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 > 湛江市民低碳环保问题调查报告

湛江市民低碳环保问题调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1-10-15 11:28:05

湛江市民低碳环保问题调查报告 本文关键词:调查报告,市民,环保,低碳,湛江

湛江市民低碳环保问题调查报告 本文简介: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调研题目:湛江市民低碳环保问题调查报告小组成员:文敏仪200811311132、赖嘉敏200811311111王丹丹200811311127、张祎200811311137邱晓磊200811311123院系专业班级:_农学院资环系农资1081_

湛江市民低碳环保问题调查报告 本文内容:

广东海洋大学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课

大学生社会实践调研报告

调研题目:

湛江市民低碳环保问题调查报告

小组成员:文敏仪200811311132、赖嘉敏200811311111

王丹丹200811311127、张祎200811311137

邱晓磊200811311123

院系专业班级:_农学院资环系农资1081___

指导教师:_

__苗体军________

评阅成绩:_____________

联系方式:_[email protected]_/13724753737______

间:___2011年3月—2011年5月________

沐浴绿色阳光,拥抱低碳生活

——湛江市民低碳环保问题的调查报告

农资1081“四米月光”环保调研队:文敏仪

王丹丹

赖嘉敏

张祎

摘要:随着全球气候问题日益凸显,节能减排已刻不容缓,发展低碳经济在全球已经基本形成共识,正引导世界各国通过能源、经济以至价值观实行大变革;“低碳生活”理念正渐渐被世界各国所倡导。同时,让每一个人都自觉养成低碳生活方式成为新课题。通过调查,了解人们的“低碳生活”意识,进行气候变化宣传教育,从而提高人民的节能减排意识,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关键词:湛江市民

低碳

环保

对策与建议

1、

前言

随着世界工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剧增、人类欲望的无限上升和生产生活方式的无节制,全球灾难性气候变化屡屡出现,已经严重危害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健康安全;环境保护成为每一个普通人关心的热点话题,也成为一个沉重的话题;“节能减排”,倡导“低碳生活”成为每一个人的必修课。

所谓的“低碳生活(low-carbon

life)”——把生活作息时间所耗用的能量要尽量减少,从而减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低碳生活代表着更健康、更自然、更安全、低成本、低代价、低能量、低消耗的生活方式。低碳生活,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来说是一种生活态度,更是整个世界价值观的改变,是通过低碳生产和生活方式的改变,来促进人类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那么,低碳对我们的生活到底起那些重要的作用?我们距离真正意义上的低碳生活有多远?为此,我们通过纸质问卷方式随机调查了50名湛江市民,了解他们对低碳生活的认识与态度、他们的参与度,从而宣传和倡导市民养成低碳生活方式,在文献的参考与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二、研究设计

2.1

调研目的

为了了解湛江市民的环保低碳意识的强弱,其认知度与实践度,并通过此次调研活动来加强湛江市民的环保低碳意识,呼吁各个相关组织和学校积极采取措施,让环保走进学校,走进湛江市民的生活,走进湛江市民心中并成为他们一个重要的素质修养。

2.2

调查对象

在湛江市民中随机抽取个体进行调查。实际发放调查问卷50份,回收50份,有效问卷50份。

2.3

调查方法

在文献研究与湛江环境实地考察的基础上,我们主要从湛江市民对低碳的认知度和实践度两方面进行调查框架设计与问卷设计。我们自编问卷于2011年3月20日—30日采用问卷调查与访谈两种方式,分别向在湛江市民发放问卷50份,有效率为100%。本次关于低碳生活的调查报告,我们共调查了湛江市的50名市民。其中男性29人,占58%

;女性21人,占42%。在我们设计的四个年龄阶段中:16~25岁、26~35岁、36~45岁、46~55岁,所占的比例分别为70%

(35人)、16%(8人)、6%(3人)、8%(4人)。被调查访问的对象中有公务员(占4%,2人)、个体户(占8%,4人)、农民工(占6%,3人)、学生(占72%,36人)、文员(占4%,2人)、无业人员(占6%,3人)

3、

调查结果与分析

3.1

湛江市民对低碳生活的认知度

3.1.1关于湛江市民对低碳内涵的理解

(图一)您认为什么是低碳?

