一章

计划进展

1.1

前期计划概况

1)

认识机械传动系统搭接综合实验台基本机械部件,清点数目。

2)

了解电动机控制箱安全开关的锁定/解锁方法。

3)利用水平仪测量平面的水平度。

4)电动机安装与校准。

①用接触式转速表测量电动机转速。

②计算电机功率。

③用百分表测轴向跳动及径向跳动。

④用水平仪保证电机轴平行。

5)键连接的安装。

①认识键连接的基本几何参数、形状公差。

②根据键的几何参数和形状公差利用键坯制造符合要求的键。

6)V带传动装置装配和校准。

①计算带轮传动比。

②计算V带传动系统功率。

③计算和测量带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及力矩。

④确定带张力,调整带的张紧度。

⑤读弹簧秤读数。

⑥用噪声仪测V带传动系统噪声,并分析原因。

⑦测V带偏移量,并分析其产生的后果。

7)轴承安装与校准。

8)直齿圆柱齿轮安装与校准。

①计算齿轮传动比。

②计算齿轮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及力矩。

③测量齿侧间隙。

④调整齿侧间隙到规定值。

⑤通过噪声确认齿轮合格件和非合格件。

9)联轴器安装与校准。

使用直角尺和塞尺对相连的两轴进行校准。

10)传动装置装配与校准。

①计算链传动传动比、链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及力矩。

②安装与校准滚子链传动系统。

③确定链垂直度的允许值。

④测量、调整链的垂度。

11)带式制动器安装与校准。

①安装带式制动器。

②测量制动器力矩。

③调整制动器卷筒,改变负载。

1.2计划进展状况

1)通过前期的查阅论文和参考指导书对JCY-C创意组合传动系统搭接综合实验台的结构特点和使用有了初步的认识。理论联系实际,在实验室中安装且校准了电动机、安装并校准了V带,对V带传动系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安装带式制动器。

2)使用测速仪测量了电动机轴的转速和从动轴的转速,并记录下来。

3)测量了制动器在不同载荷时电动机的输入电流,记录了电流值,计算电机功率,加大制动带载荷并将数据统计成表格。

4)计算了带轮功率、传动比,计算了带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和力矩。

5)测量V带偏移量,并分析了其产生的后果和改善的措施。

6)测量了V带传动系统的噪声,并分析产生噪声的原因及改善的措施。

7)测量了V带传动系统轴向跳动和径向跳动,并分析其产生的后果和改善的措施。

总结来说,中期实验只完成了前期计划的一部分,结果不尽人意。初始的计划是直接搭接一个由电机-带-齿轮-链-负载组成的完整的传动系统,然后分析由V带传动和齿轮传动的一些性能和误差带来的影响,但是我们试验了若干次也没有在实验台上找到适合的位置能保证上述所有传动系统都准确牢固地固定在实验台上。由于实验室的联轴器太过久远,造成的误差巨大,无法精确测量一下参数,无法使用,所以联轴器最终也决定放弃,最后搭接了带传动系统。

第二章

V带传动系统

2.1平面布置简图

平面布置简图如图2-1,实验搭接如图2-2.

图2-1

平面布置简图

图2-2

实验搭接图

2.2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单相电容运转电动机的主要参数如表2-1

表2-1

电机参数: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W

满载转速/rpm

额定电压/V

防护等级

YcJT0-250/4

250

1300

220

IP44

2.3

V带传动系统的搭接

2.3.1

电动机安装与校准

1)针对我们小组打算搭接的传动系统,对其进行一个整体的布置和大体尺寸预测,在实验台上找到合适的位置进行安装。

2)从储存抽屉单元找到六角头螺钉、调整垫圈、锁紧垫圈和螺母各四个。

3)将常转速电动机安装在先前找到的实验台位置。

4)确定实验台表面、电动机装配基座底部和支撑板清洁和没有毛刺。

5)用装配螺钉、螺母和垫圈将电动机安装到工作表面。用尺子将电动机与工作表面边对准,调整电动机,使得它的两个脚到工作台表面的边距离相等。

6)固定电动机:选择两个扳手按顺序进行预紧。

7)将水平仪放置在电动机轴光滑表面上,观察气泡的位置。拧松四个螺钉,在电动机的两只脚下填入垫片直到气泡处于中心位置。

2.3.2

键连接的安装

1)根据轴上槽和轮毂上的尺寸,利用键坯制作符合要求的键。

2)利用键连接将轮毂安装在轴上。

2.3.3

V带传动系统的安装

1)从上带驱动板找到两个带轮,使用内六角扳手拧出调整螺钉,使得其不扩展到轴孔中。

2)清洁轴上键槽和带轮轮毂键槽,将选择的方键滑入轴上键槽中,检查是否配合;将键从轴上键槽滑出,滑入带轮轮毂的键槽中,检查是否配合;将键从带轮轮毂中滑出,滑入轴上。

