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事迹材料 > 周尚飞个人事迹简介

周尚飞个人事迹简介

发布时间:2021-10-31 13:15:46

周尚飞个人事迹简介 本文关键词:事迹,简介,周尚飞

周尚飞个人事迹简介 本文简介:周尚飞个人事迹简介学习履历:03年——07年江苏大学理学院07年——至今江苏大学机械学院工作情况:江苏名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恺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镇江海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镇江信息化协会理事江苏大学创业联盟主席科研情况:申请专利4项参与或主持省市各级科技项目近200万元获得荣誉

周尚飞个人事迹简介 本文内容:

周尚飞个人事迹简介

学习履历:03年——07年

江苏大学理学院

07年——至今

江苏大学机械学院

工作情况:江苏名通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总经理

恺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

执行总经理

镇江海特新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

镇江信息化协会

理事

江苏大学创业联盟

主席

科研情况:申请专利4项

参与或主持省市各级科技项目近200万元

获得荣誉:全国“挑战杯”第五届创业计划竞赛铜奖

全国第一届节能环保科技竞赛二等奖

江苏省“第四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

江苏省优秀社团干部

江苏省大学生最佳典型

03年来到江苏大学,没有繁华大都市的背景,没有浪漫的小资情调,更没有一个从天而降的超级富爸,来自苏北农村的我第一次来到了真正的大城市,一切让我很激动、很兴奋,外面的世界远比我想的要美得多。正是这么美好的世界让我感觉到了压力,我在这个环境下怎么生存,怎样才能适应这个环境,不太富裕的家庭给我的就是那么一点生活费,我该怎么办?这个问题一度让我感觉迷茫。但是,从来就比较要强好胜的我并没有因此而害怕,我给了自己明确的定位,我要通过大学四年,通过这个平台来实现我自己的梦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去适应这个环境。一个人做任何事情首先必须明确自己想要得到什么,什么样的结果才让你满意,清楚了这些以后,做任何事情的目标就很明确,心中就没有杂念,成功就离你更近。

大一,我就加入学生干部队伍,从学生科协干事做到了主席,在做学生干部的同时,我认识到很重要的一点,在这里有很多将来会很成功的人,我要认识他们,认识越多的人,你才能积累更多的人脉资源,强大的人脉资源是你做成功一件事情的有力保障。在这期间,我将认识的每一个人都做成小档案,我要和周围的每一个人成为朋友,有了这些人,我做什么都会得到最大层度的帮助。而且在将来,这些人中肯定有很多成功的人,这为我将来踏入社会后更好的生存奠定了基础。在做学生干部期间,学校给了我无数锻炼的机会,校团委的老师们对我们的每一个想法都会正面的去指导、支持,让我们有足够的空间去施展我们的才华,通过四年的努力,创新了数十项大型活动,策划了的活动近百次,很多活动的组织在学校引起了强烈的反应,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的肯定以及同学们的支持。毕业于江苏大学创新创业学校的我感受颇为深刻,就是在这里让我认识了后来的合作伙伴,正是学校帮我们搭建了这个能让我们有着梦想的年轻人提前了解社会,提前感受到创业的酸甜苦辣。“创业论坛”等等一系列的鼓励创业的活动和政府及学校推出很多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让我有了很深的感触。

06年,我作为队长组建了一支除我以外都是硕士学历以上的高素质队伍代表学校参加全国以及江苏省的挑战杯创业计划竞赛,在前期长时间的准备过程中,我以一个本科生来管理一直硕士团队,我发挥自己的人脉优势,最大程度的调动每一位成员的积极性,正是他们每一个人的努力,换来了我们去国家比赛的机会。虽然在全国我们只取得了铜奖,但是,这次参加比赛的经历将会让我们感觉终身受益,在筹备过程中,我们懂得了公司的组织架构,明白了什么叫风投,学会了如何去分析市场,对公司的虚拟管理也让我在后来的创业过程中受益颇深。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是我几年大学都学不到的,正是这一系列的因素让我的创业想法愈来愈强烈。

