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万宽局长安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万宽局长安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发布时间:2021-10-14 09:21:58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万宽局长在安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关键词: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安徽,工作会议上,标准化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万宽局长在安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简介: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万宽局长在安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张万宽(2009年6月23日)尊敬的文海英副省长,张健伟副主任,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十一五”以来我省标准化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万宽局长在安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本文内容:

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张万宽局长在安徽标准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

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张万宽

(2009年6月23日)

尊敬的文海英副省长,张健伟副主任,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总结“十一五”以来我省标准化工作,研究部署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任务,交流经验,表彰先进,进一步推动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更好地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省政府和国家标准委对这次会议非常重视,文海英副省长和张健伟副主任亲临会议并将作重要讲话,这既是对全省标准化工作的充分肯定,也是对标准化战线广大工作者的鼓舞,为我们做好下一步标准化工作增强了信心和力量。我们一定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并在今后工作中认真抓好落实。

下面,我向大会报告工作。

一、服务发展大局,“十一五”以来标准化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我省标准化工作在各级党委、政府和国家标准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各有关部门和广大企业的积极支持和参与配合下,全省标准化工作人员认真履行标准化法律法规赋予的各项职能,在服务经济、促进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农业标准化、工业标准化、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水平全面提升,为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以贯彻落实省部《合作备忘录》为平台,农业标准化工作实现新跨越

2004年10月,省政府与国家质检总局签订了《加强农业标准化,推进农业产业化,共同促进安徽省主导农产品出口工作备忘录》。国家标准委将我省确定为农业标准化综合示范重点推进省,省政府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业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推进农业标准化、促进安徽省农产品出口工作方案》,全力推动《合作备忘录》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省农委、省科技厅、省商务厅、省质监局、检验检疫局等部门密切协作,联合开展标准化农产品基地建设、农业标准化研究与集成科技项目、重点联系农产品出口企业等工作,推动我省农产品出口实现连续翻番,从2005年的约2亿美元增加到目前的8亿多美元。同时我们还与其它省市加强了合作互认,2005年12月我省质监局、农委与上海市质监局、农委共同签定了《皖沪食用农产品互认协议》,对我省23家检测机构、100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行互认。据抽样调查,我省食用农产品在上海的市场占有率同比提高了25%以上。此后,《长三角苏浙皖赣沪质监合作互认行动纲领》、《中部六省质监合作互认行动纲领》陆续签订,实现了我省农产品在上述地区无障碍流通。实践表明,我省通过农业标准化带动农业产业化、促进农业现代化的路子越走越宽广,成效越来越明显。

在推进农业标准化工作中,我们重点加强了农业标准体系和示范推广体系建设。围绕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水果、蔬菜、优质粮、优质油、畜牧、水产、茶叶、棉花、中草药、茧丝绸)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制定了以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准为主体的生产加工标准和技术规范。截至目前全省共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710项,基本形成配套齐全的地方农业标准体系。在国家标准委的直接关心下,我省承担了《我国主要农产品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分析研究》、《食品中抗生素残留的检测评估、危害分析和防范措施研究》、《安徽省茶叶入世应对研究》等11项国家标准科研项目,主持了《国家农业标准化示范区信息平台》项目建设,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应用。在实际工作中,各级质监部门着力抓好100个国家级、73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示范带动效应逐步显现;省农委会同有关部门创建130个省级农产品标准化基地,累计带动农户75万户,户均增收4000元左右。休宁县国家级有机茶标准化示范区以4家龙头企业为主导,形成了“公司联协会,协会联农户,农户建基地和龙头企业贸工农一体化,产供销一条龙”的发展模式,茶农年增加总收入300万元以上,实现20多个村2000多家农户脱贫,中央电视台为此专门制作专题片进行宣传。目前休宁县有机茶园面积达1050公顷,已成为全国最大的有机茶和绿茶加工基地。