调查显示,只有42%的被调查者选择E“降低以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有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其次各有16%的被调查者认为“低碳是降低所有含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和“降低有害的含碳物质的使用量、排放量”。另有14%的人选择了“降低碳的使用量”。剩下12%的市民仅理解为“降低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根据百度百科的解释,低碳意指较低(更低)的温室气体(二氧化碳为主)排放,即选项E为正解,但调研结果显示只有42%的市民真正认识低碳的概念。

另外我们通过整理数据发现不同年龄段和不同职业的人在“您认为什么是低碳?”这个问题的理解上有着明显的不同。结果如下图(图二、图三)

(图二)职业与对低碳的理解

从图二可以看出,公务员和学生过半数都能正确的理解低碳的真正含义,但是个体户、农民工、文员及无业人员之中却没有人知道什么是低碳。

(图三)年龄与对低碳的理解

我们可从图三的数据得知,年龄在16~25岁的人群超过半数能正确地理解低碳的概念,26~35岁这个年龄段只有12.5%的人能理解何为低碳,而在36~45岁和46~55岁这两个年龄段却没有人明白低碳的含义。可见,年龄偏大的中年人普遍对低碳的含义不理解。因此我们应该针对不同的人群采取不同的方式来宣传低碳环保的理念。

(图四)您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增加碳的排放量吗?

另外,在问题“您知道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增加碳的排放量吗?”中,66%的市民是知道的。18%的市民不清楚,但表示想了解。14%的市民对此表示不关心,更有2%的市民在不知道的同时表示出也不想知道。

(图五)职业与对增加碳排放量的认识

从图五可发现,受访的公务员和83.33%受访学生都知道哪些行为会增加碳排放量,但是受访的个体户、农民工和无业人员中却没有人知道哪些行为会增加碳排放量。我们还可以发现,不同职业的人在对待低碳的态度上是有很大区别的,只有13.89%的受访学生在对“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增加碳的排放量,”选择“不知道也不想知道”,而个体户、农民工和文员却分别有25%、66.67%和50%的人表示“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此外他们大部分还持有“无所谓”的冷漠态度。可见青少年比中年人更加关注低碳,更支持低碳!

综合以上几个图表的数据分析,可得出虽然大多数湛江市民不了解低碳的真正含义,特别是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民工、个体户和无业人员等人群和年龄较大的中年人,但他们对于生活中哪些行为会增加碳的排放量还是有一定的认识,并大多数持有积极的态度,希望能够深入了解。因此,大力宣传低碳环保是存在必要性与可行性的。

3.1.2关于同学们获取低碳信息的途径及态度

在低碳信息的获取途径上,如图七所示,网络、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高居榜首,占80%,另外,“相关部门的宣传的宣传”与“朋友等身边的人”“志愿者的宣传”分别占8%、6%与6%。

(图六)您从哪里获得关于低碳生活的相关内容

一方面,可以看出湛江市民获取低碳生活的相关内容的途径是比较狭隘的;另一方面,也可以显示出各种媒体的力量之强大,但是大众媒体因其传播的独特性,覆盖面广,但在快餐消费的时代,受众很难静下心来了解深层次内涵。

我们再结合图七作进一步的分析:

(图七)您对“低碳时代”的到来持市民态度?

56%的被调查者表示支持低碳生活,但有30%“不知道应该怎么做”,

14%的市民不关心低碳生活,只要自己舒服就行。综上所述,多数湛江市民认可低碳环保的理念,但这一理念的群众基础还很薄弱,。多数市民态度积极,愿意接受和“低碳”相关的环保知识,由此可见,低碳环保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具有良好的前景;另外,由于湛江市民获取低碳知识的途径是相对狭隘的,需要环保部门或志愿者多走进城市的各个角落,向市民宣传低碳生活的各个方面的知识,相关的宣传部门应针对性地加大宣传力度与增加宣传途径,务求让低碳深入人心。

3.2

同学们对低碳生活的实践度

3.2.1关于同学们对碳排放量与环境的关注

(图八)您是否考虑过您日常生活方式的碳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

关于“您是否考虑过您日常生活方式的碳排放量对环境的影响”,结果显示,只有28%的被调查者“考虑过,也尽量低碳生活”,即大多数的湛江市民没有实践低碳生活;有48%选择“考虑过,但很难做到”,16%的选择“没有考虑过,但想了解”,8%选择“不考虑”。由此可以看出,绝大多数的市民对于实践低碳生活处于被动,意识与实践不一致。

3.2.2

关于低碳生活的人与人的互相引导

(图九)您身边是否有支持低碳生活的人群,是否有影响到你呢?

我们认为,宣传低碳生活最直接、最高效的方法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互相影响。在问题“您身边是否有支持低碳生活的人群,是否有影响到你呢”中,有54%的被调查者表示“身边有支持低碳的人群”,其中,34%表示有影响到自己。因此,倡导低碳生活必须从个人努力为出发点,带动身边的人共同参与其中,形成“低碳网络线”,家传户晓。另外,有46%选择“没有”,可见低碳生活仍有一定的发展空间。

3.2.3关于人们对支持低碳的行动

目前,同学们做到了哪些低碳生活方式?

(图十)您做到哪些低碳行为?

