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 > 营养餐国家政策(通用6篇)

营养餐国家政策(通用6篇)

发布时间:2022-05-07 16:14:03

政策是国家政权机关、政党组织和其他社会政治集团为了实现自己所代表的阶级、阶层的利益与意志,以权威形式标准化地规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应该达到的奋斗目标、遵循的行动原则、完成的明确任务、实行的工作方式、采取的一般步骤和具体措施, 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营养餐国家政策6篇 , 供大家参考选择。

营养餐国家政策6篇

营养餐国家政策篇1

感恩祖国

木王镇扬泗小学 王馨怡

自从有了营养餐和两免一补政策,我的天空少了几分阴沉,多了几分晴朗;这样无忧的日子,让我的生活像春柳般充满生机与诗意;有营养餐的日子里,我有了很多机会去改进自己,完善自己。祖国的恩惠,就像春雨滋润着每一个孩子 !

古人云:“ 人以知恩图报为德,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我们面对国家所给予的帮助和鼓励,我们心中万般感谢,在这里汇成一句简短的代表我们心声的话,那就是:“谢谢您!” 有了国家营养餐计划的相伴,我前行的道路更加宽广。我的心灵不再寂寞与无助。感谢那些所有给我们力量的人,给了我们光芒的学习生涯。黑暗的天空因群星点缀而璀璨,平凡的我们因感恩的心而不再平凡。有了这个政策,我们的家长不再那么操劳担忧,也改善了我们学生的生活。更让我们得到了物质保证,让我们能够安心地在教室里学习,同时让我们懂得了知恩图报,培养了我们生活的自信心,增强了我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坚定了我们报效祖国和人民的信念。它启发着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奋力拼搏,立志成才,努力成为未来社会合格的接班人和建设者,让我们的祖国变得更加美丽。它也教会我们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看待正在经历的生命,身边的生命,悉心地呵护,使其免遭创伤。同时,营养餐也汇聚着无数人的努力,事营养师研究出来的食谱,是老师冒着危险从很远的地方辛辛苦苦搬来的食材,又是炊事员辛辛苦苦做出来的香喷喷的饭菜,所以我懂得了珍惜。

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感谢国家,感谢中国共产党,感谢国家营养餐的相伴,我深感社会无比温暖,并时刻提醒自己,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一种鼓励和一种帮助,它教育我们要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我想,这也是国家实施营养餐计划的初心,它启迪我们“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启迪我们“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未来。“感谢伟大的祖国和美好和谐的政策。也许,前方还有许多困难等着我们,但我们的心却异常坚定!

成长的途中,我幸福如春晖下的小草,在无私的沐浴中成长,寸草心对三春晖的感恩是我心中频频闪现的景象,我感谢祖国!更要报效祖国!

营养餐国家政策篇2

会议指出,学前教育是国民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会公益事业。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和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关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改革开放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学前教育取得长足发展,普及程度逐步提高。但总体上看,学前教育仍是各级各类教育中的薄弱环节,教育资源严重不足,城乡发展不平衡,师资队伍不健全,一些地方“入园难”问题突出。必须充分认识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发展学前教育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按照公益性和普惠性的原则,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公办民办并举,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建立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保障适龄儿童接受基本的、有质量的学前教育,促进幼儿健康快乐成长。