(二)以大力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为抓手,工业标准化工作跃上新台阶

2008年初,省政府印发了《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

在全省范围内大力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并将技术标准研制纳入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优惠政策,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方面的重要支撑作用。全省17个市先后出台贯彻意见,合肥、马鞍山、淮南、蚌埠、铜陵、阜阳、六安、安庆、亳州、滁州等市还配套出台奖补激励措施。省质监局与省经信委联合部署在大中型企业开展工业标准化工作,全省工业企业全部实现消灭无标生产,标准提升行动有序开展。截至目前,全省共有188家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特别是铜陵有色集团公司成为我省首家4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这在全国开创了集团式创建的先例,为国有大型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创建工作积累了宝贵经验。为进一步提升我省企业产品质量水平,我们还积极引导企业直接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制定《安徽省企业产品采用国际标准认可管理办法》,突出了涉及安全、人身健康和进出口贸易等重点领域的企业采标工作,主动帮助企业选取、收集国际标准文件,指导企业直接采用国际标准。截至目前,共帮助我省企业获得采标标志证书1232张,主要工业产品采标率达到60%以上,覆盖了机械、冶金等10多个主导行业,增强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

近年来,我省累计248项国家标准制修订项目被国家标准委正式立项,其中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主导制定的《谷物冷却机》、参与制定的《在用含缺陷压力容器安全评定》等2项国家标准,获得首届“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一等奖,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合肥乐凯胶片股份有限公司等6家企业主导或参与制定的10项国家标准获得“中国标准创新贡献奖”二、三等奖。全省目前共拥有19个国家级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22个省级专业标准化委员会。今年5月,经国际标准化组织中央秘书处和国家标准委批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冷压缩机测试和评定分技术委员会(ISO/TC86/SC4)秘书处设在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这是我省首次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200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ISO)茶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确定由安徽农业大学起草制定特种茶国际标准,这是我省首次主导制定国际标准。

(三)以黄山创建国家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为契机,服务标准化工作取得新突破

发展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服务业在三产中的比重,一直是我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在国家标准委的关心重视和大力支持下,黄山市被批准为全国首个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这为我省加快服务业发展找到了一个很好的突破口。在近3年的试点期间,黄山市政府印发《关于加快推进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的意见》和《黄山市旅游服务标准化工作三年实施意见》,省质监局和黄山市政府签订了《加强服务标准化,推进旅游国际化,合作促进黄山旅游业又好又快发展备忘录》,制定了25项旅游服务业地方标准,组织了81家省(市)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积极构建标准体系,以标准化带动城市化的格局基本形成,黄山风景区的管理在全国首屈一指,黄山市的形象得到进一步提升。今年4月,黄山市顺利通过了国家标准委组织的服务标准化试点城市中期评估。

为进一步推广黄山市服务标准化经验,推动全省服务标准化工作深入开展,2008年9月,经省政府同意,省质监局会同省发改委、民政厅、商务厅、体育局、旅游局等5家单位联合召开全省第一次服务标准化试点工作推进大会,确定全省首批100家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明确了试点目标和任务,其中合肥市行政服务中心、徽商金属物流公司等9家单位被国家标准委确立为全国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总数在全国居于第3位。目前各项工作进展顺利,全省服务标准化工作迈出了实质性步伐。

二、认清当前形势,准确把握我省标准化工作现状

随着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市场扩张已经不单纯是产品的扩张,而是日益演变成技术标准的扩张,“技术专利化,专利标准化,标准全球化”的潮流势不可挡,标准已经成为国家之间经济竞争最强有力的武器。从某种意义上说,得标准者得天下,谁掌握了标准,谁就掌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谁就占领了发展的制高点。发达国家争夺国际标准的起草权、参与权和领导权的白热化程度,丝毫不亚于商品市场。标准的控制与反控制,实质上已经成为新的国家主权之争。

进入新世纪,我国政府为应对加入WTO之后更加激烈的竞争格局,认真吸取无数次的国际贸易受阻和专利标准受制于人的惨痛教训,把技术标准战略与人才战略、专利战略一起作为“三大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并将技术标准列为国家12个重点专项之一强力推进。中国将不再满足于以低成本为他人制造产品,而要谋求扮演更多的标准制定者角色。党中央、国务院对标准化工作高度重视。2007年4月,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41次集体学习时强调,没有农业标准化,就没有农业现代化,就没有食品安全保障。2008年10月,温家宝总理、王岐山副总理先后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水平、大力加强标准化工作。2009年3月,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要重点抓好产业结构调整,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健全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当前,“保增长、保民生、保稳定”的任务非常紧迫,省委、省政府为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出台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既为标准化工作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和广阔的空间,同时也对标准化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机遇难得,形势逼人,需要我们作出更多的深入思考:如何以标准化提升我省企业及其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帮助我省企业在金融危机中率先走出困境?如何以标准化推动农业现代化,加快我省由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如何以标准化保障民生,不断完善食品、消费品和公共安全标准体系,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生产生活需要?如何以标准化服务节能减排,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如何以标准化带动科技创新,促进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高新技术产业化,打造一批“安徽创造”强势企业?如何以标准化服务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从而更好地推动我省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如何以标准化引领城市化,将标准化工作融入现代服务业,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城市影响力?如何以标准化破除国际贸易壁垒,加强标准信息和应对措施研究,帮助我省企业更多地走出国门,更方便地参与国际技术交流和贸易合作?可以说,标准化工作使命光荣,任重道远。