在“低碳”实践的生活方式中,60%的市民做到经常开窗通风,减少使用风扇,和用完电脑后拔插头,避免待机。78%的市民做到饮水机不用时断电。68%的市民做到少用一次性餐具等一次懂器具。46%的市民会用洗脸洗衣服的水用来冲厕所。76%的市民会自备环保购物袋。54%的市民支持双面打印,重复利用纸张。只有2%的市民购物谨慎,有选择性。还有2%的市民做到其他方法。

低碳生活的方式不仅仅是以上几种方法,环保部门应加强低碳生活方式的研究,总结出更多的方法和避免增加碳排放量的措施,让低碳生活的质量更高。、

结论是:目前湛江市民的的低碳实践度处于中间水平,远低于意愿分数,知行偏差较大,低碳行动滞后于观念,这与一些生活习惯成定势一时难以改变有关,真正的全民低碳任重而道远。

湛江市民愿意为支持低碳生活的行动有哪些?

(图十一)十大低碳生活准备您做到了哪些?

64%的市民拒绝塑料袋,多用环保手袋。58%的市民远离一次性,减少白色污染。56%的市民提倡水循环利用。58%的市民少驾私人机动车,多步行或骑车。70%的市民电节约化,及时关闭电源。66%的市民购物谨慎,有选择性。52%的市民爱护植物,并可用植物净化空气,主动美化周边环境。52%的市民不浪费纸张。22%的市民践行环保理念,争做志愿者,为环保事业贡献力量。只有24%的市民巧用废弃物,将生活废弃物分类处理,所以我们应该倡导废物分类回收的理念,让更多的市民支持和践行废物分类回收利用,以减少浪费,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3.3

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仍面临的障碍

虽然,湛江市民对低碳生活持有积极的态度,但究竟是哪些因素阻碍着低碳生活的前进步伐呢?

“思想支配行动,如果思想是和谐的、具有建设性的,那么结果一定是美好的;如果思想是破坏性的、嘈杂不堪的,结果一定是不幸的”。因此,湛江市民对于环保低碳的实践度如此低,归根到底是“环保观念淡薄,没有形成思想体系”;如图十三显示,选择此项的市民占了最大比例56%。

(图十二)您认为全面实现低碳生活仍面临的障碍是什么

我们认为,个人的环保意识与实际行动脱节受到各方面的影响:

其一,基础设施的建设。比如湛江市内垃圾桶的不合理设置、厕所水龙头损坏,浪费水资源、植物配置不合理等等。加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倡导环保低碳生活的第一步,是构架建立的奠基,必须重视起来。

其二,政策的管制措施。提到环保意识,过一天的低碳生活很多人可以做到,过一辈子的低碳生活却并非易事。倡导环保并不是某一次或者某一天的活动,必须是可持续性发展的,并根本性地建立环保意识与改善环境。这就需要相关部门加强的政策管制措施的建设,促进人们的环保意识的建立与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

其三、个人意识起多大的作用。举个例子:80个手机,一年就会增加一吨二氧化碳的排放。电充满了,但充电器还在耗电,全球20亿部手机,一年将多耗电200多亿度。如果,每个人都能及时拔下充电器,那么,每年将关闭200座百万千瓦的火力发电站。低碳行动只是我们生活里的一些小动作,但再小的力量,也是一种支持!

四、提出针对性的意见与建议

4.1

通过调查,综合上述数据分析可得出结论:

4.1.1

对于湛江市民

整体上湛江市民对于低碳环保概念不是十分的理解,没有意识到保护环境的严峻性,环保意识薄弱;即使有一定的环保知识基础,对低碳生活持有乐观、积极的态度,但很多市民的低碳行动滞后于观念,并没有做到身体力行地实践低碳生活。

4.1.2

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

尽管湛江市内绿树成荫,但在环保建设上仍有不足。首先,在对市民的环保意识的教育方面力度还不够,即使相关部门或者组织会举办有关环保活动,但活动效果不够深入,宣传不够透彻,市民的环保意识没有得到明显的提高;其次,各行各业如超市、饭堂、饮食街等,他们的行动是和谐还是恶劣,对于湛江市内的环保教育与实施的影响是不可忽略的;最后,在环境卫生方面,湛江室内清洁人员工作效率低,到处可见被人们随手丢弃的垃圾,个别卫生死角长期得不到清理。

4.2

提出的几点建议:

4.2.1对于湛江市民:

自从我国加入WTO后,环境保护事业成为中国发展的新挑战。作为国家的一份子,每一个人的行为都会对国家的环保事业建设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环保意识的强弱已不再是个人的素质问题,而是人们关注与重视的社会问题。我们应该时刻提高自身素质与环境保护意识,并投身于环境保护事业中。