会议确定了以下政策措施:(一)扩大学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支持街道、农村集体和有条件的行政事业单位、企业办幼儿园。鼓励社会力量办园,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较低的普惠性服务。城镇小区要按照国家规定配套建设幼儿园。努力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逐步完善县、乡、村三级学前教育网络。从今年开始,国家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项目,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乡村幼儿园建设。(二)加强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合理确定生师比,逐步配齐公办幼儿园教职工。依法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切实维护其工资、职称评聘和社会保障等权益。完善学前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办好幼儿师范院校和专业,加大幼儿教师培养力度。3年内对1万名幼儿园园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国家级培训,各地在5年内对幼儿园园长和教师进行一轮全员培训。(三)加大学前教育投入。将学前教育经费列入各级政府财政预算,新增教育经费向学前教育倾斜。建立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对家庭经济困难儿童、孤儿和残疾儿童接受普惠性学前教育给予资助,发展残疾儿童学前康复教育。中央财政设立专项经费,支持中西部农村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和学前双语教育。(四)强化对幼儿园保育教育工作的指导。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保教结合、寓教于乐,防止和纠正幼儿园教育“小学化”倾向。建立幼儿园保教质量评估监管体系。(五)完善法律法规,规范学前教育管理。严格执行幼儿园准入和年检制度,实行动态监管。分类治理、妥善解决无证办园问题。加强幼儿园安全监管,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和安全责任制度,形成全覆盖的幼儿园安全防护体系。合理制定公办幼儿园收费标准,加强民办幼儿园收费管理,坚决查处乱收费。

会议要求,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调配合和督促检查,严格落实责任,确保各项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取得实效。要以县为单位编制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在科学测算入园需求和供需缺口基础上,确定发展目标,分解年度任务,落实经费,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要加大对学前教育先进典型的宣传力度,把学前教育和家庭教育紧密结合,营造全社会关心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

营养餐国家政策篇3

国家政府三农政策

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这三个问题。2000年初,湖北省党委书记李昌平向朱镕基总理写信提出“农民真苦,农村真穷,农业真危险”及出版《我向总理说实话》后,“三农”问题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反响。中共中央2003年底正式将“三农”问题写入工作报告。在新的历史阶段,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它直接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实现。然而,近几年农民收入增幅一降再降,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三农问题的核心是农民收入问题,探求收入增幅下降的原因,并提出对策措施,以便从增加农民收入入手,解决三农问题. 迄今为止,三农问题一直都是社会的焦点,并逐渐演变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三农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着国民的素质,社会的稳定,及国家经济的发展。为解决三农问题,国家实施了很多有效的政策,在政府﹑党和人民的共同努力下,三农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

关键词:三农问题、政策分析、解决措施、成效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央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回顾

“三农”问题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初期曾是“重中之重”,中共中央在1982年至1986年连续五年发布以农业、农村和农民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对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具体部署。这五个“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有名词——“五个一号文件”。时隔18年,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于2003年12月30日签署《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中央一号文件再次回归农业。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第七个一号文件公布。2006年2月21日,新华社受权全文公布了以“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为主题的2006年中央“一号文件”。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下发。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下发。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2009年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公布,2010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下发。

突破僵化体制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并对当年和此后一个时期农村改革和农业发展作出了具体部署。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

联产承包制是伟大创造

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这个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文件提出,稳定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是当前的农村工作的主要任务;森林过伐、耕地减少、人口膨胀,是我国农村的三大隐患。解决上述三个问题,必须强调党员、干部带头,模范地执行政策,杜绝不正之风。要按照我国国情,逐步实现农业的经济结构改革、体制改革和技术改革,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农业发展道路。

承包土地15年不变

1984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生产周期长的和开发性的项目,承包期应当更长一些。文件明确了农村进行商品生产的重要性,提出只有发展商品生产,才能进一步促进社会分工,把生产力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才能使农村繁荣富裕起来,才能使我们的干部学会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利用价值规律,为计划经济服务,才能加速实现我国社会主义农业的现代化。继续坚持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的原则。

扩大市场调节力度

1985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即第四个“一号文件”。取消了30年来农副产品统购派购的制度,对粮、棉等少数重要产品采取国家计划合同收购的新政策。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系统化,同时从农产品统派购制度、产业结构调整、交通、支持乡镇企业、鼓励人才流动、放活金融政策、加强小城镇建设等十个方面活跃农村经济。文件还提出扩大市场调节,使农业生产适应市场的需求,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合理化,进一步把农村经济搞活。国家还将农业税由实物税改为现金税。