3)将带轮轮毂滑入轴上,拧紧调整螺钉,拉动带轮检查是否装紧,重复此类动作安装好从动轮,装配好。

4)将直角尺放置在从动轮表面与之平齐,直到主动轮表面也与直尺平齐,来保障两轮平齐。

5)拧松电动机底座上的螺钉,移动电动机底座,拧紧装配螺钉,重新检查带轮是否对齐。

6)找到计算的带轮,在完成对准检查后,拧松电动机的锁定螺钉,使得电动机可以在底座上移动,拧紧锁定螺钉并且重新检查带轮是否对准。

7)稍微拧松电动机的防松螺母,使用扳手旋转可调底座上的调节螺母,重新拧紧防松螺母,直到张紧正确。

2.3.4制动器的安装

1)找到上面有两个螺孔的制动卷筒毂,用内六角扳手拧松顶上的两个螺钉,使得卷筒的两部分能适当分离,清洁键槽。

2)找到配合的方键,滑入电机轴上的键槽,然后从电机轴上移走将之放置在制动卷筒的键槽内,然后再次取出放置在电机轴键槽内。

3)将制动器卷筒滑入电机轴。,固定卷筒上的螺钉。

2.4

V带传动系统的测量实验

2.4.1

实验一:不同转速下带传动系统的传动比、噪声以及径向轴向跳动。

1)实验步骤

①组装带传动机构,对机构进行调整。

②试运行系统,查看安装是否合理、可行。

③调整制动器对系统施加适当载荷(测力计读数1.5N),将电机转速调到1200rpm,测大带轮转速,记录此时电机的电流,电压。

④改变电机转速,重复步骤3,记录并填写表2-3。

⑤分析V带传动。打开电动机,使用测速仪测量电动机轴的转速和从动轴的转速,并记录下来。测量制动器在不同载荷时电动机的输入电流,改变电动机的转速,记录电流值;加大制动带载荷,将读数记录表2-3中。比较带传动电流读数和电动机轴直接与制动器相连时电流读数,实验测试如图2-3.

⑥切断电机电源,拆除并整理实验设备。

表2-3:

主动轮转

速/rpm

从动轮转

速/rpm

传动比

噪声/dB

轴向跳动/mm

径向跳动/mm

1205

640

1.883

79

0.2

0.1

1170

627

1.886

74

0.2

0.1

840

445

1.888

71

0.2

0.1

750

397

1.889

68

0.2

0.1

616

313

1.968

67

0.2

0.1

表2-4

序号

电流/A

弹簧秤读数/N

扭矩/(Nm)

转速/(rpm)

负载

1

1.1

2

0.308

1306

2

1.12

2.2

0.3388

1304

3

1.15

2.5

0.385

1301

图2-3

实验一测试图

2)实验结论

①由此表得出,电机转速越大,噪声就越大。

②径向跳动和轴向跳动与电动机转速无关。

③随着电动机转速增大,传动比减小,带的滑动变得更加厉害。

3)噪声分析

由于我们采用基座装配电机,电机易于调整,但使系统的刚性降低,与不使用基座相比系统的噪声升高约10dB。

4)解决方案

增加系统刚性,减少振动源,适当减少带轮张紧力。

2.4.2

实验二:带轮不重合误差对电机的影响

1)实验步骤

①安装电机,大小带轮。

②电机的调平,带轮轴的调平。

③调整大带轮位置使两带轮完全正对,打开电机,把输出电流调到2A,测该电流下电机的转速与系统的噪声。

④调整大带轮位置使两带轮偏移1mm,启动电机,把输入电流调到2A,测该电流下电机的转速与系统的噪声。

⑤重复步骤4并记录实验数据,填写表2-5。

⑥切断电机电源,拆除实验设备并整理,实验二测试图如图2-4。

注意:实验在电机低速高电流下进行,电机绕组会产生很大的热量,要时刻关注电机温度变化,不能长时间运行。

表2-5

偏移量(mm)