4.2.2对于政府及相关部门

我们应该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在市民中积极宣传和倡导低碳生活方式。

推广绿色奥运理念,倡导低碳生活

2008年,为兑现绿色奥运的承诺,北京市修建的奥林匹克森林公园,奥运会体育馆设施大量实用了节能、环保新技术,不仅有效减轻了奥运会对环境的不良影响,也使北京奥运会成为一届栗色减排的体育盛会。2010年商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也成为推广自愿减排的平台。因此,我们也可以找准倡导低碳生活的契机并做出努力,比如在世界环保日举行“绿色纪念日”或者“低碳环保节”等,发动全市市民共同参与“低碳盛会”。

启动湛江市民低碳生活项目,创建绿色家园

哈佛大学设立了“绿色校园行动计划”,提出降低温室气体排放的方针与计划。类似的环保计划设施不仅值得国内大学的借鉴,更应该全民推广的。同样,我们认为,政府及相关部门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开展关于低碳环保的系列活动,比如开展

“湛江市环保达人”评选活动等,从而唤起市民心中的信心与决心,让他们认识到低碳生活的作用,并为改善生活环境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加强环保知识的宣传教育

发挥网络、电视等媒体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制作有吸引力有创新力的的公益广告、宣传片、漫画等手段,让更多的人知道低碳,了解低碳,实现低碳。

五、启示与思考

当前市民只关注当前的生活质量及物质享受,对人·社会·自然这样一个深刻关联、相互依存的和谐生态系统缺乏必要的认识,较少关注环保低碳活动,更不愿意在实际行动中为过多的碳排放“买单”。

通过本次调查,我们了解到湛江市民的“低碳生活”的认知度与实践度等,并切合实际得对湛江市民与政府及相关部门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务求促使湛江市民对低碳环保有更加深刻的理解,为建设“低碳家园”努力。让我们共同沐浴绿色阳光,拥抱低碳生活!

参考文献

[1]

田晨.低碳是一种更好的生活方式——访国家发改委能源所能源系统分析和市场分析研究中心主任姜克隽[J].世界环境,2008(02):31-33.

[2]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3]

王一鹏.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中外能源,2009(4):12-15.

[4]

胡玉东,瞿丹丹.大学生低碳生活方式现状及对策调查报告[J].中国电力教育,2010(06):196-197.

[5]

http://baike.baidu.com/view/1930641.htm?fr=ala0_1_1

低碳生活——百度百科,

2010-9-2.

[6]

http://www.newsunion.org/2010/0830/2452.html中华新闻网,苏州市公民低碳消费生活方式调研报告,2010.8.30.

题号

A

B

C

D

E

F

G

H

G

J

1

选择人数

29

21

百分比

58%

42%

2

选择人数

35

8

3

4

百分比

70%

16%

6%

8%

3

选择人数

2

4

3

36

2

3

百分比

4%

8%

6%

72%

4%

6%

4

选择人数

7

8

8

6

21

百分比

14%

16%

16%

12%

42%

5

选择人数

3

40

3

4

百分比

6%

80%

6%

8%

6

选择人数

33

1

9

7

百分比

66%

2%

18%

14%

7

选择人数

14

24

8

4

百分比

28%

48%

16%

8%

8

选择人数

17

10

23

百分比

34%

20%

46%

9

选择人数

30

30

39

34

23

38

1

27

1

百分比

60%

60%

78%

68%

46%

76%

2%

54%

2%

10

选择人数

28

15

0

7

百分比

56%

30%

0

14%

11

选择人数

10

28

21

11

百分比

20%

56%

42%

22%

12

选择人数

32

29

28

12

29

35

33

26

26

11

百分比

64%

58%

56%

24%

58%

70%

66%

52%

52%

22%

13

选择人数

16

23

21

百分比

32%

46%

22%

14

选择人数

2

7

30

11

百分比

4%

14%

60%

22%

15受访者对低碳环保建议

低碳生活,从点滴做起。尽量循环利用水资源

低碳环保教育列入基础教学内容,提高全民低碳环保概念,组织低碳环保活动,提倡低碳生活,引导居民消费观念。

低碳生活从小做起,你我共建和谐明天

1.少抽烟;

2.少有纸张书写,多用电子文档。就这样有浪费了一张纸,少了资源,对了废品!还是很支持你们的行动。

要宣传废物分类回收

,平时多开展低碳生活的宣传活动

从普及环保教育开始,政府得出台严厉的配套相关法律,加大科研投入。

路面应增加垃圾分类回收的垃圾箱

你这样的大量问卷不也造成污染吗?可以用些轻便的又可以减少污染的方法吗?就是直接校对。

低碳生活从我们做起,以后调查请用网络。

数据汇总表

版权所有:蓬勃范文网 2010-2024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蓬勃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蓬勃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蜀ICP备20021444号