农业是国民经济基础

1986年1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下发了《关于一九八六年农村工作的部署》,即第五个“一号文件”。肯定了农村改革的方针政策是正确的,必须继续贯彻执行。文件进一步摆正了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在肯定原有的一靠政策、二靠科学的同时,强调增加投入,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同时明确提出个体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必要补充,允许其存在和发展。文件指出农业的物质技术基础还十分脆弱,一部分地区农民种粮的兴趣有下降的迹象,在农村经济新旧体制交替过程中出现了不协调现象,城乡改革汇合后各方面利益关系的调节更加复杂。要认识到,发展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不但反映经济规律,也反映着自然规律,必须坚定不移地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战略方针。

千方百计促进农民增收

2004年2月8日,针对近年来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连续增长缓慢的情况,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成为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的第六个“一号文件”,也是时隔18年后中央再次把农业和农村问题作为中央”一号文件”的主题。文件要求,要调整农业结构,扩大农民就业,加快科技进步,深化农村改革,增加农业投入,强化对农业支持保护,力争实现农民收入较快增长,尽快扭转城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

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2005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工作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若干政策的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七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继续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进一步深化农村改革,努力实现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2006年2月2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八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要完善强化支农政策,建设现代农业,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积极调整农业结构,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加快社会事业发展,推进农村综合改革,促进农民持续增收,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良好开局。>>

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2007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积极发展现代农业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九个“一号文件”。文件要求,发展现代农业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要用现代物质条件装备农业,用现代科学技术改造农业,用现代产业体系提升农业,用现代经营形式推进农业,用现代发展理念引领农业,用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提高农业水利化、机械化和信息化水平,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农业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业素质、效益和竞争力。

进一步夯实农业基础

2008年1月3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即改革开放以来中央第十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并制定一系列政策措施。文件以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为主题,切中了当前农业农村发展的要害,抓住了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基础问题,是党中央从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从农村发展迫切需要出发,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 陈锡文解读 文件解读 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含金量高 跨越藩篱 超越梦想——写在第10个一号文件公布之际  我国将长期坚持完善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

把保持农业农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作为首要任务

2009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一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指出,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意识,充分估计困难,紧紧抓住机遇,果断采取措施,坚决防止粮食生产滑坡,坚决防止农民收入徘徊,确保农业稳定发展,确保农村社会安定。 “一号文件”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继续提供有力保障 充分用好重农强农的政策武器 稳定粮食生产 保障有效供给 我国加大支持农民种粮力度 全力解决农民工就业

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

2010年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 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这是改革开放以来第十二个以“三农”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意见》指出,当前,我国农业的开放度不断提高,城乡经济的关联度显著增强,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日益加大,农业农村发展的有利条件和积极因素在积累增多,各种传统和非传统的挑战也在叠加凸显。面对复杂多变的发展环境,促进农业生产上新台阶的制约越来越多,保持农民收入较快增长的难度越来越大,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要求越来越高,破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任务越来越重。

二、三农问题的背景、产生原因

(一)三农问题的背景:改革开放以来,在农村地区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大大提高了广大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也促使农业向专业化,商品化发展。然而,中国农业产品开始同外国农业大国竞争,从而开始出现农民“手里有粮买不出”的现象。随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有大部分农民认为种田没有足够的收入,因而出现农民进城打工的现象,随之而来的是农村地区生产积极性下降,农业投入减少,引发越来越多的农民进城打工,农村人丁稀少。由于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国家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三农问题成为当今社会显著的问题。

(二)三农问题的产生原因

1.农民的收入水平低,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这是三农问题产生的根源。

2.土地资源不足,农村劳动力严重过剩,及土地产权模糊。

3.资金投入少。农民由于收入少,增收难,就越来越少的投入资金在农业上;国家虽然拨发了大量资金用于经济发展,但大部分都用于二﹑三产业,因此在农业和农村上的投入很少,缺乏强劲的经济后盾。