面对如此繁重的任务,承载着如此热切的期盼,我们必须要对标准化工作的现状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把握,尤其必须要对标准化工作中存在的差距和问题予以足够的重视。具体来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标准化意识还不够强。标准的宣传推行力度和社会认知程度不够,有些企业没有把标准化作为提升产品竞争力的有效抓手,没有把制订并执行标准贯穿全过程,实际生产中往往就急、就近、就便,将标准撇在一边,没有形成完善的标准体系和质量保证体系。

(二)标准化人才严重匮乏。通过对较大型的271家企事业单位进行调查,从事标准化工作的2161人,本科以上学历占38.1%,硕士以上只占3.5%,并且有一半单位没有专职标准化人员,有72.6%的企业未派员参加过任何标准化相关培训。标准化人才的匮乏成为我省标准化工作最大的瓶颈。

(三)标准化基础工作比较薄弱。一是标准体系不健全。尤其是亟需的食品安全标准、检验检测标准还存在空白。近年来发生的一系列重大食品安全事件,几乎每一件都会涉及到标准问题。最近媒体比较关注的葡萄酒缺乏品级标准,中药材缺乏药效标准,就是典型例子。二是标准水平不够高。自主创新的标准很少,话语权缺失,我省企业在很多时候占不上位置、讲不上话,与国际标准接轨不够,采标率低,国际贸易受阻率位居全国前列。三是现有标准老化现象严重。我省到2008年底发布的878个省地方标准平均标龄为5.7年,标龄5年以下的地方标准545项,占全部地方标准的62%,说明我省还有38%的地方标准没有达到《地方标准管理办法》规定的复审周期不超过5年的规定。四是标准结构不合理。我省现有标准中以农业标准居多,工业和服务业标准较少,缺乏资源节约与循环经济发展标准。五是标准研究和应对能力比较薄弱。我省标准化研究机构在开展面向党委政府、面向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公益性标准化研究与服务,以及面向企业、面向社会的市场化开发与服务标准化研究方面还远没有形成优势,提升标准研究能力、研究水平,扩大标准研究成果应用成为当务之急。

(四)标准化工作投入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标准化属于社会公益事业,长期以来制定标准的主体是政府部门,企业只是标准使用的主体,参与标准制定的很少,从而导致企业很少投入标准化经费。近年来,由于标准化研究及制修订专项经费不足,保障机制不够健全,无法对标准化的系统性进行研究,标准的技术内容得不到及时更新,地方标准制修订工作缺乏主动性,难以根据我省产业发展建立相适应的标准体系,导致标准化工作严重滞后于产业发展。

以上这些问题,迫切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和广大企业的重视和支持,迫切需要广大标准化工作者以更加求真务实的作风、开拓创新的思路、主动协调的方法和狠抓落实、一抓到底的韧劲,认真加以解决。

三、明确目标任务,努力开创我省标准化工作新局面

根据国家《标准化“十一五”发展规划纲要》和省政府《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我们制订了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具体实施方案,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标准化工作的主要任务和工作重点。

一是全省企事业单位承担国家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的数量,达到30个以上;争取主导或参与新制(修)订国家标准的数量超过120项;制(修)订省地方标准1000项以上。

二是全省规模工业企业主导产品采标率达到80%以上;全省工业产品标准覆盖率达到100%;中国名牌产品、安徽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00%建立较为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并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确认;争创AAAA级“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20家。

三是建立健全以优质、特色、生态农产品质量标准为主体的省农业标准体系,制(修)订省级农业地方标准200项以上。

四是建立12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和50个农产品标准化批发市场,建设40个标准化农产品出口示范基地,通过良好农业规范(GAP)认证的企业达到60家。

五是开展10个国家级、100个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培育一批现代物流、金融、行政审批、商贸流通、餐饮旅游等服务标准化示范企业。