2006年年底,我再也无法抑制自己通过创业实现自己的梦想了,创业的想法让我对自己的人生有了明确的定位,但是想创业,谈何容易,要钱,没有;项目,没有在。什么都没有的我带着一股激情找到了两个合作伙伴,经过商量,确定了一个还不成熟的创业项目。我们去找学校领导,通过他们再找政府,前前后后跑了几个月的时间,在这过程中,每一位老师、每一位政府职员,他们那无私的帮助,最耐心的指导让我们心中充满温暖,让我看到了希望,觉得没有不可能。2006年11月份,在学校领导、市领导以及镇江新区领导的帮助和支持下,我们的第一个公司在新区创业园成立——镇江海特新能源。专门从事新能源技术开发、生产和服务,为秸秆综合利用事业在江苏掀起了新的高潮作出了很大的贡献。我们边研发边找投资人,2007年年初,常州金坛的一位村书记找到我们,表达了他们对这个项目浓厚的兴趣,他们村有能力支持我们把这个项目做成,带着美好的憧憬,我们在金坛的一个村里开起了属于我们自己的制造加工厂,在这里一待就是一年多,在这过程中我们不断的改进我们的产品,取得了很多技术上的突破,但是由于缺乏管理经验,我们也为此付出了沉重的代价,一年之中,30多万元的资金由于决策的失误基本化为乌有,还欠下了近10万元的高利贷。在厂里,我们为了节省成本,减少投入,我们最大层度的控制生活费,能敞开吃一顿肉的机会少之又少。为了省钱,我挤出时间为10多个人烧了近3个月的饭,这样的处境对一个为毕业的大学生来说所带来的压力是一般人无法承受的。在农村,夏日的蚊子就像侩子手一样,每天晚上都会为了和蚊子较量回去很多精力,慢慢的我们对蚊子有了“免疫力”,不管怎么盯,我们都能睡得着,因为实在太累!夏天35度的高温非常多,为了能更好更快的完成一些实验,在需要太阳晒干材料的情况下,中午(最高温度36度),我将浑身泼湿钻进一个高2米,直径1.2米的铁皮桶里面做实验,那种行为被当地人称作“自杀”。冬天的时候,有着缝隙的宿舍晚上会显得无比的“凉快”。多少80后体验过这样的生活,吃过这样的苦。2008年,在巨大亏损的情况下,我们回到了镇江,调整管理思路,但是由于年纪轻,社会阅历不够,我们盲目的将不成熟的产品投向市场,这种不成熟让我们在两个月内直接亏损16万多元,我们害怕了,这个项目能不能成功,我们开始产生了疑虑!2008年5月份,一件雪上加霜的事情发生了,公司三个合伙人之一提出离开公司,我们尊重了他的决定,30多万元的债务从此落在了我们剩余的两个人身上。带着一份对事业的责任,我和仅剩的一个合伙人马不停蹄地继续奔波,那段时间,平均每个月要往返镇江扬州百趟。不是因为那些债务,而是不愿意自己辛辛苦苦两年多的努力,换来的竟是这样的结果!凭着不服输的心态,过了不久,转机出现了,2008年7月1日,江苏省省委常委黄莉新副省长亲自带队视察我们公司以及我们试点推广的情况,在黄莉新副省长以及省市校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下,我们的产品进入全省推广。三年的探索、三年的创新、三年的实践,终于探索出了一条新的解决秸秆问题的出路,我收获的除了人生的第一桶金外,我成熟了,我有了同龄人没有的阅历和经验!此时上千万的投资让我们望而却步,在市领导的协助下,我们找到了丹阳的沃得集团合作,使得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我们的项目受到了老百姓、政府的认可和欢迎。