4.农民的素质普遍较低。现在是知识经济时代,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经济的发展需要高科技的支撑,农业也一样,但很多农民由于素质低,缺乏知识,不能掌握高科技术,不能将其转化为生产力。

5.农民的负担重。虽然国家推行农业税,要求减轻农民的负担,但一些地方政府还是压榨农民,农民的负担并没有得到减轻,使农民的收入减少,这严重打击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

6.农业产业化程度低,这是引发三农问题的重要原因。在我国,还是以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为主,并没有完全形成规模的经济

三、三农问题的具体内容: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的经济收入低,增收难,素质低,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大,贫富差距大。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基础设施不齐全,经济不发达。

农业问题:农业仍然是制约国民经济的薄弱环节。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的东西卖不出,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没有形成规模经济,农业产业化程度低。

四、近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以2008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为例: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建设进一步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的若干意见》30日正式公布。这是近5年来第5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中央一号文件,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第10个以“三农”问题为主题的中央一号文件。

当前农业、农村经济的形势

2007年,在灾害多发严重的情况下,我国农业农村保持了近几年来稳步发展的良好势头。一是粮食生产继续稳定发展。总产10030亿斤,比2006年增加0.7%。二是农民收入增速加快,收入水平迈上新台阶。全国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40元,比2006年增加553元,是历史上增加最多的一年;名义收入增长15.4%,实际收入增长达到9.5%,是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年份。其中,工资性收入和家庭农业经营收入分别增加221元和224元,是收入增长的主要动因。三是农村基础设施加快改善,社会事业发展迈出重大步伐。乡村道路、安全饮水、农村沼气、农村用电和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85%以上的县(区、市),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在全国初步建立,扶贫开发取得新进展。四是农村改革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稳步推进。农村金融体制改革的各项试点迈出较大步伐,扩大了农业政策性保险试点范围。五是农村社会继续稳定和谐。

近几年农业农村形势好,原因是多方面的,关键是党中央国务院的政策好,初步形成了发展农业生产、促进农民增收和有利于统筹城乡发展的新的农村政策体系。但在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社会结构深刻转型、利益格局深刻变化的大背景下,农业农村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资源环境制约日趋严峻,农产品供求总量趋紧、结构性矛盾上升,来自国际市场的影响明显加大,农业生产性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农民新的就业门路不多,农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不适应农民需求等。因此,各地都热切期盼2008年中央能再出一个主题明确、针对性强、含金量高的一号文件。

二、为什么要将主题确定为农业基础建设

一是贯彻十七大精神的要求。党的十七大对“三农”工作做出了新的部署,对农村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明确提出“要加强农业基础地位,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关键要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和农村的各项基础性工作。

二是突出了保持经济稳定和促进农业发展的关键。近年来,我国农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但粮食等主要农产品仍处于供求紧平衡状态,若干农产品还需进口作补充,耕地持续减少、淡水资源短缺、金融和科技支持不足、农田水利设施老化失修等问题对农业稳定发展的制约日益突显,农业仍然是整个国民经济中最薄弱的环节。加强农业基础、突破瓶颈制约、确保农产品供给,是当前保持经济稳定与社会和谐所面临的突出任务,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任务。

三是可统筹兼顾农村各方面的工作。这个“主题”,既突出了重点,强调了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升农业科技、人才、服务等基本支撑能力,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和深化农村改革、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等基础性工作,也能兼顾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发展和加强农村社会事业与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三、关于文件的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分析形势,提出总体要求