六是推进高新技术产业标准化工作,完善节能减排和生态环保标准体系,重点制定节能、节水、节材、节地等领域地方标准。

七是完善标准化专家库,加强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整合全省标准信息资源,建立以安徽省标准化研究院为龙头,覆盖全省的标准信息服务网络。

实现上述目标任务,我们要着力抓好以下五个方面重点工作:

(一)以“三大工程、三大体系”为重点,全面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

按照《安徽省推进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实施方案》要求和任务分解,进一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的意见》,充分发挥技术标准对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作用,全面提升我省产品和产业综合竞争力。

一要突出工作重点。就是要实施“三大工程”,即重要技术标准研制推进工程、技术性贸易壁垒突破工程、技术标准发展战略示范工程;建设“三大体系”,即农业(食品)质量安全保障体系、公共服务技术支撑体系、标准化政策法规体系,突出抓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材料产业、轻纺产业、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节能降耗与环境保护标准制订,食品安全、消费品安全和生产安全标准制订,重点突出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技术标准10大领域及汽车产业等71个重点方向。

二要完善推进机制。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既是一项长期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各地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实际,对推进和实施技术标准发展战略工作进行全面分析与研究,明确各责任部门的工作任务和目标,建立政府抓总、部门参加的标准化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加强对标准化工作的组织领导,形成上下对应、工作对口、便于协调的组织领导机制。

三要发挥牵头作用。质监部门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发挥综合牵头作用,做好标准化工作规划、计划,组织制定标准,做好标准的组织实施与监督工作,协调和处理有关标准化方面的问题,指导有关部门在本部门、本行业开展标准化的各项工作,形成各司其职、各负其责、有所侧重、密切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拓展《合作备忘录》领域,充分发挥农业标准化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保障作用

围绕省委、省政府发展现代农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总体要求,着力在巩固合作成果、拓展工作领域,提升有效性和贡献率上下功夫,继续深化《合作备忘录》的重要作用。

一要制修订一批农业地方标准,进一步完善农业标准体系。根据地域农业特点、自然环境和生产实际,紧紧围绕发展主导农产品、优势特色农产品的要求,在现有农业标准体系基础上,围绕我省农业十大主导产业和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基地)建设,抓紧和有关部门共同制定实施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农业投入品标准、农业生产和农产品加工操作规范标准,进一步完善与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相配套的地方标准、企业标准。

二要建设一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精品项目,进一步提升示范质量。要从抓源头、抓基地、抓精品农业入手,加快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要以发展“精品项目”为主,大力推广“农户+基地+龙头企业+标准化”的经营模式,坚持走“企业带动、品牌拉动、标准推动、农户主动”的路子,落实示范区建设的各项任务,重点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上规模、增效益的精品项目。

三要打造一批具有安徽特色的名牌农产品,进一步实施品牌战略。要把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化生产与争创名优产品紧密结合起来,以建设“品牌农业”为核心,立足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加大开发力度,培育和创建品牌农产品,进一步扩大品牌农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继续抓好良好农业规范(GAP)、加工操作规范、产品包装标识、分等分级等重要标准实施,积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标准化试点工作,提高农产品特别是品牌农产品的知名度,形成一批叫得响的安徽名牌。

(三)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自主创新,全面提升工业标准化工作水平

围绕省委、省政府确立的合芜蚌自主创新试验区、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等重大决策部署和钢铁、汽车、船舶、石化、纺织、轻工、有色金属、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九大产业领域,充分发挥标准技术力量优势,提升我省工业标准化总体水平。

一要加强重点行业、优势产业、龙头企业的采标工作。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是我国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要根据省政府的要求,把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纳入本地区、本部门发展规划和年度计划,对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项目,在技术进步、技术引进、技术改造、科技发展等计划中优先安排。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的产品,在重点工程项目、政府采购、申报名牌产品时应优先考虑。要采取多种形式、通过多种渠道,发挥企业在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工作的主体作用,企事业单位尤其是大中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出口创汇企业要积极研究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在建设新项目、开发新产品、进行技术改造时都应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提高产品的质量和档次,增强竞争力。

二要引导和帮助企事业单位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订工作。要以优势产业、优势企事业单位为依托,在重点领域加强标准制修订和技术研究。要鼓励和引导有条件的企事业单位广泛开展自主创新,积极承担和参与国际标准、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和比较优势的产品企业标准上升为国家标准,积极争取制订为国际标准,努力占领标准的制高点。今年力争合芜蚌地区每个市制订1项以上国际标准。