0

1

2

3

相同电流(2A)下转速(rpm)

599

592

566

445

电压(V)

220

220

220

220

电机扭矩(Nm)

7.0

7.1

7.4

9.4

噪声(dB)

65.2

67.5

65.2

65.3

图2-4

实验二测试图

2)实验结论

①由表2-5可知,随着偏移量增大,电机力矩急剧升高,通过手的感测,电机温度急剧升高。

②由于电机本身噪声高,因而带轮偏移量与噪声大小并不能看出明显的关系。

3)解决方案

由本实验可知机构安装偏心对机构会产生严重的影响,而且这种不利影响会随偏心的增加急剧增长。因此对机构装配及安装时,安装精度对系统的使用性能有很大的影响。因此,在安装时候需要保证安装精度,防止带轮偏移。

2.4.3

实验三:不同制动力下电机转速与功率变化实验分析

1)实验步骤

①安装电机,大小带轮。

②电机的调平,带轮轴的调平。

③安装带式制动器,并在带式制动器上安装弹簧测力计。

④分别在空载下,弹簧测力计读数为1N、2N体制到10N情况下,分别测试电机转速并记录电机电压电流,填写表2-6。

⑤切断电机电源,拆除实验设备并整理,实验三测试图如图2-5。

表2-6:

实验序号

制动力/N

电机转速/rpm

电流/A

电压/V

功率/W

1

0

1200

1.200

230

276

2

1

1196

1.25

230

288

3

2

1198

1.30

230

299

4

3

1195

1.35

230

311

5

4

1195

1.40

230

322

6

5

1196

1.45

230

334

7

6

1194

1.50

230

345

8

7

1195

1.60

230

368

9

8

1195

1.65

230

380

10

9

1194

1.70

230

391

11

10

1196

1.80

230

414

2)实验结论

由表2-6可知,随着制动力(力矩)的增大,电动机转速基本不变,电流增大,电动机功率增大。电机功率的改变主要体现在电流的变化,即电机输出功率与电流成正比。因此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电机不能长时间过载运行,因为会产生大量的热,易使电机烧毁。

图2-5

实验三测试图

第三章

齿轮传动系统

3.1平面布置简图

平面布置简图如图3-1

图3-1

齿轮传动平面布置简图

图3-2

齿轮传动搭接图

3.2电动机的主要参数

电动机的主要参数如表3-1

表3-1

电机参数:

电动机型号

额定功率/W

满载转速/(r/min)

额定电压/V

电流/A

90YYJ-60

60

1350/1700

220

0.54

3.3

齿轮传动系统的搭接

按照平面布置见图,并按照带传动装配步骤将齿轮传动系统进行装配。

3.4

齿轮传动系统的测量实验

3.4.1

实验一:齿轮传动系统电机功率随制动载荷的变化实验

1)实验步骤

①装配单级齿轮传动系统,齿轮模数m=1.5,大带轮齿数80,小齿轮齿数24。

②启动电机检验安装装配是否合格。

③旋转制动器螺栓使带与轴完全脱离,启动电机,将电机转速调至200rpm,记录电机的电压、电流。

④施加制动力,用测速仪测试电机转速,观察记录电机输入电流与电压。

⑤改变制动力,重复步骤4,记录并填写表格3-2。

⑥切断电机电源,拆除系统并整理,实验过程图如图3-3。

表3-2

实验序号

制动力/N

转速/rpm

电流/A

电压/V

功率/W

1

0

203

0.60

230

138

2

1

201

0.60

230

138

3

2

203

0.60

230

138

4

3

206

0.60

230

138

5

4

203

0.61

230

140.3

6

5

202

0.62

230

142.6

7

6

202

0.63

230

144.9

8

7

200

0.65

230

149.5

9

8

201

0.65

230

149.5

10

9

198

0.66

230

151.8

11

10

201

0.70

230

161

图3-3

实验一测试图

2)实验结论

由表3-2可知,随着制动力的增大,电机电流一开始不变化,但是当制动力大于4N时,电流逐渐增大,电压始终保持不变,功率逐渐增大,这和带传动实验结论相似但不完全一致。