在分析农业农村发展取得进展和正在经历的深刻变化的基础上,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农村工作的总体要求,阐述了如何加快构建强化农业基础的长效机制。一是按照统筹城乡发展要求切实加大“三农”投入力度。可以概括为“三个明显”、“三个调整”,即财政支农资金、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和政府土地出让金用于农村的增量,都要明显高于上年;调整耕地占用税、城市维护建设费的使用方向,调整国家贫困县公益性、生态性建设项目的地方配套比例。二是继续巩固、完善、强化强农惠农政策。主要措施为“四个增加”,即增加对农民的种粮直补、良种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和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综合补贴。同时,要形成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良性互动格局,探索建立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的体制机制。

(二)保障主要农产品基本供给,加强农业基础建设

确保农产品供给是当前农业农村工作面临的紧迫任务,突出抓好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是确保农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前提。文件明确提出了一要高度重视发展粮食生产,要求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优化品种,提高单产。在稳定发展粮食生产的同时,要大力发展油料生产,鼓励发展棉花、糖料生产;二是切实抓好肉禽蛋奶菜等“菜篮子”产品生产;三是加强农业标准化和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四是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五是加强和改善农产品市场调控。

针对基础设施薄弱,尤其是水利建设滞后,严重制约我国农业生产的长远发展的局面,文件明确要求以水利建设为重点大力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一共讲了6条。一要狠抓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加大对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大中型灌区末级渠系改造和小型排涝设施建设的支持;二要大力发展节水灌溉,扩大大型灌溉排水泵站技术改造规模和范围,搞好节水灌溉示范;三要抓紧实施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四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土壤改良;五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六要继续加强生态建设。在资金投入方面,明确提出了“两个大幅度”的要求,即大幅度增加对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的专项资金、大幅度增加对病险水库除险加固的投入力度,直接体现了中央对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决心。

(三)逐步提高农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

一是关于强化农业科技和生产性服务体系的建设,加快推进农业科技研发和推广应用,建立健全动植物疫病防控体系,大力培养农村实用人才,积极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服务组织,加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积极推进农村信息化;二是关于着力提高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医疗服务和农村公共文化水平;三是在建立健全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同时,不断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四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交通和继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在这部分中,明确提出了“四个提高”的要求,即提高对农村义务教育、提高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提高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补贴标准和逐步提高农村扶贫标准。

(四)加强体制和组织保障

这部分强调要稳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深化农村改革和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一是坚持和完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二是积极推进乡镇机构和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加快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和创新,妥善处置乡村债务;三是全面加强农民工权益保障,要求形成城乡劳动者平等就业的制度,探索在城镇有稳定职业和固定居所的农民登记为城市居民的办法,建立工资正常增长和支付保障机制,加强就业、社保、居住、子女教育等方面的公共服务;四是扎实推进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要求加强村级党组织建设,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加强乡村基层干部队伍建设,探索乡村有效治理机制。

文件还强调了要加强对农村工作的领导,要求各地党委政府和中央各有关部门毫不松懈地抓好农业农村工作,既要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地加强农业基础建设,又要深化改革、转变观念,努力营造全社会参与和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氛围。

五、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要求与举措:

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然而建设小康社会的重点在于农村。因此,要实现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必须把工作的重点摆在农村,把工作的入手点摆在解决农村﹑农业﹑农民的问题上,就如胡锦涛总书记说的要“关注农村,关心农民,支持农业”,“把解决‘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

1.党中央、国务院对今年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视

2.国家大幅度增加对农业农村投入

3.完善农业补贴制度

4.继续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

5.适时采取玉米、大豆、油菜籽等临时收储政策

6.改善农村金融服务

7.完善农业保险补贴政策

8.加大家电下乡实施力度

9.支持农民建房

10.增加产粮大县奖励

11.建设高标准农田

12.扶持菜篮子产品标准化生产

13.完善动物防疫补贴政策

14.完善鲜活农产品“绿色通道”政策

15.支持优势农产品生产和特色农业发展

16.支持乡镇企业、农产品加工业和休闲农业发展

17.支持农业产业化发展

18.促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

19.开展农民培训和农村实用人才培养

20.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21.加快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