有了第一桶金以及沃得集团对项目的完全接手后,我们考虑该做点其他的了,通过整合资源,我们找来了一个一直从事互联网行业的学长,我们在一起探讨、分析、查资料,很快我们找到了一个在国外发展很成熟再国内还刚刚起步的商机,国内很多中小企业的信息化比较落后,网络营销还未被普遍接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在京口区领导的支持下,2009年3月,我们的第二个公司在京口软件园成立——江苏名通信息科技。公司定位为要做一个专为互联网用户提供解决方案的供应商,长期专注于互联网整合营销及网络深度应用技术的研发与运营。一群年轻人,为了共同的理想,带着激情聚到了一起,我们不分昼夜的工作,夜里两三点,我们还经常在一起探讨,有了几年的企业运营经验,我们避免了很多弯路,对公司管理有着新的认识,我们得心应手,很快公司进入正轨,2009年公司销售已经达到1000多万,公司员工现有70多人,本科以上达到70%以上,公司发展非常迅速,短短一年时间,从人员、销售都发生了数倍的变化,谨慎审视市场,分析前景,扩扩大规模,为更多的大学生就业尽我们的绵薄之力。

2009年年底,公司在原有业务稳定发展的基础上开始考虑开发属于自己的产品,综合国内形势,我们在国内首先提出了“区域化SNS电子商务”的概念,作出了详细的商业计划,凭借公司的技术实力,我们很容易的融到了一大笔资金的投入,2010年年初,恺源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专业从事“区域化SNS电子商务”的研究、开发与运营,目前这套模式已经开始进行试点运营,运营数据受到了地方政府的高度重视,镇江市商务局领导决定将整个镇江市的电子商务发展整体方案交由我们公司来做,我们也制定了这个项目的五年发展规划,上市的梦想多我们来说已经不是遥不可及。

没有付出,就没有回报;没有放弃,就没有得到。在这几年的创业过程中,我吃到了很多同龄人甚至一些人一辈子也没机会吃到的苦,顶着38℃的太阳,钻进铁皮桶进行试验;大雪封路,骑自行车行走三十多公里去做试点;彻夜未眠,为了得能出一个理想的实验数据;身背20多万欠款时,生活已经失去保障。两年多没有真正的休息过一个完整的星期天;看着别人假期回家,自己又何尝不想;学业基本处于荒废,勉强考上研究生….等等。总而言之,天道酬勤!

获得了成功的我,没有忘记母校也不能忘记。谈及母校,我们有的就是感恩。江苏名通公司现在已经成为“团中央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和“江苏大学大学生就业基地”,挂牌当天,我代表公司向见习基地捐赠60余台电脑,并向母校团委捐赠三台电脑,总价值20余万元。现在的我身上已经没有了学生气,作为一个有着梦想的青年,我不想只去追求自己的成功,那样的成功就失去了人生的意义,通过与学校党委、团委的沟通落实,由我们公司在师资、硬件等方面投入过百万元来建设“江苏大学创新创业学校”,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让更多的学弟学妹们在毕业走上社会之前就能有实践实习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就业能力,提升他们的就业素质,让他们在离开校园之前提前面对社会、面对他们将在工作中遇到的各种情况。今年3月份,我以发起人身份开始组建“江苏大学创业联盟”,在校领导支持与肯定下,我担任第一任联盟主席,通过我们的创业联盟对有创业想法或开始创业的同学进行一系列的指导与支持,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解决困难,让他们少走弯路,让他们的梦想与我一样得以实现。

创业格言:人生的最终价值在于觉醒和思考的能力,而不只在于生存。人生是各种不同的变故、循环不已的痛苦和欢乐组成的。那种永远不变的蓝天只存在于心灵之间,向现实的人生去要求未免是奢侈的。勤劳远比黄金可贵。

相关报道媒体:新华日报、中国教育报、江苏教育报、扬子晚报、江苏经济报、金陵晚报、镇江日报、京江晚报、常州日报、江苏教育频道、镇江电视台等等。

篇2:学习钟世卫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宋拥

学习钟世卫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宋拥 本文关键词:先进事迹,心得体会,世卫,同志,学习