3.4.2

实验二:齿轮传动系统齿侧间隙测量。

1)实验步骤

①装配单级齿轮传动系统,齿轮模数m=1.5,大带轮齿数80,小齿轮齿数24。

②安装带磁性底座的刻度指示器,使得其探针接触从动齿轮的齿且与齿成90°角,调整探针稍微回缩但是仍然与齿轮接触,用手握住主动轴使其不能动,用手朝一个方向旋转从动轴直到从动齿轮的轮齿与主齿轮的轮齿接触,记录刻度表读数;

③用手朝另一方向旋转从动齿轮直到从动齿轮的轮齿与主动齿轮的轮齿的另一侧接触,记录刻度表读数;

④通过两个读数相减计算齿隙,即齿隙=读数1-读数2。

⑤将齿轮旋转60°,重复②③④步骤,并将齿侧间隙记录在表3-3中。

⑥重新装配模数m=2,齿数分别为48,24的另一对齿轮,重复上述步骤,将数据记录在表3-4中,实验测试图如图3-4。

表3-3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平均值

侧隙/mm

0.020

0.010

0.020

0.010

0.005

0.001

0.011

表3-4

实验序号

1

2

3

4

5

6

平均值

侧隙/mm

0.030

0.010

0.022

0.020

0.015

0.011

0.018

2)实验结论

齿侧间隙随着模数增大而增大。

图3-5

实验二测试图

第四章

实验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与解决方案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主要遇到了以下困难。

1)电机的装配位置,如果电机沿实验台方向安装,其余的装置易于安装,但是工作台上的定位孔有限,如果横向安装,孔系多,易于安装,但是其余装置布局困难。

解决方案:采用纵向安装,经过不断的摆放与实验,我们在工作台的一角找到了最佳安装位置,既便于带传动的安放,又方便齿轮系统的布局。

2)安装轴承时两轴承的的同轴度难以保持。

解决方案:

先用一根轴穿过两个轴承,用螺栓对轴承预固定(不施加或施加较小的力),使用调整垫片对轴承的位置进行调整,并不断用水平仪进行测量。

3)电机主轴转速测量时,由于采用接触式测量仪,主轴中心难以确定,致使测量时测速不准或测量仪被甩飞。

解决方案:将测速仪的测速头与轴相切接触,根据测速头的直径与电机主轴的直径比折算电机的实际速度。

4)由于系统存在震动,导致电流读数会左右摆动,读数困难。

解决方案:使电机连续运行一段时间再读数。

第五章

后期工作计划

5.1

后期工作内容

1)计算齿轮传动比和齿轮传动系统中轴的转速。

2)通过噪声的测量区别齿轮合格件与非合格件,并分析非合格件对传动系统造成的影响。

3)搭接V带和齿轮结合的传动系统。

4)测量制动器在不同载荷时电动机的输入电流,加大制动载荷,记录数据。

5)分析齿侧间隙对整个传动系统的影响。

6)分别画出V带传动系统和齿轮传动系统装配图。

5.2

工作计划

时间

工作计划

第十二周

搭接齿轮传动和带传动结合的传动系统

第十三周

1)设计传动系统,绘制完整的机械系统装配图

2)编写装配工艺,完成系统装配和调整,实现设计图样的技术要求

第十四周

编写技术总结报告、产品说明书。

第十五周

整理文档,小组讨论总结,消化吸收这次的项目并制作答辩PPT。

第十六周

完善检查最后材料,准备答辩,结题。

参考文献

[1]

葛培琪,毕文波,朱振杰

机械综合实验与创新设计[M].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16.

[2]

郑文纬,吴克坚

机械原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

[3]

邱宣怀

机械设计.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7

[4]

黄珊秋

机械设计课程设计.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9

[5]

廖希亮,吴凤芳,刘素萍

机械制图.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1.6

[6]

甘永立

几何量公差与检测.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11

-

18

-

篇3: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关键词:小学数学,课题,概念,策略,规划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简介: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课题批准号2015DZYB062课题名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课题负责人李霞所在单位宁津县时集镇中心小学填表日期2017-03-14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2017年2月制表中期检查活动提示: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教育科学规划课题中期报告 本文内容:

课题批准号

2015DZYB062

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

课题负责人

宁津县时集镇中心小学

2017-03-14

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17年2月

制表

中期检查活动提示:

中期检查活动主要是分析已取得的研究成果,研讨课题研究的可持续性,重点是反思、归纳、深化、细化。

中期检查活动建议由市级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集中组织,或由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负责组织实施,并尽可能向社会开放。

一、中期检查活动简况:检查时间、地点、评议专家(课题组外专家,专家应不少于2人)、参与人员等。

2017年3月14日,由时集镇中心小学李霞主持的德州市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5年度课题《小学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研究》中期论证研讨活动在时集镇中心小学多媒体教室举行,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此次活动。

出席本次论证会的有宁津县教研室主任李宝胜主任、县教科所所长方华、刘玉生等领导、专家以及时集镇教研室全体成员。

二、中期报告要点:研究工作主要进展、阶段性成果、主要创新点、存在问题、重要变更、下一步计划、可预期成果等,限4000字左右,(可加页)。

研究工作主要进展:

1.加强组织建设,科学开展课研究工作。

我们所承担的课题,旨在真正落实“以人为本”,科学施教,总结提高数学概念教学的有效策略,探索科学高效的概念教学模式及方法,真正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所以,在思想上,我们高度重视。首先,我们认真总结以往在承担省、市级课题研究工作中所取得的经验,努力发扬科学的研究精神,比如科学攻关精神、大胆实践精神、努力探讨与广泛交流精神等等。在此基础上,我们积极争取学校教务处,尤其是教科室的大力支持,成立了由一名教导处主任和一名教研员直接领导课题研究的领导小组,直接带动课题的研究工作。其次,按照研究计划按时开展研究工作。我们把双周的周二下午作为课题研究与讨论交流的专门时间,并且坚持雷打不动。在每次的交流会上,首先由课题组长汇报两周来的具体工作,一般是各种数据收集与分类整理情况、理论应用过程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老师们的困惑等,然后课题组长组织课题组成员进行广泛而深入的讨论与交流,同时做好详细的记录。为了确保研究工作的科学性、有效性,课题组长与实验教师一起搜集国内外相关的研究成果,并进行深入而具体的交流,每月底还要组织大家一起学习本课题研究过程中所需要的理论。总之,本课题自着手研究以来,开展讨论与交流10余次,听取教育局、镇教办领导宏观指导2次。

2.在实验中,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学习相关理论。

尽管本课题属于应用研究,而且重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切实可行的方法,但是,我们从课题研究的一开始就从没有放松过理论的学习,因为我们深知没有科学理论指导的实践是盲目的,一定不能取得理想的成绩。在理论学习上,我们坚持三个基本原则:优先学习本课题的基础理论,优先学习《数学新课程标准》,优先学习《小学数学导入十法》。时至今日,我们已经系统而扎实地学习了建构主义理论、研究性学习理论、合作性学习理论、主体性学习理论,以及新的课程标准、现代数学教学法,所有课题研究人员的人均累计学时已经40小时。深入而具体的理论学习,保证了本课题科学的研究方向,进而使本课题的研究工作有条不紊,阶段性成果显著,尤其是促进了数学导入方法的深入改革,从而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益做出一定的贡献。

3.搜集、整理、分类相关数据与资料。课题组共搜集、整理与导入教学相关的论文30篇,教学案例67个,课件19个。实验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汇报课、比武课12人次,举办导入方法讲座3

场,趣味数学活动1场。

4、健全管理制度。课题申报后就纳入学校教科研计划中,定期接受上级的检查、评估和指导,受学校直接管理。课题研究方案确定后,制定了课题研究制度,如:每学期要制定具体的短期研究计划,使研究更有针对性;定期召开课题研究会议,交流研究现状、研究成果及研究困惑与困难,及时调整研究方向或内容;建立了理论学习制度,采取集中学习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形式,及时写下学习心得及教学反思等等。

阶段性成果:

1.总结出几种典型的导入方法,如:(1)问题导入法(2)实物或教具演示法(3)故事导入法。(4)激趣导入法等。

2.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明确了学习目标,缩小了学生间的成绩差异。

3.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课题研究有效地提高了教师的素质,转变了教学观念,业务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并且认识到导入环节必须与其他环节紧密联系,互相呼应,才能发挥更大效果。

主要创新点:

提出了“雁领式”教学研究:我们学校形成了四级梯队:富有朝气的青年教师,富有实践的教学能手,富有创新的优秀教师,富有经验的特级教师。我们利用身边的教育梯队资源,省特级教师、省级优秀教师、教学能手的引导作用,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