三要加快企业标准体系建设。建立健全企业标准体系,不仅是进一步推动企业标准化工作的需要,也是促进企业练就基础管理“内功”,适应市场竞争的需要。各级质监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要把开展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试点工作作为建立健全标准体系的具体措施,加大企业标准体系建设的指导和服务力度,开展企业标准体系评价工作,推动企业“管理科学化”。广大企业要按照《企业标准化工作指南》等要求,建立健全科学完善的企业标准体系,通过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的实施来保证技术标准的全面贯彻,依靠全过程控制和企业全员努力保证产品质量。今年,每个市要有9家以上企业通过标准化良好行为确认。

四要大力加强节能环保领域标准化工作。要按照省政府下达的节能减排目标任务要求,加大节能和环保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力度,帮助企业建立健全节能降耗标准体系,推动企业能耗控制的标准化,促进企业能效水平的提高。要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注重先进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抓住节能重点,搞好标准化工作。要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筑等行业为重点,抓紧实施排污、节水、节材、节能、降耗等方面的标准。

(四)促进现代服务业做强做大,创造性地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加快服务业标准化工作是提高服务质量、优化服务环境、扩大对外开放的有效手段,要在加强传统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同时,进一步拓展工作领域,创造性地开展服务业标准化工作。

一要加快服务业标准制订步伐。制修订服务业地方标准是当前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一个重点。各级质监部门要针对行业特点及本地发展特色,积极协助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和龙头企业参与服务业地方标准的制修订工作,在商贸、物流、旅游等服务行业尽快建立起以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为主体,企业标准为基础,特色明显、重点突出、结构合理、科学实用的标准体系,以满足服务业标准化、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的需要。

二要促进服务业标准有效实施。进一步加大涉及餐饮、物业管理等公众服务行业贯彻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地方标准的监督检查力度,把标准的贯彻实施作为服务业标准化工作的关键环节来抓。同时积极鼓励服务企业采用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大力推行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努力提高总体服务水平。

三要发挥服务业标准化试点示范引导作用。要在各级政府的领导下,与行业主管部门协作配合,积极发挥中介服务组织的作用,重点抓好9家国家级和100家省级服务标准化试点单位工作。从规范化、标准化和提高服务质量入手,把开展试点与创建服务品牌相结合,打造服务业知名品牌。要在总结试点经验的基础上,不断扩大试点面,放大试点示范效应,全面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促进我省第三产业的健康发展。

(五)强化基础建设,全面提升标准化工作总体水平

一要加强标准信息化建设。要进一步加快标准信息体系建设,完善标准化信息网络,进一步完善安徽省标准馆的功能,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要立足现有国内外标准资源的采集和加工,广泛收集国内外标准文献,提高适用性和有效性,向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标准信息服务。要充分发挥WTO/TBT咨询中心的功能,加强和完善技术性贸易措施的研究,进一步提升WTO/TBT通报咨询工作的影响力。

二要提高标准研制能力。要加快建立以市场为导向、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相结合的企业标准化技术创新体系,将大中型企业、名牌企业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企业作为标准研制的中坚力量,促进核心技术转化为技术标准,培育和提升我省企业的竞争力,以技术标准引领市场发展。标准化研究机构特别是省标准化研究院要发挥带头作用,与各行业管理部门、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开展全方位、宽领域、广角度、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建立协调机制,形成合力,提升我省标准研制水平。

三要加大标准化人才培养力度。要积极营造有利于标准化科研人才成长的良好环境,努力形成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使用机制,以学科带头人和技术骨干队伍为重点,加强标准化科研队伍建设。继续加强标准化专家队伍建设,争取更多的国家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落户我省,同时有针对性、分层次地开展专业技术委员会培训工作,切实提高制修订标准的质量。要紧紧依靠部门、行业和企业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改善标准化队伍结构,努力造就一支能够适应新形势新任务需要的标准化技术骨干队伍。

同志们,标准化工作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做好标准化工作离不开党委、政府和方方面面的重视支持,需要各行各业密切协作与配合,需要全社会各方面的广泛参与,更需要广大企业充分发挥主体作用。全省标准化工作者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形成合力,让标准化工作迸发出更加强大的活力,为促进全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