学习钟世卫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宋拥 本文简介:学习钟世卫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市二十小宋拥军学习了钟世卫同志的先进事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钟世卫同志在竹林坡这个高寒山区村小28年里一幕幕感人的事迹,仿佛就在眼前。钟世卫老师是大山的儿子,生于斯长于斯,他把自己全部的爱、智慧、力量和热血奉献给广大山民及他们的子孙。他竭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党的宗旨、为人

学习钟世卫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宋拥 本文内容:

学习钟世卫同志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市二十小

宋拥军

学习了钟世卫同志的先进事迹,内心久久不能平静。钟世卫同志在竹林坡这个高寒山区村小28年里一幕幕感人的事迹,仿佛就在眼前。

钟世卫老师是大山的儿子,生于斯长于斯,他把自己全部的爱、智慧、力量和热血奉献给广大山民及他们的子孙。他竭诚于党的教育事业,党的宗旨、为人民服务、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一直激励着他忘我工作,他以自己的实际行动积极投身教育教学改革,诠释着创先争优的深刻内涵。顾得了大家,必然要牺牲小家。钟世卫的家安在云南省华坪县兴泉镇农村,离学校有20多公里。家里上有老、下有小,经济负担很重。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他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家庭,无论家里有多忙,从没有因为私事而耽误工作。把机会让给他人,把艰难留给自己。竹林坡小学远离城市,交通不便,自然条件相对恶劣,文化生活匮乏。很多人不愿去,去了也留不住。钟世卫同志对先后分到该校的10多位青年教师,总是悉心指导。在他的指导下,这些同志现在都已成为骨干教师,先后调到了其他学校。27年来,虽然钟世卫老师也有多次机会可以下山或进城,但他总是把机会让给其他同志,自己却一直坚守在艰苦的高寒山区,服务于家乡人民。

学习钟世卫同志的精神,就是要做好自己的本质工作。作为一名教师应当成为善良的使者、挚爱的化身,品格优秀、业务精良、职业道德高尚。一要充满爱心,忠诚事业。当好一名教师,首先要是一个充满爱心的人,把追求理想、塑造心灵、传承知识当做人生的最大乐趣。要关爱每一名学生,关心每一名学生的成长进步,努力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二要努力钻研,学为人师。教师只有学而不厌,才能做到诲人不倦。要崇尚科学精神,严谨笃学,潜心钻研,做热爱学习、善于学习、终身学习的楷模。要如饥似渴地学习新知识、新科学、新技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教书育人本领。要积极投身教学改革,运用最先进的方法、最现代的理念,把最宝贵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三要以身作则,行为世范。身教重于言教。教师个人的范例,对于学生心灵的健康和成长是任何东西都不可代替的最灿烂的阳光。教师要加强师德修养,以自己高尚的情操和良好的思想道德风范去教育和感染学生,以自身的人格魅力和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全社会的尊重。

篇3:优秀党员事迹——樊锦诗

优秀党员事迹——樊锦诗 本文关键词:事迹,优秀党员,樊锦

优秀党员事迹——樊锦诗 本文简介: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她用4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

优秀党员事迹——樊锦诗 本文内容:

敦煌的女儿——樊锦诗

她用40多年的执著和坚守,谱写了一个文物工作者的平凡与伟大;她在敦煌文化遗产保护、研究和管理等领域的开拓创新,让世界同行为之骄傲。“敦煌的女儿”樊锦诗,甘愿用生命守护敦煌。

“党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国家需要我们到什么地方,我们就到什么地方去。”1963年,樊锦诗从北京大学毕业,怀揣着保护祖国文化遗产梦想,千里迢迢来到了戈壁大漠深处的敦煌莫高窟。

敦煌夏季酷热、冬季严寒,工作、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作为一个身材娇小的江南女子,很多人怀疑樊锦诗的意志和能力,可性格倔强的她,顽强地坚持了下来,而且秉承了老一代敦煌人“打不走”的精神。如今73岁的她已满头华发,还在为敦煌文物事业殚精竭虑。