22.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建设

23.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体系改革与建设

24.农村土地承包法律政策

25.土地流转政策

26.村级公益事业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

27.扶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28.放宽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落户条件

29.完善党领导的村民自治

30.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

具体来说就是需要以下措施:

(一)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进行城乡一体化,缩小城乡差距,这是解决农村问题的“重大新思路”。以工代农,以城促乡,把中国的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过渡。

第一,要统筹城乡发展规划。把城乡作为一个整体,制定一个统一的土地利用规划和城乡建设规划,使城乡发展紧密相连,相互促进。

第二,要统筹城乡产业布局。按照一﹑二﹑三产业互动,促进城乡各产业有机联系,协调发展。

第三,要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针对城乡基础设施差异大,功能不齐全等问题,把城市和农村作为整体,强化城乡设施连接,加强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巩固和发展城乡教育制度,卫生等公共服务。

第四,要统筹城乡劳动就业。通过深化的改革,建立统一的城乡人力资源市场和健全覆盖城乡的就业服务体系,为城乡居民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

(二)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增加农民收入。三农问题的核心——增加农民收入。为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减轻农民负担,大幅度增加农民收入,中央和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一是推行农村税费改革,在2003年,中国政府发出《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的文件;二是国家领导人温家宝承诺推出给农民减负具体方案;三是取消农业税,在2005年的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上经过表决决定,农业税条例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

(三)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在2005年中央通过的《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设》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其核心是发展农业和建设农村,加大政府对农业和农村的投入,巩固基础设施建设。

(四)依靠科技,建立现代化农业。一是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应该提高农业的科技含量,走科教兴农战略,还要大力发展技术培训和职业技术教育,进一步提高劳动人民的素质,创新理念,创新思维。二是要大力调整农业结构,促进农业产品的升级和资源的优化配置,走公司+农户的道路。

(五)大力发展乡镇企业,走城镇化道路。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应大力倡导发展乡镇企业,走城镇化道路,逐步提高城镇化水平,创造有效的就业岗位,把农村剩余劳动向制造业﹑服务业和城镇转移,来减少农业人口,对发展农村经济,解决农村问题及扩大城乡市场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在我国现阶段,土地政策是平衡农民的一个重要工具,政府也规定各地方进行土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产权制度改革既要坚持土地公有制,又要明晰土地产权,正确对待城乡土地制度“二元”结构。把土地的所有权归属于集体,让农民真正拥有土地的使用权,这不仅有利于防止地方政府滥用土地发展城市经济

六、意义

(一)、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

首先,解决好“三农”问题,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迫切需要。民以食为天,吃饭是生存的第一需要。手里有粮,心中不慌。吃饭没有保障,一切都无从谈起。解决中国人民的吃饭问题基本能够保证,但从长远发展来看,仍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困难和问题。中国人口基数太大,而且还在增加。随着人口的增长,对粮食的需求量越来越大。与此同时,中国人均可耕地面积还在不断减少。任何时候,中国人民的饭碗只能端在自己手里,中国人必须养活自己。“三农”问题不解决好,国家的粮食安全就没有保证。是确保社会稳定、国家长治久安的迫切需要。

在中国,如果没有2/3以上农村人口的稳定,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稳定;如果没有农民对社会稳定的大力支持,整个社会的稳定只能是空中楼阁。如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长期得不到有效解决,势必直接影响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只有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加强农村民主政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保证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稳定才能有坚实的基础,国家的长治久安也才能有可靠的保障。

(二)、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需要

  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是惠及十几亿人口的目标。对照这个目标,最大的差距在农村;实现这个目标,最繁重、最艰巨的任务在农村。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可以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希望也在农村。