我们成立了七彩阳光名师工作室,为教师量身定做适合教师发展的途径和方法。

存在的问题:

1.繁重的事务,课务,使少数教师不能有更充足的精力投身到教育教学研究之中,给研究工作的深入带来困难,不善于书面积累素材,平时资料的搜集与整理不足。

2.课题研究不能体系化,使得课题研究的进展情况不如预期。

3.课题研究缺乏创新或急于标新立异,使得课题研究效果不很明显。

下一步计划:

1.继续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及时收集课题研究资料,积累教育资源,总结研究成果。

2.定期举办课题研究交流、展示活动,发挥课题研究的示范辐射作用,以促进我校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

3.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通过学习、实践、质疑、探讨,不断地分析总结教学中的经验,不断提高课题研究能力。

4.继续将课题研究与教学研究活动、校本培训结合起来,多种渠道开展有效活动,以活动支撑和服务于课题研究。每次活动都要求围绕专题开展一次理论学习,并要求教师积极撰写教学论文、案例分析和教学反思,踊跃投稿,让教师在研究中实践,在实践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

可预期成果:

1.完成“概念教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原因的调查报告

(2015.12)

2.通过案例研究,提出有效开展“概念教学”的策略、设计原则。(2016.6)

3.组织撰写出相关的具有指导意义的论文,提供给全校数学教师参考使用。(2016.12)

4.探索出有效开展“概念教学”的课堂教学模式。(2017.6)

课题负责人签名

李霞

2017年3月14日

三、主要阶段性成果及影响:成果名称、成果形式、完成或发表时间、成果影响等,限2000字左右,(可加页)。

(一)成果名称:“概念教学”的教学现状及其原因的调查报告

成果形式:调查报告

完成时间:2015年12月

成果影响:

通过调查,老师们普遍认识到教师在概念教学中和学生在概念学习中存在的问题,通过研讨决定小学数学概念教学应从以下几方面加强:

1.概念的引入讲述宜直观形象

针对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弱,对数学语言描述的概念理解较为困难,我们在教学中应该多用形象的描述,或借助信息技术制作直观形象的课件创设有趣的问题情境等,努力让孩子们理解所学概念。

2.概念的学习宜多感官参与

在进行概念教学生,让孩子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平面的书本知识变得多维、立体,让孩子们的感觉和思维同步,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还将信息技术与概念教学进行科学合理的整合,使枯燥的概念变得丰满,变得多彩,孩子们学习概念的过程也变得积极、主动。

3.概念的练习宜生动有趣

游戏、活动是孩子们的最爱,我们把游戏引入数学课堂,让他们在游戏活动中获取知识,提高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概念的拓展宜实在有效

在数学概念的教学中,我们设计了一些孩子能力所能致的小研究活动,让孩子对抽象的数学概念得到进一步体验、内化,得到了课堂教学所不能抵达的效果。

(二)成果名称:有效开展“概念教学”的策略、设计原则

成果形式:论文

完成时间:2016年6月

成果影响:

有了这一理论的支撑,课题组成员的整体水平有所提高,都得到了升华,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于晓娜、白玲玲论文和说课稿都分别得到了县一、二等奖。这一成果在全镇课题经验交流会上推广,得到全镇教师的好评。

(三)成果名称:小学数学概念教学论文集

成果形式:论文集

完成时间:2016年12月

成果影响:

通过组织课题组教师撰写有关概念教学的论文,提高了教师们的科研反思能力,总结提升的能力,把自己在课题研究当中的好的经验总结提炼出来,提供给全校数学教师参考使用。其中有多篇论文在先论文比赛中获奖。

四、专家评估要点:侧重于过程性评估,检查前期课题研究计划落实情况,进行可持续性评估,调整研究计划建议等,限800字左右,(可加页)。

评议专家组签名*年*月*日

五、重要变更:侧重说明对照课题申请书、开题报告和专家意见所作的研究计划调整,限800字左右(可加页)。

课题负责人签名*年*月*日

六、所在单位科研管理部门意见

科研管理部门盖章*年*月*日

七、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意见

市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盖章*年*月*日

请各单位依据《德州市教育科学规划课题暂行管理办法》有关规定,按时做好课题中期检查的组织、管理、实施以及资料报送工作。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