敦煌莫高窟营造于公元4世纪至14世纪,作为人类的文化瑰宝,历经千百年来自然侵蚀和人为的破坏,文物本体和环境都十分脆弱。在敦煌40多年的工作当中,保护成了樊锦诗最重视的工作,所取得的成果也最为丰硕。

从壁画病害防治到崖体加固,从环境监测到风沙治理,在敦煌遗产保护的各个领域,樊锦诗和敦煌研究院的保护工作者一起,不断探索创新,攻克难题。正是在她的带领下,敦煌遗产保护翻开了新篇章,走上了科学保护之路。

“敦煌莫高窟保护是一项艰巨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有明确的保护方向、保护目标、保护原则、保护措施,才能使它得到更妥善的保护。”樊锦诗清醒地认识到,面对如此灿烂的文化遗产,保护仅靠人和技术还不够,还要立法和制定保护规划。在她的倡导和推动下,《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和《敦煌莫高窟保护总体规划》近年来先后公布实施。

在敦煌工作的40多年中,樊锦诗先后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副所长、敦煌研究院副院长、敦煌研究院院长等职务。作为继常书鸿、段文杰之后敦煌研究院的第三任院长,樊锦诗深感肩上的重担,丝毫不敢懈怠。她带头参与科研,与国际上优秀的文物保护机构合作,不断将先进的保护理念和技术引入敦煌遗产保护。

在樊锦诗的推动下,敦煌研究院与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等多个国外科研机构展开了合作,一大批先进技术和理念运用到敦煌遗产保护当中,使敦煌文物的保存环境得到改善,安全系数得到提高,本体病害和损毁得到遏制,并为敦煌研究院培养了一大批技术人才。

敦煌历史悠久,文化灿烂,1979年对外开放以来,不断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可随着游客的逐年增多,狭小洞窟和脆弱的壁画开始不堪重负。如何破解保护与利用的矛盾,实现敦煌遗产永久保存,永续利用,成了樊锦诗日夜思考的问题。

“不能关起门来搞保护,人们应该享受这一珍贵而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莫高窟是中国首批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的文化遗产,樊锦诗参加了申遗材料的准备工作,十分清楚世界文化遗产所承担的社会责任。在她的积极倡导和推动下,保护与利用的矛盾正在解决,一个全新的“数字敦煌”正向人们走来。

2008年底,敦煌莫高窟保护利用工程正式开工,这是莫高窟保护史上具有纪念意义的一天。樊锦诗不会忘记,一份她亲自参与事关敦煌文物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政协提案,终于作为莫高窟保护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一项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始实施。

在这一浩大的保护利用工程当中,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安全保卫等基础性工程外,还要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完成敦煌莫高窟149个A级洞窟的文物影像拍摄、加工处理和数据库建设,建设敦煌莫高窟游客中心,通过数字电影等现代展示手段,给观众提供了解敦煌文化、艺术和价值的全新视角。

为了保护敦煌遗产,又能更好服务游客,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在全国的大型遗址中,还率先启动了参观预约制,并开展了游客承载量的研究。樊锦诗提出,要把敦煌莫高窟建设成为世界一流的遗址博物馆,不断增加收藏、保护、研究和展示与服务功能。

在同行眼里,樊锦诗不光是一位出色的文物保护专家和遗产管理专家,还是一名在国内外享有很高声誉的敦煌学者。上世纪80年代以来,在樊锦诗的带领下,敦煌研究院全体科研人员在石窟考古、佛教美术、文献研究等很多领域都取得了新成果,敦煌研究院已经成为国际敦煌学研究的最大实体,“敦煌在中国,敦煌学研究在国外”的历史已经改变。

“国家的命运决定了莫高窟的命运,国家独立了,国家强大了,国家发展了,我们的文物也就得到更好地保护了。”樊锦诗已经把自己的生命与敦煌融为一体,把一切的成果和荣誉归功于国家和集体,在她的内心深处,心甘情愿,只想做一个“敦煌的女儿”。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