营养餐国家政策篇4

国家政策及建议

一.国家政策

1)国家相关政策

近年来,家政服务不断发展、成熟,展示出其作为朝阳产业的活力与生机。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优化成为必然趋势。这也就意味着第一、二产业比重会逐步降低,第三产业比重则会相应上升。家政服务业,作为第三产业中的朝阳产业,在未来市场中的前景会更加广阔。特别是在经济繁荣,市场发展的今天,人们对家政服务业需求数量的增多和需求质量的提高,必将促使家政服务行业加快发展的步伐。中青家政的总经理周守创将家庭服务业市场称为“富矿”,并指出这一“富矿”的形成除了市场这只无形之手的因素,另一只手国家新政也是重要因素。面对需求量大并且缺口多,但是门槛低的家政服务行业,国家采取了支持与鼓励的政策。近些年来,党和国务院领导及国家有关部门对家政服务行业十分关注。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搞活流通扩大消费的意见》中提出要积极推进家政服务网络建设。2009年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委研究制定了“规范和发展家庭服务业的指导意见”,国家有关部门也已经提出了关于实施家政服务就业工程的意见。2010年9月1日,国家正式颁布了“家庭服务业新政”, 该新政中确定了家政服务业为专项投资对象,并制定了相关培训计划…这一系列的举措表明,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政府对家政服务行业投去了更多的关注的目光。无论是对家政服务公司,还是家政服务人员,或者是对消费者,政府都制定了一系列相关政策来促进和鼓励家政服务行业的发展。家政服务行业,如果能够得到顺利的发展,就能解决大量就业问题。因此,近些年国家对家政服务产业的大量扶植,能催生出一批新生的家政服务公司,并解决和刺激了日益优越的物质生活下人们对家政服务日益增加的需求。这些政策措施,对于满足消费者需求,解决就业问题,推动家政服务行业乃至于整个第三产业的发展都是有着重要意义的

2)国家政策分析

但是,社会中同时存在一些家政服务行业的问题,需要政府的解决。首先是谈及的是家政服务公司数量较多,质量却参差不齐。在国家鼓励发展家政服务行业的春雨之下,不少家政公司应运而生,但是,缺乏严格的评定标准,使得家政公司市场过分自由化。家政服务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其次是家政服务人员素质问题。不少家政公司的服务人员缺乏专门培训,凭着几年或者更有甚者没有经验就上岗就业。对雇主缺乏基本礼貌,服务质量不高。尽管国家已采取相应措施,但是其力度与。再次要谈及家政服务培训公司问题。目前这类公司较少,品质不高,专业性不强,这就制约了家政服务人员素质的提高。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国家制定的关于家政服务行业的法律较少,对家政服务行业的权利与义务没有明晰的规定,很多家政服务人员或消费者的权益得不到保证。

营养餐国家政策篇5

1

这类房子没有证件也要赔偿

祖上流传下来的房屋,由于有特殊的历史背景,即便是没有任何证件也算是合法的,可以获得全额补偿。

简单来说,只要房子建造时是符合当时的政策规定的,都可以获得赔付。

2

新增拆迁过渡费

农民在拆迁时可以获得最低2万元的拆迁过渡期安置补偿费。

安置补助费(包括宅基地、租赁费、每户2万元)等。

3

双向补偿方法

房子被拆迁后,不仅可以领取到农民房屋的补偿,另外还有一份针对宅基地的补偿。

从明年开始,拆迁补偿范围将不仅限于农村房屋,将主要包括两方面:

一方面,农民的固定财产:农房以及房屋内的装修;

另一方面,其他财产:地上附着物补偿比如农民的果园菜园,或者水井厕所等。

4

拆迁补偿的两种方式

补偿方式分为两种:

一种是金钱补偿,即根据农民被损失利益的总价值折合成人民币进行补偿;

第二种是等价置换,即农民可以在政府规划区域内本着多退少补的原则选购商品房来弥补自己的损失。

农民朋友可以自由选择其中一种!

5

拆迁补偿金算法

拆迁补偿金额=宅基地面积*每平补偿单价+农民房屋估价+安置费+附着物+其他建筑物被拆迁的补偿范围:

包括农民的房屋、房屋的装修、以及院内附着物等。

其次就是对农民的安置费用,今年的赔偿标准是:1900元/平方米;砖房2400元/平方米;

锤击或预制砖混凝土结构,住房2800元/平方米。

6

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该费用针对非住宅类房屋运营性房屋进行补偿,因为属个案,补偿标准不能统一。
一般按市场价位进行补偿,目前家用电器移机费:空调200元一台;有线电视150元一户等等。

具体数额以发布时征收拆迁时出具的补偿标准为准。

7

严禁的三种拆迁行为

注意力:国家明令禁止以下三种拆迁行为:

1、强拆暴拆等行为被禁止;

2、农村拆迁政府必须发布相应的拆迁文件;

3、禁止先拆迁后补偿的行为。

营养餐国家政策篇6

感恩国家政策资助


感恩国家资助政策

大海感恩于细流,方能显其博大;泰山感恩于土壤,方能显其雄浑;天空感恩于流云,方能显其广阔;我们感恩于社会,方能显其自强。

我是徐州机电工程学院机械工程系的一名学生,当我得知自己获得助学金申请资格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激动,因为这给我的不仅仅是物质上的资助,更是一种人生信念的坚定。我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农村家庭,看到父母那么的辛苦赚钱,我从我的内心里想为他们减轻一些负担,资助政策帮助了我,满足了我心里的一个心愿。

资助政策就像集结号,把千万个困难学子召集到象牙塔里,让年轻的梦想得以飞翔,他吹暖的是寒门学子的心,吹响的是奋进的最强音。黑暗的天空因为有了群星的点缀而璀璨,平凡的我们因为有了感恩而不平凡。是资助政策,又给了我学校期间的一次温暖,他让我看到了我的世界也有美丽的色彩。是资助政策,他真正震撼了我的心灵,改变了我的价值观,知道了生活并不是没有希望,知道了这个社会充满了爱。是资助政策,让我有了追逐梦想的机会,找到了自己前进的方向,并且带着一份坚持的关爱一直走下去。

感恩的心在血液中沸腾着,他指引着我们不断的向前进。

感谢资助政策,你是春天里的第一场雨,带给小草生命,带给大地活力,带给人们希望。在我最需要你的时候,你降临在我的身边,你的来到让我沉睡了整个冬天的梦想又有了破土重生的希望,你的滋润让这个世界都蠢蠢欲动,让每一个人都感受到春天的临近,也为我们拉近了梦想与现实的距离。

感谢资助政策,你是夏天里那一场拯救了数万生命的及时雨。夏天本是干旱的,本是炎热的,本是难熬的。你的降临就像沙漠里的一捧清泉,如雪中送炭一般令人激动,令人兴奋。虽然对有些人来说一捧水一块木炭并不重要,但只要用在特定的时间里,用在特定的人身上,他可能就是一笔宝贵的财富,甚至能拯救一个生命,也许你的到来并不能完全解决人们的困难,但至少你给他们带去了希望,鼓励人们勇敢地走下去,告诉我们,他们不是一个人,他们的身后是整个社会,整个民族。

同时我们也应该感恩于社会。他犹如春日里的雨滴,给我们滋养生命的源泉;犹如夏日里的一棵苍天大树,给我们抵御风暴的保护伞;犹如秋日里的太阳,赶走了失望和萧瑟,带来了温暖和希望;犹如冬日里的皑皑白雪,像一床温暖的新棉絮,赶走了严寒,带来了春天的讯息。

感恩的心灵在心中成长,感恩的热血在心中流淌,感恩的思想在脑海中眺望,感恩的胸怀无比坦荡。感激伟大祖国的美好和谐的政策,感激国家资助政策为我们带来的帮助,感谢那些给予别人帮助却不图回报的人们。你们将引领我们成长,开创辉煌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